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明白一個問題:明朝滅亡的主要外因是什麼?
答案是小冰期。
正是由於小冰期的到來,導致了三個嚴重後果,即:
一是明朝收支失衡加重,財政終於崩潰;
二是明朝各地氣候反常,百姓無法生存,走投無路,掀起空前規模的農民起義;
三是後金的瘋狂,因為小冰期導致東北不適合女真生存,他們瘋狂地向南擴張尋求生存空間。
這三個因素,最終敲響了明朝的喪鐘,加上崇禎個人折騰的最後一擊,四大皆空,明朝完蛋!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沒有李自成,明朝可以擊敗滿清嗎?
這裡就有兩個問題,即:
一是在小冰期的背景下,如何能沒有李自成?
二是即使沒有農民起義軍,明朝拿什麼戰勝滿清?
所以,答案是悲觀的,也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事實,那就是,明朝無論有沒有李自成的出現,都不可能擊敗滿清!
原因是什麼呢?
1、關內的李自成已經按捺不住了
我們先看下明朝的李自成們的情況: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放棄了宋元以來的重農主義政策,對商業進行嚴厲打壓,將帝國的主要精力,重新放在農業之上!
這導致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即:農業發展的好壞會嚴重影響到帝國的根基!
因為明朝的主要財政收入,是來自農業,農業在明朝財政收入中的比例太高,所以一旦農業歉收,明朝的財政收入就會出現巨大波動!
從1570年開始,明朝的平均氣溫開始下降,農牧分界線開始緩慢南移,中原地區的人地矛盾開始加劇。
1600年開始,明朝全面進入“小冰期”時期,平均氣溫下降2度以上,兩廣地區甚至也經常下雪,明朝的氣候開始變得更加極端!
天啟年間後期,陝西地區開始出現乾旱,到崇禎年間,幾年時間很多地方滴水未降,糧食顆粒無收,農業發展遭受到毀滅性打擊!很多地方出現“易子相食”的慘劇!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沒有李自成,還會有王自成、張自成振臂一呼,明朝的崩潰是頃刻間的事!
2、關外的滿清已經迫不及待了
假如沒有李自成等人的搗亂,明朝就一定能夠擊敗滿清嗎?
太樂觀了!
明朝初期,朱元璋建立了旨在節省民力的衛所制度,在衛所制度下,士兵平時種地,戰時參加戰鬥,這是一個兵農合一的制度。
應該說,這一制度對於百廢待興的明朝初年而言,是有著非常強的適應性的。朱元璋也自豪宣稱:“朕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衛所制度是北周時期府兵制的變種,是朱元璋為明朝軍事進行的一大設計。但是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在朱棣之後,衛所制度就難以維持了。
一方面,隨著戰爭的減少,這些士兵就真的成了農民,戰鬥力難以保證;另一方面,地方主官和軍事地主瘋狂地兼併土地,導致軍戶無地可耕,士兵無地可種,但是該交的公糧一粒不能少,所以出現了大量的逃戶現象。
嘉靖年間,明朝開始推行募兵制。但是明朝的財政收入,從朱元璋時期就一直很感人,很多不重要的地區,士兵好幾年發不了工資,所以明朝後期軍隊譁變此起彼伏。
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生存,很多士兵不得不將武器和鎧甲變賣,這導致明朝真正能戰鬥計程車兵,少得可憐。
十餘萬滿清騎兵面對的,就是80多萬這樣的明朝軍隊。
要說明朝沒有精銳,那也不對,明朝在天啟年間開始,就在遼東地區組建精銳的關寧鐵騎,專門用於剋制女真騎兵。
但是,有一個問題是,後金在與明軍死磕遼東的同時,也在積極征服漠南蒙古,然後取得了從明朝北方進攻明朝的通道,這就讓關寧鐵騎失去了防禦的作用!
在崇禎年間,清朝已經陸續征服了漠南蒙古,李氏北韓,對明朝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明朝被清朝消耗而亡,是遲早的事情!
所以,明朝不具備消滅滿清的條件,在這樣的條件下,固守尚且費勁,說戰勝滿清,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和有沒有李自成關係不大!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不可能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明白一個問題:明朝滅亡的主要外因是什麼?
答案是小冰期。
正是由於小冰期的到來,導致了三個嚴重後果,即:
一是明朝收支失衡加重,財政終於崩潰;
二是明朝各地氣候反常,百姓無法生存,走投無路,掀起空前規模的農民起義;
三是後金的瘋狂,因為小冰期導致東北不適合女真生存,他們瘋狂地向南擴張尋求生存空間。
這三個因素,最終敲響了明朝的喪鐘,加上崇禎個人折騰的最後一擊,四大皆空,明朝完蛋!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沒有李自成,明朝可以擊敗滿清嗎?
這裡就有兩個問題,即:
一是在小冰期的背景下,如何能沒有李自成?
二是即使沒有農民起義軍,明朝拿什麼戰勝滿清?
所以,答案是悲觀的,也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事實,那就是,明朝無論有沒有李自成的出現,都不可能擊敗滿清!
原因是什麼呢?
1、關內的李自成已經按捺不住了
我們先看下明朝的李自成們的情況: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放棄了宋元以來的重農主義政策,對商業進行嚴厲打壓,將帝國的主要精力,重新放在農業之上!
這導致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即:農業發展的好壞會嚴重影響到帝國的根基!
因為明朝的主要財政收入,是來自農業,農業在明朝財政收入中的比例太高,所以一旦農業歉收,明朝的財政收入就會出現巨大波動!
從1570年開始,明朝的平均氣溫開始下降,農牧分界線開始緩慢南移,中原地區的人地矛盾開始加劇。
1600年開始,明朝全面進入“小冰期”時期,平均氣溫下降2度以上,兩廣地區甚至也經常下雪,明朝的氣候開始變得更加極端!
天啟年間後期,陝西地區開始出現乾旱,到崇禎年間,幾年時間很多地方滴水未降,糧食顆粒無收,農業發展遭受到毀滅性打擊!很多地方出現“易子相食”的慘劇!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沒有李自成,還會有王自成、張自成振臂一呼,明朝的崩潰是頃刻間的事!
2、關外的滿清已經迫不及待了
假如沒有李自成等人的搗亂,明朝就一定能夠擊敗滿清嗎?
太樂觀了!
明朝初期,朱元璋建立了旨在節省民力的衛所制度,在衛所制度下,士兵平時種地,戰時參加戰鬥,這是一個兵農合一的制度。
應該說,這一制度對於百廢待興的明朝初年而言,是有著非常強的適應性的。朱元璋也自豪宣稱:“朕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衛所制度是北周時期府兵制的變種,是朱元璋為明朝軍事進行的一大設計。但是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在朱棣之後,衛所制度就難以維持了。
一方面,隨著戰爭的減少,這些士兵就真的成了農民,戰鬥力難以保證;另一方面,地方主官和軍事地主瘋狂地兼併土地,導致軍戶無地可耕,士兵無地可種,但是該交的公糧一粒不能少,所以出現了大量的逃戶現象。
嘉靖年間,明朝開始推行募兵制。但是明朝的財政收入,從朱元璋時期就一直很感人,很多不重要的地區,士兵好幾年發不了工資,所以明朝後期軍隊譁變此起彼伏。
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生存,很多士兵不得不將武器和鎧甲變賣,這導致明朝真正能戰鬥計程車兵,少得可憐。
十餘萬滿清騎兵面對的,就是80多萬這樣的明朝軍隊。
要說明朝沒有精銳,那也不對,明朝在天啟年間開始,就在遼東地區組建精銳的關寧鐵騎,專門用於剋制女真騎兵。
但是,有一個問題是,後金在與明軍死磕遼東的同時,也在積極征服漠南蒙古,然後取得了從明朝北方進攻明朝的通道,這就讓關寧鐵騎失去了防禦的作用!
在崇禎年間,清朝已經陸續征服了漠南蒙古,李氏北韓,對明朝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明朝被清朝消耗而亡,是遲早的事情!
所以,明朝不具備消滅滿清的條件,在這樣的條件下,固守尚且費勁,說戰勝滿清,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和有沒有李自成關係不大!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