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林鹿蘋

    謝邀。每年的臘月初一,皇帝都有一件大事要做——寫字。納尼?是的,美其名曰“開筆書福”。看官們都接招吧,皇帝要“賜福蒼生”啦~據說,乾隆、嘉慶皇帝每到開筆日,都要到漱房齋書寫第一個“福”字,將其掛在乾清宮的正殿,其餘的或貼於皇宮它處,或賜福於王公大臣。與眾不同的是,清宮中的春聯不是用紅紙,而是用白紙,緣以紅邊、藍邊。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這一天,皇帝要在坤寧宮舉行祭灶神儀式。該儀式與民間有所不同,清宮祭灶神時,需要設供案、奉神牌、備香燭、擺貢品(貢品共33種),皇帝會先到坤寧宮的佛像前、神龕前、灶神前拈香行禮,等皇帝禮畢回宮後,皇后再行祭禮。

     正月初一,皇帝要參加開筆儀式,在東暖閣明窗處的桌上放“金甌永固”杯,寓意“江山永固”。杯內盛屠蘇酒,在玉燭映照下,皇帝用鐫有“萬年青管”或“萬年枝”字樣的毛筆,寫下新年吉語,祈求國家政和事通。開筆後,皇帝要到宮外滿洲祭神祭天的廟堂——堂子,以及祭祖的奉先殿進行祭拜,然後再與大臣們一塊參加賀歲大典。大典結束後,宮裡還要舉行皇帝的家宴,帝后及宮眷也要分別詣太后宮行辭歲禮,吃餃子等。

    正月初五日前後,皇帝及宮眷遷往圓明園過元宵節。自正月十三日起,宮中及圓明園擺放各式花燈,表演的節目有舞龍燈、演馬戲、觀煙火和看戲,其中以十五日最為熱鬧。雍正帝的《正月觀燈》:“一管纖毫舊未呵,待題正月恰正歌。人生頗喜披襲冷,又被春燈過眼波。”便誕生於此情此景之下。

    正月十九的“筵九”是整個慶祝活動的“壓軸戲”。這天晚上,皇帝坐在山高水長殿樓下,后妃們在樓上,王公大臣及新年來朝的藩王、外國使臣俱得以列座殿前。皇帝還會賜大家茶點。另外,還有節目演出:夕陽秋千,滿、蒙、北韓等族的民族歌曲和雜技,最後放煙花炮竹。筵九之後,蒙古王公、外藩、使節等相繼辭賀出京。

    正月二十左右,皇帝要舉行御寶開封儀式。在這之前,先由欽天監選定吉日。屆日,宮殿監率交泰殿首領太監等設供案於殿中,行三跪九叩首禮,應吉時開封,陳寶於案,奏請皇帝拈香行禮。禮畢,捧寶貯匣內。皇帝舉行完御寶開封后,各地官署也都開印,並開始新一年的政事。

  • 2 # yuping461

    中國古代的皇帝基本上都很看重過年,尤其是清朝皇帝。清朝的皇帝們很懂得享受,他們大多數時間都在“圓明園”、“避暑山莊”等地方居住,到了臨近過春節,他們則會起駕回宮。皇帝一般在除夕前幾天就停止工作了,到正月裡才又開始批閱奏摺,處理國家事務。

    百姓過年要吃年夜飯,清朝皇帝也一樣。皇帝平日裡基本都是一個人用膳,除夕夜是難得團員的日子,後宮妃子阿哥格格們都會陪皇帝吃年夜飯。年夜飯一般是下午四點開始,等人員到齊,就開始鼓樂鳴奏。宮內下人先給皇帝上湯,此湯用對盒盛裝,取成雙成對之意,等皇上喝一口,再給其他人上湯膳。喝完湯,就開始正式的宴席,各種奇珍美餚,時新蔬果都上齊了,大家開心吃一頓。吃完宴席,就上茶,皇帝喝完就起身離席。等皇帝走了,其他人也就各自散了,然後禮樂響起,宮廷年夜飯就結束了。

    晚宴結束以後,皇帝會和大家一起觀看歌舞表演,有一種滿族人自己特有的舞蹈,是他們的最愛,這也算是君臣同樂的一種方式。除夕夜應該算是宮廷內最有人情味的日子,妃子之間也會走動,她們也貼春聯,也會互相祝賀新年之喜。這一夜皇帝會比較忙,他要祭祖要舉行各種皇家禮儀,普通百姓守歲到子夜時分會吃餃子,而皇帝則要忙到凌晨三四點才吃得上一口餃子。

    過完除夕,皇帝還不能睡覺,天剛亮,各路王公大臣就開始進宮給皇帝拜年。皇帝坐太和殿中,典鞭奏樂完畢後,文武百官開始叩拜皇帝。禮畢後,皇帝就賜坐,命人上茶。皇帝會給各位王公大臣們特殊的紅包,裡面有皇帝親筆書寫的“福”字,這御筆親書的字帖,各位大臣會如獲至寶般收藏。等大臣退去以後,皇帝就給自己家裡人發紅包,其實就是荷包裡面裝有各種金銀玉器寶貝,分別賞賜給妃子兒女們。

    正月初一各種禮儀結束以後,皇帝又要開始新一年的工作了。

  • 3 # 王大金444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華人過春節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民間重視過年,皇家亦然,比如清廷,雖然是少數民族,但過年也十分隆重熱鬧。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清朝皇帝是怎麼過年的。

    一、皇帝過年也放假

    清朝皇帝是出了名的勤勉,全年365天鮮有休息日,但是過年還是要放假的。清宮中的春節一般是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一直到正月二十結束,前後有將近一個月時間。清朝皇帝早期是臘月二十六開始“封筆”、“封璽”,正月初一再重新“開筆”、“開璽”,一共有五天假期。但入關以後,清朝皇帝就沒這麼幸福了,“年假”縮減到不滿一天,除夕封筆,初一就得正式上班了。

    二、皇帝春節賜福

    春節前夕,清朝皇帝還會御筆親書“福”字用來裝點皇宮以及賜給王公大臣,這個習俗始於康熙皇帝,並由乾隆皇帝定為祖制。皇帝所寫的第一張福字必須要掛在乾清宮正殿,然後是各處宮室、苑圍,其餘的再分賜給皇子大臣等。

    三、皇帝春節也發紅包

    小孩子最愛過年,因為有會有大紅包可以拿,而清朝皇帝也會在過年期間給皇親近臣發紅包,只不過那時候叫“荷包”,性質是一樣的,裡面裝得都是價值不菲的金銀寶物。

    四、皇帝春節也吃餃子

    在民間,過年是萬萬離不開吃餃子的,清官內也一樣,只不過他們把餃子叫作“蒸餑餑”。而且,清宮皇室吃餃子,是從除夕開始要一直要不間斷吃上十多天,表示吃隔年飯,取連年有餘之意。

    五、皇帝怎麼過除夕除夕這天,皇帝凌晨三點就要起床,首先要做的就是到各殿拈香行禮,祭祀神明和祖先,然後與皇后嬪妃們共進家宴,菜品是雞鴨魚肉山珍海味豐盛無比。家宴散後,皇帝回宮休息片刻又要參加國宴。所謂國宴,宴請的就是王公大臣、八旗子弟以及蒙古親王。當然,整個春節期間,皇宮內都是鞭炮齊鳴,張燈結綵,歌舞昇平,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

    六、皇帝怎麼過初一作為歲首之日,大年初一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拜年。一大早,皇帝就要舉行盛大的祭祖大典,算是給祖先拜年了。然後皇帝會先去給太后拜年;辰時,皇帝會先到中和殿接受內臣跪拜;再到太和殿接受諸王、貝勒、蒙古親王和文武百官的朝拜;最後,皇帝會回到養心殿接受皇后、嬪妃、公主、福晉等女眷的慶賀禮。總之,清宮過年,繁文縟節頗多,但也很有人間煙火味,大體上和民間的習俗相似。

  • 4 # 星辰落大海

    1.皇帝過年也放假

    清朝皇帝是出了名的勤勞,全面365天很少放假休息。但是過年還是要放假的。清宮中的春節一般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直到正月二十結束,前後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清朝皇帝早期是臘月二十六開始“封筆”、“封璽”,正月初一再重新“開筆”、“開璽”,一共有五天假期。但是入關以後,清朝皇帝就沒這麼幸福了,“年假”縮減到不滿一天,除夕封筆,初中就得正式上班了。

    2.皇帝春節賜福

    春節前夕,清朝皇帝還會御筆親書“福”字用來裝點皇宮以及賞賜給王公大臣,這個習俗始於康熙皇帝,並由乾隆皇帝定為祖制。皇帝所寫的第一張福字必須要掛在乾清宮正殿,然後是各處宮室、苑圍,其餘再分賜給皇子大臣等。

    3.皇帝春節也發紅包

    小孩子最愛過年,因為會有紅包可以拿,而清朝皇帝也會在過年期間給皇親近臣發紅包,只不過那時候叫“荷包”,性質是一樣的,裡面都裝的是價值不菲的金銀寶物。

    4.皇帝怎麼過除夕

    除夕這天,皇帝凌晨三點就要起床,首先要做的是到各殿上香行禮,祭祀神明和祖先,然後與皇后賓妃們共進家宴,菜品山珍海味豐盛無比。家宴散後,皇帝回宮休息片刻又要參加國宴。所謂國宴就是王公大臣、八旗子弟以及蒙古親王。

    5.皇帝怎麼過初一

    作為歲首之日,大年初一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拜年。一大早,皇帝就要舉行盛大的祭祖大典,算是給先祖拜年。然後皇帝會先去給太后拜年,辰時,皇帝會找到中和殿接受內臣跪拜,再到太和殿接受諸王、貝勒、蒙古親王和文武百官的朝拜。最後,皇帝會回到養心殿接受皇后、賓妃、公主、福晉等女眷的慶賀禮。

  • 5 # 辰三遊戲

    首先,臘月26就會停止奏摺的批閱,就好比現在放年假了一樣。留給大臣們於家中準備的時間。而此時皇宮內院則是相對比較忙碌的,比平時還要煩勞,但是收到的賞賜也是平時的幾倍,反而是樂此不疲。

    到了初一,各大朝臣均要前來故宮朝拜,聲勢浩大,預祝吾皇吉祥,來年有個好兆頭之類的話語。通常持續時間也比較長。朝拜結束之後,朝臣們會收到皇帝的紅包(這也是大家都期待的環節)通常是金如意、玉如意之類的價值不菲的寶器。

    在朝拜之後還要到重華寺祈福,在經過上香叩拜之後,還要將福字封存起來,代表一生的福氣。每年都會往復。

    而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年夜飯,皇家也是比較重視的一項禮儀。皇家的這頓年夜飯是要在中午就開始準備的,一直到夜晚方才準備就緒。這時候就比較熱鬧了,後宮嬪妃與皇帝一大家子坐在一張大桌子前其樂融融,期間還要有歌舞奏樂的娛樂節目。

  • 6 # 小鬼筆錄

    清朝女真族由於要融合漢人的原因,再加上歷史文化並沒有很高的成就,所以他們的習俗文化都是傳承於明代舊制。臘八開始大掃除,也就是太后“閱歷書,備擇吉日,以始事焉”大掃除完畢後,就開始準備除夕了,而後提前倆個星期通知大臣一起過除夕啊在小年二十三的時候呢,大家都停止政務的處理,把印章什麼的都收藏好,準備過年,宮裡面準備佛祖、祖先的貢品,糖果以及糕點。而在臘月初,皇帝開始準備寫福、壽二字,準備賞賜給官員,而到了慈禧掌權的時候,就是慈禧寫了,太后寫累了就交給別人寫,大臣們紛紛以獲得字而為榮臘月二十四、二十六就開始貼門神、對聯等物,除夕一大早就開始祭拜祖先,然後恭賀皇帝,大家一起守歲鬧除夕

  • 7 # 嶺南人文歷史

    歷朝歷代,只有大清皇宮年味的年味最濃。下面將從春節前後,用時間順序描述大清皇帝是如何過新年的。臘月二十六皇帝開始放假

    當皇帝是個辛苦差事,尤其是清朝皇帝,除了過年幾天外,一年中很難得幾天休息。

    宮廷中放假一般是從臘月二十三日過小年開始,到正月二十日結束。

    而皇帝則沒有這麼輕鬆了,一般是臘月二十六才開始“封筆”和“封璽”,也就是不用再批奏摺,蓋印璽了,正月初一重新“開筆”和“開璽”,正式上班。也就是說春節放假5天。

    除夕日下午四點吃年夜飯

    年飯要於下午4點舉行,一般不會等到天黑以後。實際上,在中午12點就開始擺桌布置冷盤、點心了。晚宴擺在保和殿或乾清宮,皇帝一人一桌,桌子是“金龍大宴桌”,桌邊圍上黃金繡的桌圍子。

    一切準備就緒後,隨著鼓樂聲,皇帝和妃嬪入座。太監們先給皇帝進湯膳,湯膳用對盒盛裝,“對盒”即兩盒合一,取成雙成對吉祥之意。接著,太監們按等級給嬪妃們送湯。

    湯品用過後,奏樂停止,開始轉宴。所謂轉宴,就是將宴席上的各類膳品、陳設,從皇帝桌前開始,在陪桌上轉一遍,意為全家共同享用。

    轉宴之後,擺酒宴。酒後進果茶,接著后妃起座,皇帝離宴,祝頌之樂奏起,家宴始告結束。

    為了避免浪費,晚宴沒吃完的菜,都會賞賜給大臣食用,甚至連碗筷、杯子都被一併賞賜。

    除夕夜看晚會

    每年臘月,禮部都會組織王公大臣們排練“慶隆舞”,為皇帝在除夕夜表演。

    這支舞蹈由滿族傳入,由舞蹈者、歌唱者、和伴奏者組成,有100來人,幾乎把所有的舞蹈、歌曲、雜技都包括進去了。

    其中32名舞者扮成野獸,黑黃各半,全部戴假面具,象野獸一樣狂舞。另有8名舞者扮作獵人,身上攜帶弓箭,踩高蹺,騎假馬,象徵八旗人。先由一名獵人發箭,弓弦響處,一隻野獸應聲倒下,其餘野獸表示馴服,象徵清朝八旗軍隊的武功。

    年夜飯結束後,皇帝和王公大臣一道,欣賞慶隆舞皇家的雖然講排場,但是和老百姓一樣,圖的是喜慶和吉祥。

    凌晨三點吃餃子

    民間除夕夜吃餃子是在子夜時分,但皇帝那時要祭祖禮佛,所以天子要到凌晨3時後才能吃上餃子。

    正月初一發紅包

    正月初一早晨天剛亮,文武百官要齊集太和殿廣場給皇帝拜年。

    皇帝登上太和殿寶座,鑾儀衛官員甩響靜鞭,贊禮官高喊“排班”,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禮。

    禮畢,皇帝賜座賜茶,百官又要叩頭謝恩。茶畢,靜鞭再鳴,樂隊再奏,皇帝下殿,百官退朝,大典結束。

    這時皇帝將早已備好的裝有“如意”的荷包,賜給身邊的八旗子弟、宮女太監們。而荷包裡的“如意”通常有金如意、銀如意、玉如意和銀錢幾種。

    發完紅包寫對聯賜福

    皇帝每年正月初一上午都要去北海闡福寺,登上大佛樓進香斂福,然後回到重華宮,用刻有“賜福蒼生”、號稱“萬年青管”的黑漆杆毛筆,蘸著硃砂書寫福字。

    皇帝每年書寫的頭一張福字都要鄭重封存,永不開啟,以示留住福氣。接下來書寫的福字,則賞賜給王公大臣。

    除此之外,在過年的時候,皇帝也會放鞭炮、貼對聯,不過,皇家過年時用的對聯採用掛的方式,而非民間人們常用的貼上。

    從以上清朝皇帝過年的流程看,基本上與現代社會過年的習俗沒有大的區別了,從放假、年夜飯、觀看晚會、吃餃子到拜年發紅包,皇帝就像普通老百姓家的長者在過年時扮演的角色一樣,努力營造一個團團圓圓的氛圍,只是皇家場面更大、更輝煌,僅此而已。

  • 8 # 足行探索發現

    一、康熙皇帝祭灶。農曆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每年到了小年,百姓們都有祭拜灶神的習俗。康熙皇帝祭拜灶神的地點是坤寧宮。當然,皇家的禮儀非常隆重,比尋常百姓家隆重多了。據史籍記載,康熙皇帝祭灶要獻上的貢品多達三十三種。其中有黃羊,也有飴糖。其中為什麼要供奉飴糖呢?是為了用飴糖堵住灶神的嘴巴,讓灶神在向玉皇大帝彙報工作的時候,多為凡間的人說點好話。

    二、乾隆皇帝吃瓜。大家都知道,現在科學技術、網路、運輸業等非常發達,一年四季想吃什麼水果都能吃到。但是清朝的時候,北方人到了冬天,想吃新鮮的水果蔬菜,是不現實的。但是乾隆皇帝在春節的時候能夠吃到兩種百姓吃不到的水果蔬菜。就是來自臺灣阿里山的西瓜和玉泉山溫泉旁邊種植的黃瓜。清朝時,臺灣地區的政府每年到了冬天,就開始精心挑選西瓜,進貢到京城,讓居住在北方的乾隆皇帝嚐鮮。黃瓜是夏季的蔬菜,古人很少有人能在冬天種植出黃瓜。但是宮廷的菜農利用玉泉山溫泉附近土壤溫度較高的條件,種出了黃瓜。數量不多,只有七個。但是這是貨真價實的冬天種出來的新鮮蔬菜了。這七個黃瓜,乾隆皇帝一般會送給太后三個,自己留兩個,另兩個送給他寵愛的嬪妃。

    三、嘉慶皇帝賜福。每年到了春節,很多人家會請人在紅紙上寫上滾金的“福”字,倒著貼在自己家門上,為了取一個“福到了”的好意頭。嘉慶皇帝是滿清入關後的第5個皇帝,每年春節的時候,嘉慶皇帝會親自書寫許多福字。第一個福,貼在太和殿裡。接下來的幾個福字,貼在中和殿、保和殿等宮殿。還有一些福字,依次送給王公大臣們。在清朝的歷代皇帝中,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的書法寫得比較好,嘉慶皇帝稍遜於他們,但是寫的也行。畢竟是皇帝親筆寫的福字,就算寫得不好看也得收下,當做寶物。感謝閱讀,本文由珍小妹說世界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9 # 90後的職場

    過新年是華人辭舊迎新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許多現存的年俗都是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古時深宮大內的年俗活動充滿著神秘色彩,那麼歷史上的皇室年俗究竟是什麼樣的光景呢?

    皇家年節“六大主題”

    “迎春祈福、祭祖參拜、和睦家族、舉賢勤政,大型遊藝、年節活動”六大年俗主題形象的展現著清朝鼎盛時期過春節的繁華景象。

    皇宮年假

    “封印”是整個清朝廷過年之前必行的環節。“封印”顧名思義,將官印等辦公的印章用封條封起來,自封印起停止辦公,休假至解封。從臘月十九到臘月二十四選擇一天進行封印,到元宵節之後擇日再進行解封,整個假期長達一個月之久。這期間除緊急事務外,皇帝和各級官員都不處理政事。

    寫“福”字

    過年時紫禁城裡也要貼春聯貼福字的。進入臘月初一,皇帝會舉行“開筆書福”的儀式,前往皇家寺廟祈福,回宮後開筆寫福,正式開啟過年序幕。寫福字是由康熙開始興起,意為祛除邪祟、祈求福祉,後世便延續下來了。

    “ 冰嬉、燈會”等多種多樣年俗活動

    從臘月初一開始皇宮裡的年俗活動就陸續開始。乾隆曾說“冰嬉為國制所重”,可見冰嬉是清朝國俗。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皇宮裡要安設萬壽燈和天燈,並燃放爆竹。除冰嬉、燈會等等活動外,皇宮還會組織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其他活動。

    祭奠食素餃

    與民間一樣,清宮新年也要吃餃子,並且對此極其重視。相傳,清太祖努爾哈赤帥十三副遺甲時,連年浴血奮戰,死者無數,為表懺悔,努爾哈赤對天發誓,每年除夕包素餡餃子祭奠死者。從此,清宮之中就留下了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將其視為不忘祖宗,不忘發祥之地的表現。

    分發壓歲錢

    過年皇室會設家族宴會即“宗室宴”。按清制記載,諸王與皇子以長幼為序列坐,行家人禮,由皇子行酒。宴會最後皇帝會按照長幼官階分發壓歲錢。

  • 10 # 每天讀一篇歷史

    皇帝如何過新年?沒你想象的這麼有意思!

    春節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堯舜時代,不僅百姓們十分重視,皇帝也是如此,今天咱們就來簡單的聊一聊皇帝如何過新年。

    第一件事:封寶,封筆休假。春節前,擇吉日封寶,開始休假。緊接著各官署衙門也開始封寶,準備過春節。

    第二件事:年夜飯。除夕,一年難得一家人在一塊吃個飯,所以年夜飯對於皇帝們來說也是極為看重的。早早的在中午開始準備,到下午四點正式開始。

    第三件事:觀看“慶隆舞”。吃完飯,將餐具賞給來賓後,開始一起觀賞最具滿族特色的舞蹈“慶隆舞”,其實也就是圖個喜慶。

    第四件事:吃餃子。當然,吃餃子也是皇帝必不可少要做的事情,一般在除夕夜凌晨三點之後。

    第五件事:開筆,開寶。正月初一開筆開寶,不過也有例外,可能會另擇吉日進行開寶儀式。

    第六件事:接受百官拜年 派發“如意”。正月初一早晨,皇帝接受百官拜年。並將裝有“如意”的荷包,派發給身邊的八旗子弟、宮女太監們。

    第七件事:賜“福”字。據記載,乾隆每年正月初一上午,用號稱“萬年青管”的黑漆杆毛筆,蘸著硃砂書寫福字。第一張福要鄭重封存,並且永不開啟,以示留住福氣。接下來書寫的福字,則賞賜給王公大臣。

    這就是皇帝的新年,其實和我們老百姓比起來也相差不了多少,也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有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裝電腦主機都推薦I5 8400,AMD的1500不比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