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月19日,《證券日報》報道稱錘子科技陷入資金荒,資金鍊極度緊張以至於不夠支付員工工資。《證券日報》還稱已經向錘子科技方面求證,得到的答覆是“公司的確有危機,但請給錘子時間”。 羅永浩11月19日晚間對該報道作出迴應:1、如期發過工資了,感謝媒體的朋友們造謠傳謠。2、我們的同事問《證券日報》接觸的是哪一位錘子科技的同事,《證券日報》答覆說,不方便透露。3、一位我不方便透露是誰的內情人士跟我說,《證券日報》的老闆(我就不點名了)在外邊有一堆私生子,但我相信應該是假的。
5
回覆列表
  • 1 # 吉林微生活吧

    本來都是挺正常的事兒,個人欠信用卡的,還有被銀行起訴的呢!可我也就是這一點不明白,為啥都很正常的事兒,放到老羅身上就非要炒一拍兒呢?

    他跟眾多有夢想的人一樣,一直在堅持不懈地追求著自己的夢想,執著而努力地工作著!只因他是圓滑當道時代的銳利異類的嗎?只因他偏執的性格和不妥協的倔強嗎?還是太多人覺得他不入流?格格不入?

    他的手機我已經用過一部了,堪稱手機界的一股清流,特別是辦公的時候,大爆炸、一步、閃念膠囊,包括無線屏,都是很實用、很貼心的功能設計!

    真搞不懂為啥那麼多人在網上黑他是咋想的!

  • 2 # FungLeo

    作為一個公司來說,欠款被起訴這個事情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不知道為什麼會被如此的炒作。

    一般做過企業,哪怕是開過個體戶的都知道。只要是企業肯定是存在很多的三角債,也就是說別人欠你的錢,你欠別人的錢。只要自己手上的流動資金能夠支付剛剛到期的債務問題,就沒有什麼問題。

    如果產生了債務逾期,那麼也沒有關係,去起訴的話法院就會去執行的。當然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一些什麼問題,就要具體問題具體處理了。

    這次錘子科技和酷派公司之間產生的這個問題,金額也只有區區的幾百萬而已。對於錘子公司來說,如果能用宣傳來頂替一部分的債務,那是一個非常划算的做法,所以說錘子公司非常樂於去這樣去做。

    但是因為一些問題,錘子公司並沒有與酷派公司達成宣傳上的實際運作,所以產生了這筆額外的債務。那麼只要把債務還上,或者說繼續達成宣傳運作也就可以了。

    有人的說法很奇怪,說只有區區幾百萬給錢不就完了嗎?實際上在企業運作的時候並不是如此簡單的,企業需要把錢儘可能的留在自己的手上,而不是有債就去還。當然不是說要故意的賴賬,而是說盡可能的把錢合法的留在自己的手上。

    沒有哪個企業會追著債主還債。

  • 3 # 網際網路的放大鏡
    羅永浩說與對方商議了,但酷派方說錘子不理睬

    在此次事件中,羅永浩迅速承認,與酷派方有一千萬的協議,如今還差一半的款項沒有付清,並沒有拖欠,而是與對方協商解決!

    但酷派方的說法瞬間打了老羅的臉,酷派表示數次交涉,錘子方面不予理睬,這才採取了法律措施!

    從這兩方的言辭中可以判斷,到底誰在說謊,大家心裡應該有數!

    四百萬都還不起,錘子現在怎麼了?

    先是被證券日報爆出已經發不起工資,而後老羅史無前例的暴怒,但問題是,能讓老羅如此惱羞成怒,或許是證券日報戳到了錘子科技以及老羅的痛處了!

    如今又遭到酷派方的討債,場面實在是很難看!

    目前來看,錘子科技手機銷量不佳,融資無門路,基本是板上釘釘了,老羅之前定下的350萬部銷量計劃,看來是完不成了!

    Pro2S以及R1,已經引領不了主流市場了,在一年前,Pro2的設計還是領先行業的,但一年以後,顯然Pro2S已經沒有任何優勢!

    R1的效能雖然強悍,但在一開始就輸到了口碑和定價上,現在已經很難翻身!

    科技周邊產品,救不了急

    如今錘子科技也涉足了老羅曾經看不起的科技周邊產品,從剛開始的旗艦策略到最後下沉到中端市場,再有骨氣的創業者也無法對抗市場!

    對於老羅來說,科技周邊產品已經賣瘋了,這似乎是個好訊息,但問題是,指望這樣的產品,救不了錘子,也撐不住錘子科技的手機夢想!

  • 4 # 小雨125967160

    企業有欠款很正常,被無良媒體各種放大各種黑,網上到處都是不負責的水軍也是各種黑,在這種創業環境下即使老羅失敗了也是雖敗猶榮!不是產品不好,只是環境太差!

  • 5 # 含情脈脈林老師

    企業之間欠款其實是很平常的一些知識,只是這個事情發生在垂直身上,確實現在又是被處於被別人黑的情況下,惡意的擴大化而已。

  • 6 # lionhunter007

    正常的很。只是奇怪,凡跟羅永浩沾邊的,不管好事壞事,只要有事,就有人炒,好事兒他自己炒,壞事兒別人起鬨。他天生就是為熱點而活的吧!現在扎到今日熱點來了也算找對了組織。

    一句話,羅永浩缺錢是正常的,什麼時候不缺了才是大新聞。給別人雪上加霜的事少做為佳,他如日中天/氣勢如虹時,這些媒體咋沒太大聲過。還是厚道點好,等他情況好點了再下刀子也不遲。現在,阻人生存之道實在過份了!錘子19年的相聲還錄不錄了!多個熱點,媒體們也多個稿源吧?!留個手好了,哪怕只是為媒體自己。

  • 7 # 鶴排雲

    做為一名曾經的手機人來說,酷派起訴錘子手機一事是致命的,錘子手機離倒閉只是一步之遙。何也,聽我慢慢道來。

    第一,酷派作為供應商起訴錘子,不是多次催討無果,誰也不會撕破臉去打官司的。這說明錘子的資金鍊已非常緊張,幾百萬都付不出。那成都政府給的10億資金哪兒去了?手機做的不好,都變成庫存了,所以近期可以看見錘子手機大幅降價甩賣,有的降價千元,就是回籠資金,清理庫存,手機廠商倒閉,都是被庫存拖垮的。而當下手機不僅具有高科技屬性,更有快消品屬性,流行趨勢一過,功能落後的機型再便宜也沒人要,4G一出,3G就沒人要了,5G一出,4G也沒人要了,全面屏一出,普通屏沒人要了,技術迭代,潮流更新,目不暇接。新機型一出,舊機型就無人問津了,而新技術,新潮流的研發,儲備,都需要大筆資金,供應鏈配合,錘子既無資金,又沒銷量,供應商又告他,信譽全無,誰敢給他配合,怎麼出新機,沒新機,公司怎麼向前走,做手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倒閉一途。

    第二做手機,其實是用了很大的槓桿。手機做出來賣給經銷商,客戶,收的是現金,對供應商是有帳期的,少則一月,多則三月,象華為這種級別的,是半年才付,還是承兌匯票。錘子沒量,又失信於人,供應商供貨肯定收現金,對資金緊張的錘子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一臺手機按一千元成本來說,備貨十萬臺,就要拿出一個億,以目前錘子手機的資金鍊來說,拿得出嗎?拿不出,怎麼出新機,不出新機,只有等死。

    第三,做手機為什麼風險那麼大?倒閉的那麼多?上面說了,不出新機,只有等死。但出了新機,也許是找死。手機更多的是一種快消品屬性,你做出了一款手機,你覺得很好看,可大眾就是不買帳,手機就變成了庫存,一錢不值,錘子手機前期的T1,T2就是如此,國內外獲獎無數,就是賣不動。只有蘋果有強大的品牌號召力,能引領潮流,改變審美,內建電池,去掉耳機介面,劉海屏,無不是反人類設計,醜出天際,卻可以大賣,所以國內廠家只能跟風,才能生存。錘子老羅特立獨行,堅持情懷,當個公知還行,以此行事,不是合格的企業家。

    有此三者,錘子焉能不敗?

  • 8 # 狐狸老弟

    笑了。看了一些回答,深深覺得錘粉三觀有問題,怪不得會粉公孫玉龍。

    連信用卡不還被銀行起訴都覺得很正常,就差說沒人買錘子手機不正常了。

    對公孫欠錢怎麼看?還錢唄。少耍嘴皮子,趕緊的。

  • 9 # 追科技的風箏

    錘子科技寒冬期日子難過。最近,酷派公司狀告錘子科技拖欠貸款數百萬元。媒體報道,說錘子科技遇到資金危機,工資發不出去、實行全面裁員。錘子科技羅永浩對欠款問題進行解釋,表示會妥善處理。對資金緊張之說,態度也很明確:不認!錘子科技一直在尋求改變。國內智慧手機市場已經接近飽和,華為、小米、oppo等手機企業強佔大量市場,給錘子科技留下的市場空間已經不大。錘子科技會不會退出手機業務尚不可知,智慧手機上的不同級別競爭、不斷投入已經很難見到大進展。同時,也探索別的產品尋求突破,比如加溼器、旅行箱、智慧音箱等,向日常家居轉變。但是無論賣什麼,使用者群是基礎,老羅一直在培養使用者。好在雙十一期間,旅行箱實現了銷量冠軍,新的效益點有望顯現。寒冬期要儘量雪中送炭。羅永浩很拼,給錘子科技的融資,都依仗於老羅的影響力。鳥巢的智慧手機發佈會更是創下了3.7萬人的人數記錄。但影響力帶來不了利潤,老羅也面臨著做手機、還是做周邊產品的痛苦抉擇。融資解決不了這些關鍵問題。作為媒體和旁觀者,我們應該以寬容的心態看待錘子科技和羅永浩,不要隨意消費老羅的“網紅”價值,不要總是以負面報道折射錘子科技的艱難。我們不清楚錘子科技是否能走到最後,但是羅永浩一直在承壓前行,我們應該關注這些正面的做法。在網際網路高度競爭的環境中,尊重每一位選手,被擊倒也是英雄。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 10 # 有法365

    最近,羅永浩的錘子科技可是出了不少事。

    先是酷派發起訴訟,稱曾與錘子簽訂銷售合同,貨交完了,錘子卻仍欠自己450萬元,並且遲遲不還,多次溝通都沒有回覆。

    這邊的錢還未還清,那邊的銷售又出了問題。11月29日,錘子給購買其“暢呼吸”系列加溼器的客戶們發了條簡訊,通知加溼器將會延遲一個月發貨。消費者質問:為什麼到了最後發貨期限才想起來通知?”

    錘子落地式加溼器 售價1999元

    在這個寒冬,錘子科技似乎危機四伏,資金鍊緊張、供應商出問題、遭到消費者質疑……羅永浩真的要認慫嗎?

    01

    錘子算盤怎麼打?

    看過錘子的最近訊息,便有網友大膽猜測:錘子會不會是拿加溼器的預付款,去填補了450萬的貨款窟窿呀?這樣做可行嗎?

    企業小助手告訴你:這樣做,還真可行!

    對於公司來說,其實際經營中,“收入”和“支出”這兩者並不是可丁可卯,屬於兩種財務事項,單獨操作。比如,錘子科技透過售賣加溼器得來的預付款,這就是一種收入。當該收入入賬後,即變為公司可使用的現金,只要合規合法,用於支出任何待付款或待支出專案都是可行的。

    這裡,需要區分押金與預付款,也就是常見的“定金”與“訂金”。因為,押金(定金)是需要退還的;而預付款(訂金)不需要退還,其本身相當於使用者提前支付了商品的一部分貨款。因此,原則上押金需要單列單支,並不能核算成企業收入

    換言之,如果錘子此次售賣加溼器,向消費者收取的是押金而不是預付款,就不能用這筆錢去還450萬了。當然很多企業實際上是對押金進行了其他用途的使用,沒有出現問題之前也無人過問。但特定行業,比如共享出行行業,現在交運部門就明確要求不得挪用押金,那麼企業一旦挪用了押金是需要承擔相應責任的。

    02

    指定資金不可用

    除押金外,還有一種公司入賬款項也不可以被當做公司收入,那就是銀行貸款。

    銀行貸款是一種附條件的借貸,企業向銀行貸款,銀行稽核之後把錢借貸給企業,這時候,這筆資金流出的出口是被指定了的。不像其他收入那樣可以任意支出。

    在其他借貸場景下,也會有款項被指定支出的情況。比如,企業雙方在合同中,附加條件約定,這筆款項在某個時間段之內,必須用於指定的專案或用途。這種情況就和貸款比較相似,企業不能夠私自將款項用在其他地方。不過,這類非銀行貸款的約定,是可以算作公司收入的。

    03

    公司財產不可挪

    還有人會問,那如果是我自己借錢給企業,自己想用了可以拿嗎?

    這種情況尤其適用於中小企業。創始人經歷風風雨雨,既出錢又出力,把公司帶上正軌,對他們而言,公司就是自己的,用一點錢解燃眉之急不行嗎?

    企業小助手提醒您,即使是100%持有公司股權的股東,也不能隨意挪用公司的錢!這涉及到挪用資金罪或職務侵佔罪!

    公司一旦成立,就獨立於個人了。即使你是一手把公司拉扯大的創始人,也不可以拿自己“孩子”的錢。公司收入絕不等於個人收入!

    對於錘子而言,即便其真的如網友推測,做了拆東牆補西牆的事兒,也不會違反法律法規。只要能夠妥善解決退貨、補發的問題,錘子便不會有法律上的風險。

    1.在合法的大條件下,靈活呼叫資金。我們總說“拆了東牆補西牆”,這種方法在企業裡是十分常見的,畢竟公司專案多了,總會有資金出現問題的時候,用自己公司的其他收入彌補不失為一種選擇。

    2.押金、貸款不可挪用。押金、銀行貸款不可算入企業收入中。在合同中約定好支出物件與方式的,要按照合同進行,不可隨意挪用。

    3.企業收入不可私自挪用。即便是100%持股,也不意味著公司屬於自己。使用公司資金相當於“借款”,程式不當,容易招致刑事罪名!當然,股東也別太緊張了,財務上做好手續,證明資金用途,法律檔案上進行相應的匹配,這樣就能防範相應風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mix現在還值不值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