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除了大學,讀過的小學、初中、高中無一例外全部倒閉了或著合併。我到底是個自帶什麼屬性的人?
3
回覆列表
  • 1 # 師者新說

    看到這個問題感到有些好笑,又有些無語。我和題主的情況一樣,我是九十年代的師範生,現在回想一下,我上過的小學、初中、師範學校,全部被合併到別的學校了。

    要說體驗也沒什麼體驗,只是覺得,我如果入黨的話,是需要到上過的學校蓋章的,我上哪蓋章呀?

    相信有這種體驗的人並不在少數。因為從2000年左右開始大規模撤點並校,持續了十餘年,使大量的中小學消失,據統計,從1997年到2010年的14年間,全國減少小學371470所,其中農村小學減少302099所,佔全國小學總減少量的81.3%。

    師範學校的撤併也是在意料之中,我們上師範時是包分配的,師範畢業直接到學校任教,就衝這點,生源非常充足,並且能考上師範的都是學校的前幾名。在師範上學時,老師就說了,以後師範不包分配,馬上就沒有生源了。果不其然,畢業後三年,師範生不再分配工作,又過幾年,師範學校就被合併到其他學校了。

  • 2 # 活在假的世界裡

    我工作頭兩年的鄉下學校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撤併了,再下來工作十四年的鄉下初中在2004年撤併了,接下來工作五年的公辦民營高中於2008年撤併了,現在在鎮上學校已工作十年,校長都不敢不敬重我,怕我一離開,學校馬上完蛋,。

  • 3 # 吉祥如意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別說學校,諾大一個舉世聞名的蘇聯不就存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也轟然倒塌解體,一個國家分為十六個國家。

    學校的分分合合是根據教育的發展需要,整合教育資源。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師生人數的多少,將偏遠、師生數量少,年輕的教師又不願去的學校,合併到靠近中心村鎮的學校。這樣一來,也便於進行管理,最佳化各種教育資源。

    農村縣域的中、小學校,由於生源減少,撤、並、改是大勢所趨。當然對於從那裡走出去的昔日學子,未免有一點遺憾與傷感。本博及哥兄姐妹們曾經就讀的中學,那可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由政府投資所建的十九所中學之一,排號為“某某縣第十一中學”。如今,早在幾年前就被改作某某鄉的中心小學,本博每次回故鄉路過那裡,看到母校的名字被更改,心裡有說不出是什麼滋味?

    人們常說與時俱進,只要位置未變,看一眼個人心裡也坦然。當然還有甚者將校舍改作它用更令人難以理解,本博曾經就讀的令人難以忘懷的師範教學班,由於城市發展的需要,周圍環境已經面目全非。本人三十年後重遊故地,校舍被拆得僅剩禮堂的半座房子,讓人唏噓不已。

    拆除舊的換新的,合併小的變大的。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保持一個尋常的心態、心願,少生氣,見多也就不怪了。

    去過江蘇無錫旅遊的人,只要是從市區到“三國城、唐城和宋城”景點的人,都必須經過一條河緊挨在一起的兩座橋。這兩座橋修建的時間相差有五十多年左右,老橋狹窄,錯車都困難。當地為了發展河對岸旅遊觀光事業準備拆除舊橋修建新橋,老橋是由榮氏家族私人投資所修築。經請示當時的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得到的回覆是不能拆。再建新橋我投資,不用花家鄉的一分錢。所以現在那條河上就有了“雙橋"、又叫“父子橋”的橋名。

    估計廈門大學、集美中學和廈門航海學校既是改擴建也得請示陳嘉庚的後人同意,因為那可是人家陳嘉庚的私人投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使從正面看到的是下面三個正方體上面一個正方體有幾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