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cháng):古代遮蓋下肢的衣裙,借指衣服。
出處: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創作的《三峽》。
原文節選: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在秋天,每到天剛放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悲慘淒涼,在空蕩的山谷裡傳來猿叫的回聲,聲音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擴充套件資料
此文是一篇明麗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記述了長江三峽的雄偉險峻,描繪出三峽各具特色的四季風光,展現出了長江萬里圖中一幀挺拔雋秀的水墨山水畫。全文結構嚴謹,佈局巧妙,渾然一體,其用語言簡意賅,描寫則情景交融,生動傳神。
作者簡介:酈道元(472—527年),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東將軍酈範之子,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員、地理學家。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將等職,還做過冀州長史、魯陽郡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等職務。執法嚴峻,後被北魏朝廷任命為為關右大使。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蕭寶夤部將郭子恢在陰盤驛所殺。撰《水經注》四十卷。其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彙集。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傳。
參考資料:
裳(cháng):古代遮蓋下肢的衣裙,借指衣服。
出處: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創作的《三峽》。
原文節選: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在秋天,每到天剛放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悲慘淒涼,在空蕩的山谷裡傳來猿叫的回聲,聲音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擴充套件資料
此文是一篇明麗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記述了長江三峽的雄偉險峻,描繪出三峽各具特色的四季風光,展現出了長江萬里圖中一幀挺拔雋秀的水墨山水畫。全文結構嚴謹,佈局巧妙,渾然一體,其用語言簡意賅,描寫則情景交融,生動傳神。
作者簡介:酈道元(472—527年),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東將軍酈範之子,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員、地理學家。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將等職,還做過冀州長史、魯陽郡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等職務。執法嚴峻,後被北魏朝廷任命為為關右大使。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蕭寶夤部將郭子恢在陰盤驛所殺。撰《水經注》四十卷。其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彙集。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