回覆列表
-
1 # 人間原理
-
2 # 陳石頭
《活著》這本書雖然字數不多,但卻是經典之作。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還在上大學,圖書館借的。近幾年因為生活各方面壓力大,甚至有些壓抑。需要一本書治癒一下自己。所以今年買了它重讀。
正如作者所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我反思自己的焦慮來自哪裡?就因為你那30萬的負債麼?還是因為你在35歲的年紀還拿著6000的死工資?
人的一生意義何在?
買房買車?
不,我突然明白只要活著就已經很好。
健康地活著比什麼重要。
所以,你有工作雖然工資不高,你有地方住雖然是租的,甚至你還有書可以讀。
焦慮個屁呀!
好好活著才是最重要的事!
-
3 # 草包831
新春之際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借用一位文化泰斗巴金先生在《激流》總序中,他引用羅曼,羅蘭的一句話"生活是博鬥″來形容你的心境,你已經達到上述二位大師的心境了或有共鳴之感了。
凡事只要想開了,能想到最壞的結果並且有自己的對策,心理就有底了。就是說心裡有譜,遇招拆招,自然就不害怕。說到底,就算天塌下來了也有辦法,有更高的人頂著。用古語來說,就是“仁者不懼”。
不怕麻煩,遇事不慌,面對現實,心裡有譜,有底線思維方式。
大概就是這樣的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