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00午夜的陽光00

    他還在乎這個獎嘛,若干年後,說不定搞一個愛因斯坦獎,變相和鼓勵那些提出偉大的超有遠見的,已經不在世的科學家

  • 2 # 火星一號

    不能。雖然黑洞的陰影已經被直接觀測到,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作出的預言,但這並不能讓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只有健在的人才能獲得諾貝爾獎,而愛因斯坦早在1955年已經過世。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黑洞是從愛因斯坦的理論中推匯出來,但得出這個結論的並非是愛因斯坦本人,而是另一位天文學家——史瓦西。在1915年,廣義相對論發表之後不久,史瓦西首先從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中得到第一個精確解,由此預言了能夠束縛住光的天體的存在。半個世紀後,惠勒把這種絕對黑暗的天體稱之為黑洞,這個名稱就這樣一直流傳下來。

    如果史瓦西在世,他也是有資格拿到諾貝爾獎。但遺憾的是,在1916年,史瓦西在提出黑洞概念之後幾個月,因病醫治無效而去世。

    按照慣例,在直接發現黑洞的研究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們有望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就像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一樣,為直接探測引力波做出過突出貢獻的物理學家最終摘得桂冠。引力波也是廣義相對論的重要預言,這是愛因斯坦本人推匯出來的。

    令人遺憾的是,儘管先後有過10次提名,但愛因斯坦在生前始終沒能因為廣義相對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雖然已經有兩大證據——水星近日點進動和星光偏轉,可以支援廣義相對論,但直到愛因斯坦去世之後數年,另一個廣義相對論的關鍵預言——引力紅移才被實驗證實。此後,更有一系列的高精度實驗可以進一步證實廣義相對論。

    另外,之所以愛因斯坦沒能因為廣義相對論而獲諾貝爾獎,還與當時愛因斯坦所處的時代有關。但考慮到愛因斯坦在當時的影響力,諾貝爾委員會最終以“光電效應”的名義授予愛因斯坦諾貝爾獎。

  • 3 # 文舀

    爭取社會進步和人類自由的愛因斯坦,1915年發表狹隘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由此獲得諾貝爾獎殊榮,他意識到納粹主義的危險,決定與寫信給羅斯福,搶在納粹之前研製原子彈,當廣島,長崎遭原子彈轟擊後,他的良心感到受到譴責,於是聯名呼籲珍愛和平,反對戰爭。戰後他致力於物理動力學研究,拒絕出任以色列總統,曾經到過中國來講學,被聘為名譽博士,1955年病逝。

  • 4 # 科學新視野

    不能,這次黑洞照片的拍攝,是直接證明黑洞存在最有力的證據了,更是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極短時空環境下仍然正確的證明。

    但是,愛因斯坦並不能由此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愛因斯坦已經不在了,而這和諾貝爾獎不頒發給去世的人規定是衝突的。

    準確的說,這個規定是後來才用上的。

    193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和196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都曾頒發給已去世的人。1974年開始,諾貝爾基金會規定,諾貝爾獎原則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實際上,愛因斯坦獲得過的唯一一次諾貝爾獎也不是因為他的相對論而頒給的,而是小小的“光電效應”現象的成功解釋。

    對於愛因斯坦而言,如果真的“論貢獻行賞”,諾貝爾獎在愛因斯坦在世的時候頒給他幾次都不為過,畢竟那時候已經有好幾個幾百年困擾經典力學的自然現象在相對論的框架下得到了一一解釋,並且相對論還成功預言了很多可能存在的事實。

    比如水星進動問題,太陽附近的光線會彎曲……還有黑洞的預言等等,相比於他發現解釋的“光電效應”,愛因斯坦其他的貢獻更值得獲得諾貝爾獎,但事實上愛因斯坦確實沒有因為相對論得到過諾貝爾獎。

    除了諾貝爾獎方面的規定,另一個很大的原因應該是相對論在那時候的科學界仍然很抽象,難於理解,並且是一個很新的理論,並沒有轉化為應用技術服務人類。

    科學界沒多少人理解,就沒有人提名,諾貝爾獎是不存在自薦的,所以諾貝爾獎委員會也不敢隨便頒發。另外,在諾貝爾獎的頒發規則裡,還有一個潛在的傾向,就是我上面提到的“理論轉化成技術”,那時候的相對論大多確實停留在理論上,但這個在今天卻很不一樣。

    大家都覺得相對論距離我們很遙遠,實際上我們每天都在享受相對論轉化成的技術帶來的服務,其中之一就是我們每天用的定位,無論是GPS,還是北斗。

    借用行內對偉大貢獻者的一種評價:愛因斯坦不是因為獲得諾貝爾獎而光榮,相反是愛因斯坦給了諾貝爾獎光榮。

  • 5 # 鍾銘聊科學

    首先,愛因斯坦其實已經拿過了諾貝爾獎,沒拿到諾獎的是霍金,並不是說霍金不配,而是霍金的理論目前人類還沒有能力也沒有那麼高階的裝置去驗證它是否準確,所以霍金沒有拿到諾獎。

    至於愛因斯坦,其實愛因斯坦在1921年就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獲獎是因為光電效應,並不是相對論。

    其實,以愛因斯坦的成就來說,如果諾獎是屬於那種有多少成就就拿多少次獎的話,那愛因斯坦在有生之年至少要拿4-6個,包括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布朗運動,光量子假說,光電效應,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但是我們發現愛因斯坦並沒有拿到這麼多,這是因為諾獎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同一類獎頒給同一個人一次。舉個栗子,居里夫人的物理學獎是1/4,而化學獎是1,所以她其實沒有違反這個規則。

    縱觀整個諾獎歷史,打破規則的人只有1,2個。

    諾獎之所以不給愛因斯坦再頒獎其實也來自於這裡,如果再頒獎給他,他物理是拿到1了,也不可能給化學獎,像愛因斯坦那些成就幾乎都是憑藉一人之力,那肯定還得給1,那給了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又不能不給,那就得一直給。這不是諾獎委員會想看到的。

    所以只給了愛因斯坦一個。所以,即使愛因斯坦現在還活著,黑洞的獎也不會給他。給了他,引力波要不要給?這兩都給了那廣義相對論要不要給?廣義相對論給了狹義相對論要不要?又陷入死迴圈。

  • 6 # 太空科學站

    本次拍攝到的黑洞在宇宙尺度上又一次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也讓愛因斯坦這位一個多世紀前的物理學家再次被人們所“膜拜”,然而膜拜歸膜拜,諾貝爾獎卻從來不授予已故之人,因此愛因斯坦並不能因為這次的黑洞照片而再獲諾獎。

    其實愛因斯坦本人是非常不願意相信黑洞存在的,1939年還專門發了論文闡述了自己認為黑洞不存在的理由。而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黑洞最早是由德華人卡爾.史瓦西從廣義相對論引力場方程中解出來的,但史瓦西黑洞只是眾多黑洞型別的一種而已,除史瓦西黑洞外還有克爾黑洞以及克爾—紐曼黑洞。

    愛因斯坦一生中至少有三項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分別是光電效應,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這其中只有光電效應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兩個相對論則受限於當時的條件而無法證明,因此並沒有獲得諾獎。

    除了本次的黑洞照片外,2016年探測到的引力波也早在一百年前就被愛因斯坦預測了,假如愛因斯坦活到現在的話,他至少還能再獲得兩個諾貝爾獎。

    已經去世的霍金生前也是研究黑洞的專家,但他提出的霍金輻射很難在M87這種超大質量黑洞上看出來,因此就算霍金在世的話也同樣無法獲得諾貝爾獎。

  • 7 # 哈哈162933521

    我給你們解釋一下,我去過黑洞,黑洞不是洞,是太陽燃燒殆盡收縮形成的黑色球體,因為收縮了密度肯定變的無限大,密度越大,引力就越大,就比如超級密度高的物體重量就會增加,甚至能達到米粒大小就有數億頓,所以收縮的太陽連光都能吸住,作為實體密度超高的黑色球體,其實所吸的東西都貼在了表面,物體被引力壓縮小數億倍,所以黑洞越變越大,大到一定程度由於不均衡就會爆炸,被吸到的星球沒有被燃燒過所以在爆炸所產生的巨大能量帶動下產生了核聚變就有的就變成了太陽,有的炸到四周成了新的星球,核心的黑洞也炸的到處都是,所以還是吸收四周爆炸的殘害,形成一個個的星球圍繞著恆星轉動。我親自去過黑洞,至於為什麼就不給你們說了,黑洞不是洞,科學家都是錯的,我今天就告訴大家實情,大家不要被科學誤導了,世界上沒有黑洞,只有黑球!比鐵球還硬。

  • 8 # 好不好奇

    黑洞被發現,但是愛因斯坦並不會得到諾貝爾獎。

    首先,諾貝爾獎是由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成立基金收益而頒發的獎項,在1901年諾貝爾去世五週年首次頒發。1931年的文學獎和1961年的和平獎分別頒發給了已故之人。但是,1974年,諾貝爾基金會規定,諾貝爾獎原則上不能頒發給已經去世的人。愛因斯坦於1955年4月18去世,因此愛因斯坦不會再因為任何科學成就而被頒發諾貝爾獎,儘管他的偉大科學成就受世人敬仰。在愛因斯坦有生之年,他在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發現光電效應的基礎上,提出了光電效應的正確理論解釋:光的能量負載於離散的光量子之上,不是均勻分佈的,與光的頻率有關。這個突破性的理論很好的解釋了光電效應,同時也推動了量子力學的誕生。基於這個成就,愛因斯坦獲得了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次,“黑洞”這個名詞並不是愛因斯提出的。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 於1916年,“透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這個解表明,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於空間一點,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在質點周圍存在一個介面——“視界”一旦進入這個介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命名為黑洞”。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一種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天體,即使是光也無法逃脫他的引力。

    最後,黑洞即使被發現了,但是它可能是算天文領域的成就算不上物理領域的成就。而諾貝爾獎頒發的領域只有化學、物理、生理或醫學、文學領域和和平獎以及增設的經濟學獎,並不設計天文學領域。因此,這個成就可能是得不到諾貝爾獎的。

  • 9 # 沛錦看太陽

    當然可以,愛因斯坦的理論一次一次又一次被驗證,如果在世,肯定是多次獲得諾貝爾獎的。

    不只是這一次的黑洞照片:

    還有之前的引力波的發現:

    甚至是最近發表在science上的雙子脈衝星進動現象。

    愛因斯坦的理論就像是在理論物理裡面畫了一條線,直到今天,我們所觀測到的所有點,都完美而精確的落到這條線上。

    這些理論給物理學做出的貢獻,每一個都值得發一個諾貝爾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虎式坦克和T-34量產數目相當的話,德軍會在進攻的道路上所向披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