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末末地讀書
-
2 # 侏羅紀瓦力
全球變暖這個問題其實是有多解性的,其實要看我們從哪個角度去衡量它。
比如說,全球變暖當然是一個近年來氣候變化的客觀事實,不信你問問你的叔叔伯伯們,以前的夏天是不是涼快多了呢?
全球變暖同時也是個偽命題,因為地球在漫長的歷史中,冷暖交替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不值得大驚小怪,來看看這幅圖:
從這張圖裡可以看到近500年來,地球的平均氣溫的確不斷在上升,不出意外的話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保持這個趨勢,氣溫持續升高。
好了,工業革命以來,隨著化石能源的大量應用,大量溫室氣體被排到大氣層中,使得地球氣溫升高,導致兩極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最終淹沒陸地….
這劇情想想都帶勁,但在地質學家的眼中啊,這個溫度變化的曲線實在不算什麼。溫室氣體的排放當然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在整個地質歷史中,有著“尺度更大”的冷暖交替,不信你再看這張圖:
這個圖顯示的是5億年來的溫度變化曲線。
看到沒,黃色曲線的部分,最熱的時候比現在要熱得多,那個時候可是沒有空調和雪糕啊,並且那個時候地球上已經出現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不過那個時候的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要不然真是整天蒸桑拿過日子了。
如今的地球氣候變化和化石燃料的使用、每個國家工業發展中的碳排放有著重要的關係,但是這個話題似乎和政治更密切些,而不是單純的氣候變化問題。2009年,在哥本哈根的國際氣候大會上,發達國家以全球氣候變化為名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碳排放權利,推出了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的減排方案。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丁仲禮曾經發表過這樣的觀點:“如果這些方案成為國際協議的話,它們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平等條約。因為這將把目前已經形成的巨大貧富差異固定化, 在道德上是邪惡的。”。
丁院士的意思非常明顯,地球氣候的冷暖變化很大程度上屬於客觀變化,我們要正確的認識地球的氣候更替,不以恐懼去懷疑,而是應理性對待。人類保護環境的種種努力會延緩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種客觀變化的發生,但終究自然規律是不可阻止的。
-
3 # 雪舞200324376
人人都知道,睡覺捂被子就暖和;那全球變暖,當然是因為和大氣層加厚有關,這裡最重要的一點因素就是二氧化碳囉。
-
4 # 鳳凰花兒開
參加過碳減排的相關研究。瞭解過一些情況。
比較主流的觀點認為,全球氣候變暖主要跟人類活動有關。由於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引發所謂的溫室效應,正是溫室效應導致了全球氣候變暖,很多的數學模型都證明了這一點。
看著兩幅圖,可以看出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跟全球氣溫變化呈正相關。
相關研究特別強調,這種相關性,在工業革命後便顯得尤為明顯,說明,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對全球氣溫變暖是有比較大的貢獻的。
當然,這也可能是一個巧合。
某些因素導致的氣溫上升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重合了,而這種因素我們還不知道,誤以為是二氧化碳排放增加造成的。因為在歷史上,氣溫的變化是經常發生的。例如:在第四紀,就反覆出現氣溫的上升和下降。氣溫高的時候,比現在還要高,氣溫低的時候,比現在還要低。現在的氣溫,其實在歷史上,是一個較為居中的水平。
例如,中國的古代,唐朝中前期的氣溫就比現在高,當然也有一些寒冷期,氣溫要比現在低,比如,明朝末期的小冰期。
所以,雖然可能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是導致現在氣溫上升的一個原因,但可能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可能是其他一些天文地理等自然因素。我們可能高估了人類活動對氣溫變化的影響。
現在的碳減排計劃強硬與全球氣候變暖扯上關係,其中有很多政治因素,這個知道就行了,就不扯遠了。
總之,全球氣候變暖,有的人把原因說的是言之鑿鑿,其實,原因很複雜,其中還有很多我們所不知道的因素。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我們之所以害怕全球氣候變暖,是因為人類越進步,抗逆能力越差,越不能承受環境變化帶來的影響。這就是所謂的遞弱代強原理。
全球氣候變暖其實也沒啥,對地球產生不了任何影響,影響的是人類自身。而且全球氣候變暖,也會帶來很多正面效應。歷史上,凡是溫暖期,都是中國強盛的時期,凡是寒冷期,都是中國受欺負的時期。現在正是一個溫暖期,加油啊!
-
5 # 量子科學論
“毫無疑問,全球氣候變化正在發生;唯一有爭議的是人類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大衛·艾登堡
全球變暖問題已經說了很多年,那麼我們的氣候真的變暖了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如何才能確定人類活動是否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呢?
讓我們先來做以下假設:
我們以前從未聽說過全球變暖問題在此之前,我們從來沒有聽到過其他人的觀點,包括政治的、科學的或其他方面實際上,我們最關心的兩個問題是:地球是否正在變暖,如果是的話,人類是否是導致地球變暖的原因。首先說下,全文5800+字。讓我們好好利用這段閱讀時間,利用目前科學所知道的一切對這兩個問題做出最正確的分析。我們開始吧!
是什麼決定了行星溫度
在白天,地球從太陽吸收能量,但在晚上又把能量輻射回太空。這就是為什麼白天溫度升高,晚上溫度降低的原因,這對於太陽系中每一個既有白天又有黑夜的行星來說都是如此。我們還根據行星軌道的橢圓程度和軸向傾角來預測季節——冷季和暖季。
但如果這是唯一決定行星溫度的因素,那麼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溫度最高,隨著離太陽越來越遠,行星的溫度將逐漸降低。那麼我們可以從太陽系最內層的行星開始,往外看,來檢驗一下我們這個猜測。
水星的溫度很高!它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繞太陽執行僅88個地球日,在其最熱的部分溫度達到700開爾文(427°C / 800°F)。水星自轉非常緩慢,所以它夜晚的一側將在黑夜裡度過很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溫度會降到100開爾文(- 173°C / - 280°F),這個溫度比地球上任何已知的自然溫度都要冷得多。這就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的溫度故事。
下一個要登場的是:金星!
金星離太陽的平均距離是水星的兩倍,繞太陽公轉需要225個地球日。它的自轉速度也極其緩慢,一面在Sunny下將連續度過100多個地球日,然後另一面在黑夜中度過同樣長的時間。無論白天或黑夜金星的平均溫度都是735開爾文(462°C / 863°F),甚至比水星還要熱。
這個溫度讓我們感到驚訝,這個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透過比較金星和水星,有四個非常明顯的區別:
水星比金星小得多,金星離太陽的距離是水星的兩倍,水星的反照率比金星低得多水星沒有大氣層,而金星有非常厚的大氣層。首先,大小並不重要。如果水星的體積是金星的兩倍,或者金星的體積是水星的一半,兩者的溫度都不會有明顯的變化,因為接收到的Sunny與行星表面積的比例將保持不變。
然而,金星離太陽的距離是水星的兩倍這一事實很重要。
任何離太陽兩倍遠的物體,每單位面積只能接收到四分之一的太陽能,這意味著水星表面每一部分接收到的能量應該是金星表面接收能量的四倍。
然而,金星的溫度仍然最高,這告訴我們另外兩個不同點可能發生了一些重要的事情。
任何物體反射或吸收的方式被稱為反照率,反照率來自拉丁語albus,意思是白色。反照率為0的物體是完美的吸收體,反照率為1的物體是完美的反射體。實際上,所有物理物件的反照率都在0到1之間。我們對月亮很熟悉,在我們看來,月亮的反照率貌似很高,白天和晚上都是白色的。
其實是不對的!月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0.12,這意味著射向月球的光線只有12%會被反射,另外88%被吸收。物體的反照率越低,吸收光線的能力就越強,這意味著反照率越高,實際吸收的Sunny就越少。(這裡用的是邦德反照率,適用於地球科學或行星科學。)
水星的反照率與月球相似,而金星的反照率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最高的。
現在讓我們回顧一下:儘管金星和水星的大小不同,但這並不重要;水星每單位面積所吸收的能量是金星的四倍;金星的反照率又高,那麼水星吸收了近90%的Sunny,而金星只吸收了10%的Sunny。
然而,即使在夜晚金星總是比水星上的任何地方都要熱。
那麼我們現在考慮下第四個因素?
水星沒有大氣層,而金星有非常厚的大氣層。
水星和金星不只是吸收來自太陽的光,這些行星會把能量以熱量的形式輻射回太空。對於水星來說,所有的熱量都會立即回到太空,但是對於金星呢?輻射想穿過厚厚的大氣層相當困難。
事實證明,厚厚的大氣像是給金星蓋了一層被子一樣。進入金星的熱量會在金星上停留很長一段時間。這些熱量足以把整個夜晚的溫度加熱到與白天相同的溫度,這使得金星始終是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
那麼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金星厚厚的大氣層無疑是金星比水星熱的原因。就像金星的大氣層那樣,地球也有大氣層可以捕捉熱量。
我們知道地球的大氣層很薄,而且沒有金星那麼強的保溫效果。儘管影響的程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影響溫度的原理和機制是相同的。
那麼地球和金星的前三個資料相比呢:
地球的大小和金星差不多,直徑只比金星大5%,大小於溫度無關。地球離太陽的距離是水星的三倍,比金星遠50%,這意味著地球每單位面積的輻射量只有水星的九分之一,比金星的一半還少。地球的反照率比較複雜和不一致,因為地球覆蓋著一個可變的雲層,季節變化(綠色大陸和棕色大陸有不同的反照率),冰蓋和積雪的覆蓋隨著時間而變化等等因素。地球的反照率平均約為0.30,下面有一個圖表,展示了地球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從一個季節到另一個季節反照率是如何變化的。儘管地球的反照率很複雜,但我們現在已經可以向太空中發射人造衛星,所以很容易追蹤和監控並且模擬地球表面反照率的情況。
如果我們想知道地球的溫度是多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溫度,以及人類做了什麼而改變了地球的溫度,那麼我們必須瞭解第四點:地球的大氣層。
用一個屢試不爽的比喻來說,太陽熱得像地獄。我們可以假設地獄的表面溫度接近6000開爾文!
像幾乎所有的輻射一樣,這種輻射具有一種非常特殊的能量分佈,稱為(近似地)黑體分佈。(由於太陽大氣的影響,在非常高的波長下會有一些額外的輻射。)這確保了來自太陽的絕大多數光在光譜的紫外、可見和紅外部分達到峰值。
這就是地球將要接收的能量。在水星或月球這樣沒有空氣的星球上,能量會百分之百到達星球表面。在一個像地球這樣有云的世界裡,很大一部分熱量會在到達地表之前被反射回太空。但最特殊的例子還是金星。
在金星上,大約90%太Sunny被反射回太空,只有10%被吸收。現在,問題來了:金星就像所有行星一樣,然後繼續將吸收的能量重新輻射回太空!因為金星的溫度較低(和其他行星一樣),所以它的輻射方式和太陽一樣:符合黑體輻射。但是金星輻射的波長具有到更低的能量、更低的頻率和更長的波長。
“問題”在於,金星大氣層中的許多氣體,這些氣體很容易讓太陽的光線穿透,對於金星表面發出的長波輻射來說是確是不透明的!金星的大氣不僅有吸收氣體,而且由多層厚厚的吸收雲組成。那麼,在整體能量方面會發生什麼呢?
太陽釋放能量,金星吸收一部分能量,當它再次輻射到太空時,很大一部分能量被大氣吸收並重新輻射到地表。然後地球表面再次輻射出能量,再一次,大氣吸收了大部分能量,並將其重新輻射到地球表面。
這個過程一直在繼續。金星的大氣層越厚,特別是,金星表面輻射的紅外線不透光的大氣層成分越厚,金星上的能量(以熱的形式)在行星上停留的時間越長。
這就是金星如此炙熱的原因!
這是在金星表面拍攝的唯一一張著陸器照片:金星13號著陸器,它在離太陽第二顆炙熱的行星上存活了127分鐘。它的妹妹金星14只倖存了57分鐘。因為金星表面的溫度足以在幾秒鐘內將鉛等金屬融化,所以探測器還算堅強。
現在,回到金星的大氣層,它的厚度令人震驚,包含的分子數量是地球大氣的100倍,而金星大氣含有96.5%的二氧化碳。剩下的大部分是氮,還有一些微量的其他分子,包括一些我們熟悉的並且在地球上最喜歡的分子——H₂O。
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這是因為它們對紅外線具有顯著的吸收特性。下面是二氧化碳的紅外吸收光譜:
而水蒸氣的吸收光譜看起來是這樣的:
水蒸氣在金星上的重要性只有上圖的四分之一,但是二氧化碳,你準備好了嗎?比上圖顯示的強25萬倍。
換句話說,金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主要負責阻止金星的熱量重新輻射回太空,並將其封存很長時間。下圖是金星的二氧化碳相對於金星表面吸收輻射熱量的對比。
如果金星根本沒有大氣層,如果它像水星一樣,只是一個吸收了大部分Sunny然後將其輻射回太空的球體,那麼金星的溫度將會是340開爾文(67°C / 153°F),這對我們來說也很熱,但是沒有什麼特別的,因為金星畢竟離太陽近嘛!
金星大氣層的作用就像厚厚的、巨大的絕緣毯;金星表面透過和毯子一樣的機制讓金星保持一定的高溫,這個過程就是:毯子吸收金星自身的熱量並將其重新輻射到金星表面。
在冬天睡覺時,毯子越厚越暖和,毯子越多保暖效果越好。有了足夠的毯子,把自己加熱到遠高於正常體溫的溫度並不難;但是可不敢捂上火了!
地球的大氣層比金星稀薄,但仍然像一張毯子一樣。
如果地球沒有大氣層,如果我們的星球像月球或水星一樣,地球的溫度將是255開爾文(-18°C / 0°F),遠低於冰點。幸好有雲層、水蒸氣、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氣體使我們的世界溫度比正常情況下高33°C(59°F)。
這個現象是約瑟夫·傅立葉(Joseph Fourier)在近兩個世紀前首次發現的,於1896年由斯萬特·奧古斯特·阿倫尼烏斯(bySvante Arrheniusin)詳細研究得出了溫室效應。(還記得我們高中化學中關於酸和鹼的知識嗎?就是那個斯萬特·奧古斯特·阿倫尼烏斯。)
所有這些:水蒸氣、甲烷、二氧化碳每一種吸收紅外線的氣體,都會像毯子一樣覆蓋在地球上。當我們從地球的大氣層中新增(或去除)更多的這些氣體時,就像是地球所覆蓋的毯子變厚(或變薄)一樣,這也是阿倫尼烏斯在100多年前發現的。
這就是全球變暖的動力,溫室效應,以及為什麼有大氣層的行星總體上比沒有大氣層的行星溫度更高的原因。到目前為止,應該沒有人對溫室效應有任何的爭議:地球接收Sunny,反射部分Sunny,吸收剩餘的Sunny,然後再輻射出去,輻射的熱量取決於地球的大氣層,這些熱量可以以不同的效率被捕獲,從而使地球變暖。
那麼地球的大氣層是由什麼構成的呢?人類活動對地球大氣以及全球溫度的影響
大部分是氮氣,佔乾燥大氣的78%,其次是氧氣,佔21%。還有1%的氬是惰性氣體,其次是少量的二氧化碳、氖(另一種惰性氣體)、甲烷和其他微量元素和分子。
我在這裡說“乾燥的大氣”很重要,因為,我們的大氣從來沒有真正乾燥過。
地球上海水的質量大約是地球大氣質量總和的300倍。由於化學原理(蒸發、蒸氣壓等)的作用,平均會給大氣增加約1%的水蒸氣。這個數字是可變的,我們無法控制。
我們還無法控制雲層、氧氣或臭氧。但是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毫無疑問,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
直到18世紀末,我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直穩定在百萬分之270-280(ppm)左右,由於火山爆發、森林火災和其他自然活動等原因,二氧化碳含量會發生少量變化。但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在自然歷史上首次,儲存在地表下的碳,石油和其他資源的碳基生物的殘餘物,被我們人類大量燃燒,排放回到大氣中。
我們自己可以算一下,會發現自從工業革命開始以來,我們已經燃燒並向大氣中排放了大約1.5萬億公噸的二氧化碳。
這數字應該有點令人驚訝,因為如果再計算一下現在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我們會發現“只有”大約2.1萬億公噸(或400 ppm),比工業革命前的水平(270 ppm)只增加了約0.7萬億公噸。那麼,另外0.8萬億噸去了哪裡?
你可能已經想到了,消失的CO₂進入了海洋。當我們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混合時會得到什麼嗎?得到H₂CO₃,也就是碳酸。如果你之前聽說過海洋酸化,毫無疑問,這就是導致海洋酸化的原因。
這不是問題的關鍵;目前的問題是全球變暖。根據我們剛剛講過的知識,我們知道行星表面吸收的光主要是紫外線、可見光和近紅外線,然後把這些能量以中紅外線和遠紅外輻射回太空。除非大氣中的某些物質吸收了部分紅外線能量,並將其重新輻射回地球表面。地球上的氣體能做到嗎?
只能說還算可以,地球上的大氣足以讓地球比沒有大氣層的情況下升溫33°C(前文已經說過)。事實上,在33℃中,大氣科學已經能夠量化到多少是由不同的組成部分造成的:
33℃的溫室效應中有50%是由水蒸氣造成的,約25%是由雲造成的,20%是由二氧化碳造成的,其餘5%是由其他不可凝結的溫室氣體造成的,如臭氧、甲烷、一氧化二氮等。如果我們過濾水蒸氣的影響,這就是不同氣體的再輻射對地球熱量的貢獻。
那麼,如果我們的星球有20%的溫室效應是由二氧化碳造成的,而我們將二氧化碳水平提高了50%,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又將面臨3.3°C(5.9°F)的升溫?
也許吧,但不一定。還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當地球溫度升高時,地球會有許多自然機制試圖自我調節。
如果冰川和冰蓋開始融化,就會向海洋、湖泊和河流中釋放出溫度更低的水。對於二氧化碳的少量增加,植物活動將會增加,從大氣中去除一些溫室氣體。
危險在於,如果我們過快地向大氣中新增過多的二氧化碳,這可能意味著地球的溫度會隨著溫室效應的增加而開始升高。
這正是我們目前所看到的情況。上圖中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我們看到的是正常的溫度波動,與歷史上所觀察到的一致。但在那之後,隨著二氧化碳濃度呈指數級增長,地球的平均溫度也開始迅速上升。
這種增長一直持續到了今天,從來沒有間斷。
其他顯示全球平均氣溫隨時間變化的方法,例如計算每十年的全球平均氣溫變化,也顯示出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全球氣溫在穩定的增長。
因此,毫無疑問,地球已經變暖了,而且根據我們最好最準確的測量,地球似乎還在變暖。
事實上,相反的情況正在發生,當前的太陽活動週期顯示出太陽活動的大幅減少,如果其他條件相同,這應該會導致行星的冷卻效應。但是我們地球依然再升溫。
根據我們對行星科學、地球大氣層、人類活動以及我們所觀察到的情況,全球變暖不是太陽,不是火山,也不是我們所知道的任何自然現象造成的,更多的因素指向了我們人類。
我們現在知道全球變暖是真實存在的,也已經瞭解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人類應該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希望人類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幸福地、成功地生活幾千代人,而這一切都要從我們人類的實際行動開始!
-
6 # 宇宙時空聯盟
1)《全球氣候狀態與算法系統》
2018.6.30
全球氣候各種變化最大的作用都只是對無知又不願努力改變上進者必會產生實質性的傷害與死亡的降臨,從古至今皆無一例外.
別的也就沒什麼用了.
全地球各國各地區的氣候冷暖或空氣品質優劣等等氣候狀態全是來自十分專業又科技卓越的算法系統調控的必然現象.無一例外!
那麼操控者就會十分科學又不帶偏見地根據地球各個地區文明發展與綜合大平衡的需要不斷隨時調控各地區使用的氣候算法系統軟體的級別,從而為被人類稱為的"極端氣候現象"製造出了一個又一個氣候現狀了.
比如現在的印度空氣惡劣又缺水嚴重的現象也是嚴格地被使用的宇宙第4級的C類算法系統所算計了的必然後果而已.別無他因了.
任何地區的嚴重霧霾或空氣品質優秀也全是同理----由即時調整使用的氣候算法系統決定!根本由不得什麼人類的氣候專家明不明白了,反正講白了人類的氣候專家也不可能會明白才是很合理耶,不然才叫太不科學了.
所以你居住的地區空氣品質優秀嗎?或是老是被霧霾圍城了?或是突然又冰雹狂下了?或是很奇怪地被龍捲風了?還是被大暴雨給整成了海景城市了?等等"氣候反常現象"全是由應用於你那個地區的氣候算法系統說了算!別的說法全叫瞎扯忽悠無知者好使罷了.
反正在人間無知者忽悠更無知者的現象是當今人類文明尚處於宇宙智慧文明金字塔底層必定會經常發生的現象.否則才叫太沒天理耶.
比如,地球上任何地區每次出現的"日暈"現象使用的演算法是屬於宇宙第91級的C類算法系統所製造的現象.
地球上任何地區每次出現的"雙彩虹"現象使用的演算法是屬於宇宙第83級的C類算法系統所製造的現象.而"單彩虹"就是用宇宙第64級的C類算法系統玩出來的必然現象.
每一次在任何地區上空專業製造"幻日"現象使用的算法系統均是採用宇宙第74級的C類算法系統直接製造成功的後果.無一例外.
你若實在熱衷於想知道此事真偽也可親自去見上帝求證即可.
現今被應用於現實的專業操控全球任何地區氣候各種奇怪也很失常變化的科技水平比正常人類所知曉的最先進科技水平更先進至少超出5000年了------這話太令人難以接受,但偏偏卻是事實而已.所以做為任何正常人類大可不必當回事就很好了,不然為此事而較真就太沒意義了.
2)《AI獲得意識才有價值(2)》
2019.3.16
Marcus du Sautoy說-----"AI除非獲得意識,否則不會有任何有價值的創意."
而我的觀念從來就是認定他的這種說法肯定是十分正確的,不然誰去搞AI就真的一點也不好玩了.
現舉些實際已被"導演"大用特用又是吃瓜群眾都決不會當回事的超級AI軟體系統的智商的例子,以便不明真相的群眾就不必大驚失色或有什麼不可思議了:
1)調控霧霾軟體系統智商是6000萬.
2)製造颶風軟體系統智商是7900億.
3)製造海嘯軟體系統智商是6000億.
4)調控火山是否噴發軟體系統智商是9700億.
5)製造嚴寒暴雪軟體系統智商是5000億.
6)製造酷熱乾旱軟體系統智商是6000億.
7)製造大暴雨洪水軟體系統智商是6000億
8)............100)這些就不用再列舉了,反正大夥都不會當回事更無可能當真,對吧?
當然任何群眾若對於"導演"在地球上玩的遊戲有明顯異議均享有絕對的權利可親自去找上帝投訴其行為的不當等等,上帝一定可以耐心等待任何人去投訴,直到永遠........
所以像我這種沒什麼文化的人會認真講述早已發生於人間的各種事實真相也就更是無關緊要了.
所以地球上各個地區發生的各種名堂的"自然災難"事件皆是專業策劃的必然後果,沒人要搞鬼呀,全是明目張膽地搞事!
-
7 # 圓爸爸的小百科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全球變暖已經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
今年以來,中國多地氣溫突破極值,杭州氣溫逼近40℃,北京平均氣溫超35℃,局地可達40.4℃!廣州番禺最高氣溫也達39.2℃,打破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溫度!
高溫炙烤不分南北!神州大地一片紅!
事實上,飽受高溫煎熬的可不止我們,全球多地正上演高溫天氣,地球正在發燒!
今年以來,極端熱浪席捲歐洲!法國巴黎氣溫錄得42.5℃,打破了該市72年的最高氣溫紀錄。德國薩克森州林根市錄得42.6攝氏度的氣溫,連續兩天打破該國自188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溫。
就連身處北歐的國家也不能倖免於難,氣溫飆升,導致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熱帶夜晚”,意味著整夜氣溫維持在20攝氏度以上。
就連在北極圈以內的地區,也達到了了32.2℃的高溫。根據美國羅格斯大學和俄勒岡大學在阿拉斯加的一項研究表明,潮水冰川的水下融化速度比以前想象的要快得多。他們採用一種新的方法進行調查,發現冰川在整個水面上的融化率明顯高於預期:在一些地方甚至比理論預測的高出100倍!
世界氣象組織(WMO)近日發表宣告稱,鑑於當前全球溫室氣體濃度仍在不斷上升,導致氣溫升高和海洋酸化,2015年至2019年很有可能成為有氣溫記錄以來的最熱5年。
全球變暖的魔咒已經開始在世界範圍內顯現!
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未來部分島礁將從此消失
是什麼導致了全球變暖?關於這個話題,人們一直爭論不休。甚至有些聲音說全球變暖是一場騙局,這主要來自於一部2007年的英國紀錄片《全球變暖的大騙局》(The Great Global Warming Swindle)。該片採訪了多位科學家,用大量證據否定了“人為全球氣候變化”的說法,直指它為“謊言、當代最大的騙局”。
影片指出:全球暖化的背後其實是一個由狂熱的反工業化環保分子創造出來的高達數百億美元的全球產業。這個有利可圖的產業獲得了那些用恐慌故事來爭取研究基金的科學家們的支援,又被政治家和媒體大肆渲染。
事實的真相又是如何的呢?
首先,我們均無法否認,全球變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觀測記錄和研究結果表明,自1861年以來全球陸地和海洋表面的平均溫度呈上升趨勢,20世紀升高了0.6℃左右。
結合大量資料,對近1000年北半球氣候變化的分析研究表明,20世紀的增溫有可能是近1000年中最大的,20世紀90年代可能是近1000年中最暖的十年,1998年是近1000年中最暖的一年。
全球變暖的趨勢已不可否認,那真的是人類的活動導致了今天這個局面嗎?
其實,全球變暖的原因要從下面幾個角度分析。
地球氣候並非恆定不變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研究表明顯示,地球的氣候並非一直都是恆定不變的。對於有著46億年“球齡”的地球來說,冷暖交替是常態,就像自帶了一臺超級空調。氣候變化發生的時間遠在人類活動能夠發揮作用之前。地球輻射平衡的變化是過去氣候變化的主要驅動因子,但引起輻射平衡變化的原因卻各不相同。
在整個地球歷史中,有考據的大冰期發生過7-8次。地球表面沒有大陸冰川的時期則為溫室氣候。而在冰川時期,冰川的進退則會形成冰期和間冰期交替出現的現象。
事實上,我們的地球現在正處於第四紀大冰期中一次小的間冰期,其開始於一萬一千多年前。目前因人類活動,尚無法對此次間冰期何時結束進行一個準確的預測。
近10億年來,地球都是以溫室氣候為主,冰期只佔據不到四分之一的時間。其中,冰期持續時間最長的是距今約3億多年前的晚古生代大冰期,那次冰期持續了近七千萬年,也是顯生宙(開始出現大量較高等動物以來的階段)最大的一次冰期事件。
在3.5億年前的石炭紀早期,氣候溫暖潮溼,地球上陸地植被的生長繁榮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最為奇特的是,那時的昆蟲都非常巨大,蜻蜓展翅長達70多釐米,除此之外,還有長達兩三米的巨型千足蟲、巨型海蠍子等節肢動物也在這裡生活著。
到了距今3.4億年前,地球進入晚古生代大冰期,全球年平均氣溫驟降,位於南半球的泛大陸被冰川廣泛覆蓋。
漫長的地質時期,地球以溫室氣候為主,在地史中生物不管是在溫室氣候還是冰室氣候均有過滅絕或復甦繁盛。
那麼,引起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是什麼呢?
地球週期性公轉軌跡變動
有充分的證據顯示,氣候的變化與地球圍繞太陽的軌道的週期變化有關,這些週期也即所謂的米蘭科維奇週期。執行軌道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地球公轉軌道離心率的變化
離心率變化週期約為9.6萬年。其間地球的軌道皆在圓形與橢圓形之間變化。軌道離心率越小(越接近圓形)時,四季變化相對較不明顯,也不易有冰期的發生。反之,離心率越接近1(但不等於)的軌道,四季明顯,也較易產生冰期。
地球自轉軸傾斜角度的變化
地球自轉軸的傾斜角度介於21.5度到24.5度之間,以四萬一千年為週期。角度越大,高緯度地區因接受輻射的時間差異較大,易形成冰期。現今地球自轉軸傾斜角度為23.44度,且有減少的跡象。
地球的歲差
因地球自轉軸的進動,造成一個大約兩萬六千年的週期。在遠日點時,若北半球傾向太陽,冬天溫度將會相對較高;若因進動而導致南半球在遠日點時傾向太陽,北半球的冬天將較為酷寒。又因北半球陸地多,比熱小,溫度容易下降,而較容易形成冰期。
這些週期改變了每個緯度每個季節接收的太陽輻射,我們可以用天文精度計算出這些週期。然而,它並未能完全解釋氣候的變化,特別是冰期的產生,因為冰期的發生顯然小於十萬年這個週期。這就要涉及到我們後面談的這些因素。
太陽能量輸出的變化
最近幾十年的觀測表明太陽能量輸出在11年的週期中有略有變化(接近0.1%)。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科學家領導的一項科學研究發現,在太陽活動高峰期,太陽加熱上空無雲的太平洋地區導致海水蒸發加劇,從而增強了熱帶降雨和颳風,同時導致東太平洋降溫。容易引發類似拉尼娜和厄爾尼諾的現象,影響全球氣候。
火山活動
火山活動是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強烈的火山噴發會向大氣圈排放大量的火山灰、水蒸氣和二氧化硫等氣體,尤其是二氧化硫能在平流層中形成氣溶膠,並停留很長時間,減少太陽對地表的輻射量,影響局地或全球氣候。
地質歷史記錄表明,火山活動與氣候冷期有密切的聯絡,現代觀測和模擬資料也顯示火山活動後的一年至幾年內,火山周圍地區甚至全球產生不同程度的降溫。所以,火山活動不會導致全球變暖,而是降溫。
長時間的火山噴發會使地球大氣受到嚴重汙染,造成連年酸雨不斷,使植物大量死亡。再者,噴到大氣層的大量火山灰,硫酸煙霧會長時間遮住Sunny,從而使氣溫降低。
溫室氣體
不可否認的是,溫室氣體的急劇上升是全球變暖的重要原因。而它的產生則和人類活動脫不了關係!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與過去50多萬年相比,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現已經達到創記錄的高值,並且還在以異常快的速度繼續這種趨勢。這種增加在第四紀(過去約兩百萬年)中是十分罕見的。
在過去的65萬年間,二氧化碳濃度在冷冰川期的低值180 ppm和暖間冰期的高值300ppm之間變化。在過去一個多世紀裡,濃度值快速增加且大大超出了這一範圍,現在約為397ppm。相比之下,在上一個冰期結束時,二氧化碳濃度約80ppm的上升花費了5000多年的時間。高於當前值的濃度值僅在幾百萬年以前出現過。
由此可見,人類的活動大大加劇了二氧化碳的濃度。自然因子在過去引起氣候變化的事實並不意味著目前的氣候變化是自然的。這就好比,森林火災長期以來一直是自然界雷擊造成的,但並不意味著火災不可能是由一位粗心的露營者引發。
全球變暖,人類難辭其咎!
人類作了什麼惡?
那究竟是人類的哪些活動,加劇了溫室氣體的濃度呢?
人口劇增因素
目前全球人口已經達到60億以上並且在持續增長,這樣多的人口,每年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將是一驚人的數字,其結果就將直接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地增加,這樣形成的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將直接影響著地球表面氣候變化。
大氣環境汙染因素
工廠的氣體排放,礦物燃料的燃燒, 汽車尾氣,這種種的活動都大大增加了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使其濃度劇增,引起氣候異常。
為此,全球多個國家於2015年12月12日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了《巴黎協定》,該協定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主要目標是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化時期水平之上1.5攝氏度以內。然而,作為世界上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國的美國,卻宣佈要退出該協議,給溫室效應的控制蒙上了陰影。
森林資源銳減
在世界範圍內,由於受自然或人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積正在大幅度地銳減。巴西政府最新的資料顯示,亞馬孫熱帶雨林每分鐘的砍伐面積已超過三個足球場。英國的《衛報》稱,不斷加快的砍伐速度已將該雨林推向一個“無法恢復”的臨界點。植被的減少使其不能充分吸收人類製作的溫室氣體,從而引起全球變暖。
其他因素
此外,水資源的汙染,有毒廢料的增加,酸雨的加劇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全球的生態環境穩定。一旦這平衡被打破,氣候隨之而來的就會發生變化。
全球變暖可逆嗎?地球正在發高燒,他還能被治好嗎?事實上,這個問題沒有人可以給出準確的答案。
普林斯頓大學氣候物理學家托馬斯-弗羅利徹(Thomas Frolicher)宣稱,即使未來二氧化碳氣體排放中止,仍無法逆轉全球氣溫持續升高,未來地球將繼續升溫數百年。
另外,根據聯合國在2018年10月份釋出的一份氣候報告稱,全球氣溫最快將在2030年達到不可逆轉的臨界點,呼籲各國採取“空前的”行動來抵禦全球變暖。
研究人員稱,由於人類活動和溫室氣體排放,全球氣溫已經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攝氏度。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繼續以目前的速度增長,到2030年,全球氣溫預計將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攝氏度。“人為”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減少近一半,以避免對氣候變化造成惡劣影響。
當然,還有一種聲音就是上文所說的,他們堅信全球變暖是一場騙局,否定了“人為全球氣候變化”的說法,認為當前氣溫變化是自然規律導致的週期性變化,跟人類活動無關。
然而,無論是哪種聲音,都沒有給出全球變暖在短期內可逆的結論。它已經成為一個趨勢並有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持續下去。而極端氣候現象也只會越來越多。
寫在最後對於全球氣候變暖,無論是學術界還是社會上都有很多爭論的聲音。但我始終篤信的一點就是,如同上文所說,自然因子在過去引起氣候變化的事實並不意味著目前的氣候變化是自然的。人類的活動對溫室氣體的增加和氣候變暖的加劇有著不可推脫的因果關係。就好比森林火災雖然長期以來一直是自然界雷擊造成的,但並不意味著它不可能是由一位粗心的露營者引發。
還是那句老話,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嗯,也許垃圾分類就是第一步:)
-
8 # 鹿鹿vlog
對於中國來說,全球變暖可能導致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高溫、乾旱、蟲害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糧食減產。如果不採取措施,預計到2030年,中國種植業生產能力在總體上可能會下降5%至10%;小麥、水稻、玉米三大農業作物均以下降為主,到21世紀後半期,產量最多可下降37%。同時全球變暖會對農作物品質產生影響,如大豆、冬小麥和玉米等。
科學家認為,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人類的首要問題。如果在一定時間內不解決氣候變暖的問題,那麼人類將會面臨全盤崩潰。這樣的話,地球甚至人類,將會縮短生命的使用期。
人為因素
人口劇增因素。這麼多人口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直接影響地球表面溫度變化。
大氣環境汙染因素。環境汙染的日趨嚴重已構成一全球性重大問題,同時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海洋生態環境惡化因素。海平面上升,陸地活動場所產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學廢料和固體廢物等不斷地排入海洋;發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洩(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類活動而引發的沿海地區生態環境的破壞等都是導致海水生態環境遭破壞的主要因素。
10.二氧化碳濃度增加
二氧化碳在空氣中日益增加,而因為二氧化碳的增加,使得地球的氣候溫度也在不斷上升。而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人類大量的使用了那些會產生二氧化碳的資源所導致的,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氣。
9.森林採伐
樹木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減少二氧化碳濃度,並且釋放出氧氣。而因為全世界的人類大量的砍伐樹木,使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樹木數量大量減少,因此使得二氧化碳濃度增加。
8.永凍層
據估計,地球上25%的土地覆蓋著永久凍土,永凍土中含有大量的碳和甲烷氣體。而現在根據科學家們的調查顯示,永久凍土層正在釋放導致全球變暖的碳,這導致全球氣候溫度變暖。
7.來自農業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排放
甲烷是細菌在分解有機物的過程中產生的,其主要來自於植物,還有一些是來自於吃草的動物,像奶牛一樣的動物也會產生甲烷,而甲烷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一個原因。
6.海平面上升
因為兩極冰川的氣候變暖,使得那裡的冰開始融化進海洋,導致海平面上升。而因為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的人就要遷移到內部地區,它增加了少數地區的人口密度,並導致這些地區的熱量增加。
5.臭氧耗竭
臭氧是保護地球免受太陽紫外線傷害的安全保護層,而臭氧層正在一天天變弱,這是非常危險的情況。而臭氧層變弱的主要原因是工廠排放的煙霧導致的。
4.採礦活動
像煤,石油和其它礦物從地下開採出來的時候,會有大量的甲烷被同時釋放出來,而這些礦物本身也含有甲烷,這對於臭氧層有著一定的影響。
3.太陽黑子
太陽表面有不同的像斑點一樣的太陽黑子,阻礙了危險的太陽等離子體的形成,而現在太陽黑子現在變得越來越弱,無法阻擋太陽的等離子體,這也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
2.燃燒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是增加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原因,如汽車、卡車、公共汽車等大都使用的是能產生二氧化碳的燃料,而且目前大多數國家都是使用煤炭發電,這些都會導致二氧化碳大量增加。
1.人口增加
人口增加速度過快,資源不足,同時也會導致嚴重的環境汙染。而樹木的砍伐也是為了給日益增長的人口提供空間以及日常用品,因此人口增長是全球變暖的首要原因。
大氣層遭到破壞,嚴重的汙染以及溫室效應全球變暖可能造成的影響全球變暖將給地球和人類帶來複雜的潛在的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例如隨著溫度的升高,副極地地區也許將更適合人類居住;
在適當的條件下,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能夠促進光合作用,從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導致 植物生長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產效應,這是全球變暖的正面影響。但是與正面影響相比,全球變暖對人類活動的負面影響將更為巨大和深遠。今年8月份CCTV報道,由於氣候變暖的影響,珠穆朗瑪峰的頂峰下降了1.3米。
祁連山冰川縮減危及河西走廊:近年來,祁連山冰川融化比上個世紀70年代減少了大約10億立方米,冰川區域性地區的雪線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專家分析,冰川退縮,雪線上升除自然氣候因素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脹,超載超牧,過度開墾,亂砍濫伐,濫采地下水有關。
-
9 # 願為天地閒人
在關於政治正確的五花八門的觀點中,全球暖化論 (Global Warming) 可算是一張王牌了。聯合國的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聲稱國際上有兩千名左右的科學家支援全球暖化的觀點,或者叫“人為的氣候變化”,給人一種已成定論,不容置疑的感覺。 但是根據2009 年美國參議院少數黨(共和黨)的報告,國際上有一千多個科學家對此持有異議。贊成和反對的人的確切數字不能肯定, 但重要的是,反對全球暖化理論的科學家是大有人在的。 不同的組織和政黨有不同的政治傾向,所以我們還是先從科學的角度來探討問題,這樣真理何在就比較明顯了。
一.地球氣溫變化的的程度和原因
全球暖化論 的主要觀點是,1. 氣候在明顯地變暖,帶來了或會帶來災難性的結果。 2. 氣候的變暖主要是人為的。人類的工業生產,生活方式,如使用汽車,石油,煤炭產生的的二氧化碳即CO2 造成的“暖房效應” 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原因,所以必須嚴格地控制, 要以太陽能,風力發電來代替化石燃料。這個觀點自美國前副總統艾爾·高爾的影片 《難堪的真理》(An Inconvenient Truth, 2006)流傳以來,今天對於許多人來說已是天經地義的道理了。
伊瓦·賈埃弗 (Ivar Giaever) 是挪威裔的美國科學家, 因為研究固態物理的成就,1973年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賈埃弗總結了他自己和其他科學家的對全球暖化論的觀點,對高爾的論點進行了質疑。
第一,根據高爾宣傳的一條著名的曲線 – 從1860年 到2000 年的所謂世界平均溫度升高了0.8 攝氏度。賈埃弗在2015 年提供的 1880 年 到2013 年的資料,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在此同時,全球人口從15 億增加到 70 億。賈埃弗博士認為 世界平均溫度實際上是驚人的穩定的, 人口對溫度升高的影響, 如果有的話, 也是微乎其微。
賈埃弗的第二個結論更為重要, 就是溫度的略微上升和二氧化碳 沒有對應的關係。1998 年到2015 年,CO2 從280 ppm 上升到380 ppm, 但是溫度反而下降了0.5 度, 要是CO2是全球暖化的原因, 那麼氣溫應當上升。再舉一例, 1940年前氣溫是上升的。二次大戰結束到1975年氣溫下降, 這個時期正是大量釋放CO2的工業繁榮時期。 這裡CO2的量和氣溫上升的關係是反向的。
於是有人會說,這只是短期的資料, 說服力不強。 高爾那個影片列舉了65萬年的南極的冰芯勘探的記錄資料,顯示了溫度和二氧化碳幾十萬年間的明確的相關性, 這不就證明了CO2是造成溫度上升的元兇嗎?
但是且慢,像賈埃弗和其他一些治學嚴謹的科學家不是那麼容易被忽悠的。仔細勘察資料可以發現,二氧化碳上升要比地球表面溫度的上升滯後八百年。高爾把CO2和溫度之間的關係弄顛倒了,是地球的溫度的上升造成了CO2的增加, 而不是CO2的增加造成溫度的上升。
那麼什麼是影響地球溫度的決定因素呢? 全球暖化論者應當抬頭朝天上看一看,太陽這個龐然大物,是地球表面的能量的來源。早在八十年代後期,太陽物理學家皮爾斯·科賓(Piers Corbin) 總是能夠做出比資金雄厚的英國官方機構更為正確的長期氣象預報, 就是因為他把太陽黑子的活動和氣候聯絡起來了。
早在14世紀, 歐洲陷入了所謂的小冰河時期,那時的泰晤士河在嚴冬時可以全部凍結,人們不僅在河上溜冰,還可以在冰上設攤,做買賣。在為期四百多年的小冰河時代, 幾乎看不到太陽黑子。
在小冰河時期之前是大約為期三百年的溫暖時代,在這一時期太陽黑子增加了。在這被氣象學家稱為“中世紀暖期”的時代,歐洲建造了許多教堂。 根據喬叟 (Chaucer),英國北部的葡萄園是一片繁榮景象。在中世紀暖期裡有一個55年的階段, 溫度突然上升了2.4 度。 大家可以和前面提到的,最近一百五十年裡溫度僅上升 0.8 度做一個比較。
再回到前面提到的1940年前的溫度為什麼會高於二次大戰以後。 1991年, 一組丹麥的氣象學家發現太陽活動在1940年前處於上升狀態, 以後的三四十年處於休息狀態, 直到七十年代後期太陽活動又開始增加。 這和同時期的地球溫度升降的規律是完全符合的。
說到這裡我們把第一部分的內容總結一下。 最近一百五十年左右氣溫的上升是微弱的,它的上升和二氧化碳是沒有關係的, 決定氣溫的主要因素是太陽黑子。 以上幾點,只要對歷史資料作相關性的分析就可以做出這個大致的結論。
數學分析有說服力,它提供了一個有力的論證的框架, 但是如果沒有物理,化學等的具體內容, 它還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東西。
二. 幾個有關的氣象學的概念和物理化學原理
“暖房效應”是這個意思: 太陽把能量送到地球,由於氣體, 特別是暖房氣體如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陽紅外線並輻射出來,使得大氣層變暖。如果暖房效應成立,不管它是由什麼引起的,至少在大氣對流層(troposphere, 10-12 公里高度)的溫度應當比地球表面的要高。但是當科學家用氣象氣球對對流層測定時,發現那裡的溫度比地球表面的溫度還要低一點,這就否定了暖房效應理論的的基本假設。
科學的考慮總是把量包括在內的。就算二氧化碳在一定的試驗條件下會有暖房效應,大氣中二氧化碳只佔萬分之5.4 ,其它是氧氣,氮氣和氬氣等。就是在暖房氣體中,水蒸氣也佔了95%,遠高於二氧化碳。這一點點的CO2就是那麼厲害嗎?
再看這隻佔大氣萬分之5.4的二氧化碳, 有多少是來自人類的活動呢,10% 都不到。每年火山爆發放出的二氧化碳,就比來自工廠,汽車,飛機和其來自人類活動的總量還要多。人類只放出65 億噸CO2 ;動物和細菌每年釋放1500 億噸CO2。至於植物的腐爛,包括落葉在內所產生的CO2的量就更大了。
要數地上的龐然大物,那就是海洋了。 海洋覆蓋了70% 的地球的面積, 總體積為將近15億立方公里,它對氣候的影響之大可以想象。前面提到的南極的冰芯勘探, 用對冰芯的水分子的氧和氫的同位素的分析來測定歷史上地球表面溫度的變化,並和CO2作比較, 積累資料可追朔到幾十萬年前。 科學家們發現,在溫度開始上升後的800年左右,CO2的量也跟著上升。 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浩瀚的海洋。 海水溶解了地球上大部分的二氧化碳。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下降。 所以當地球溫度上升時,CO2就逐漸從海水裡釋放出來。為什麼會有800 年的滯後現象呢 ? 因為海洋廣又深,而水的比熱又高, 加熱海洋需要漫長的時間。 所以氣象學家說海水對溫度有記憶的能力。
對冰芯的水分子的分析還披露了一個氣候歷史上的極其重要的事實,在過去的65萬年中,每過多少萬年就有一個冰凍的時期。相對的低溫期和相對的暖期交替出現, 過去是這樣, 今後也是會這樣的。實際上,我們現在正在處於一個間冰期。
三.全球暖化論的政治,經濟背景
媒體對氣候變化的危言聳聽的宣傳,並非只是今日的現象。只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宣傳不是全球暖化,而是說世界要進入一個可怕的冷凍期, 因為那時一連三四十年,地球溫度都在下降。但到了英國的撒切爾的時代,兩件事發生了, 一是溫度開始回暖, 二是英國的礦工工潮。撒切爾夫人對中東的石油卡特爾和英國的礦工都極不信任,想從對石油和煤炭的依賴中擺脫出來, 所以CO2的暖房效應的理論給了她尋找其他能源的理由, 於是她就用政府的財政支援來鼓勵對人為的氣溫暖化的研究。
當時沒能預料的是有兩股和英國保守黨截然相反的政治勢力也因不同的原因加入了進來。 一股是所謂的中世紀環保主義者,他們崇尚中世紀田園般的生活方式,厭惡汽車和機器以及它們帶來的象徵著工業化的二氧化碳。另一股力量是在蘇聯解體後的共產主義信徒, 他們在失望之餘找到了一個攻擊代表西方文明和工業化的新目標,即暖房氣體。 這些勢力構成了“環保運動”的政治力量, 從英國到美國, 西方世界無一不受影響。
在老布的90年代初, 美國和氣候研究有關的經費大約是一億七千萬美元。經過克林頓,小布什和奧巴馬年代,經費增加了十倍以上。其中大部分用在所謂的“電腦模型”(computer modeling)來預測世界的氣候變化。電腦模型給人一種先進,尖端, 權威性的感覺, 但是它的成功取決於輸入的“假定”條件。如果只考慮二氧化碳,而忽略太陽的活動,其“假定”是不完整的,其結果就不會是正確的了。
許多事講到底還是一個經濟利益問題。 龐大的經費,保證了一大批人的就業。要求這些人完全地客觀地看問題, 就有一個利益衝突的問題,大部分人很難做到。一旦以環保為名的, 把一切氣候變化歸咎與人類活動的思想體系變成了一個工業和經濟體系,它就變得非常強大,也就決定了學術研究的總的方向。
四.科學家的良知和勇氣
但是真正的科學家的良知和聲音是不能湮沒的。諾貝爾獎物理學家伊瓦·賈埃弗就是一個好的例子。雖然是在西方的民主制度裡,但要挺身而出,仗義執言,還是需要一股勇氣的。
“全球暖化”論在美國自高爾開始。小布什政府起初對“全球暖化”論是抵制的,但到了2007 年也改變立場加入了神聖的同盟。奧巴馬政府的態度自然就不用說了。西方世界的政府都認為需要有國際條約來限制傳統工業生產。2005年高爾因宣傳全球暖化的危險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到了2010年連美國物理協會都宣告“證據是不容置疑的,全球暖化正在發生“。
這一切對慣於獨立思考並持有疑議的人造成的社會和心理壓力是難以想象的。但是這沒有折斷賈埃弗的科學家的傲骨。 2011 年,賈埃弗宣佈退出美國物理協會,以示抗議。 他諷刺道:美國物理協會認為質子的質量不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全球暖化是不容置疑的, 是不能討論的。 這不是科學, 這是宗教。 就像當初羅馬天主教堂宣佈的那樣,誰說地球是圓的就是異教徒。
賈埃弗指出有各種各樣所謂的“科學”。他說有的人僅僅從自己感興趣的假設出發, 眼睛盯著一切可以支援這一假設的事情, 而無視其他的一切。這就是偽科學pseudoscience。 “全球暖化論”就是一種偽科學。
賈埃弗指出鑑於缺乏數字的依據,全球暖化的鼓吹者就改變話題, 製造了新的口號, 叫做“氣候變化”。 但是世界上的東西總是在變化的,當格陵蘭變暖時,南極變得更冷了。還有一個新的提法叫暖房氣體造成了“極端性氣候”, 說這是幾百年未見的風暴, 那是幾百年未見的火災, 但是這種說法的邏輯能成立嗎?要是這類的“極端現象”很久以前也發生過, 這又怎麼證明它和現代的工業化的關係呢?
可以預料,喜歡政治正確的人開始給賈埃弗戴帽子了。毫不奇怪, 第一個指責就是 – 他不是氣象學家。 對此賈埃弗的回答 – 是啊,就像高爾一樣。
賈埃弗說不要把空氣汙染和二氧化碳混為一談。CO2 不是汙染,是植物的養料。他還風趣地說CO2 是無色氣體, 它的所謂的暖房效應就像安徒生童話中的“皇帝的新衣”,也是隻有“聰明人”才能看見的東西。
從賈埃弗身上我們看到了智慧,勇氣和幽默, 也被一種崇高的人格和良知所深深地感動。
-
10 # 力牧牧業
全球氣候會變暖的原因迄今在科學上還存在不確定性。但科學家們做出了較為合乎情理的回答,認為一方面是由於天體運動本身造成的,另一方面主要是人類自身不合理的生產活動造成的。
為什麼全球氣候會變暖
如果在生活中你稍微留意一點就能發現,氣候是越來越暖。夏天北方甚至於比南方熱,冬天也似乎不那麼冷了。科學家的觀測和研究也證明了地球氣候變暖的事實:近177多年來全球平均溫度提高了攝氏12311245,並且增溫的趨勢還在加劇。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迄今在科學上還存在不確定性。但科學家們還是給我們做出了較為合乎情理的回答。
一方面是由於天體運動本身造成的,如太陽黑子爆炸、日珥、耀斑、黃道傾斜的週期性變化、地球自轉速度變化等原因。
另一方面主要是人類自身不合理的生產活動,製造出太多的二氧化碳,又由於毀林開荒、亂砍濫伐等造成的森林減少,加劇了草原沙漠化,致使空氣中二氧化碳被吸收的速率大大減緩,這樣又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高。二氧化碳對來自太陽的短波輻射具有高度的穿透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由此產生“溫室效應”,使地球氣候變暖。
-
11 # 蘅蕪苑薛茗茶
目前兩種傾向:一種是自然氣候的更迭規律,還有一種就是人類的一些列破壞。不過更多的人認為是人為因素。
一,人為因素
a,溫室效應,CO2等溫室氣體的上升。再往細節深追,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的迅速發展,一些化工產品、工業產品的廣泛使用,化石、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的過度開採、使用,不可降解產物增多,汽車尾氣等。然後溫室氣體讓兩級冰川等融化,導致反光增加,地球溫度增加,自我的惡性迴圈。
b,人口的增長,導致極多的資源消耗,熱能產生,甚至極多戰爭都是為了搶奪資源。數目被伐,溼地等被開採,自然環境被破壞,尤其是一些自我調節能力被人類弱化。也是溫室氣的原因之一。
C,個別人的私慾,或者一些無意識流的團體。對外宣導著如何如何愛護環境,自己幹起壞事來斬釘截鐵,理直氣壯。
二,自然因素
這個原因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簡言之,即使沒有人類的參與,地球照樣按照原來的軌跡走。畢竟歷史上有過CO2比較低的時候氣溫仍然比較低。
距離論述如下:
比如太陽的活動、宇宙射線的變化等等。人類或許根本沒有對大自然產生重大改變的能力,因此所謂人類活動改變氣候不過是一種妄自尊大的說法。有俄羅斯科學家研究發現,宇宙塵粒是氣候變化的原因: 落入地球的宇宙塵粒使地球的雲層增厚,反射回宇宙的太陽輻射通量增大,從而使氣候變得越來越冷。
更多的研究者認為,太陽輻射是地球的根本驅動力,太陽活動對地球溫度的影響遠遠大於人類活動。在太陽黑子活動最弱的1640年—1710年,正是小冰河期裡最寒冷的時期(即蒙德極小期)。50年前,科學家們認為,太陽系是穩定的,太陽是地球熱量巨大的、不變的來源。但是,最近幾年,科學家們對冰芯的同位素變化、樹木年輪以及海底沉積物的研究都已經證實,在1500年的氣候迴圈之間,地球氣候和太陽活動的小波動之間有一定的關係。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北極冰蓋面積持續縮小,可能是地球在向下一個冰期過渡所產生的自然現象。科學研究發現,史上因太陽活動規律性變化而導致的4次冰期,其間的每一次過渡,都存在升溫現象。二氧化碳的變化是否能說明我們已經知道的地球發生過的氣候變化,包括羅馬暖 期、歐洲中世紀冷期、中世紀暖期以及小冰河期? 全球氣溫與太陽活動之間的相關性可能比與二氧化碳之間的相關性要大。在過去的 2 000 年裡,最溫暖的時期是羅馬帝國時期和中世紀,儘管當時的二氧化碳水平比較低,但是當時的氣溫比現在還要高。中世紀暖期甚至比今天更為溫暖,而這顯然不能歸因為礦物燃料的消耗。溫室效應理論似乎也不能解釋最近的氣溫變化,當前的氣候變暖大多數發生在 1940 年以前。之後,雖然空氣中有人類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但地球溫度卻在下降,直到1975 年還是如此。現在人為的二氧化碳排放還在大幅度地增加,但整個地球的平均氣溫僅僅出現微小的上升。顯然,這些事實和溫室效應理論是背道而馳的。在全球變暖的過程中,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或許只扮演了一個次要的角色。
質疑人為因素者認為,相對於自然界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而言,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產生的二氧化碳總量是微不足道的,把可能的氣候變暖歸咎於人類活動是武斷的。如果全球變暖( 或者全球變冷) 僅僅是一種永不停歇的、週期性的自然現象,與人類活動無關,且並不像公眾害怕的那樣危險,那麼是否需要大幅規範人類活動以應對氣候變化就是一個需要重新思考的問題。
-
12 # 故鄉風景
主要和人類的活動有關,溫室氣體排放活多而且不斷累積作用;全球森林覆蓋率在不斷減少,樹木可以淨化空氣中的溫室氣體;
-
13 # 麟州捉鬼
這個問題還處在爭論中。現在說的和碳排放有關,還只是實驗室層級的結論。地質歷史上,有冰期間冰期,地表溫度是長期變化的,那時候可沒有多少排放的!再一個問題,氣候變化的結果是好是壞,現在也沒有切實的證據。有一點,對地勢低窪風調雨順的歐洲肯定不是好事,對中美俄加澳巴西等領土荒漠大國影響是利多弊多還有待觀察!所以美帝跳出來反對巴黎氣候協定,中國趁機抓住這個影響歐洲太平洋島國的機會!
-
14 # 志願行
我覺得全球氣候變暖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人為原因,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活動越來越頻繁,石油的消耗越來越大,排放的二氧化碳也越來越多,二氧化碳被認為是溫室氣體,而隨著人類生活區域的擴大,原來被綠色植物覆蓋的地方被人類佔領。消耗二氧化碳的綠色植物越來越少,導致溫室效應加重。二是自然規律,從地球上存在生物到恐龍滅絕,再到人類的出現,這都是自然的規律,或許全球氣候變暖也是自然規律變化的一個歷程(未驗證),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減緩這個過程。
回覆列表
全球變暖的原因是因為溫室效應的存在。
什麼是溫室效應呢?就是有一種氣體其,阻熱作用,這種氣體就是二氧化碳,阻隔熱量反射回大氣層。
而我們人類活動的日益頻繁,加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如工業製造業的廢氣、垃圾的填埋和焚燒、汽車的排放。
就像,夏天的室外暴曬中汽車,我們在汽車裡感覺比外邊更像蒸籠。二氧化碳就像汽車玻璃,就起到了一樣的阻熱作用。
溫室效應使全球溫度增高。據科學家勘測,近50年,北極溫度升高了四度。
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喜馬拉雅山積雪融化,形成大量的冰川湖泊。
全球氣溫逐漸變暖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將是毀滅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