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20686403821

    古人起名取字,方式多種多樣,概括地說有以下幾種。

    扣合式:名與字扣合嚴密,共同表示一個深刻內容。例如屈原,其名平,字原,扣合而為“平原”。北宋散文家曾鞏,字子固,扣合為“鞏固”。

    並列式:名與字是等同事物或同一屬性的兩個方面。孟子,名軻,字子輿,

    “軻”與“輿”都同車有關係。東漢文學家王充,字仲任,“充”與“任”屬性相同。

    註釋式:名與字有互相註釋的作用,使道理講得透切。東晉葛洪,字雅川,

    有“大川洪濤”之意,寓有履行常規慣例,遵循和師法先賢道德規範之意,表達了遠大的志向。

    同用式:名與字用相同的字表示。明馮夢龍,字猶龍,同用一個“龍”字。

    明末清初戲曲家李玉,字玄玉,同用一個“玉”字。

    相對式:名與字對立相匹,對照強烈。南宋哲學家朱熹,字無晦,“熹”同“晦”明暗相對。現代戲劇家洪深,字淺哉,“深”同“淺”相對。

    因果式:名與字互為因果,揭示出事物的規律。南宋辛棄疾,字幼安,從小根除病疾,自然得獲安康。元朝馬致遠,字千里,駿馬賓士可致千里之意。

    推導式:以其名而推其字,反之亦然。如唐張九齡,字子壽,“九齡”正屬“童子之壽”也。唐李賀,字長吉,吉宿長臨,正應慶賀。

    呼應式:名與字互相呼應,揭示出意義。如東晉郭璞,字景純,正是“璞玉”同“純良”呼應。清孔尚任,字舉重,“任”同“重”呼應,寓有“任重道遠”之意。

    仿照式:名字仿效前人,互為使用。南宋陸游,字務觀,其名字仿效了北宋

    詞人秦觀,字少遊。西漢司馬相如因慕戰國藺相如,把小名“尤子”改為“相如”。

    古人有名有字。舊說上古嬰兒出生三個月後由父親命名。男子二十歲成人舉行冠禮時取字,女子十五歲許嫁舉行笄禮時取字。為什麼有了名,還要取字呢?《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孔穎達為《禮記·檀弓》的“幼名,冠字”作注說:“生若無名,不可分別,故始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冠字者,人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就是說,這是出於尊重的需要,出於“為長者諱”的需要。

    古人先名而後字,因此取字往往遵循“名字相應”的原則,即字與名之間有一定的聯絡。《白虎通義·姓名》:“旁(傍)其名為之字者,聞其名即知其字,聞其字即知其名,若名賜字子貢,名鯉字伯魚。”名與字之間的聯絡可以是語義方面的,也可以是字形方面的,這就是漢語漢字對名字的影響。

    名與字在語義方面的聯絡有很多型別。有的字和名是同義詞,如宰予,字子我,“予”、“我”同義;許慎,字叔重,“慎”與“重”同義;諸葛亮,字孔明,“亮”與“明”同義;褚遂良,字登善,“良”與“善”同義。有的字和名是反義詞,如韓愈,字退之,“愈”與“退”反義;趙孟頫,字子昂,“頫”與“昂”反義。有的字與名具有聯想關係,如冉有,字子求,須“求”才“有”;趙雲,字子龍,“龍”由“雲”生。有的字與是同類關係,如孔鯉,字伯魚,“鯉”是“魚”類,鄭樵,字漁仲,“樵”夫與“漁”翁為侶。

    字與名在字形方面也有聯絡,古時有所謂“由名省形制字”的方法,就是離析“名”的字形而得“字”。如秦檜,字會之,“會”為“檜”的一個組成部分;姚椿,字“春木”,“春木”是對“椿”的離析;毛奇齡的字很多,有兩生、大可、齊於、於、初晴、晚晴、老晴等,其中“大可”是對“奇”的離析。

    因為姓名是連在一起的,所以人們取名時,往往又據姓而取。有的是取語義方面的聯絡,《唐書·魏徵傳》有“雲朝霞”,《五代史·伶官傳》有“鏡新磨”,《遼史·伶官傳》有“羅衣輕”,現在有“成龍”、“牛得草”、“馬識途”、“馬伯樂”等叫法,都是名因姓取。有的是取字形方面的聯絡,如老舍,姓舒,名舍予;聶耳,原名聶守信,他的聽覺特別敏銳,又姓“聶”,人們依據“聶”的字形親切地稱他“耳多”,他就以“聶耳”為筆名,最終以筆名行世。除了姓名有字形、字義的聯絡以外,古人還有改姓的做法,也往往利用漢字的形體聯絡,如漢代淮陰侯韓信之後改姓“韋”,“韋”是“韓”的一部分;明代方孝孺族人為避禍而改姓“施”,用的是民間把“施”拆為“方人也”的習慣,暗含“方家後代”的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急急急!以陪媽媽去買菜為話題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