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匯聚魔杖
-
2 # 奇客
一個字:快
兩個字:絲滑
三個字:爽歪歪?
只要有固態硬碟加持,單條8G記憶體升級雙通道16G,提速效果會比較明顯,系統執行絲般順滑。然鵝記憶體越大越好?錯!
大記憶體要用得上,物盡其用才不會浪費,如果只是辦公打字,那8G和16G估計沒差別,更大記憶體也然並卵。
①先劃2GB給Ramdisk虛擬記憶體盤,IE快取等系統臨時檔案都搬過去;
②Win7主機執行虛擬機器要2-4G記憶體,深度Linux、Windows 10都流暢;
④開啟10個以上瀏覽器視窗,很多Chrome核心也是吃記憶體,安排2G;
CPU通過記憶體和硬碟交換資料,記憶體頻率高低、通道多少、頻寬大小,決定了程式指令執行速度。這也是為什麼不能單純增加記憶體容量,高頻、低延遲、多通道對提升效能更有效。
-
3 # 該名字已存在很多
哦我是64G的,要說體驗大概是這樣:經常開好多個遊戲切著玩。我說的遊戲可不是連連看這種,是wow、巫師3、刺客信條這種
-
4 # 手機使用者68756098986
我是32G記憶體,沒啥感覺,就是隨便開網頁,隨便開遊戲玩,從來不關機,其他沒啥,就是記憶體佔用率從來超不過30%,就是不用擔心宕機。
-
5 # 使用者1166320659
去年雙十一買的遊戲本,自帶16G記憶體M2介面1T固態我過年給整了一塊1T的SATA固態,一塊M2介面1T固態,又把記憶體加到32G。目前遊戲本配置i5 9400,RTX2060,32G記憶體,兩塊M2介面1T固態硬碟(一塊系統盤和常用軟體,一塊只裝遊戲),一塊SATA固態硬碟(倉庫盤,用來存放一些小姐姐)!不為別的,看不慣介面空著!
-
6 # 傳說偉仔闖天涯
你如果是不執行什麼大的程式的話,是沒什麼感覺的,如果是經常執行大型專業的軟體,比如AE,3Dmax,C4D這種,你就明白大記憶體的好處了。
-
7 # 劉子墨的粑粑
可憐的孩子。2020年了才用上16G的。我七年前的電腦就16G了。從那之後的所有電腦,不管是公司的還是家用的。沒有低於這個數的
-
8 # 夜空中最亮的豬
記憶體就像貨車斗,動力跟不上再大也有啥用,而且大部分家庭用不上貨車斗,或者一輩子就用了兩次還不是必須。不過恰巧我搞了個32g,配置是i7 8700 顯示卡1060。
我要這麼大的記憶體是因為6開網遊,這個網遊比較大,所以6開時間長一點會達到24g左右,這個時候還可以掛yy,外掛和聽歌看電影啥的。
但是如果不多開網遊的普通家用電腦,16g記憶體不多也不少,有些大遊戲要有12g左右記憶體佔用,不玩遊戲的就沒啥體驗了。
-
9 # AndyYeTa
我記得我讀書的時候給老師說我的電腦卡,老師說加記憶體啊!我說加了啊,都128G了,老師就笑了說,那是硬碟………後來,家訪日,老師到家裡,才知道有錢真的可以任性。
-
10 # 黑道大師
這要看你幹什麼用,我的工作站級別的Thinkpad P50的筆記本,裝有64G帶校驗記憶體,和2T+1T的雙高速固態硬碟主要用於執行Maya,來虛擬拆裝汽車各個零部件總成。這樣的操作,16G的話,會在渲染過程中立馬崩潰。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新的Thinkpad P53高配機型,已有128G帶校驗記憶體和浮點運算更快的CPU,以及記憶體更大,渲染速度更高的GPU的配置了。
如果你只是多個普通任務,主要以使用Chrome瀏覽器之類的使用,16G比8G或更高記憶體的筆記本,沒什麼差別。
筆記本的執行速度瓶頸,很大問題是硬碟速率和GPU造成的,如果都使用固態硬碟,速率要比機械硬碟快很多。
-
11 # 小圓點科技
話不多說先上圖,看完圖在聊聊體驗
日常辦公使用像平時只掛個微信,聊個QQ,看個網頁視訊啥的,做個PPT,弄個表格這些,說實話,就算是4G和這16G(其他硬體配置不變),使用上很難體驗到差別。但是隻要同時執行的程式越多,差別就體現的越明顯了,特別是當記憶體佔有率快滿了的時候,電腦幹啥都會特別卡。
遊戲使用從玩兒遊戲來講,某些大型遊戲對記憶體的依賴是比較高的,如果記憶體小了,同樣會影響到遊戲的幀率,以前看過某些評測,同樣遊戲不同大小記憶體,幀率相差是比較大的。
視訊剪輯、3D建模等這類使用體驗,是立竿見影的,視訊渲染就算是我這個16G,都小的可憐,渲染視訊記憶體立馬被拉滿,整個電腦執行響應速度立馬變慢,渲染視訊的時候,好像電腦又回到了以前的2G時代。所以,做這方面的工作必須要大記憶體才行。
其實記憶體不僅僅是看大小,還要看其頻率與時序,這兩個引數也很關鍵。記憶體容量即使是128GB,但頻率很低,同樣電腦是跑不快的。從市場看,高頻記憶體條價格都要貴很多。
所以,記憶體小的電腦在使用的時候儘量少開啟些程式,這樣就不會趕緊到卡頓,記憶體大的,那就是想咋玩兒就咋玩兒了。
-
12 # 淺談機械
電腦執行是否流暢,與記憶體大小密切相關,畢竟所有的應用程式、遊戲都要放到記憶體中才能流暢執行,如果記憶體不夠大,那麼就要放到“虛擬記憶體”,也就是硬碟的一塊區域,需要不停的讀寫硬碟,拖慢了電腦的執行速度。當然,為了匹配4G以上的記憶體,需要使用64位的作業系統。
不過,電腦的體驗並不單純取決於記憶體大小,需要所有的硬體都能均衡。比如,電腦是16G的記憶體,配一個機械硬碟,電腦速度也會受到一定影響的。此外,作業系統也需要匹配才可以的,建議安裝Windows 10以上的版本。
其實,16G的記憶體到底有什麼體驗,我相信你如果使用的是8G的電腦,同樣的配置,同樣的顯示卡,同樣的固態,你們在開啟網頁,或者看視訊,甚至於一些對於記憶體沒有特別要求的遊戲的時候,幾乎差別不大。
可是,你如果是一個設計師,是一個遊戲迷,我相信16G和8G的區別明顯的多了。其實,16G的記憶體已經可以滿足目前幾乎所有辦公學習的要求,但是你如果使用的是4G-6G的記憶體的話,你可能會有所擔心,有時候多開啟一些網頁,都會思考一番。
-
13 # 衛星3D看世界
ThinkPad 使用者路過,表示16G? 我都32G了,但內心依舊毫無波瀾,甚至有點想升級下自己的顯示卡。
我猜題主的潛臺是:16G記憶體肯定電腦會很牛,至少會很流暢吧?其實,電腦想要體驗好,和你記憶體大小沒有必然關係,我在阿里雲買了一臺2G的伺服器,跑了一些WEB服務啥的,電腦照樣不卡頓,玩的溜。
以前我玩Linux伺服器時,用過512MB的伺服器,2003年讀大學時,我的電腦甚至只有256MB記憶體,但也沒感覺體驗差啊?
所以,我想要說明觀點是:電腦體驗好不好,最主要是自己配置了啥樣的電腦就要有啥樣的預期,這樣的電腦體驗才會“好”1、首先,你要明白,電腦幾大部件是怎麼工作的
貼一個CPU、記憶體、硬碟、網路訪問速度的表給你們看下
簡單而言,讀取1MB資料: CPU工作速度是記憶體是10萬倍以上,記憶體速度是硬碟的 150 倍左右,硬碟速度是網路速度的 3 倍左右。
所以可以明顯看出,CPU速度非常快,一般而言達到2GHz就能滿足99%的普通人的需求了,現在電腦的CPU效能是過剩嚴重的。如果你經常上網打遊戲,突然覺得卡頓嚴重,你首先可以排除掉CPU問題,它老人家肯定優哉遊哉的在等資料工作。最大可能就是網路出現了波動。
然後你要明白,所有的資料在電腦停機後,都是存放在硬碟上,電腦啟動的時候,資料都要從硬碟調取到記憶體中,所以電腦啟動要快,那麼硬碟響應速度就要快,你把windows系統裝到固態硬盤裡是可以提高啟動速度至少10倍以上的。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電腦部件就是顯示卡,工作頻率、記憶體大小是它的主要引數,這個一般影響你的3D渲染速度,打3D遊戲的朋友,把這兩個引數配快一點、大一點就好。
2、其次,電腦買好了,你要懂得日常維護
沒有日常維護的電腦,就算配置是一百萬電腦,用上一年時間,你的效能也比不過一兩千塊的組裝電腦。
怎麼維護?
我們讀大學那會,什麼都是自己DIY,自己清回收站、做磁碟定期清理、刪垃圾登錄檔、防毒、清自啟動程式、自己寫定時任務定期刪指定檔案等。
現在,電腦管家可以一鍵搞定所有事務,真心省心了很多很多,強烈建議裝電腦管家來定期整理電腦。
總結一下:你要電腦好用,和你電腦記憶體大小關聯性不大,和你配置電腦時的預期緊密相關(就是你要告訴賣電腦的你要做什麼用途),不要買這一兩千塊的上網本硬是拿來打大型3D遊戲,即使64G記憶體也鐵定會讓你失望。
其次就是一定要學會用電腦管家做好電腦的日常維護,這樣才能保證你電腦長久的“體驗好”。
-
14 # 東東課堂
不管你是用電腦來休閒還是工作,都會大大提高你的效率。
比如瀏覽網頁的速度會加快,使用各種軟體時也會更加暢快。
特別是用電腦工作,你的體會會更加深刻。
如果你的電腦是用來賺錢的工具,建議一定要記憶體夠大,比如16G、32G,甚至64G,這樣看做什麼。
比如做平面設計、影視剪輯、三維設計等,記憶體的重要性就會突顯出來。
一是,同一軟體處理文件會更加遊刃有餘,不至於用一會兒就係統資源不夠。
二是,可以同時開啟多個軟體。
因為不管是設計還是剪輯,或是處理文字,通常都會需要多個軟體進行協作。
如果記憶體不夠,不但會消耗大量的時間,而且簡直是一種折磨。
而如果有足夠的記憶體,就不用擔心軟體執行流暢度的問題。
所以,體驗,當然是“爽”了。
當你需要比較多記憶體,而又不夠用時,會直接影響你的心情。如果你感覺到了這種折磨,建議趕緊升級你的記憶體。
升級記憶體,就是珍惜生命。
-
15 # 孤獨伴我oo
首先,大記憶體的使用者一般不關機,不關機才能享受到大記憶體的優勢。
然後,現代主流的桌面作業系統(Win7以上,或者Linux,或者OSX)會把全部的剩餘記憶體用作硬碟快取,這部分記憶體不顯示為被佔用。如果有32G的記憶體,顯示只佔用了8G,那麼剩下的24G都是用作硬碟快取的,如果常用的軟體都在這24G之內,並且沒有關機,意味著實際上硬碟是記憶體速度,記憶體比最快的SSD還快幾十倍。
Windows使用者可以開啟「資源監視器」
這個程式,裡面的記憶體頁面,顯示的藍色區域,名為「備用」的區域就是快取,而顯示為「可用」的淺藍色區域才是真正的什麼都不用的,這部分記憶體一般非常小,也就是說其實只有這部分是真正閒置的。記憶體越大,藍色的「備用」區域就越大,用來做快取的記憶體就越多。
Linux使用者則可以在命令列用free命令,檢視其中 buff/cache 那一欄,那一欄的佔用就是用來快取的,通常,開機使用一段時間之後,這個快取才會佔滿,不要關機,持續執行,快取將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買了一臺戴爾的工作站,CPU E5-1680 v4,記憶體128G DDR4,顯示卡GTX1080, 硬碟 512G SSD+2T機械,明基32寸顯示屏。因為5萬買雙CPU的機器不夠,買單個CPU又剩好多,所以玩命買記憶體和硬碟。應該是4條32G的記憶體。體驗是簡直太好了,Chrome常駐二三十個頁面,各種程式開了都懶得關,一邊開虛擬機器用Linux跑程式,一邊玩3A大作2k解析度特效全開,如絲般順滑,幾個月不用關機,簡直是學術腐敗ପ( ˘ᵕ˘ ) ੭ ☆
之前用的另一臺機器就是16G記憶體,時常需要擔心記憶體問題,看著記憶體快滿了還得清理下已開啟的程式,即便如此一個多月後也會經常提示記憶體不足,不得不重啟。因此提升是非常明顯的。
工作站從業人員看到這條問題表示使用者市場上升空間還很大。今年Skylake-Purley的系統已經正式開賣3T記憶體的系統了,Win 10 RS2最高支援2T,也正在和微軟談判什麼時候才能升上3T(目前市場在售3T的系統只支援Linux)。
回到問題上,體驗反正沒卡過,從來不用關機,三屏工作永遠開著幾十個視窗/程式,開幾個G的CAD檔案基本毫無壓力(當然首先得有塊P6000)。記憶體大了就是要把pagefile和休眠快取稍微管理一下。防止被噴分不清硬碟記憶體,3T說的就是記憶體。雙路CPU,每個CPU有12路記憶體,單條128G。
每次新品釋出的時候研發同事都會有個比賽,在公司官網攢配新品配置,攢的最貴的贏。獎品當然不能是最貴的頂配,( 只算記憶體就夠在二線買套房了)。
-
16 # 桓藝恆
我正在使用的macbook pro記憶體是16GB的,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對於遊戲mac玩遊戲確實不太友好,我當時安裝parallels,通過windows10映象安裝了一個虛擬機器,在虛擬機器上玩LOL的雲頂之弈,流暢度來說還OK,記憶體完全夠用,啟動速度也比較快,但是可以明顯的感覺到筆記本的散熱一般,沒多大功夫,筆記本就一直處於風扇高速旋轉的狀態了。所以現在我基本上不用虛機玩LOL了,如果說大型單機遊戲,非常吃記憶體的遊戲,不建議使用mac。
日常辦公日常辦公非常的便捷,對於從事程式設計方面的工作的人來說,平時開啟goland,pycharm等程式設計ide非常的流暢,使用起來也不卡頓。對於辦公三件套word,excel,ppt。更是行雲流水般流暢。還有一個便捷的地方就是你的工作文件沒有儲存,但是筆記本突然沒電關機,哈哈,不用慌,mac會幫你儲存當時的工作環境。充上電源,之前的工作內容瞬時恢復,這時候心情非常舒暢,有木有這樣的感覺。
通訊娛樂一般通訊就是微信QQ聊天,簡單的文字聊天並不會佔用太大的記憶體,一般是語音視訊聊天的時候後臺才會佔用較大的記憶體。再有就是看視訊,一般在視訊的客戶端線上看電視電影,網路的下載快取等佔用一定的記憶體空間。但是這些記憶體對於16G來說可以忽略不計了。但是有一點需要知道的是,谷歌瀏覽器其實是特別消耗記憶體,瀏覽器開啟的視訊直播等網站,如果不去關閉的話,其實一直在後臺佔用相應的記憶體的,開啟的網頁太多的話,16G記憶體的mac也會出現卡頓的情況
那麼綜上,對於工作學習而言,16G的mac體驗還是相當不錯的
-
17 # 二哥大聖
其實這個問題不夠準確,但是又一直存在
比如我們可以統稱為使用高配電腦是種怎樣的體驗?
一臺電腦的使用體驗是由最低的那個配件決定的,這是一個水桶短板效應,你只能感覺到最低,而高出來的我們是無法感受到的,當然在配置電腦的時候遇到這種情況,高的配件價格也更高,這樣就會導致浪費資金預算浪費資源,土豪請忽視
比如在使用普通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無論是哪種固態硬碟,雜牌還是中檔M.2或高速M.2,你只能感覺到速度快了,具體快了多少隻能通過數值和分數來展現,感覺是感覺不到的,但是相反慢了這個感覺很明顯
當然高配電腦會讓我們的使用心理更愉悅,不必擔心有更高需要的時候電腦配置不夠用
記憶體也是一樣的,正常的使用8G已經足夠用還有多餘的情況下,你用16G或32G並不會讓你有什麼明顯的感覺
所以電腦並不是高、大就一定好,綜合來講在既定的預算或要求下,搭配滿足條件的方案才是更合適的
只有在相對條件對比下才會產生高/低、好/不好,沒有更好的電腦,只有更合適的方案
祝網友都能買到適合自己的主機
喜歡裝機、電腦常識,搞機知識,關注大聖搞機,我們共同探討學習,走向成為搞機大神之路
-
18 # 微樂哥筱樊
在的家用電腦記憶體超過16G感受不會很明顯,即使你玩一些4K高清遊戲大作一般也不hi感覺16G記憶體和32G記憶體有什麼區別,因為剩餘記憶體過多,幀數不會有任何變化,可能還不如把記憶體頻率提高來的效果更明顯。
電腦執行是否流暢,與記憶體大小密切相關,畢竟所有的應用程式、遊戲都要放到記憶體中才能流暢執行,如果記憶體不夠大,那麼就要放到“虛擬記憶體”,也就是硬碟的一塊區域,需要不停的讀寫硬碟,拖慢了電腦的執行速度。當然,為了匹配4G以上的記憶體,需要使用64位的作業系統。
不過,電腦的體驗並不單純取決於記憶體大小,需要所有的硬體都能均衡。比如,電腦是16G的記憶體,配一個機械硬碟,電腦速度也會受到一定影響的。此外,作業系統也需要匹配才可以的,建議安裝Windows 10以上的版本。
其實,16G的記憶體到底有什麼體驗,我相信你如果使用的是8G的電腦,同樣的配置,同樣的顯示卡,同樣的固態,你們在開啟網頁,或者看視訊,甚至於一些對於記憶體沒有特別要求的遊戲的時候,幾乎差別不大。
可是,你如果是一個設計師,是一個遊戲迷,我相信16G和8G的區別明顯的多了。其實,16G的記憶體已經可以滿足目前幾乎所有辦公學習的要求,但是你如果使用的是4G-6G的記憶體的話,你可能會有所擔心,有時候多開啟一些網頁,都會思考一番
-
19 # 軟體小哥
論起電腦使用的體驗,那就就要看電腦的整體配置,當然電腦的各個模組的配置有不同的改善。
先說電腦的處理器電腦的處理器也就是指的CPU,或者成為中央處理器。電腦的處理器是相當於電腦的大腦。電腦處理器決定了電腦的計算速度或者說是執行速度。這個體現在開啟軟體的速度、一些需要大量計算工作或者處理工作的動作,比如程式設計師在編譯程式的時候,比如設計師在做影像處理或者圖片處理的時候。
但是對於桌上型電腦來說,現在最流行的還是9代I7處理器。處理器是分代的,比如同樣是I7處理器,8代I7就會比7代的處理速度快上40%左右,這是技術的進步。所以在配置電腦的時候,如果是i7就要問清楚是幾代的,因為差別蠻大的,這個差別體現在處理速度以及價格上。
對於一般家用來說,普通的i5已經足夠用。對於遊戲愛好者來說,自然是配置越高越好。
所以說,電腦記憶體是於處理器搭配使用的,記憶體大但是處理器跟不上的話,那麼電腦使用的時候依然會很卡。
對於顯示卡的配置來說,上不封頂,越高越好,只要你的錢包頂得住。
所以,我們不能單純的講16G記憶體的電腦使用體驗是什麼感受,要知道現在手機記憶體現在8G已經基本撐了標配。
-
20 # 平凡科技
我電腦檯式機,前些年咬牙升到32g,是否有區別,取決於你能否能充分利用這麼多的記憶體。
以win7 為例,thinkpad t450筆記本,如果是8g記憶體,作業系統基本上已經利用了這8g的大部分,再開啟應用軟體比如office時,會感到異常的卡頓,空氣都凝固了。這種情形下,升級到16g以上,會感覺到在泳池一樣的順暢。
而換個作業系統,比如linux,一般的應用8g足夠用,因為作業系統的設計對儲存空間上做了優化,佔用的記憶體很小比例。這時升到16gb,感覺不到多大差別。
但如果換個場景,比如我要做資料分析,一個檔案就4G大,此時用python讀取這個檔案,你會發現系統的可用記憶體越來越小,直到記憶體爆掉,即OOM。此時要麼升級記憶體,要麼對檔案切塊處理,分別讀取。
平常電腦上軟體(系統,應用)佔用記憶體越多,大記憶體相對於小記憶體,體驗差異越明顯。
回覆列表
使用記憶體超過4G以上的電腦,首先需要使用64位的作業系統。
其實,16G的記憶體到底有什麼體驗,如果使用的是8G記憶體的電腦,同樣的配置,同樣的硬碟,同樣的固態,在開啟網頁,或者看視訊,甚至是某些關於記憶體沒有特別要求的遊戲的時候,幾乎差異不大。
以下幾種情況是比較吃記憶體的:
1、虛擬機器,如果開啟單臺虛擬機器16G以上。同時開啟3臺虛擬機器,32G都不夠用。
2、視訊渲染,這時候就是64G都不夠用。
3、機器學習,不僅記憶體不夠用,這個時候就是16G顯示卡記憶體就顯得不夠用。
4、8K的時候由於向量運算成N倍增長,16G記憶體會不夠用。
以上的場景一般使用者是不可能出現的,所以16G與32G區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