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兵利劍1
-
2 # 張子曰
有人說以史為鑑可知興替,所以很多人總認為中國的歷史記載最為完備,華人不可能總會在同一條河裡翻船。
顯然這是錯誤的。
北宋和南宋的令人驚愕的行為,就證明了,華人雖然有完備的歷史記載,但是顯然,卻並不能從歷史中吸取足夠的教訓。
記載歷史和到底能不能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並沒有本質上的聯絡。
宋遼的歷史,很多人站在宋的立場,認為宋是正義的,而遼是邪惡的。
實際上呢?
遼建國比宋早。
宋遼之間首開邊釁的,是宋,而不是遼。宋太宗的北侵,才是宋遼戰爭的開端。
澶淵之盟,固然遼國得到了一定數量的歲幣,但是宋卻保有了在宋遼戰爭中從遼國手裡奪得的三州土地,並且是宋為兄,遼為弟。漢人總覺得自己吃虧,其實如果站在遼人的立場,遼國才是吃虧了。
而至於在澶淵之盟之後的長達百年時間裡,遼國大體上遵守了條約,宋遼得以享受百年和平。對比唐,明,中原王朝和北方王朝之間綿延不斷地戰爭,遼國對條約的遵守,當之無愧是一個文明的國家的相當有擔當的做法。
更尖銳的一個問題是,遼國,才是東亞的霸主,北韓,西夏,女真,西北諸民族,都是奉遼國為中原上國,而不是宋。這也是為什麼後來耶律大石西行很容易就建立了一個西遼。
我們總以為,遼國是野蠻的國家。
實際上,遼國早已經成為一個正統的中原國家,和宋相比,不遑多讓。
而宋國在百年和平之後,無恥的背盟,聯金滅遼,這就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終靖康之恥,也不過是自作自受。
而蒙古興起之後,金國經過100多年的發展,也早已經不是早期的野蠻帝國了,而是進化成了一箇中原王朝,和宋相比,理應有更多的文化上的共鳴,唇亡齒寒的道理,宋人不可能不懂。
然而,南宋再次做出了最令人震驚的背叛,做出了聯蒙滅金的戰略。而最後,也逃不過身死國滅,崖山悲歌。
宋人記得幽雲十六州,所以對於宋人而言,所有的背叛都是可以原諒和可以理解的;
宋人記得靖康之恥,所以對於宋人而言,所有的背叛都是可以原諒和可以理解的。
對。邏輯上是沒有錯。
所以今天的華人念念不忘貝加爾湖,念念不忘江東六十四屯,念念不忘唐努烏梁海。
對。邏輯上都沒有錯。
但是,人不能生活在過去,也不能把未來想象成歷史的簡單重複。幽雲十六州,地位早已經在宋還沒有建國的時候,歸屬就已經有所決定;貝加爾湖,唐努烏梁海,在共和國還沒有建立前,地位就早已經有所決定。
如果把歷史記得過於清楚,那我們和周邊哪個國家沒有打過仗?那我們是不是要把所有人都列為敵人?
歷史不是這麼吸取教訓的。
南宋,北宋,在情緒的左右下,在民族主義的輿論下,屢屢做出昏招,最後身死國滅,已經是寫進歷史的教訓。
而今天的我們,卻依然熱衷於民族主義情緒的渲染,依然熱衷於把所有的周邊國家都視作敵人。這是可悲的,也是可怕的。
忘記貝加爾湖,忘記唐努烏梁海吧。也許他們曾經和中原王朝有關係,但是,他們和共和國沒有關係,和今天的我們沒有關係。
今天的俄羅斯,就是當年的遼,金。
如果我們仍然總想學習北宋南宋,總想著這些已經不屬於我們的土地,甚至還想著配合美國從俄羅斯哪裡佔點便宜,自我意淫般的試圖拿回地位已經有所歸屬的土地。
那麼,我們必然會步南宋北宋的後塵。
講道理,二戰打的最狠的是美國和日本,德國和蘇聯。 -
3 # 致史明鑑
兩者的意義和環境不同,北宋聯金滅遼是想瓜分別人,為了擴張。南宋混得比較慘,聯蒙滅金是為了自保,出發點都是好的,上天弄人,其結果都一樣,吃了大虧,有點慘。
北宋丟了燕雲十六州給遼國,遼國把握燕雲十六州對北宋虎視眈眈,而北宋沒了燕雲十六州步兵直接暴露在遼國騎兵的猛烈衝擊下,無險可守,所以形成了長期的對立局面。
到女真完顏阿骨打領導下的女真獨立,建立金國,使遼國元氣大傷。宋徽宗認為這是滅遼收復燕雲十六州的絕好機會,與金國簽訂的“海上之盟”。但是,北宋此舉無疑是與虎謀皮,由於滅遼之後,由於遼國作為屏障和緩衝,禍水東引,才釀成了靖康之恥。
北宋滅亡之後,南宋崛起很多著名將領,能征善戰,況且生於憂患之中,人心奮起,形成對峙。而蒙迅速崛起,先後滅掉周邊國家之後,把目標對準了金國,南宋不敵金也不敵蒙。南宋明知道聯盟滅金之後,很可能會被蒙吞噬,但是宋與金有著國家和民族的仇恨,權衡利弊還是選擇了聯盟滅金,聯蒙之後,至少還可以多存活一段時間。
-
4 # 會游泳的小老頭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共同的利益。俗話說,抱團取暖,不失為一種策略。南宋和聯合蒙古滅金,無外乎為了幾足鼎立,勢均力敵。如果蒙古崛起,又勇武好戰,南宋也會和金結盟,攻擊韃子軍。兩宋在中國歷史上,自高祖皇帝起,實行高薪養廉,重文輕武,努力發展經濟,而蒙古相反。同時,有一個利好訊號,在地裡位置上,金國處於宋蒙之間,兩國結盟,金國容易處於兩線作戰,兵力不足,補給不上。天賜良機,此時不結盟,更待何時。
-
5 # 靜夜史
這個問題很無奈。
作為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兩度被外族一鍋端的王朝,宋朝的特點不可謂不鮮明。在面對北方的遼金夏蒙等少數民族時,宋朝使出渾身解數,縱橫捭闔,仍舊不能改變被滅亡的命運。
1、實力不足
兩宋的悲慘遭遇充分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實力,不僅敵人瞧不起你,盟友同樣對你嗤之以鼻。
北宋的所謂“聯金滅遼”,表面上是一場三國殺的遊戲,實際上則是遼金之間的戰略決戰。北宋聯不聯金國,對於風捲殘雲滅遼的金國而言都沒有重大影響,北宋在金國眼中就是一個“錦上添花”的角色。
可惜,由於北宋的孱弱,連潰敗的遼國軍隊都打不過,這就使得北宋連“錦上添花”的作用都起不到了。
北宋伐遼的失敗不僅讓北宋尷尬不已,更給了金國滅宋的膨脹信心。果然,滅遼後不久,金國就大舉南下,趁勢消滅了北宋。
到南宋時期更是如此,由於一味地苟安,特別是長期作為金國的臣屬國,這就讓金國即使被蒙古打得屁滾尿流,也不曾高看南宋一眼。
這種感覺就如同清朝末期對北韓一樣,看不起是可在骨子裡的。
所以,當南宋沒有實力時,金國為何要和南宋聯合?是想弱弱聯合負負得正嗎?南宋不管“聯蒙滅金”與否,所謂的南宋和蒙古或者金國“聯合”都是南宋自己的一廂情願,畢竟蒙古和金國都沒有把南宋當成一根蔥。
2、盟友傲嬌
1211年,45萬金國大軍和10餘萬蒙古鐵騎大戰野狐嶺,金軍大敗,幾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北方精銳為之一空。
此戰之後,金國再也無力阻擋蒙古南下,金國都城中都岌岌可危。雖然蒙古沒有趁勢南下,但為了躲避蒙古鋒芒,金國主動選擇遷都汴梁。
1215年,成吉思汗佔領中都以及周邊區域,至此金國被蒙古一分為二,東北地區隨即脫離金國統治,金國只剩下半壁江山。
此時的金國再也不復100多年前“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輝煌了,在蒙古的不斷打擊下,金國繼續喪城失地,逐漸走向滅亡。
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1224年,金哀宗完顏守緒繼位,作為金國曆史上較有作為的君主,金國一度出現了中興之像,但很快就被蒙古人再度打破。
在蒙古越來越近的過程中,金國面對南方的南宋,沒有選擇放低姿態主動結盟,而是想要奪取南宋的四川盆地,以此作為抗擊蒙古的穩固基地。
這已經不是侮辱這麼簡單了。憤怒的南宋擊敗金國入侵,粉碎了他們的企圖。而後,當金國被蒙古壓迫地只剩下蔡州周邊的幾座城池時,金哀宗才肯拉下臉來與南宋結盟,並且告誡使者一定要反覆陳述“唇亡齒寒”的道理。
南宋:“早幹嘛去了?”
此時的南宋主戰派孟拱意識到:
首先,苟延殘喘的金國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此時和金國結盟只能是和蒙古拉仇恨;
再者,宋金世仇,南宋無法接受和仇人結盟;
最重要的是,此時蒙古暫時沒有進攻南宋的企圖,如果聯蒙滅金可以為南宋備戰贏得時間。
於是1233年,孟拱率兩萬人北上和蒙古軍會師蔡州城下。1234年,宋蒙聯軍攻陷蔡州,金國滅亡,南宋終於雪恥!
3、戰略短視
作為歷史上的非大一統王朝,無論北宋還是南宋都是一個土地狹小、先天不足的王朝,這使得他們對土地,尤其是戰略要地有種深深的眷戀。
北宋“聯金滅遼”,先不管遼金看不看得起自己,北宋的目標是很明確的,那就是趁遼金死磕,北宋趁亂奪回“燕雲十六州”。
100多年來,北宋歷朝統治者都對這片土地魂牽夢繞。因為這片土地的丟失,北宋不得不大量種植柳樹林,人為改造黃河導致黃河決口也在所不惜。所以趁遼國自顧不暇,北宋就是撕毀協議,打死不要臉,也要奪回燕雲十六州。
南宋時期相比於北宋的280萬平方公里,土地又小了三分之一,連北宋的皇陵都成了金國的統治區,這就使得南宋有更強的土地慾望。
當然,這也就是統治者隨便說說,畢竟實力擺在那裡。雖然岳飛等人不斷擊敗金國,但想要徹底消滅金國,將他們逐出中原是極其不現實的。
而金國滅亡後,南宋又一次看到了收復北方故土的希望。
1234年,金國滅亡後不久,南宋就發起了旨在收復三京,即原北宋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和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的北伐行動,史稱“端平入洛”。
應該說,南宋的進攻還是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的。雖然短暫收復了汴梁周邊,給北宋皇帝們掃了掃墓,但很快就得罪了蒙古。畢竟作為滅金主力,金國的大部分故土毫無疑問屬於蒙古,南宋此舉不是撿漏,而是對蒙古赤裸裸的侵略,蒙古豈能袖手旁觀?
於是,窩闊臺隨即發起了對南宋的“反擊”,南宋的北方土地很快得而復失,宋蒙戰爭正式拉開序幕!
兩宋以收復失地為目標的戰略,和很多非法的投資渠道一樣:你盯著別人的利息,別人則盯著你的本金!本末倒置的戰略最終讓兩宋失去了一切!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6 # 國史記聞
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詳述過南宋政府聯蒙滅金的過程,南宋的這個決定與百年前聯金滅遼有著本質的區別——聯金滅遼是北宋不自量力,背叛盟友,自取滅亡,而聯蒙滅金則是在無奈情況下做出的一個正確的決定。
首先,宋朝作為與金國來往最密切的國家,當然知道蒙古的崛起對自己有著巨大的威脅(正如真德秀所說“今之韃靼,即向之女真”),但是當時的金國已經處處彰顯亡國之態,南宋政府也曾經考慮過放棄百年來的恩怨,共同抵禦蒙古。但是金國做得太過分了——他們在北方節節敗退的同時,採取了“北失南補”的策略,即他們南北兩向作戰,北方敗了,割地求和了,就要逼著南宋也割地求和。這就是金國不自量力了——他們還以高傲的態度,想繼續凌駕於南宋之上,卻忽視了自己此時已經沒有當大哥的資本了。
所以,宋寧宗時期先中斷了對金國持續百年的納貢,同時加強北部邊防,觀望蒙古與金國的戰事。
金哀宗即位之後才認識到時局的嚴峻性,他開始向南宋示好,並請求支援,但是此時金國主力已經被蒙古擊潰,金國的版圖也縮減到現在的山東、河南一帶。此時,南宋在將軍孟珙的建議下出師北伐,他們是基於三點考慮——第一、此時金國必亡,所以當然不能與金聯合抗蒙,否則就是給蒙古繼續南侵以藉口;第二、聯蒙滅金之後可以得到金國的部分領土,增加南宋的戰略縱深;第三、蒙古都打到家門了,再作壁上觀,必然讓蒙古輕視大宋。
所以,宋朝讓孟珙率領最尖銳的部隊北上,最終在公元1234年消滅了金國。
-
7 # 庭州行者
又見這個問題。
處於上帝視角的現代人,評判北宋南宋的策略,自然是以成敗論英雄,絲毫不去考慮具體的歷史情況。對於現代人來說,很多歷史事件不過是一段文字,可供人們隨意調侃的談資;而對於處於該環境中的歷史人物而言,這些事件無一不是與其休慼相關。因此,他們在做決定前,肯定是經過周到考慮的。
就拿北宋的聯金滅遼和南宋的聯蒙滅金而言,做決定的那一票皇帝大臣,雖然昏庸,但一來他們不是傻子,二來他們不會拿自己的身家性命開玩笑,三來這些人還是知道以史為鏡的。所以,從當時的歷史環境而言,這兩個決策無疑是正確的。
先說聯金滅遼。從私人的角度講,宋太宗趙光義是因為被遼國射傷,最後傷口感染而死的。因此,趙宋皇族和耶律皇族從私人層面上是有"世仇"的;而金國的女真,早在趙匡胤時期就向北宋納貢過,且當時對於北宋的態度極為友善,北宋聯合路人,滅掉仇人,從這個層面上講,沒有任何不妥。
從戰略的角度講,當時的情況是,遼國被女真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短短几年大半領土被金國佔領,這種情況下,北宋即使協助,能有什麼效果?後來的實際證明北宋軍隊連遼國的殘兵敗將都打不過,拿什麼去幫助遼國和女真作戰?
聯合金國,尚能利用金國的力量拿回燕雲十六州,重新構建北方防線,事實證明後來也的確做到了,只是由於某些事情處理不當,使得燕雲十六州沒有擋住金軍。
因此,無論從皇家的私人恩怨還是當時的形勢對比,北宋的戰略毫無可指責之處,正所謂成功就是封神,失敗那就完蛋。
聯蒙滅金也是同樣。當時金軍的主力盡數被蒙古消滅,而金國不去打蒙古,卻一直攻擊南宋妄圖透過從南宋這邊把蒙古搶自己的損失補回來,都死到臨頭還幹這種事,南宋不打他打誰?直到金國滅亡前夕,金哀宗還是在打南宋川蜀的主意,這樣的人,怎麼聯合?
再有,金國和南宋也是有世仇的,宋徽宗宋欽宗都被金國折磨而死,不趁此機會報仇,更待何時?
從戰略層面講,南宋也計劃在滅金之後,將國土向北推移到黃河一代,以防備蒙古。事實也的確如此,南宋端平入洛,短暫收復了中原,但最終被趕了回去。但這只是執行上呃失誤,並不影響決策的正確性。
因此,站在當時人的角度看,這兩個決策,一點毛病都沒有。
-
8 # 黑眼歷史觀
不要把古人想得太蠢。
北宋時期,是因為女真人崛起速度太快,而且前期大部分戰鬥是位於遼朝境內,導致宋朝判斷失誤,女真人的尖刀部隊,很快就接連攻破遼、宋首都。
但是金朝沒有遼朝那樣,對草原有比較強力的統治,所以採用每幾年就進草原屠殺的政策,但是茫茫草原,只要對方拒絕決戰,很難找到對方主力部隊。金朝純屬在拉仇恨。
南宋和金朝那次,純粹是金朝作死。
南宋一開始就怕重蹈北宋覆轍,所以不管什麼靖康之恥的事,很早就向金朝提出聯合抗蒙的建議,但是被金朝單方面拒絕。
之後金朝和蒙古作戰失利,金朝做了第一波騷操作,就是攻打南宋,也就是打南宋草谷,想從南宋身上“割肉”,以此補償對蒙作戰的損失。結果就是被南宋打退了。
第二次金朝重大失利時,金朝只剩下關中平原到淮河北岸一點領土的時候,又做出第二波騷操作:準備攻打南宋的四川地區,作為金朝抗蒙後方基地。結果是再次被南宋打退。
等到金朝反應過來,向南宋提出聯盟意向時,金朝的各方面力量即將消耗殆盡,已經失去了聯合的實力。所以此時的南宋選擇“虎口奪食”,儘量把防線北移。
金朝滅亡後,南宋又獨自抗擊蒙古六十餘年,也證明南宋並非北宋那樣,一下子被新出現敵人滅亡。南宋滅亡是一個迴圈漸進的過程。
-
9 # 朝史暮想
北宋聯金滅遼,遼滅了,卻養肥了金。金對北宋的壓迫比遼之更甚,最後直接滅亡了北宋。
所以,當南宋君臣聽說草原蒙古勢力的崛起的時候,一開始是充滿戒備的。當聽說“野狐嶺之戰”,金軍大敗的訊息,南宋王朝所做,也不過是要求邊關注意警戒,打算不摻和金蒙戰事。
可是,當蒙古人的軍事行動節節勝利,金軍眼看就要撐不下的時候,南宋開始很難再保持中立。
金國方面,派人和南宋談,無非就是告訴南宋,蒙古人一旦勢大,你們南宋肯定也是唇亡齒寒。到時候能不能保得住這僅有的江山都不一定。與其如此,還不如幫助我們金國,給錢給糧,甚至直接參戰,一起打退蒙古人。這樣以後蒙古的問題,就由我們金人替你們擔著了,我們還能返回你們一些領土,交永世之好。
蒙古方面,也派人來南宋。打算借道南宋,直接穿插到金國後方,一舉滅亡金國。蒙古人大談金人對南宋的種種欺凌,大談我們蒙古草原民族的重情重義重信。只要南宋借道給蒙古軍,並且一起出兵,許下歸還之前被金國佔據的北宋土地,蒙古人和南宋永遠是兄弟云云。
南宋必須要表態了。最後應該是有以下考量:
1.金國大勢已去,南宋的參戰與否,對金國來說已經無力迴天。
2.蒙古人給的蛋糕很大,誘惑性更高。
3.如果不與蒙古人聯手,一旦金國被滅,蒙古人很可能會趁勢南下。既然蒙古人早晚要和南宋做鄰居,乾脆賭一把,主動靠攏蒙古人,一來示好,二來有利可圖,三來局勢再差,也不過如宋金對峙一般。
4.金人這幾年對南宋的欺凌,舉國憤慨,很想出出氣。
綜合以上考量,南宋最後決定聯盟抗金。
-
10 # 歷史小兵感悟未來
很多人說南宋朝廷“聯蒙滅金”是愚蠢的國家戰略,沒有吸取北宋“聯金滅遼”導致亡國的教訓,都以為是驅狼吞虎的良策,結果被虎吃得渣都不剩。對此種看法,其實是有失偏頗的,這是在為兩宋的敗亡套用公式化的一二三。
單就國家戰略來看不管是“聯金滅遼”還是“聯蒙滅金”都是上策。地緣政治戰略學是一門古老的學問,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就熟練成功的運用了“遠交近攻”的策略殘食六國,一統天下。西方國家也有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諺語。那麼從宏觀的國家戰略看北宋末年的“聯金滅遼”和南宋末年的“聯蒙滅金”的戰略,不僅可以迅速的瓦解遼國、金國,而且可以在滅遼、滅金的過程中以軍事或談判的手段牟取更大的有利於自己的利益。
比如北宋可以獲得夢寐以求的燕雲之地,北拒塞外,讓隨時可能暴露在蠻族騎兵下的都城汴京獲得戰略緩衝空間,可以不用再維持數量龐大的禁軍減輕財政壓力,同時也可以獲取牧馬之地,以北宋的財力,也可以迅速武裝出強大的騎兵部隊,增強國防力量。同樣,南宋可以獲取黃河、長江北岸的戰略要地,將自己的防線北移,以繁華富饒的江南和天府之地為後勤依託,對新佔領地進行鞏固經營,輔以精兵良將,不難實現恢復北宋故土的目的。
不管是“聯金滅遼”還是“聯蒙滅金”,兩宋朝廷都有明顯的反對意見,也進行過大量的辯論和爭議,對其可能引起的負面影響也做了充分的估計。必須要指出一點,我們現代人看歷史往往是“事後諸葛亮”的觀點,透過大量的接收了前人不可能獲取的資訊,對前人作出種種批判。其實這種態度是不客觀的,也沒有秉承實事求是的原則。
古人不是傻子,但也不是神仙,他們不可能會預測到將來會發生的事,和我們一樣,他們只能結合實際的情況,作出對未來可能有利的舉動。
在“聯金滅遼”和“聯蒙滅金”前,兩宋的很多官員都提出了明確的反對意見,比如北宋的宗澤,南宋的真徳秀等很大一批有影響力的官員,他們反對的理由和我們所看到的結果其實都是一樣的,就是驅狼之後會迎來一隻更大的惡虎,會使得本來日驅平和的邊境形勢更加惡化。但正如我們前面講了,古人並不能預測到將會發生事情,所以,不管北宋還是南宋朝廷最終都選擇了在短期內可以明顯看見成效的戰略。
“聯蒙滅金”與“聯金滅遼”的不同之處如果說,北宋的“聯金滅遼”還處於可以允許戰略選擇的範疇內的話,那麼南宋的“聯蒙滅金”是真的沒有更多的商量餘地的,簡單的說,就是金國“作死”。
怎麼說呢,舉一個不是很恰當的現代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以色列吧,這個中東強國其實很悲哀的,一群阿拉伯國家圍著。一旦這些阿拉伯國家不管因為什麼原因,只要一捱打,不管誰來打,都會不由青紅皂白的逮著以色列打。
這金國也一樣,被蒙古人海扁的不像樣了,眼看著就要亡國。結果這金國不但不趁著蒙古人西征把兵力抽出的空擋,進行修整和重新佈防北部邊境,和咱們南宋講和與尋求支援,反而是又大舉興兵來打南宋,估計他們是想學“田忌賽馬”的典故,在南宋這匹下等馬身上找回點損失。而且,這金國還揪著南宋一直打,蒙古人打他打得越狠,他就加倍著打南宋,直到亡國前還在打南宋。這金國這做法,你怎麼說,就是南宋朝廷兩不幫想看熱鬧都不成,讓南宋想忘了“靖康之恥”都不成,而且,要知道一點,此時南宋和蒙古在四川等地已經產生了摩擦,南宋朝廷已經清楚的看清了蒙古人的嘴臉,宋蒙關係迅速的降溫,但金國還是如木頭一樣,沒辦法,那就只有痛打落水狗的“聯蒙滅金”了,至少還能多牟取政治利益。
沒有與之相匹配的軍事實力,任何良好國家戰略都是“空中樓閣”和“穿腸毒藥”。現在看看“聯金滅遼”和“聯蒙滅金”的戰略失敗之處,我們暫時不去討論兩宋的政治經濟等更深層次的原因。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高估了自己的軍事實力,認為自己的軍事力量有能力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很明顯,當北宋童貫率領的軍隊興高采烈的去北方接手燕雲之地的時候,卻被已經幾乎亡國的遼國殘兵打了個狗血淋頭。同樣,在南宋軍隊在黃河北岸大肆痛打金國落水狗的時候,世界征服者蒙古人同樣也看清楚了南宋的軍事實力。可以這樣說,哪怕是兩宋的軍隊能在“聯金滅遼”和“聯蒙滅金”的過程中自己能爭氣一點,打出幾個漂亮的戰役,也可以為自己的王朝爭取一定的緩衝時間和更多的政治利益。
那麼,在那個鐵與血的時代,看似繁華似錦卻沒有保護這片繁華能力的兩宋,自然成為了野蠻人眼中的羔羊。“聯金滅遼”和“聯蒙滅金”這看似合理的國策也成為了加速王朝滅亡的“催命符”。
時也,運也,亂世的硝煙散去後,留給我們後人無盡的思考。除了感嘆之餘,也更鞭策著我們,要保護我們的文化與文明,除了繁榮的經濟,優良的國策,更要鋒利的寶劍,斬斷中華復興路上的所有魑魅魍魎。 -
11 # 踏雪擒龍
幽雲十六州的心結難解
自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於契丹之後,後世的中原皇帝們便對收復這十六州故土念念在茲。但又都不具備可與契丹這個龐然大物對抗的實力,曾多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只得暗藏在心,韜光養晦,伺機圖之。
女真人的強勢崛起使宋朝皇帝們(宋徽宗)看到了收復失地的曙光。但此時的宋經過趙估的多年揮霍,已然是國庫空虛、民變四起了,縱然遼國衰落,也完全不是敵手。但宋徽宗此人頑固偏執、自以為是,完全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又加上童貫、蔡京等奸臣的唆使。便開始了不切實際、自毀長城的聯金滅遼計劃,與金人簽訂了“海上之盟”。
但宋軍孱弱,頹靡無力,人所共知。再說人家遼國也不是吃素的,畢竟是馬上民族,曾經的東亞霸主,他打不過關羽,還打不過劉備嗎?而看宋朝,宋徽宗、童貫等人不懂打仗、胡亂指揮,致使宋軍在這次復燕之戰中屢屢遭到大敗,軍心不穩。
所有弊端都在彪悍的金人面前展露無遺。自己打不過只好求助於金人,請幫助收復十六州。金人爽快答應了並迅速攻破,滅亡了遼。但金人不傻,看宋朝那麼弱,當然不會歸還幽雲十六州了,不但不還,還得南下侵宋,金人認為:你那麼富,佔領了你不是更好?於是,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違背盟約,大舉南侵,二年後,”靖康之變”爆發,北宋滅亡。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風水輪流轉,今年輪到金。宋對於金的仇恨,遠大於對遼,金人言而無信、背信棄義,說好的歸還燕雲十六州又不歸還了。不還也就罷了,還侵略大宋,撅了趙宋祖墳,這一點宋朝無論如何不能原諒。見金兵孱弱,便又想故技重施,聯蒙滅金。但朝中有人卻認為此計不妥,這個人是喬行簡,他認為
強韃漸興,其勢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齒寒之轍可覆,宜姑與幣,使得拒韃”但當時朝中人群情激昂,對他的看法不以為意,他們認為現在靖康之恥有機會可雪、燕雲十六州有機會可以收復、金人有機會可以滅亡,這是是“天佑大宋”,需要好好利用把握。再也不能忍受這種稱臣的“屈辱”了。喬行簡一人難敵眾口,也就作罷。於是蒙宋合兵,於宋端平元年(1234年)滅金。
之後宋朝重蹈覆轍,因為蒙古人不願歸還燕雲十六州,更不想要歲幣,他們骨子裡一門心思想要完全滅亡大宋,而不只是與宋對峙。蒙古勢大,所向無敵。以“大迂迴”戰術借道川蜀,直取襄樊,入兵漢江,直取臨安。於宋祥興二年(1274年)“崖山海戰”中全殲宋軍,陸秀夫攜幼帝跳海殉國,宋朝滅亡,蒙元統一中國。
回覆列表
我不贊同這個觀點。
首先,聯金滅遼事件,我不認為有什麼過錯,支援敵對國家反對派搞顏色革命和內亂,來削弱對手,雖說道德下作,然實際上卻是小投入大產出的策略!這從來沒有什麼過錯,滅遼後,金人把眼光盯上宋朝,宋人依然遵守盟約,可金人貪得無厭,以至於引爆宋金戰爭,這是由於宋代積弱積慫造成的,物件由遼變成了金而已。後面的靖康之恥,只能說:宋朝的衰敗比遼國更糟,更壞,不亡於異族,必亡於農民起義中。
金人的下作和無恥,史書上有記錄可查,對宋朝皇室的侮辱和漢民族的輕視,導致了南宋對金人的不信任和刻骨的仇恨!這就是南宋和金人的現狀,世仇世恨,你早死一天,我都開心,那怕最後我也得死!
至於聯合蒙古滅亡金人,這完全是金人自已作死,怨不得別人。西夏人在面對蒙古人崛起的時侯,不是沒有和金人聯合一起共同對抗蒙古,可金人毫無信用坑盟友,害得西夏獨抗蒙古,大敗受辱。導致西夏和金人徹底翻臉,西夏跪舔蒙古人,卻死磕金人,已報背盟之仇。當時的金人就是毫無國際信用的流氓國家!
金人明明被蒙古人打得生活不能自理了,卻依然輕視宋人,要求更多的歲幣,這簡直就是弱智。對於訂盟毀約像吃飯喝水一樣的國家,以其給它錢,不如用這筆錢來防範它,更何況還是越來越多的數目。南宋拒絕了無理的加錢要求,並不再給錢,原因是:打輸了,賠錢我認。不打就賠錢,我還怎麼混,更何況,你都四面楚歌了,我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你還真當自已了不起啊,你我可是世仇世恨啊!
宋金開戰了,金人用出了全力,卻沒搶到什麼有價值的資產,反而,年年大戰,國力大損,宋人更氣急了,操你大爺的,聯合蒙古滅了金人,以報世仇,然後作好戰爭準備!故蒙古沒能在消滅金朝後,沒有為法迅速滅亡南宋,而南宋卻與蒙古對峙幾十年,直至東亞陸地地區只剩南宋了,才被元朝集合全力所打敗。
元朝優待南宋皇族和官員,跟金朝對北宋皇族和官員的待遇,誰還說得出,這是一樣的下場嗎!至於後面的事,只能說成王敗寇,世移事異!!!
北宋亡於金人,只能說慫到掉碴!南宋亡於元朝,只能嘆強中自有強中手了,誰叫南宋先天不足,而對手又太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