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白詞清
-
2 # 門外之漢
文革期間,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十多年的父親一夜之間被剝奪一切政治權利,我們一家老小八口受盡了人格侮辱。風暴過後父親得以平反重新擔任農村基層領導職務,母親交待我們兄弟姐妹們:不要記仇,這都是國家的政策,毛主席這麼做總有他的道理。往後的日子裡,她老人家和包括侮辱過家人的人在內的所有鄉親們都處得很好。 一個目不識丁的普通勞動婦女,竟如此寬大為懷、深明大義,我覺得,母親真的很了不起!
-
3 # 景珍之似水年華
我認為最能讚美表揚母親的一首詩是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作者透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
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裡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絃,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
由這首詩, 我想起了我的母親,她也是何其辛苦操勞的一生,讓我今生無法忘懷。忘不了小時候,家裡窮買不起書包,母親在黯淡的煤油燈下一針一線用手織布給我縫製書包的情景。夜深了,四周靜悄悄的,孩子們安然入睡, 卻只有母親在忙碌。 當第二天我背上新書包,是何等的驕傲自豪,甚至都是連顛帶跑的去上學去。這書包有織布的印染的淡淡香味,有母親深深的愛和希望。
那年代物質匱乏,鞋子幾乎都是手工縫製的。白天太忙,只有晚上母親才能騰出空來為我們全家趕製鞋子。昏黃的煤油燈下,由於糧食短缺,吃不飽,母親的面孔有些消瘦,卻又透著堅毅的光芒。母親擺放一個線籮筐在炕頭上,然後裡面是各式各樣的線頭,還有剪刀、針等。針是卷在一個煙盒裡面的銀色錫紙裡的,可以防止生鏽。母親先做鞋頭,用那種黑絨或者紅色帶小花的絨布做,然後再納鞋底,最後將做好的鞋頭縫納在鞋幫上。其中最費力氣的就是納鞋底, 為了防止磨壞,鞋底通常做的厚點,可是納起來就很費勁了,用一根粗粗的針穿著白色的細線合成的粗先來納製作。母親會戴一個頂針在中指上,每次穿過一次鞋底,就得用針頂在頂針上使勁才能穿過去。有時候針鈍了,母親會在額頭的頭髮裡別上幾下,這樣就起到潤滑的目的,就很容易穿過鞋底了。我曾經在母親不在的時候,由於好奇偷偷納過幾下,結果每次都是把針折斷在裡面了,還得最後母親特費力的用鉗子拽出來。
每到過年的時候,是我們最高興的時候。年三十,母親就把做好的鞋子分發給我們幾個,我自己的是一雙白底紅色帶小花的絨面鞋,還有兩個繫帶。大年初一,我們早早起來,穿上新襪子,新鞋子, 新衣服,吃了年早飯,便去本家家裡挨個拜年,討得糖果瓜子等吃食。一趟下來, 我們的口袋都是鼓鼓的,還要掏出來,看看誰的戰果輝煌。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再也不用穿布鞋了,我卻時常想起母親在煤油燈下挑燈夜縫為我們辛苦做鞋的情景。我懷念母親做的鞋子,環保、乾淨、不捂腳,更重要的是母親一針一線、辛辛苦苦縫製出來的,那裡麵包含著母親對兒女多少深沉的愛啊!
如今看到母親雙手佈滿雙繭,額頭上佈滿皺紋,滿頭的白髮,才明白了布鞋多麼的來之不易,感嘆母親養育我們的艱辛。這一雙雙布鞋凝聚了母親多少精力和汗水,熬壞了母親明亮的眼睛,如今已經老眼昏花,又熬白了母親多少的頭髮。
母親一輩子辛苦操勞,任勞任怨的。沉重繁瑣的生活,母親永遠有幹不完的活,吃飯的時候,怕我們吃不飽她永遠是最後一個。
每天,天剛矇矇亮,母親第一個起床,然後開始了日復一日的辛苦操勞;夜晚,母親在忙完家裡所有的活計之後,也是最後一個休息的。
後來我上學離家在外,光飛逝,父母一天天的變老,當腰身不再挺拔,當端飯的手開始抖動,開始眼花,開始耳背,頭髮也早已斑白。父親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幹勁,即使看不慣許多,也忍住不再發脾氣,母親變得雙手粗糙,牙齒掉落,手上開始出現老年斑,柴米油鹽一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我而我又如何能將歲月停住?如今,兒女都大了,過得好與不好,父母都時刻心心掛念,想到我們還讓父母操心,給父母帶來各種不省心,真是滿心愧疚和自責。
記得法國著名詩人雨果有一句詩句:“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說對自己最無私的人,那就是自己的父母。母親生了我們,養育了我們,一輩子都在為兒女操勞,這份恩情更是比海深,比天高。
母親做的布鞋,陪伴我的人生走過了童年、少年、青年的幾十年的幸福時光。在那貧瘠的年代,雖然生活艱辛,我們經歷了無數的苦難,但一路走來,穿著母親做的布鞋,心中永遠充滿了滿滿的溫暖和幸福,這份溫暖至上的母愛讓我們在以後的風雨人生中感到無比的踏實和勇敢。無論前方佈滿了多少荊棘,有了母親的愛,我們就有了前進的勇氣和動力。有了母親的愛和牽掛,離家的孩子即使在遠方也不再孤單。雖然前方仍是一望無際的未知迷途,但只要穿著母親做的布鞋,即使再大的風雨,腳底下也是堅實的蒼蒼大地。
世間有千百種愛,而母親的愛卻是最無私和偉大的。我愛母親,我將永遠銘記母親這一世的恩情,愛在蒼茫大地,這份愛將永遠銘刻在兒女的心間......
-
4 # 阿燚黃南開
山水迢迢,故園念念,今宵月色應如水,而清溪今夜,仍然要從你的墳旁流過,流進我不眠的夢裡去。
這是我寫的《念慈恩》的最後一節。大概寫於母親的亡故的第二個秋季。一直覺得這愁思的意境好美,讀後不能淡然。我思念的“根”始終在故鄉、在母親,夢繫字裡行間。
但願這文字如上所言!
-
5 # 飛天ZY漫雪
唐代詩人,孟郊的詩《遊子吟》最能代表母親的心聲。還有,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典故,都是母教的別緻。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此詞之意,母親的手裡拿著針線,為將要出遠門的兒子縫製衣服。臨行前的行裝,縫得密密實實,深怕兒子短期內回不來,在異鄉外地沒有人給他縫補。 誰能說短短的小草能夠報得了春天的Sunny給他的恩情呢?兒女們同樣無法報答母親的恩惠。
孟母三遷和斷機的典故,
孟母,指的是孟軻(孟子)的母親,最初說的是,孟子家居墳地附近,年幼的孟子時常模仿葬禮,當作一種遊戲。孟母心想,這裡的環境不適於教育孩子。於是更搬到城市近郊去。而搬家的結果,孟子改玩起做買賣的遊戲了。孟母認為,這樣也不行,於是又搬到學校附近。在學校附近住了一段時間後,孟母發現,孟子在無形中受到感悟,開始模仿禮儀祭祀的遊戲,長大後逐能通曉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成為大儒。
斷機教子
孟子曾經在求學的時代,有一次在上課中途折回家。當時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回來,更盤問孟子說,你學習的如何?孟子答,還可以,孟母輕嘆一聲,突然拿起刀, 將機杼上的線全部斬斷。孟子驚訝的向母親追問緣故,孟母答道,你求學問卻半途而廢,就像織布中途斬斷了絲線,那是會前功盡棄的。
孟子領悟了其中的道理,自此之後更認真求學,持之以恆,後來終於成為名聞天下的學者。
母親在孩子的心裡只是母親,而孩子在母親的心裡,孩子就是她的整個世界,母愛永遠是偉大的。所以作為子女的我們,當父母親健在時,請珍惜。因為養老盡孝,機會錯過,永不再來!
-
6 # 天狼31993
娘在家在
娘在
人生尚有歸途一一回家一一家人
娘去
人生已無定所一一他鄉一一親戚
-
7 # 小胖聊一聊
我最喜歡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和清代詩人蔣士銓的《歲暮到家》。一首是描寫母親為即將遠行的孩子縫製衣服的情景,一首是描寫母親看到遠行而歸孩子的激動以及心疼的情景。從這兩首詩中都可以看出母親是多麼的偉大和溫暖,母親永遠是那個在我們耳邊嘮嘮叨叨,總是有說不完話的人。母親永遠是那個在我們受到傷害時安慰我們的港灣。在你無助的時候給你安慰和幫助,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很快成長,又怕孩子在外受到傷害。心裡既欣慰又無奈。雖然有的母親不善言語,但是她會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對你的愛,默默無聞的愛護著你。有時母親可能會因為你做錯事情而嚴詞數落你,但是你要明白母親是在擔心你,擔心事後給你帶來的處境。是啊!“兒行千里母擔憂!”有哪位母親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啊!只是她們表達的方式不同,雖然有時的關愛方式讓你接受不了,但要試著理解母親,去和自己的父母溝通,不要和母親直接去爭執,傷了母親的心。也許你現在理解不了,總有一天你會明白她的苦心!
《遊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歲暮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譯文:
母親的愛子之心是無窮無盡的,最高興的事莫過於遊子過年之前能夠返家。她為我縫製棉衣的針腳密密麻麻地,家書裡的字跡墨痕猶如新的一樣。一見面母親便憐愛地說我瘦了,呼叫著我細問旅途的艱難。母親啊,兒子已經愧對您了,不忍訴說漂泊在外的勞累辛苦。
回覆列表
歌詞算嗎?
陳百強的《念親恩》小時候在黑白小電視機裡迴圈,經年後至今依然歷歷在耳,聽之仍深深觸動心懷,“父母親愛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裡問/何日報”:
長夜空虛使我懷舊事
明月朗相對念母親
父母親愛心
柔善像碧月
懷念怎不悲莫禁
長夜空虛枕冷夜半泣
遙路遠碧海示我心
父母親愛心
柔善像碧月
常在心裡問何日報
親恩應該報
應該惜取孝道
惟獨我離別
無法慰親旁
輕彈曲韻夢中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