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巴斯臘肉
-
2 # 上官侯男
火炮的話你應該說的是元朝是期才出現的以火藥為動力的火銃,至於威力你可以把它理解為超大型的火繩槍,彈藥的話也有分類的,有實心的生鐵彈,也有經過改良之後的鋼殼開花彈,這種炮彈在擊中目標之後會爆炸,威力不容小覷。
-
3 # 鐵血戰史1927
古代的火炮炮彈有實心彈、散彈、開花彈(榴彈)。打的最多的就是實心彈,其次是散彈。畢竟那個時候延時引信技術不過關,榴彈製造工藝非常複製而且成本昂貴,最關鍵的是不安全!
大體說一下古代火炮發射原理,都是從炮管裝藥,先加入發射藥然後放入彈丸用搗棍搗實,點燃發射藥,發射藥瞬間爆燃產生高溫高壓氣體把彈丸推出去!這個彈丸基本上就是塊金屬旮瘩或者磨好的石球。
開花彈在明朝時期出現過,不過這種開花彈引爆方式極為不安全,很有可能會造成炸膛。在拿破崙時代歐洲的那種開花彈,外面就是一層鐵皮裡面是炸藥,延時引信技術也不過關,價格昂貴,所以拿破崙的炮兵用的基本上都是實心彈。這種實心彈威力來自於它的動能,主要用於攻擊城牆或者密集的步兵方陣。拿破崙的火炮部隊一般都是跟騎兵配合的,用火炮發射實心彈打亂步兵方陣,然後騎兵再趁機衝鋒。
-
4 # 南極冰火
古代的火炮,其威力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是微不足道的,在現代武器面前不堪一擊,攻擊力微乎其微,但在冷兵器時代,擁有火炮,不論攻城掠地,只是兩軍對壘,則有如仙助。
比如兩軍對壘,主要依靠將帥的能力與士兵的多少,雙方排好陣式,準備兩將單挑,如果兩將勢均力敵,要打好幾天不分勝負,如果兩將戰鬥力懸殊大,一方很快戰敗。將領的武功在火炮面前不堪一擊。你武功再好,對方一個普通士兵就可解決你,混戰時,雙方士兵手持盾牌互砍,砍死一個人很不容易,可有了火炮,幾十米外一炮打一串。想想多麼可怕。
再如攻城,守方關上城門,攻城方要依靠圍城,主要依靠城內糧食耗盡,士兵戰鬥力低時再攻。否則,攻城方會損失慘重。有了火炮,打爛城門城牆,即可攻入城內。
-
5 # 火器工坊
上面那些說威力不大的,你和今天的現代武器比,那個古代武器的威力能比得上嘞?
其實古代的火炮炮彈並不都是實心彈,也有開花彈、霰彈、飛索彈和榴霰彈,只能說是以實心彈為主。
古代的開花彈採用的是雙引信點火,即點燃火炮引信之後,再點燃炮彈的引信。後來歐洲人率先改良了炮彈技術,將雙引信雙點火改為了單點火,即利用發射藥的火焰點燃炮彈的引信,根據要轟炸距離的遠近控制炮彈引信。
然後是霰彈,霰彈主要用於近戰,大面積的霰彈可以給予步兵方陣毀滅性的打擊。
飛索彈是兩個鐵彈之間連線一個鐵索,專門用於海戰,打斷敵人戰艦的桅杆。
榴霰彈是開花彈和霰彈的一個結合,在敵軍的上空爆炸,然後降下燃燒的霰彈擊傷敵人。如果玩過《拿破崙全面戰爭》,一定會體會到這種火炮的威力。
最後回到實心彈,實心彈的用途很多,海戰陸戰攻城戰。後期火炮的規格也是按照火炮的炮彈的磅數來規定的。可以分為1磅、2磅、4磅、6磅、9磅(野戰炮)、12磅、18磅、24磅(艦載炮、陸戰炮)、36磅、48磅(艦載炮、要塞炮)幾個規格。
說到實心彈的威力有多大,可以參考一下土耳其的烏爾班巨炮,只要一炮,便擊垮了君士坦丁堡近5米後的內牆。就是4磅野戰炮的威力也是很可怕,野戰炮可以打出跳彈的效果,即使是三四次之後的跳動,也可以給敵人造成極大的傷害。曾經在拿戰期間,有英國士兵用腳去觸碰一顆即將停止運動的炮彈,結果那隻腳隨即被炮彈擊斷。
另外除了火炮炮彈的直接殺傷,炮彈發射時的衝擊力也可以對敵人造成波動性的器質性損傷(即外表看不到傷口)。這點在東西方都是有多文獻記錄,而後來在BBC的紀錄片實驗中,也得到了證實。
-
6 # 軍武資料庫
得這樣理解 古代用的是“低速度動能彈”。這個叫法是不是一股清流的感覺呢?
先要明確一個資訊:古人知道的不多,但絕對不傻。
從源頭上來說,這個東西就是古代的炮:
歷史資料記載,在公元前339年的錫拉丘茲的戰場上,羅馬軍團就已經開始使用“炮”了。
所謂的“炮”在火藥發明之前是利用機械能發射的,不過,即便是機械能的“炮”所發出釋放的能量也是一般士兵手中的武器難以企及的。
根據考古學復原的羅馬時代的拋石車來計算,一個古代的“炮”可以投射出6.55千克重的石頭,其動能達到了16000焦耳以上。雖然現在看起來數值並不大,但是依舊可以對當時構築並不堅固的城牆、房屋造成巨大的打擊。所以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說,古代的炮雖然是實心的鐵球甚至是石頭也沒有關係——本身這就是一種攻城的兵器。
到了16世紀早期,由於火藥的運用,炮才真正的從機械能武器改成了化學能武器。
這裡就得說說18世紀初期的12磅炮了,發射6公斤的彈丸。動能可以達到24萬焦耳。
對於密集的敵軍其實就已經有了轟擊能力。
彈丸激起的碎石也有了很大的殺傷作用。
簡單計算一下,24萬焦耳的動能在飛行過程中消耗一半(實際上遠遠消耗不了這麼多)
那麼落地或者擊中目標的時候還會有12萬焦耳的能量,相當於大約不到30克TNT當量。
即便考慮到地面吸收了一部分能量,但這麼一炮過去其實還是可以造成大約3-5米的殺傷半徑的。
-
7 # 派大早
滑膛炮在人類戰爭史上曾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滑膛炮使用的炮彈可分為三大類,即衝擊彈、燃燒彈和爆炸彈。由此可知,古代炮彈並非只有實心彈一種。
銃箭米立米特於1326-27年撰寫的書中收錄了最早的歐洲火炮的圖文記載,一門巨腹細頸,形如花瓶的原始火炮平躺於木床上,從炮口噴射出的不是球形彈丸而是一支裝著箭簇和金屬翼的大箭。銃箭的使用並非孤例,與英倫三島一海之隔的歐洲大陸國家也有關於銃箭的記載,1338年的法文文獻記載了一門小炮和與之配套的數十支銃箭。在東方,16世紀末萬曆北韓戰爭中,名將李舜臣所帥北韓水師曾以銃筒發射不同型號的銃箭攻擊倭軍艦船。
燃燒彈和爆炸彈爆炸彈和燃燒彈由高彈道的臼炮發射,雖然射擊精度低,但卻可以越過工事殺傷敵人或摧毀城牆後的建築。17世紀的攻城戰中使用一種內部以粗布包裹燃燒物,外套鐵殼的燃燒彈,燃燒後火勢猛烈,極難撲滅。爆炸彈為中空的金屬球體,內部填充火藥和引信,火藥引爆後,飛濺的碎片能夠殺傷周圍的人員,具有殺傷面積大的特點。歐洲人對爆炸彈的使用可以追溯至14世紀下半葉,這種原始的爆炸彈的外殼並非一體鑄造的,而是由兩個半球連線而成。鐵殼爆炸彈在中國約出現於12-13世紀的金朝,名為“鐵火炮”。宋金戰爭中,金軍曾以此物轟擊守衛蘄州城的宋朝將士,不過彼時拋射鐵火炮的是古老的投石機而非火炮。明朝時,戚繼光將軍記此物為“子母炮”,以大銃發出,主要作驚營或擾賊之用。
球形實心彈球形實心彈無疑是最適合前裝滑膛炮的炮彈型別,與其他各種炮彈相比,球形實心彈具有出膛速度快、射程遠、撞擊力強和打擊精度高等優點。按照製作材料的不同,球形彈丸可分為鉛彈、石彈、銅彈和鐵彈。
鉛彈鉛彈的出現時間較早,多用作小型銃炮的發射彈丸。早在1345年,就有法國炮手購買鐵炮和鉛彈的記錄。其人購買的兩門佛郎機小炮重約25磅左右,每一枚鉛彈的重量也僅在200克左右。鉛彈和銃箭一般與各類前裝或後裝的小炮搭配使用,主要作用為射殺敵方人員,雖然重量較輕,但鉛彈亦具備相當的殺傷力。因鉛質較軟,所以鉛彈的體積可以做的比較大,裝彈時炮手用推杆將彈丸用力推入炮膛,可大幅提高密閉性。因此彈出有力,在有效射程內可以輕易洞穿一名頂盔摜甲的戰士。鉛彈的攻堅能力有限,多用於反人員的輕型火炮,比如中國於康熙年間鑄造的威遠將軍野戰炮既是此種輕炮。鐵芯鉛彈和石芯鉛彈則是鉛彈的兩種變種,作用也與之類似。
石彈早在火炮出現之前,人類就學會了用巨石攻擊敵人的要塞和城市,公元1273年,蒙古大軍就曾以回回炮(一種拋石機,非火炮)拋射巨大的石彈摧毀了襄陽城堅固的城防。1346年加萊古戰場的發掘現場曾出土了一批重1.5磅左右的鐵石彈丸,1360年的鄱陽湖水戰中,朱元璋的水師戰船上裝備著“中實以藥,而以石子塞其口,旁通一線,用火發之”的銅鐵炮。由於彼時的東西方火炮都僅是重不過幾十斤、十餘斤的原始小炮,當時石彈的破壞力也僅限於殺傷人員或破壞輕型船隻的船板。
為了摧毀堅固的城防結構,14世紀下半葉的歐洲工匠們開始研發和生產重數千磅的射石火炮,因此石彈的重量和威力亦呈幾何狀飛躍。1377年,勃艮第軍的火炮發射的石彈重達200磅,並擊穿了奧德雷克城的城牆,而這並非勃艮第炮手使用過的最強力的炮彈。1411年,為了奪回漢姆城,勃艮第人動用了名為 “古雷耶特”的大射石炮。“古雷耶特”射出的第一枚石彈越過城堡落入了河中,第二發炮彈擊中了城堡正前方的空地,震壞了一座塔樓以及與之相連的兩堵城牆,第三發炮彈同樣擊中了城牆前的空地,但卻在牆上震出一個洞來。雖然命中率十分尷尬,但漢姆城堡的守軍在見識到巨炮的驚人的破壞力後明智的選擇了開城投降。
鐵彈和銅彈雖然供銃炮發射的小型鐵彈丸於14世紀中葉之前已在歐洲出現。但真正充分展現鑄鐵炮彈威力的則是15世紀末的義大利戰爭,查理八世率領的炮兵摧毀了亞平寧半島上的一座又一座中世紀防禦風格的要塞。半島中部的蒙特·聖·吉奧瓦尼城堡 (Castello di Monte San Giovanni Campano)被譽為義大利最堅不可摧的要塞之一,曾在中世紀模式下的圍城戰中屹立7年不倒,但在法軍猛烈的炮火下僅僅堅持了8個小時就陷落了。整體鑄造的長管銅炮和精良的鑄鐵炮彈宣告了老式射石炮時代的落幕,鑄鐵彈的密度大約是石彈的3倍左右,受藥量亦倍於後者,因此飛行速度極快,破壞力成倍增加。
據十八世紀的科學家羅賓斯所言,一門18磅炮在裝填6磅火藥的情況下可以在30碼的距離上擊穿94-117釐米厚的橡木,彈丸的剩餘速度不大於533米/秒;將藥量減少一半,在同樣的距離下,則可擊穿84釐米厚的橡木,剩餘速度約為378米/秒。明末傳入中國的紅夷大炮既是此類發射球形鐵彈的長管前裝滑膛炮,於明清鼎革之際發揮了重要的軍事作用。如塔山之戰,清軍列紅夷炮於塔山城下,高大的城牆抵擋不住清軍近距離的密集火力打擊,“初八日始發炮, 至初九日午時,城崩二十餘丈”。除轟擊建築和船隻以外,實心鐵彈對於人員和馬匹的殺傷亦不可小覷。曹恩道夫戰役中,普魯士炮兵曾以一發炮彈擊倒了42名俄軍士兵。實心鐵彈的用法花樣較多,除獨彈外,還可同時塞入兩枚炮彈組成“雙彈”,或燒熱成“炙熱彈”後再發射。
早在14世紀中葉之前,義大利人就使用過銅彈,但銅價高昂,因此銅並非理想的鑄彈原料。銅彈的使用並不普及,而且當時所用的銅彈應該僅是一些小型彈丸。
其他種類的炮彈除以上所提及的各類炮彈外,古人所用炮彈還包括散佈範圍廣泛,射程較近,專用於殺傷人員的的霰彈,葡萄彈;以鐵鏈或鐵槓連線兩個球體或半球的鏈彈、槓彈以及結構更復雜些的星彈等,這類炮彈多見於水戰,用來撕碎和破壞敵艦的帆索結構。
-
8 # 大李老李和小李1001
截止到前膛槍時代,由於都需要排成密集陣型,所以實心彈還是有用的,它打到地上可不是砸個坑,而是會沿著射擊方向亂滾
-
9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從火藥被大規模應用到戰場上的那一刻起,就有開花彈了。
宋朝時出現最早的開花彈,當然不是炮彈,而是類似於手榴彈的叫火蒺藜,主要是用來對付騎兵的,發射之前先點燃,然後利用火藥爆炸炸出的鐵片刀刃來殺傷敵軍。北宋末期更是出現了震天雷,以生鐵鑄殼,內填黑火藥,以投石機發射,透過爆炸炸裂外殼產生的碎片殺傷敵人。
至於說實心彈也不是沒有,明清時期火炮已經類似於近代的火炮了,當時也用實心彈,也用開花彈,實心彈主要是攻城時砸城牆和城垛用的。最著名的戰例是在國外,也就是奧斯曼土耳其攻破君士坦丁堡用的烏爾班巨炮,這種炮口徑達762mm,所用的炮彈為花崗岩炮彈,妥妥的實心彈,重達680公斤,為了抗住火藥爆炸的威力,炮管厚20釐米。君士坦丁堡的城牆是純石頭牆,但是面對這種火炮直接被打碎了。
而開花彈則是用來戰場上殺傷敵人的。
中國古代的開花彈一般是炮彈外有個引信,開炮時先把火藥包引信點燃,再把點燃引信的炮彈投進去。
而國外的則是在炮彈殼上開了個口,裡面裝上慢燃的火藥來引爆。
-
10 # 薩沙
其實古代的火炮不僅僅是打實心彈,還有霰彈和開花彈。
實心彈大家都知道,就是一個圓形彈丸,有各種材質製成。
總體來說,實心彈的威力還是比較大的。
以往古人作戰,主要採用步兵方陣,人貼人很密集。
而實心彈對於這種方陣的威脅非常大,炮彈打出以後可以擊穿數排敵兵。
如果是硬質地面,炮彈還可以出現撞地反彈,威力就更大了。
一般認為,努爾哈赤就是被這種反彈的實心彈擊傷。
努爾哈赤本來在後方安全距離觀察,誰知道一發高射的炮彈落地以後,發生反彈,意外擊中努爾哈赤,導致後者受傷。因為年齡太大,此次受傷後努爾赤哈沒有能夠復原,就此死去。
明代早期火炮使用實心彈,射程只有幾百米。然而採用葡萄牙人的紅衣大炮,射程最遠可以達到1000米以上。
自然,除了實心彈,最常用的就是霰彈。
霰彈成分複雜,包括碎石、鐵砂等各種子彈。
霰彈的射程很近,一般只有幾十米,但威力較大。發射霰彈的大型火炮,往往可以發射出一個扇面,這個扇面內都是霰彈。
因為霰彈細小,即便穿著嚴密的鎧甲也會受傷。
這種受傷的危害很大,因為古代的外科治療能力差,大量霰彈無法從肉體內取出,極容易感染導致死亡。即便僥倖不死,陷入身體內的霰彈也會成為終身的隱患,讓人生不如死。
霰彈由於對火炮的炮膛沒什麼要求,所以幾乎所有的火炮都可以發射,是最常見的炮彈。
開花彈。
明清的開花彈比較落後,基本是拋射類的炸彈而已。
也就是發射前需要點燃炮彈的引信,炮彈發射以後根據引信時間長短爆炸,產生大量破片。
以往主要是透過拋石器而不是火炮發射,但拋石器過於笨重,不實用,逐步被淘汰。
但火炮發射開花彈,他的射程不遠,發射操作繁瑣,對點火時機和火繩長度拿捏不準的話很容易炸膛。甚至18世紀的拿破崙法軍開花彈先進得多,他們也很少使用。
回覆列表
射程比不過自動步槍,精度全靠信仰,但是動能……50mm以下的裝甲挨一發,擊穿都有可能,即使不能擊穿,劇烈撞擊導致的撞擊聲、震動以及裝甲內襯剝離的碎片也能對裝置和車內人員造成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