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玲子Lzi
-
2 # 減肥達人翡翠
我個人認為花錢和幸福是兩個概念,其實二者之間是不能劃等號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又有著不可缺少的聯絡。
我不能說別人就說我自己吧。
記得我小時候,父親在城裡上班,每當我想要什麼東西基本都能如願,在同學在村裡人面前我特感到幸福,因為我知道父母花錢能給我帶來幸福感自豪感,一直到我成年結婚有孩子以後我延續父母的天性,只要孩子高興花錢同樣的高興,同時我也回饋父母同樣為他們花錢,我發自內心深處的幸福。
所以說為愛我們的人和我們所愛的人花錢應該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吧!
愛我們的人和我們所愛的人層面可以延伸可以理解的更寬廣些,讓世界多點愛,假如花點錢能讓更多的人幸福,那就在你力所能及之上儘可能讓他們幸福!
讓世界充滿愛!
-
3 # 微微de寶貝366
看到這個問題,我突然想到之前看過的一本書,是一個美國作家伊麗莎白 · 鄧恩寫的《花錢帶來的幸福感》。我去翻了一下,書裡有說到幸福地花錢有5個原則:第一,花錢買體驗;第二,當成一種感受;第三,買時間;第四,先付款,後消費;第五,投資他人
我具體談談我對這5個原則的理解吧
1、花錢買體驗。我的父母已經60多歲了,我越來越覺得陪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只是週末節假日總是回去陪他們,一連幾天哪裡有那麼多話要說,家裡也沒有什麼事情要做。所以我覺得創造屬於我和爸媽的獨家記憶很重要,所以我就有一年辭職之後,帶我的爸媽出去旅遊了2個月,我們一路向北,杭州-上海-泰山-北京-天津-大連-瀋陽-哈爾濱-莫斯科,然後回到了杭州。我幾乎花光了我當時所有的積蓄。我帶著他們住四星五星的酒店,帶他們去吃沒有吃過的東西。看他們或驚訝,或驚喜,或莫名其妙。雖然花了我所有的錢,我看到他們開心的樣子,我們一起拍照時候大笑,我們回來後他們對街坊鄰居說一路上遇到了什麼,我就覺得很幸福,特別的值
2、當成一種感受。我覺得可以談的上例子的,比如我去看了一場李宗盛的演唱會,我花了1800多買了一個內場的票。很多朋友都覺得李宗盛大哥的演唱會哪怕不坐在內場,就在外場也是可以的,因為沒有什麼看頭,沒有花式的表演,沒有特殊要展示的東西。但是我覺得對於喜歡的東西,我覺得值得,因為就算他唱一首歌,他的眼神和臉上的表情都是我喜愛的一切,看到他情到深處流眼淚,我覺得就是非常的值得。
3、買時間,我覺得這個不用我多說什麼了吧,比如家裡有人得了重病,花了一筆錢就可以讓他治好,然後他會多活很多年。雖然可能有些醫藥費我們負擔不起,但是負擔不起的並不是醫藥費,而是我們那個不確定的答案,就是付了錢是不是就真的能夠好。一旦確定能夠好,我們肯定是很幸福的
4、先付款,後消費。這個也不用解釋,先付款後消費,代表說我們至少有充足的財力,不用考慮後面還要去還款之類的,本身就是很美好的感受
5、投資他人。去孤兒院看看孩子,去敬老院看看老人,給他們講講故事,小行動也能帶來極大的幸福感!其實我們人類很容易付出,看到別人因為自己的行動開心或者過得好,我們反而更容易幸福,這就是那句話:錢花在別人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所以我覺得,花錢絕不僅僅是錢多錢少的問題,它的背後隱藏了我們的情感、渴望和訴求。
-
4 # 家庭風味
最有幸福感的花錢肯定是來自另一半的關愛。
有一次,我們一家三口逛街,看上一個很貴的紫檀木手鍊,很貴很貴,看了又看,因為價格,也沒打算要買,他看在心裡了,第二天,天氣很冷,藉口出去辦事,把手鍊偷偷買了回來,驚喜的我跳起來,雖然很心疼花了那麼多錢,但心裡是幸福的!
-
5 # 姚樹井
清代四大“中興名臣”之一的曾國藩,憑一己之力,帶領湘軍,攻破南京,剿滅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曾國藩和他的九弟曾國荃兩人也雙雙封爵。
成功的背後必定是有著深刻的原因的。
從發生在曾國藩身上的兩件事就可以看出曾國藩的品性和智慧。
一件事是曾國藩第一次進京趕考,他到了北京之後住的是他們湖南省的人開設的簡陋賓館,經過一年的備戰,曾國藩沒考上。但這時恰逢太后大壽,太后遂下令御賜恩科一年。曾國藩本來身上只帶了備戰一年的錢,但幸虧曾國藩節儉的習慣,他一年的錢才能夠兩年花,他也才有了第二次參加科考的機會。
另一件事是曾國藩初建立湘軍,他就開始高薪養廉。當時清政府的綠營一個月才2兩銀子,但是曾國藩給他的湘軍團練每個人發5兩銀子,這大大激發了整個團隊的積極性。毫無疑問,高薪養廉的制度對湘軍最後的成功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從這兩件事就能看出曾國藩花錢的本領極其高超。
曾經多次蟬聯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曾說“巧妙地花一筆錢和掙到這筆錢一樣困難”,事實確實如此。
《學會花錢》這本薄薄的書就來講一下花錢的話題。
這本書的日文名字是“日常經濟學”,顧名思義,作者在用日常生活中的經濟行為來教你學會花錢,所以作者並不是在講涉及全球或者大國的經濟現象。這就使得這本書好讀而且實用。
對多數大城市的白領而言,在如今商業世界裡,懂一些基本的經濟學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學會花錢》的作者野口真人曾經工作於瑞穗銀行、摩根大通、高盛,現在更是自己創業開辦金融公司,而且他的公司在相關的行業裡連續幾年一直排名第一。對於野口真人自己熟知的領域,他寫起來自然得心應手,但是金融學方面的書籍本來就多,簡單易懂的金融啟蒙書又往往只能講清楚金融的部分內容,野口真人突發奇想寫出了一本既可以展示金融界全貌,又簡潔明瞭的書,所以《學會花錢》基本包括了金融理論、機率論、統計學和行為經濟學方面最基本的內容。
《學會花錢》有七章內容,先從最基本的經濟學知識入手,這當中包括金錢的使用、價值的判定、現金流量的計算,接下來是涉及投資過程中幾乎每個人遇到的時間、機率、風險、習性這四大難題,這些難題會影響你的投資判斷和方向,最後作者從忠厚長者的角度給出了他對於人生、錢、物的態度。
1、經濟學知識
作者先是對於錢財的使用給出了明晰的指南。
每個人都可以認為是擁有三個錢包:消費、投資、投機。
先看消費,消費是透過滿足自己的個人效用來達到的,比如衣服、吃飯等之類的生活細節。由於每個人的條件、需求不同,所以消費所產生的效能是不足的。
價值的表現可以是金錢,但卻並不只依賴於金錢,因為金錢並不總能真實地表現價值。比如上海迪斯尼的門票定價並不是由成本計算出來的,而是由人們所能接受的心理價位確定的,還有市中心的咖啡館,即便是很高的價位,也會有很多人來買。
再看投資,定義是“為了增加將來的資本,而投入現有資本的活動”,比如股票或者買房是大多數人都要進行的經濟活動。
人一生中有幾件大事:工作、買房、買車、結婚、生子,這當中工作和買房是需要提前學習一些經濟學知識的。
房子的現值可以透過收益現值法計算出來,“收益現值法”是透過計算未來所產生的現金流量推匯出物品價值的估算方法,即算這間房子未來能為房東賺多少錢。房子的現金流量,就是房租。
房子價值的計算公式如下:
這就得出了:房價=年租/利率。
二環以外和郊區的利率按照0.6來計算,這樣:房價=年房租/0.6=月房租*12/0.6=月房租*200
二環以內的利率按照0.5來計算,這樣:房價=年房租/0.5=月房租*12/0.5=月房租*240
最後看投機,投機往往是個貶義詞,指的是比如賭博、彩票等。但是投機是沒有一個固定的定義的,作者在這本書中給出了一個定義“與投入的金錢相比,將來回報的期望值不會有所增加”,這樣的話,不止是賭博,把錢投入黃金等貴金屬或繪畫等美術作品都屬於投機。
仔細研究一下火災保險和人壽保險,從機率和保險金的角度,就會現在保險公司設定的價位實在太高。所以購買保險不屬於投資,而是投機。而之所以會有人願意買,是因為人會獲得內心的安定。
投資與投機的區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投資的期望回報是升高的,而投機是確定的;另一個是投資風險小,但是投機相對而言,風險大很多。
2、人的心理,或者說是思維
稻盛和夫說“成功=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思維影響投資基本表現在四個方面:機率、時間、習慣、風險,這些也都與人的心理息息相關。拿彩票來說明這個問題。
現在遍佈各大市區、鄉鎮都有彩票的門店,足以證明彩票的感染力。
很多人經常買的大樂透,一等獎的獎金一般是1000萬,獎池69.15億。中獎率一般是千萬分之一,一等獎的期望值應該是一千萬的千萬分之一,即1元,遠高於買彩票的價格。
這個機率很好算,但是很多人並不去算,即便算了他們也會忽略掉。因為他們只盯著那一千萬的一等獎,而且也沒有什麼風險,但一千萬是大多數人一生的工資。
另外,如果有一個人,每天都會購買一張彩票,他整整堅持了30年,但從來都沒有中過一次彩票,他告訴自己:再最後買一次。那麼,他在最後買這一次的時候就會想:我都30年沒中了,這次總該中了吧?
但實際上,中獎的機率還是千分之一。這種情況被稱作賭徒謬誤,也叫小數定律。即便你連續購買一千次,也不會是百分之百!
而是63.2%!
原因如下:
當中獎率為(1÷x)%時(假設抽x次獎券),如果x逐漸增加,至少有一次中獎的機率會怎樣變化?
最後的結果為:1-(1-1/x)x,當x逐漸增大,最後計算出來的結果會逐漸趨近63.2%。這部分還是需要一些高數知識做基礎的,不過作者已經提前算出來了,懶得計算的人記住這個數字就夠用了。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當你買了很長時間的彩票,你心裡會一直惦記著買彩票花出去的那些錢,那些錢就被稱為“沉沒成本”。你會不服氣你的付出都打了水漂。然後還會繼續買,這就是很多人深陷賭博的原因。但是沉沒成本再也不會回到你手中,更不會再對你的下一次投資造成任何影響。
行為經濟學的鼻祖丹尼爾`卡尼曼曾經說“人們對於較低的機率會反應過度,對於較高的機率則會反應不足”。買彩票是這樣,對於乘坐飛機和汽車也是如此。即便乘坐飛機的事故率遠遠低於汽車,但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在乘坐汽車的時候不害怕,乘坐飛機卻會很害怕。這就是反應過度了。
這樣的反應過度甚至會危害生命。美國911事件之後,很多美華人不再選擇飛機作為交通工具,僅2001年10月至12月,美國因機動車事故死亡的人數,比前一年增加了1000人!
3、人的重要性
這一部分是在書中涉及最少的,但卻是我認為最重要的。
作者提出一個非常犀利卻又異常正確的觀點“只擁有錢的人,會成為別人嫉妒的物件,未必會成為別人尊敬的物件。人們尊敬、羨慕的是一個人擁有的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而不是他擁有的金錢”。人在,錢就會來。中國有一句老話“最窮不過討飯,不死定能翻身”,一個人的潛能永遠是無限大的。曾國藩也講“作育人材,然後可以漸圖自強”。
從個人角度是這樣,從企業角度也是如此。
日本著名的管理學家德魯克曾經說過“企業的目的是吸引人”,這句話可謂是石破天驚,但是仔細想想實為至理。
對一家企業而言,無非就是錢、人、物三類。人包括有員工、品牌力和顧客基礎,物指的是工廠、裝置和土地,錢指的是現金、存貨和應收賬款。
按照“物品、專案的價值是由未來所產生的價值流量決定的”這個規則,從現金流量的創造力角度來排名,依次是人、物、錢。
“人是最重要的資產”。現金是產生不了價值的,現金的流動才會產生價值,明天的100元永遠比不上現在手裡的100元。
你應該對自己的經歷和教育去進行投資,這樣才是最高效的。金錢從擁有的一刻起就開始貶值了,所以很多高管在自我投資方面從來沒有鬆懈過,即便他們已經到了40歲。而正是因為他們長期的自我投資,才使得他們當上了高管。
當一家企業的品牌和口碑一旦建立起來之後,自然能為這家企業創造豐厚的資產,他們建立起來的品牌和口碑就是一家企業的無形資產。
比如,小米公司在推出小米手機之後,迅速開始生產其他產品,充電寶、拉箱等等,這些物品的繁盛都是因為小米手機打造出的物美價廉的品牌效應。
對一個人的生活而言,每個人實際生活中的感受可以稱之為“經驗效用”,而記憶當中殘留的感受稱之為“記憶效用”。
比如很多人幼時生活貧困,就會高估自己變成有錢人之後的滿足感。但是人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當你一旦變成了你期望中的有錢人,你會很快適應,那種富裕所帶來的幸福感並不會持續很長時間。這稱之為“邊際效用遞減”。而且,有太多人在變得有錢之後,還想變得更有錢,這樣就永遠得不到滿足了。
金錢原本只是工具,但是現在卻逐漸變成了目的,人就特別容易被金錢綁架。
單看《學會花錢》的書名,可能會認為這本書只會講到節流,而不會講到開源。但實際上,節流並不僅僅意味著省錢,而且從一定意義上講,節流其實就是開源。
《學會花錢》從商品價值、風險、人的心理三個角度去回答如何巧妙地花錢這一問題,這三者獨立一體卻又相互影響。商品的價值是面向每個人的,風險也是對每個個體存在的,人性也都是差不多的。
無論是咖啡、光碟這樣的小物件,還是房子、股票這樣的大資本,理性、明智地進行交易,才是正確的生活法則。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害怕被別人說自己窮,也有很多人越是沒有,越是愛顯擺,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他們害怕別人的嘲諷。很多窮人更是在成為暴發戶之後就開始瘋狂炫耀自己的財富。
每個人提起錢,都是緊張的,因為每個人的生活中都離不開錢。但正是因此,太多人都容易被錢綁架、迷惑,從而丟掉了生活的本真和重心。
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經常講一個詞語,“安貧樂道”,意思是即便貧窮,也要樂道,要忠於自己內心的良知和道德,堅決不做傷天害理之事。
毫無疑問,如果這句話讓現在的很多企業家看到,恐怕他們內心的惶恐也是能從臉上看到的。
無時無刻,一個人的內心應該樹立這樣一種思維:錢是來為人服務的,當一個人馴服了金錢,他才能夠獲得真正的自由!
就像開頭提到的曾國藩一樣,當你學會了馴服金錢,你才能讓金錢為自己服務!
一本書薄,不代表這本書沒有價值。很多人看到《學會花錢》的實體書,會覺得這麼薄的一本書,很快就能看完。就像我們經常說的,看書的目的不是為了顯擺看了多少書,而是最終獲取到多少知識。先把對這本書的輕視去掉,然後認真研讀,你才能真正看出這本書的價值。
-
6 # 應屆生求職網
這個問題,讓職前菌想到淘寶的優惠券,之前有人問,為什麼淘寶上店鋪裡會設定一些沒有任何門檻的優惠券,直接在價格上減掉不就好了。
官方優雅的回答就是:為了增加你的購物幸福感呀~透過領券,以更優惠的價格買到了想要的東西,你會感覺到多一些的開心~
於是她開始學著買大牌,買奢侈品,幾萬塊的包包,也咬牙買回家,但是她發現她並沒有變得開心,反而無法消化這種消費觀念。
但是這也讓她認清了這不是她想要的,她發現自己更喜歡寬鬆的狀態,平時在家不化精緻的妝,不穿緊繃的衣服,不帶貴氣逼人的首飾包包,就純棉舒服的普通T恤,長褲,就足夠了。這就是她想要的。
所以我們總結一下,如何花錢才有幸福感
1、 不缺錢的時候,花錢會更有幸福感
2、 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且可以承受,這樣花錢是有幸福感。
回覆列表
你的收入,有多餘的錢可以用來支配,花錢買自己所需的,我的幸福感很低,比如看一場自己期待已久的電影,就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