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泉賽魚小區劉永生

    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在事物發過程兩個不同看法。先說唯心主義,唯心主義是不以事物發展看問題,或者不是以事物本質看問題,它只是看到事物的表面問題,去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論文,有時很有懵逼一些人的認識和看法。

    唯物主義就以事物發展去看問題,去歡查事物本質問題面貌,看到事物發展動向,在毛澤東主席論人民內部矛盾裡就是以唯物主義發展觀,寫出的文章。國內有很多問題就是根據論人民內部矛盾去處理問題。

  • 2 # 肖穎50

    依個人觀點,沒什麼區別,此時唯心彼時唯物嗎。唯心唯物只不過是一種時間上的轉變而已。沒啥探討的。回頭看看東西方人文發展過程就明晰百了。東方人文以平安的從唯心主義過渡到唯物主義的今天。而西方則剛剛要從唯物主義過渡到唯心主義的開始。比如今天西方正在試圖定義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不難看出西方人科,正在向著東方人科曾經走過的老路進發。真不知道西方人科能走出來什麼樣的唯心主義出來。中國又能跟出個什麼樣的西式唯心主義出來。但願,千萬別是“邯鄲學步”哇。觀望中。

  • 3 # 懷疑探索者

    非常好奇解答區ID@肖穎50 敢於大言不慚。無知並不丟人,但是把無知當成賣點,在公開場所炫耀,則是一種精神錯亂。且看這個ID@肖穎50 如何大言不慚的炫耀他的無知。

    @肖穎50曰:

    【依個人觀點,沒什麼區別,此時唯心彼時唯物嗎。】

    連最起碼的哲學都沒有讀過,也敢大言不慚?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基本派別。唯物主義說的是物質是宇宙的第一性質,意識是第二性質。只有先有了物質,才能演化出意識。比如,先有了一家銀行,才能發行貨幣,先有了計算機硬體,才能編寫程式。唯物主義並不否認意識的存在,但是認為意識必須依附在物質上面。人類講話,需要口舌腦的統一,如果沒有口舌腦,就不會講出話來。

    【唯心唯物只不過是一種時間上的轉變而已。】

    真是扯淡了。按照@肖穎50 的說法,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沒有本質區別,俠客和小偷也沒有本質區別。今天蕭峰是頂天立地的大俠英雄,隨著時間的推移,明天蕭峰就做了採花大盜。時間是改變一切的神器嗎?

    【看看東西方人文發展過程就明晰百了。……比如今天西方正在試圖定義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真想一拖鞋打在你@肖穎50 的臉上。請不要在公眾場合誤導人民!你的“西方試圖證明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的依據在哪裡?科學家從來不會瞎操心去研究什麼“科學的盡頭”在什麼地方,他們只是出於求知慾,孜孜不倦的一直研究探索下去。比如,科學家不知道哲學界對“原子是不是無限可分”的定義,他們絲毫不在乎哲學界的說法,只是出於興趣,一直在從物質的深層次研究下去,研究沒有止境。

    也只有對科學概念一竅不通的神棍,天天在猜測“科學的盡頭”在哪裡。因為科學沒有盡頭,則神學位置太尷尬,只有先把科學貶低,讓大家知道科學有侷限性:“咦,原來科學有盡頭”——才好繼續忽悠大家。

    實際上,關於“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一句話,我幾年前就特別研究過,我曾經給英國科學哲學學會寫信,他們否認了這種謬論,並且復涵說,“哲學必須科學化才有出路”,哲學如此,神學就不用說了,因為神學的位置比哲學更低。我訪問了很多其他外國的朋友,無論歐美,他們對這樣的說法,簡直是聞所未聞。原來,這句口號的起源在大陸的朱清時,與“西方”沒有任何關係。

  • 4 # 水寒雅芙

    不管物質決定精神,還是精神決定意識,這個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每一種新知一定產生於一個特定的時代。我想說的就是,每一種思想的產生一定會受歷史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們不要去追溯陳舊的思想,要學會用科學的眼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當人們開始質疑某一物質或現象之時,你的目光不要停留在表象之上,而是透過表象看到實質。

    世界萬物都有其兩面性,打個小比方,你看看你自己的手,當你的手心正面面對你之時,你根本看不見手背,但是你看不見的東西並不代表沒有。再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你的手,你會發現從不同的角度看,你的手是不同的。簡單地說,一種事物有千萬種幻像,你必須透視幻像找到真實的存在,這便是人類真正的哲學。

    人不要固化自己的思想,否則,你永遠捕捉不到真實。

    菲兒隨筆2018年8月4日12:05

  • 5 # 孤猴78345271

    原創思想,唯物和唯心沒有必要互毆了吧?人類的思想,無論是科學,哲學和宗教思想都必須回答一個終極問題:宇宙,萬物和人類從何而來?然而,很不幸,它們交的都是白卷!唯心主義者(以及現在的一些量子論鼓吹者)宣稱我思故我在,或我看到的才是存在固然荒誕不經,但唯物論者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他們宣稱的,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仍然不能夠回答:物質從何而來?所以當今的西方思想的共同點就是,它們皆是西方人被困於物質囚籠中,用形而下,即物質思維的產物。故這種古老,陳舊,落後的,基於物質表象的思想正在被形而上,即超越物質的全新的,先進的華夏大統一思想所取代,這是歷史的必然。

  • 6 # 風輕雲淡137837366

    唯物、唯心之爭其實是我們認識的兩個極端,唯物主義者認為物質是先於意識存在,且獨立於意識之外,意識後於物質產生,確切的說,是於人的頭腦中產生,而且是物質作用下產生的,因而,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者認為沒有意識,就不可能認識物質,離開了意識物質毫無意義,所以是意識決定物質。

    我認為有必要先定義一下意識,意識是生命體特有的主動性,這種主動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自身,一是對外部,只要具有這種主動性,就是有意識。

    那麼單純的唯物或唯心這兩種極端認識都是機械的,對立的,辯證唯物主義者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把兩者對立統一了起來。表面上看,似乎無懈可擊了,理論上統一了,其實,這種表述也顯得泛泛而表面化,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說一下一個人的意識的產生過程,首先,對於人來說意識是產生於人的大腦這個物質中的,其次,意識是大腦接受外界刺激後產生的反應,第三意識是大腦的主動思考。剛出生的嬰兒只有一個意識,就是吃,這個意識是天賦,然後,慢慢的身體的各種感官開始起作用,能夠感知外界刺激並作出相應反應,但嬰兒能做的反應就兩個,舒服就安靜,不舒服就哭,不論是餓、疼痛還是其他,這是意識最初表現,接下來意識繼續發展,表現為學習與表達,再接下來,意識發展到高階,表現為思考與行動。這就是意識產生髮展的過程,越到後期,意識的決定性越強,最強表現就是意識可以讓人拋棄生命這種物質形態(自殺、為了信仰或某種目的被殺),這個是不是意識決定物質呢?這是就個人而言,大一點的,就群體而言,種族、宗教、國家之間的各種衝突與合作都是意識決定,包括對自然科學的研究,都是意識驅動。說到科學,唯物論者就會興奮起來,因為恰好是科學的興起,為他們的論點提供了依據,但這裡要強調一下,這些依據是過程中的,過程中的東西並不一定指向最終結果,就比如現在對宇宙這個物質世界最為普遍接受的所謂大爆炸理論,也不過科學家意識產生的猜測,尚需驗證。量子力學研究中的一些理論和現象,似乎又在告訴我們是我們的意識在決定物質的確定形態。那到底物質和意識誰是第一性?誰決定誰呢?

    不管是機械唯物主義還是辯證唯物主義都強調物質第一性,物質決定意識,先有物質,後有意識。有意識的生命體是物質的一類且晚於無生命物質誕生,如此說來,物質第一似乎毫無懸念。其實不盡然,這是因為我們對生命的研究還很膚淺的緣故,研究也表明哪怕是最低等的生物,就比如病毒,病毒只是蛋白質,它也有找感染物件的本能,一旦結合,迅速複製,受到抑制會變異等等行為,這是一個典型生命過程,說到這可能有人會說,這不叫意識,那我要問了,意識到底是什麼?個人認為,廣義來說,意識就是上文之定義。

    個人認為:

    意識有一個物質附體,透過附體表現; ,但不意味著物質先於意識存在。

    無生命物質也有其運動規律,類似於意識作用於物質時表現,這種規律是否是更高意識的作用?目前沒有證據表明。

    目前認知範圍內,沒有發現絕對靜止的物質和意識,二者總表現為相互作用。

  • 7 # 終極解夢

    最初哲學研究的物件是龐雜的,凡是能給人以智慧、使人聰明的各種問題,都是哲學的研究物件。並且與科學渾然一體。在當代,由於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意識科學的獨立和迅速發展,哲學主要研究的是整個世界一切事物、現象的共同本質和普遍的規律,關於物質和意識即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成了哲學研究的基本問題。對於意識和物質何為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唯心主義,是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這個哲學基本問題上,認為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精神決定物質,物質是精神的產物。它有兩種基本表現形式: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在現實世界之外獨立存在著一種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它是世界的本原,世界萬物是由它產生(派生)出來的。客觀唯心主義的所謂客觀精神或原則,實際上是把人的思維或一般概念加以絕對化的結果,它是透過抽象思維把它們昇華或蒸餾為不僅脫離人頭腦並且脫離或先於物質世界及具體事物而獨立存在的抽象非實體。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國的朱熹、古希臘的柏拉圖和德國的黑格爾等。

    主觀唯心主義把個人的某種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潛意識、靈魂、精神等看作是意識世界上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主觀精神之中,是主觀精神的產物。主觀唯心主義者的主觀意識指的是自然界內在非物質的總和,不是簡單指人類思維。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國的陸九淵和王守仁,英國的貝克萊和德國的費希特等。

    從廣義上講,唯心主義還包括一種實踐的唯心主義,它是馬克思的唯物史觀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指那種自以為能夠決定社會存在(市民社會)的“實踐的意識”(社會權力),即剝削階級的國家。是歷史上第一種形式的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生理反映。唯物主義有幾種歷史形態:樸素唯物主義,近代機械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樸素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的最初歷史形態,它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依據直觀經驗和比較粗淺的自然知識把世界的本原歸根為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有一定的辯證法思想,但缺乏一定的科學論證和嚴密的邏輯體系。如歐洲的原子唯物論,中國的五行說和氣一元論等等。

    樸素唯物主義在說明社會歷史現象時還是唯心主義的。因此它在後來就抵擋不住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思辨進攻。只有辯證唯物主義才能徹底克服其缺陷,以實踐檢驗真理,從而給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致命打擊。

    機械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原子,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唯心史觀等侷限性。認為物質世界是由各個個體組成的,企圖用機械運動的觀點來解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現象和過程,否認事物因內部矛盾而引起的發展。它的代表人物:費爾巴哈、赫拉克利特、培根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所有的唯物主義者的社會歷史觀實質上都是唯心主義的亦即他們的唯物主義是不徹底的。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概括和總結,是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理論基礎、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關於物質和意識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可以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不可知論認為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覺經驗或現象的範圍,世界本身是無法認識的。它否認客觀規律,排除社會實踐的作用,排除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排除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包括一些自然科學家在內的許多流派堅持不可知論;可知論是認為世界可以認識的哲學學說,一切唯物主義者和徹底的唯心主義者都主張可知論。舊唯物主義者雖然堅持可知論,但是不瞭解實踐在認識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懂得認識是一個能動的辯證過程,沒有科學地解決世界何以可知的問題。徹底的唯心主義者,如黑格爾,也肯定世界是可知的,但其可知的本意是指“絕對觀念”可以自我認識,顛倒了物質和意識的真實關係,也沒有正確解決現實世界的可知性問題。辯證唯物主義第一次將實踐的觀點和辯證法引入認識論,科學地闡述了世界的可知性問題。它認為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認識之物,不存在不能認識之物。

    哲學上的物質是指各種物質具體形態的共性――客觀實在性,是個抽象的概念,不能被創造、改變和消滅。而物質具體形態具有自己的個別特性。則可以被人創造、改變和消滅。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自然界”和“人類世界”是同一個物質世界的兩個部分,自然界的物質與人類的精神互不相干。只有處於人類實踐領域裡的即人類世界的物質才和人類精神有關。因此,只有在人類實踐領域來討論物質與精神的關係才有意義。在人類認識世界的實踐中,它是物質透過人類實踐決定了人類的精神即認識源於實踐。而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則是人類的精神透過人類實踐決定了物質:各種產品都是人類生產實踐的產物,各種社會制度的確立和變革都是人類社會革命和改革實踐的產物,無一例外。

    在認識世界的實踐中強調唯心主義是錯誤的,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強調舊唯物主義也是錯誤的。若要想科學地改造世界,必須科學地認識世界,新唯物主義整合了這兩點與科學同步,稱為科學世界觀。

  • 8 # 無中生有hz

    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國內影響最大的翻譯錯誤之一。就像另一個翻譯錯誤“共產”主義引來無數誤解和延伸誤解一樣,唯物和唯心這兩個誤譯也帶來了一系列無法挽回的誤解,誤會和誤傷。

    所謂“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原文是idealism 和materialism。ideal的基本意思是:理想、理念、典範、典型等,根本沒有“唯心”的意思。同樣material就是物質的意思,加上ism即是“物質主義”。

    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物質主義,在哲學上也稱為物理主義,認為包括人類心靈、意願以及人類歷史程序的一切事實,與物理過程具有因果性依賴關係,甚至具有可還原的關係。

    而理念主義認為世界或現實從根本上是以精神或意識而存在的,至少在空間記憶體在的一切事物基本都是透過或作為理念的精神之物。

    理念主義的起源一般追溯到古希臘的柏拉圖。柏拉圖認為,理念在宇宙間是第一性的、最根本的、永恆普遍的,至於感官接觸的世界則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Phantom,所以不僅是第二性的,而且是不真實的。柏拉圖還給出一個著名的例子。根據理念主義,每個人腦海裡都有一個“床”,即理念之床;木匠造的床是按照理念之床而造的,可以說是理念之床的影子;而畫家筆下的床則是根據木匠的床而畫成,可以說是影子的影子。所以說文藝只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著兩層”,是絕對的“謊言”。由此,柏拉圖從根本上對文藝持否定態度。

    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絕對客觀的,也是絕對物質的,萬事萬物都是自我演化的,獨立於意識之外。如古希臘哲學家泰利斯認為,萬物產生於水,並經過各種變化之後又復歸於水。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則持原子唯物論,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由不能再分的物質微粒原子組成的。唯物主義發展到近現代,尤其在科學登堂入室之後,則成為一種影響廣泛的哲學。在這些國家,人們從小就接受唯物主義思想的教育: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

    唯物和唯心的翻譯錯誤影響非常廣泛,能與其不分伯仲的,甚至影響更大更壞的“命名”錯誤,應該是哥倫布等人把美洲誤認為是印度,從而把美洲的土著張冠李戴為indian。華人為了避免誤解,只好給同一個英文詞創造出一個新意思:印地安人。而英語國家則只好在其早已異常龐大的詞彙表中再加入兩個詞語:American Indian和Asian Indian。記得多年前在某大學的課堂上曾親歷過令人難忘的一幕:一個來自印度的女學生直接責問美國教授,美華人即然知道錯了,還製造瞭如此多的困擾和麻煩,為什麼不改?問的教授啞口無言。

  • 9 # 乾坤正法

    關於世界本源的認識總體上分有兩種看法,一元論和二元論。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二元論是完全錯誤的。剩下的就是唯物主義一元論和唯心主義一元論。實際上這種唯心主義一元論和唯物主義一元論從本質上講都屬於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只是唯物主義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其實很簡單,屬於典型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雖然唯心主義批判唯物主義,但不等於唯心主義是正確的,同樣唯心主義也是錯誤的。可以這樣說,世界的本質並非心或者物,認為世界本質是心或者物的就是唯心或者唯物。因為中國哲學講的心物一元,並不是說把心或者物當做一元,而是認為心和物本來就是一個東西,是一個東西的相反相成的兩個表現形式,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一體兩面,二位一體的這麼一個關係,也就是說心物原本是一個東西,並非兩個。所以說唯心和唯物共同的錯誤在於割裂了心物一元的關係,這樣看來,一元論實際上是陷入了二元對立的死衚衕,錯把現象當做了本質。所以這種一元論是不科學的。而二元論的錯誤在於,世界的本源就是一個東西,哪裡會有兩個?所以把唯心和唯物統一起來的二元論也是錯誤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一下德爾加多今晚上對陣國安的這場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