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南風微涼南巷一季煙

    解釋象棋術語。比喻事後才採取措施,但已無濟於事。

    出處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三折:“今日軍師升帳,大哥須要計較此事,不要做了馬後炮,弄的遲了。”

    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比喻不及時的舉動

    示例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這裡放那~,可是遲了。”

    近義詞事後諸葛亮

    --------------------------------------------------------------------------------

    在歷史上象棋出現的時間可能稍晚,起先人們只下圍棋,而不下象棋。據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載:“奕,圍棋也。”這就可見圍棋出現的時間最早,所以凡是下棋都指的圍棋。又據晉代張華的《博物志》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或雲: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把圍棋說成是堯舜所創造,這當然是荒唐的;但是,張華此書至少可以證明圍棋在晉代以前就出現了。其他類似這樣的說法還很多。周秦諸子及《山海經》上也都有關於奕棋的記載,大概圍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很流行,當無疑義。

    不過,圍棋只有黑白之分,無法運用什麼馬後炮之類的戰法。馬後炮只能用於象棋,這也是毫無疑問的。而象棋的出現,據漢代劉向的《說苑》所載,也在戰國時代。這是否可信還待考。至於有人說象棋也是創始於舜,那是杜撰。還是劉向說的創於戰國時代較有可能性,他說:“雍門周謂孟嘗君曰:足下燕居鬥象棋,亦鬥戰之事乎?”又說:“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照這個說法,戰國時代已經有了象棋。不過,當時的象棋究竟是什麼樣子就不得而知了。

    根據多數古籍的記載,象棋被公認為北周武帝所創。如明代的楊慎、胡文煥、謝肇淛等人都抱這樣的看法。而且北周庚信有《象戲賦》《進象經賦表》兩篇作品可以作證。所謂象戲指的就是下象棋的遊戲,所謂象經乃是講解象棋的圖經。

    有了象棋的以後,馬後炮也就出現了。

    古代的象棋當然和我們現在的象棋還不一樣。按明代胡文煥的《事物紀原》所載:“象棋乃周武帝所造,有日月星辰之象,與今象棋不同。”這裡雖然提到日月星辰之象,實際上什麼樣子還不能確切知道。而明代上距北周,歷時太久,傳述也未必可靠。倒是宋代司馬光的《古局象棋圖》頗有參考的價值。此圖以戰國七雄並峙之局,列為象戲。七國各有一主將、一偏將、一裨將、一行人、一炮、一弓、一弩、二刀、四劍、四騎。這就是說,一盤棋分七個部分,代表七國,下棋的人可以七個,也可以六個、五個、四個、三個、採取合縱連橫的方法;每一國有十七個棋子,其中四騎等於四個馬,但是隻有一個炮。這個炮的行動規律與現在象棋中的炮差不多。圖中說明:

    “一炮,直行無遠近,前隔一棋乃可擊物;前無所隔,及隔兩棋以上,則不可擊。”

    這個規定顯然與現在象棋中的炮基本相同。至於馬的行動規律,圖中又說明:

    “四騎,曲行四路,謂直一斜三。”

    不難設想,有四個馬,可以曲行四路,那麼,儘管只有一個炮,而馬後炮的出現機會一定要比在今日的象棋中更多一些。因此,我們無妨下一個斷語,就是說:馬後炮是隨著古象棋的出現而同時出現的。

    但是,在古象棋中出現的馬後炮,是很厲害的一著,它往往可以“將死”對方,正如現在象棋中的馬後炮也常常是能致對方於死地的絕招一樣。這們看來,馬後炮原來的涵義是積極的,根本不同於現時人們口頭所說的馬後炮的那種消極的涵義。

    從積極的涵義轉為消極的涵義,這個變化太大了。然而,這類事情卻也是常有的,豈只馬後炮而已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