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貓員外
-
2 # 賣魚的小樂
在清朝前期,尤其是乾隆之前,其實稱呼都是很混亂的,在滿族入關之後的一段時間,清朝滿人等見主子是會稱奴才,而漢人官員有時也會稱奴才表示順從,而滿族的官員為了順應漢族文化,有時也會稱臣,這段時間內稱呼是比較混亂的。
應該是在雍正年間(記的不是很清楚了),要求滿漢的官員都稱臣,但是實際卻沒有執行下去,滿族官員對主子的稱呼同樣是隨意的。
到乾隆年間,規則才初步定下,滿族官員在公眾場合事稱臣的,私底下稱奴才,但是對於武官,無論滿漢,都要稱奴才。
這些稱呼其實很大的體現了國家實力和社會環境,在滿族貴族的眼中奴才才是可以信任的,臣子是不可以信任的,統治初期,因為需要漢人,稱呼隨意,但是隨著統治的加強,漢人官員的地位下降,開始邊緣化,開始對漢族官員進行規範,但是滿人卻不一樣,到了乾隆年間,國力最強,已經明確漢人必須稱臣,而滿人私底下稱奴才,表明上是一視同仁,但是實際上是進一步邊緣化漢人,並且將滿漢隔離。
-
3 # 那年那支56半
皇帝和王爺身邊的人或最親近的下邊人稱為奴才和自稱奴才,如宮中太監,皇帝的近身服待人員,待衛等,王爺身邊的人員及下人。稱臣的都是各級有職事的官員。奴才與臣不是隨意可稱呼的,國事上,行政上執君臣之禮,家事中私人間分主子與奴才,清朝時也有漢人官員向滿人皇親貴戚獻媚而自稱奴才的。
-
4 # 津門小頑家
我們在觀看有關清朝的宮廷劇時,常常會聽到太監將自己稱為奴才,一般這個稱謂都是下人才使用的。甚至在清朝以前,奴才一直都是罵人的話語,只要在清朝變成固定的稱謂。在清朝的皇宮當中,奴才這兩個字不是誰都能夠叫的,還有著很嚴格的要求。
清朝皇宮當中,奴才這兩個字只有是滿族的大臣或者是加入滿籍的漢人大臣才能夠使用,不然漢人大臣是不能使用奴才這兩個字。雖然奴才這兩個字是貶義詞,可是在皇宮當中卻代表著是自家人的意思,不然哪怕是職務再高都是沒有資格使用奴才兩字。我們都知道每天皇帝都會批閱奏摺, 如果滿族大臣寫奏摺的時候,便會用奴才的稱謂,漢人大臣在奏摺裡面就要自稱為臣,如果在奏摺裡面書寫錯誤,那麼便是要受到懲罰的。
在大家眼中,臣這種稱謂明顯是優於奴才的,可是不知道滿清貴族是如何考慮的。他們認為雖然奴才這兩個字的字面意思有點差,實際上要比臣高貴無比。因為這種稱謂只有自家人才能夠稱呼,漢人官職做的再大,也無法使用奴才這兩個字,他們始終無法融入到統治階層中。
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乾隆年間曾經發生過一起科舉作弊案,由滿人大臣和漢人大臣一起處理,最終在上報皇帝時,奏摺的書寫是有漢人大臣負責的。在書寫的時候他便寫成“奴才某某(滿臣)、某某(漢臣)”,這就是使得乾隆皇帝勃然大怒,認為漢人大臣這是冒犯奴才這兩字。在經過這件事情之後,乾隆皇帝便規定,以後滿漢兩位大臣一同書寫奏摺時,一律都是用臣。不難看出,乾隆皇帝寧可降低滿族大臣的身份,也不允許漢人大臣提高身份稱自己為奴才。
至於清朝為何會出現統治者重視臣和奴才兩種叫法,還不是因為想要打擊漢族大臣的地位。這樣是為什麼和珅始終將自己稱為奴才、紀曉嵐將自己稱為臣的重要原因。滿族人士在未稱帝之前,在部落內部便有著三六九等的制度,他們也頗為享受。等到他們建立王朝之後,雖然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但是他們的等級制度還是留在骨子裡的。
-
5 # 青言論史
看《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時候,會有一個特點,就是乾隆、和珅和紀曉嵐這對鐵三角一起出現的時候,和珅可以跟皇帝稱臣,也可以稱奴才;而紀曉嵐,卻只稱臣,從不稱奴才。這是紀曉嵐骨頭硬嗎?當然不是,是他沒資格。
我們知道,清朝起家靠的是八旗,八旗也近乎於清朝皇室的私人武裝,上三旗甚至是由天子親將。而這些人,也其實就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家臣。考慮到他們剛剛脫離原始社會不多久,因此稱之為“家奴”更為合適。
請別以為做奴才是多麼丟人的事情,實際上,在自由平等觀念根本沒影兒的古代,家奴甚至比臣子更讓人有親切感。因為所謂的臣子,其實就是給皇家打工的,你也就是個臨時工;而家奴就不一樣了,世世代代都是給皇家看家護院的,那和皇帝是自己人,親著呢!
因此,只有旗人能夠和皇帝稱奴才/阿哈(滿語),漢人的臣子是不能這麼稱的。比較著名的例子就是晚晴名將、剿滅捻軍的功臣鮑超,由於是個大老粗不懂規矩,在面見兩宮太后的時候一口一個“奴才”,結果成了個大笑話。
所以,在清朝,能給皇帝做奴才那是身份的象徵,代表你不再是二等公民漢人,而已經邁入了高貴的旗人的範疇。有多少人,能為跟皇帝自稱一聲“奴才”而奮鬥終生呢!
-
6 # 史味人生
從《雍正王朝》中的“奴才”和“臣”的稱呼來看起吧——
李衛——奴才李衛第一集就變成了雍正手底下的“包衣奴才”,自然以奴才自稱。
升任江蘇巡撫,封疆大吏,仍然是“奴才”自稱,私下裡管雍正,不叫“皇上”,叫“主子”。
年羹堯——奴才年羹堯本就是雍王府的包衣奴才。
做了四川巡撫之後,仍以“奴才”自稱,私下裡也是管雍正叫“主子”。
鄔思道——臣;王掞——臣以世子們的老師身份出道,一直以來都是“鄔某”“四爺”的稱呼,雍正登基當晚,換成了“臣”“皇上”。
雍正登基後,鄔思道的身份,既不能自稱“鄔某”,稱“奴才”又不合規矩,只能以“臣”自居。
王掞身為太子的老師,從來都是“老臣”自居。
張廷玉——臣;佟國維、馬齊——奴才同是上書房大臣的三個人,只有張廷玉一個人以“臣”自居,而佟國維和馬齊均是以“奴才”自稱,偶爾也會用一下“臣”。
隆科多——奴才無論是在雍正跟前,還是在康熙跟前,都是以“奴才”自居。
而且《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絕大多數都是瞎編YY的劇情,但是和珅的“奴才”,紀曉嵐的“臣”還是相當考究的,最起碼沒有亂了“朝綱”。
在“清朝”對於文武百官而言,“奴才”這個含金量要比“臣”的含金量高,奴才代表的是皇上的自家人,皇上信任的人。臣是不可以相信的。
簡言之,奴才不是你想當就能當的,漢人即使考上狀元,身居相位,只要你是漢人,就不可以以“奴才”自居。
所以在清朝漢人當官都是稱自己為“臣”,而滿人則可以稱“奴才”,有時也可以稱“臣”。
不讓漢人稱“奴才”,只允許其稱“臣”,看似表面上拔高了漢人的地位,實際上是“滿漢有別”的一種表現。
在康熙時期還比較混亂,也有漢臣稱“奴才”的時候,但是在乾隆三十八年發上諭:“故滿人稱奴才,有時可以稱臣;漢人稱臣,無時可以稱奴才”。
就是說乾隆寧願降低滿人的身份,也不願看到漢人拔高身份稱奴才,這種心理著實難以理解。
-
7 # 大小叢生
清朝影視劇裡,稱奴才那是家裡人,帶著自家人的意味。這要追溯到,清朝入關,都是以八旗方式進行,而很多八旗戰士需要很多奴僕,比如說戰爭時候需要的,養馬的,修補工具的,保障兵器的,甚至有直接跟隨主子戰鬥的。在生活上,有照顧主人家屬的,做農活的,照顧起居的。這些依附於八旗士兵的人,都屬於那些私人關係,甚至屬於私人財產,因此只有滿族人才能稱為奴才。比如說,那些跟隨皇帝先祖的人,世襲下來,可以稱自己為奴才。如果你是滿族,那你也可以稱為奴才,不過這些就減弱了很多私人親暱關係。
那些投靠滿族比較早的漢族,也可以自稱為奴才。那些入關後的漢族臣子,那隻能稱為臣,絕對不能自稱為奴才。
這裡奴才相當於關係或遠或近的自己人,甚至家裡人。只有那些外人,比如說漢族官員,只能稱為臣。當然,後來漢臣越來越重要,有些被皇帝特許,也是可以稱為奴才的。
-
8 # 最愛肉丸子先生
奴才,這兩個字是對人莫大的侮辱,罵人狗奴才就相當於問候了祖宗一般。
然而看到清宮戲的人大體都知道“奴才”一詞,而且戲裡人皆稱奴才,其實不然有些人能稱奴才有些人連奴才都稱不了。
我們也不去論“奴才”與“臣”誰尊誰卑,不過以今人的眼光,無疑是“奴才”低於“臣”。
對於漢臣一般自稱“臣某某某”,如果能贊拜不名那是極大的光榮,不過這一般這是權臣才能享受到的。
對於奴才最先出自哪裡已經無法考證,一般用奴才是稱呼下人,不過也有罵人的意思。如果從史書記載中窺得一二,最早莫過於《晉書》的記載匈奴漢王劉淵罵司馬炎的兒子司馬穎到:“不用吾言,逆自奔潰,真奴才也!
對於自稱奴才,明朝之前未曾有也!最早諸如司馬相如、蔡邕、劉琨、韓愈等文人的章奏自稱臣妾,不過這只是諛詞,未嘗以書銜焉。
明朝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東廠、西廠、內行廠、錦衣衛等特務機構,這些一般由太監充當一把手,自然很多人和很多影視上太監全部自稱奴才。其實當時的太監稱為“廠臣”、“內臣”,大臣統統自稱為“臣”。
不過據清朝的資料《稗勺》中有云:“明代宦官,對上稱奴儕。”有人肯定說儕是通假字,且讀音也為chái,古今漢語之別罷了,如果你這樣想那麼作者後半句就是對你的批評——“今人訛儕為才雲。是不讀書之甚者。”
滿清入關後,實行民族高壓政治策略,不僅強迫漢族剃髮易服,還大興文字獄,從思想和肉體上進行禁錮。
清朝前期,基本上沿用明朝制度,此時只有皇宮內的太監、奴婢自稱奴才。
到了雍正時期,清朝達到了極盛,思想禁錮也達到了極盛。說錯話、寫錯詩會挑起清朝皇帝敏感的神經,大臣只得阿諛逢迎。為了討好主子,讓外人和主人覺得自己比別人對主人更忠誠,一些王公、旗主、大臣的家臣便開始自此“奴才”。王公、旗主、大臣自然覺得洋洋得意,於是也紛紛效仿,對皇帝及其嬪妃開始統統自稱奴才,以顯示自己對皇帝及妃嬪的無限忠誠。
於是“奴才”成為邀寵、顯示忠誠、親暱的專用名詞,可想這些人為了榮華富貴是多麼無節操。
乾隆帝自此十全老人,奴才成為邀寵專用則由他開始日漸隆盛,甚至乾隆還為此頒佈聖諭。
乾隆二十三年諭曰:“滿洲大臣奏事,稱臣稱奴才,字樣不一。著嗣後頒行公事摺奏稱臣,請安謝恩尋常摺奏稱奴才,以存滿洲舊體。據此,則只分公私,不分文武也。”
此時乾隆嚴格界定了滿洲大臣稱奴才和稱臣的界限,於公是辦事的大臣,於私則是自己的私奴,其實這也是皇帝對滿洲人莫大的榮寵。
古語有云:伴君如伴虎!何況是乾隆這個神經及其敏感之君。
乾隆三十八年,涼州鎮總兵喬照於奏謝折內稱臣,這一語引來乾隆帝的嚴旨申飭。旨曰:“武員即官至提督,亦稱奴才,此乃向來定例,喬照豈容不知?雖臣僕本屬一體,稱謂原無重輕,但喬照甫加總兵,即如此妄行無忌,足見其器小易盈,著傳旨嚴行申飭。”
這無異是告訴滿洲大臣你們就是老子家的私奴,稱奴才難道還委屈你了?這也是防範武將的一種辦法。
同樣的事情還在乾隆孫子道光帝時發生過一起,則說的更明確提出滿洲武將就是滿清皇帝的私奴。
道光五年,降旨規定:“督撫藩臬之內,如系旗員,於請安謝恩折,著繕寫奴才字樣;凡遇一切公事奏摺,著寫臣字。”不過他特別交代的是總督、巡撫、布政司、按察使這些滿洲文臣,對於滿洲武將無明確交代,也許是道光帝預設其家奴。
道光六年,對於滿洲武將如何自稱終於有了定論。副都統、西寧辦事大臣穆蘭岱因陳奏青海蒙古事宜,折內稱臣,遭到道光帝的嚴旨申飭。道光帝還明確指出先前的聖旨特指文職,並未指武職如此。由此之後武員公事摺奏均自稱奴才,另外道光帝申飭穆蘭岱時還說他染漢人習氣。
說道漢人習氣,我們就來說說滿清時候漢臣如何自稱?
其實對於奴才之詞,在滿洲人內分文武,在全國上下則分滿漢。漢人自然對奴才之詞不滿,滿人卻感覺這是親暱之詞。
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的都能發現,和珅是張口閉口奴才,紀曉嵐則左一個臣右一個臣,別以為是紀曉嵐高貴和珅低劣,其實乾隆帝規定漢人無資格稱奴才。
乾隆帝這人的神經是極其敏感的,不稱奴才覺得你其心必異,稱奴才覺得你是想攀高枝。
乾隆三十五年,周元理(漢族)會同西寧、達翎阿(滿族)奏報搜捕蝗孽,奏摺內列名處,西甯、達翎阿稱奴才,周元理則稱臣。這下惹惱了乾隆,本來周元理稱臣符合乾隆二十三年的規定,但是乾隆生性多疑,覺得他是不屑與西寧同稱,有標新立異之嫌。
然而到了乾隆三十八年,御史天保(滿族)、馬人龍(漢族)奏監考教習查出代倩情弊一折,奏摺內馬人龍隨著天保一起稱奴才。本以為乾隆會龍顏大悅,乾隆卻也是大為惱火,認定馬人龍這是冒稱。更是頒佈上諭明確規定——
向來奏摺,滿洲率稱奴才,漢官率稱臣,此不過相沿舊例;且亦惟請安謝恩及陳奏己事則然,若因公奏事,則滿漢俱應稱臣。蓋奴才即僕,僕即臣,本屬一體,朕從不稍存歧視,初非稱奴才即為親近而盡敬,稱臣即為自疏而失禮也。今天保、馬人龍之折如此,朕所不取。若不即為指示,恐此後轉相效尤,而無知之徒,或因為獻媚,不可不防其漸。嗣後凡內外滿漢諸臣會奏公事,均著一體稱臣,以昭畫一。如是,是皇上不欲漢人之稱奴才,而以滿人遷就漢人也。故滿人稱奴才,有時可以稱臣;漢人稱臣,無時可以稱奴才。
真是伴君如伴虎,清朝三朝宰相(乾隆、嘉慶、道光)曹振鏞憑著“多磕頭、少說話”一條富貴終身,死後也諡得“文正”。可見清朝專制下,容不得你說話,奴御控制下還不是你想當奴才就能當奴才的!
-
9 # 唯戀無名
前言:清朝政府對於漢民實行得是民族高壓政治策略,不僅強迫漢族剃髮易服,還大興文字獄,從思想和肉體上進行禁錮,實施的是奴役化政策,按照正常的思維,自稱奴才的應該是那些太監,但是就拿《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劇來說,河珅並非太監,他為什麼一口一個奴才這麼喊呢?其實箇中還是有原因的。
第一,奴才稱呼的由來,為什麼他們自稱奴才
其實在明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人自稱奴才,這類人群主要是內宮的太監為主,在這群裡眼裡,自己就是卑微的下人,皇帝就是他們的主子。到了康熙朝時,只有皇宮內的太監和宮女自稱奴才,目的有二,一來降低身份可以拉近與主子的關係,自我貶低是討好主人的一種有效方式,二來太監和宮女本就身份卑微,沒有地位,自稱為“奴”也是屬於正常。到了雍正乾隆朝起,奴才的稱呼並不侷限與太監宮女,而是擴充套件到了一些家臣內臣。
就拿《李衛當官》這部劇來說明吧:李衛也好,年羹堯也罷,最初是被雍正(最初是雍親王未登基),作為能人收為潛邸為自己所用,因此,李衛,年羹堯就做了雍正的門客家臣(其實就是家奴),每每李衛拜見親王時都是以奴才自居。到了雍正即位大統之後,這些潛邸奴才自然得到重用,因此一個封為朝廷重臣,另一個封為大將,但是李衛自始自終沒有改口還是以臣自居。
第二,為什麼有的自稱為奴才有的自稱為臣呢?
既然此問是拿影視劇來提問的話我還是拿影視劇來回應,《鐵齒銅牙紀曉嵐》,這三人組的鐵三角家喻戶曉吧,和珅可是每次都是拿奴才自居,而紀曉嵐則每每以臣自居,其實明眼人都看的出來,和珅是乾隆皇帝最為貼己之人,尤其善於揣摩皇帝心思。
1.和珅為什麼自稱奴才呢?其一,和珅才幹也非常得高,少年時就博學多才,通漢、滿、蒙、藏等語言,善於溜鬚拍馬,揣摩聖意,因此甚得乾隆皇帝喜愛,乾隆明知道和珅有著一些貪腐,但是出於政局的穩定,因此還是十分重用和珅,因此和珅把乾隆皇帝當成了貼心人而甘心為主子效力。其二,清朝實行的是八旗制度,也就是說滿人滿城本來就是八旗子民,換句話說本來滿人滿臣就是皇帝的家奴,因此雍正年後,滿臣自稱為奴才也就非常普遍了。
2.紀曉嵐為什麼自稱為臣呢?上述已經說了和珅為什麼自稱奴才,因為他是滿人,而且近乎於是家奴,紀曉嵐則不同,他是漢人,透過正兒八經科考的進士及地,漢臣自然稱之為臣。
第三,自稱奴才以及自稱為臣在皇帝眼裡的區別:
這裡引用魯迅先生在《隔膜》一文裡說過的話吧:“滿洲人自己,就嚴分著主奴,大臣奏事,必稱‘奴才’,而漢人卻稱‘臣’就好。這並非因為是‘炎黃之胄’,特地優待,錫以佳名的,其實是所以別於滿人的‘奴才’,其地位還下於‘奴才’數等。看明白了沒有,在皇帝心目中孰輕孰重很明顯了吧,滿人入關統治中華,漢人不得不用,但是心底下對漢人還是有防範的,類似和珅這樣的滿人就不同了,本就屬於八旗子弟,本就屬於自己的家奴,雖然聽上去奴才自稱很卑微,但是,這些個奴才可是皇帝最親信最依賴之人。
回覆列表
奴才不是你相當就能當的。
只有皇家包衣才能自稱奴才,叫皇帝的時候叫主子。包衣就是時代為奴的那種。比如年羹堯,就是雍正的包衣,他就自稱奴才。
你過來個漢人,開口就是奴才,自降身份不說,真奴才們也要過來打你:你他媽也配?
所以,關鍵是看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