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agsoft
-
2 # JasonEnglish
學習一門語言是為了有效溝通,而溝通也分幾個層次。
首先你得能聽懂對方說的話,作出簡單的反饋;
其次你得能精準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三你得能描述一件事情;
第四你得能說明白一個道理。
你說的對答如流,基本屬於第一個層次,所以很容易就會達到的。08年奧運會期間,很多出租車司機都練會了常用的幾句表達,會詢問乘客去哪,會回答乘客將會提問的幾個問題。每一次接觸都很愉快,但都不是深層次的交流。這樣的程度很容易。
深層次的交流很少有人能達到,但也不是做不到。
Jason老師有篇文章《學習英語(任何一門語言)的3條黃金法則》,參考這3個法則,從你感興趣的領域入手,對影片、音訊內容的模仿、跟讀、體會目標角色的情感、動作、表情、臺詞......注意動機、興趣、焦慮之間的平衡,少即是多,慢即是快 ,每天進步一點點,你會對自己的學習成果滿意的,祝好運,我是Jason老師。
-
3 # 路上英語
一、聽力
要想和老外對話,聽力肯定是要過關的,聽不懂別人說什麼,怎麼和對方愉快的聊天呢?
所以想要和老外聊天先練聽力。
怎麼練呢?用我上邊提供的分級材料,按照321的方式練習。
何為321?
3就是盲聽三遍,也就是不看文字資料,直接拿來聽三遍;2就是在盲聽三遍之後看兩遍文字,第一遍只看,先把文字含意弄懂,第二遍邊聽邊看;1就是把書合上再聽1次,之後換下一段音訊,重複上述步驟。
注意事項:
.剛開始聽的時候,321可以再加多一些,636,535這樣,多聽,這是一個打通自己耳朵、讓腦子裡關於英語的神經快速增長的過程,多聽,絕對是必要的;
看文字的時候搞明白大致意思即可,不用逐字逐句的翻譯,更不要拿中文譯本來對照閱讀,效果要打很大的折扣的;
剛開始聽不懂是很正常的,多聽就好了,把聽原聲書像聽英語歌曲一樣來欣賞,欣賞原聲中的聲音,品味其韻律;
如果是一本書,如《哈利波特》這種中長篇故事,書的前20%可以按照636來聽,之後的20%用321來聽,剩下的60%可以直接一口氣聽完,不用看書,之後再找自己實在聽不明白的地方,看書,聽!
二、說我並不建議在練聽力一開始的時候就開始張嘴說,尤其是大篇幅的跟讀模仿,因為這時候你的耳朵還未“打通”,你是無法很好的辨別自己聲音中的問題的,這段時間,可以買一本賴世雄老師的《賴世雄美語音標》,先把音標練好,把單詞讀準。
很多人英語說的很溜,但是一聽就是中式英語,一部分原因就是音標發音不準確造成的,比如雙母音,華人習慣用母語去替代,這是不恰當的,比如[əʊ]這個雙母音,因為漢語中有類似的發音【歐】,就以為萬事大吉了,其實不然,英語中的雙母音,更像是一個過度音,[əʊ]這個音聽起來更像是先發[ə]再過度到[ʊ]。
這是前期。
等你的耳朵練的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練嘴了。
把你聽過的資料,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1分鐘左右,聽9次,一句一句地跟讀9次,整體跟讀9次,這幾步都是看著材料跟讀的,這27次過後,你已經差不多背下來了,合上書,再模仿9次,換下一段音訊,重複上述步驟。
三、關於美劇我並不提倡一開始就用美劇來學習英語。
美劇裡有很多的俚語,從字面上是看不出其含意的,且很多俚語是有其適用的場景的,如果隨意濫用,可能會出很多笑話。
先以文學作品為基礎,掌握足夠多的正確表達,之後再以美劇作為補充學習。
美劇只作錦上添花之選,不要把它當正餐。
如果你實在覺得光聽音訊很難受,那我建議你看BBC的紀錄片,旁白可以學習正確的書面表達,採訪之類的可以學習口語,一舉兩得。
-
4 # Mindy與橋上彩虹
做好長期持續行動的準備。
我本身就是從英語白痴到現在的對答如流一路走過來的。
也沒有報名那種價格高昂的培訓班,或者出國,靠的僅僅是自學的能力。
所以我的這一套學習步驟應該算是價效比最高,最易操作的啦!
學發音,短時間內集中練習學發音並不是為了在其他人面前怎麼樣,而是給說英語的自己底氣。
系統學過發音的與沒學過發音的差距,還真不是一般的大。
而我自己在系統學發音之前,水平也low的很。
我主要用的是:賴世雄美語音標第一冊作為入門,美式發音教程作為補充練習,american accent training作為強化。
都不用去費心思找其他材料了,要知道,材料,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找到一套可執行度高的,堅持學習下去。
它鍛鍊的主要是自信心與底氣,為下一步的工作做準備。
大量積累詞彙表達,聽力和閱讀融入生活我身邊那些英語好的,幾乎都是喜歡,平常聽英語聽力,讀英文書的。
包括我自己。
詞彙量越來越多,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聽聽力更順暢了,讀英文書更流利了。
泛聽肯定是不夠的,那些只聽一遍就跑去打醬油的才最吃虧。
我一般是選擇一種材料後,先重複把它聽至少5遍以上,比如,English pod , 號稱世界上最好的ESL聽力材料之一,我當時就花了3個月時間集中聽完的。
模擬演練,提前準備這不是作弊,這是為了減少臨場發揮的不確定性。
你試想一下自己會在哪種情況下遇到英語母語者?又會以什麼樣的方式,與他們進行溝通?
然後提前把你可能會用到的話題話術寫下來,不斷去操練。
比如說,我之前在準備的時候,情境一如果是閒聊:
我就會提前想一想,會談到什麼? 電影? 書? 然後我就把自己最喜歡的電影、書名查好,提前演練如何描述劇情,講述自己為什麼喜歡,再把問題拋給對方。
慢慢的演練的多了,就不需要提前準備了,因為那時候的語料庫,已經可以足夠自由發揮。
總之,行動是最重要的。看再多 不去做,然並卵。
我是Mindy, 英語達人,每天分享英語學習資訊,更多精彩,等你發現 -
5 # 嘿老外
所謂對答如流,就是說你聽得懂別人說的,別人也聽得懂你說的。簡單分解一下動作,就是你的聽力棒,你的口語也很棒。
胡哥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和身邊的英語達人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英語口語的。
首先來說聽力。
很多人都選擇聽磁帶,或者直接抹掉美劇的字幕啃生肉。這兩種方法胡哥不是很贊同,因為自己試過,沒什麼用。
首先來說,學一門語言,或者說學一門技能,一定要帶著興趣去學,不然過程會很痛苦。
胡哥選擇的是刷劇,每天3集,一部20集的美劇一個星期刷完。
剛開始的時候連著字幕看,主要看英文字幕,然後再結合中文字幕揣摩語感。就這樣連續刷3遍。不一定要完全記住所有的臺詞,但一定要理解透臺詞所表達的含義,如果還能將某個單詞引申聯想一下,那就更好了。
第二個階段就是純英文字幕了。還是同一部劇,剛開始可能會很艱難,但只要仔細回憶當初的字幕,大概意思還是能弄懂的。這個過程大概可以看2遍左右。
最後一個階段就是去掉字幕再看幾遍了。一般來說,在這個階段整部劇大概的情節和臺詞你都記住了,剩下的就是分辨人物說的臺詞。
很多人在聽英語聽力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在腦海裡把聽到的話轉成單詞,這樣一來會流失很多資訊。用上面的方法不是讓大家去背臺詞,而是分辨口語中老外們如何說話斷句。
歪果仁念英語和華人學英語是讀英語是不一樣的,有的華人會把每個單詞都說得特別清楚,但這樣一來反而讓語氣變得很奇怪。老外們每個單詞之間只會停頓不到三分之一秒的時間,有的還連讀。大家聽過看劇的方式仔細分辨這種差別,這樣就不會在和老外交流的時候聽不懂了。
最後說說口語。
胡哥不是很贊同和身邊的小夥伴一起練口語這種方法。大家水平都差不多,在一起能練出個花來啊?
在沒有老外經常和你交流的前提下,建議大家選幾首喜歡的英文歌或者英文電視劇,挑幾段歌詞或者臺詞,先聽,然後再模仿,用手機錄下來,和原版反覆對比,努力提高。這是發音問題。
其次就是詞彙量。有的人喜歡啃字典,從A背到Z,像許三多一樣……
如果你是在校學生,需要考級的話,就背規定範圍的單詞就好了。
如果你已經工作,像提高英語水平,那麼多看和你行業相關的英文資料,不懂就查字典。
千萬不要遍地撒網,浪費精力不說,還會讓你的水平得不到提高。
總而言之,想和老外對答如流,首先要花大時間積累、感悟,其次就是要專注,專注你最擅長的領域。
回覆列表
謝邀,個人認為反而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更容易學,至少不會受影響太多,對於口語來說,忘記自己的母語,不要總是聽到什麼都不自覺的在腦子裡先翻譯一下再理解,直接理解語義,就像個孩子似的學習,多說多聽臉皮厚點,相信你很快就可以對答如流了。個人觀點,見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