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085548506

      王實甫寫鶯鶯追求的只是愛情。

    她對張生的愛,純潔透明,沒有一絲雜質。

    當張生被迫上京考試,她悔恨的是“蝸角虛名,蠅頭小利,拆鴛鴦兩下里”;長亭送別,她給張生把盞時的感觸是:“但得一個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她給張生最鄭重的叮嚀是:“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她擔心的是張生不像她那樣愛得專一,一再提醒他“若見了異鄉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

    總之,在她的心中,“情”始終是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至於功名利祿,是非榮辱,統統可以不管。

    這樣的思想,既不同於《西廂記諸宮調》裡的鶯鶯,也不同於元雜劇中許許多多追求夫榮妻貴的閨秀,她是一個赤誠追求愛情,大膽反抗封建傳統的女性形象。

      然而,強烈追求愛情只是鶯鶯性格的一個方面。

    鶯鶯長期受到封建禮教的薰陶,加上對紅娘有所顧忌,因此,她的性格顯得熱情而又冷靜,聰明而涉狡獪。

    例如她看見紅娘送來張生的“簡帖兒”,勃然變然,“厭的早扢皺了黛眉,忽的波低垂了粉頸,氳的呵改變了朱顏”,還聲稱要拿簡帖兒“告過夫人,打下你個小賤人下截來”。

    她裝腔作勢要紅娘傳言責備張生,“著他下將休是這般”,其實傳去的卻是私約張生相會的情詩。

    等到張生到後花園去赴約,她以忽然變卦,正兒八經地把張生數落一番。

    這種種表現,把張生弄得七顛八倒,連紅娘也昏頭轉向。

    當觀眾看到鶯鶯“對人前巧語花言,沒人處便想張生,背地裡愁眉淚眼”,看到她有時一本正經,有時黠譎多端,有時又扭捏尷尬時,都會啞然失笑。

    在作品中,王實甫讓鶯鶯的形象具有兩種不同的內心節奏,展示出她對愛情的追求,既是急急切切,又是忐忐忑忑。

    內心節奏的不協調,是導致她行為舉止引人發笑的喜劇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d7750與ld7575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