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剪剪輕愁

    很普遍,從南到北。我從小就飽受家庭重男輕女的體會,長此以往也就習慣了,直至父母去世,關於他們遺產的處理一句都不過問,理所當然地認為那就應該是弟弟的。回首幾十年的人生閱歷,有時又認為正是這種打壓,使自己凡事親歷親為,養成了獨立性,表現得比弟弟有出息。傳統如此,國情如此,活好自己為要。一味的反抗,又憑生無盡煩惱。學會看透親情說親情,也就釋然了。

  • 2 # 天合視界文化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凡事都有例外。蘇家兩寶不僅不是黃金,連青銅都混不上,直接成了腐蝕的廢鐵。

    蘇母從小受盡重男輕女這個落戶觀念的苦,非但不痛定思痛,發而變本加厲,把這一罪惡理念發揚光大。從受害人變成了劊子手,理應是慈母卻變成了推女兒進火坑的惡魔。自己一個人的狂歡還不夠,還捎帶上了蘇父,蘇家兩兒子,一起開起了碾壓女兒的列車。

    言傳身教,蘇家兩小寶學成歸來,雖然學習程度不等,但是對待自己的妹妹倒是一致的自私。也讓三兄妹在長大成人後感情出現裂痕甚至接近分崩離析埋下了伏筆。

    本該是骨肉至親,其樂融融。蘇家兩老的重男輕女變成了這鍋粥的攪屎棍,可見,教育不得當,思想不過關,是導致家庭社會不和諧的一大關鍵。

    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在這方面,蘇家父母和兄弟需要返廠進修,再不行,直接報廢得了。

  • 3 # 愛喝礦泉水的魚

    這個問題很普遍,作為父母,有這種思想本身就不對,都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為啥就要男孩尊貴,女孩卑賤了?

    以前我租房遇到一老鄉,他們家就是這樣,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大女兒生下孩子後,孩子頭上就有個瘤要做手術,讓她親媽去照顧母女一下,婆婆一個人忙不過來,結婚這老人死活不去,說在家要帶孫女,孫女那會也四五歲了,完全可以給爺爺帶幾天,她兒子找了一個外地媳婦,這個老人就各種不滿意,總是在兒子面前說媳婦的不好,終於把媳婦給趕走了,她兒子到現在還沒結婚,就這樣,他媽還說她兒子要模樣有模樣,又有本事,不愁沒姑娘跟他,其實我們都知道她兒子除了玩遊戲還欠了不少債,二女兒找了個外地男,這個老人就找藉口問二女兒要了幾萬塊錢給她兒子,現在二女兒得了乳腺癌也不提還錢的事,兄妹三人,都過得不好。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如果只是喜歡男孩,那就不要生女孩了,把所有的愛給這一個孩子就行,如果家裡有男孩女孩,就要公平對待,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自己懷胎十月生下來,怎麼忍心看到子女們窩裡鬥了,最後傷的還是自己的孩子。

  • 4 # 錫山說電影

    相信大家說道重男輕女,就想到了這是老一輩留下來的傳統。這種現象已經是社會中的常見現象了。在電視劇《都挺好》裡,因為蘇明玉不受母親待見,好似把更多的關愛給了她的兒子。使得蘇明成整天欺負明玉。總得說來,我認為不是因為家庭有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而導致他們兄妹不和的。更像是因為家庭的教育問題,使得蘇明成變成了一個不學無術,整天浪蕩的一個人。具有這樣品格的人,只要不是對他有好處的人,他都會踩上一腳的,所以說,是因為蘇家的教育使得蘇明成變成這個品行不好的人,而不能單純說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所導致。

  • 5 # 氧氣閱讀

    《都挺好》有點不合邏輯,父母生了倆個兒子,又生一個姑娘,按說應該是掌上明珠,家裡寵的物件,即使不被人重視,也不應該惡劣到這種程度。雖然劇末交代蘇母當年因為蘇大強不靠譜要離婚,結果有了女兒,蘇母沒有離婚,由此對明玉和蘇大強心生怨恨,這怨恨是有多大?是因為明玉不是個男孩,還是壓根不想要老三?

    父母不靠譜,上樑不正下樑歪,蘇母被重男輕女思想毒害,蘇大強是個懦弱自私的男人。二人組合言傳身教,教育的子女都是另類,大兒子好面子自私,二兒子沒有斷奶啃老,女兒為了爭氣算是一個三觀正的人。但是和哥哥們關係形同水火,父母教育有問題造成的嚴重後果。

    中國重男輕女思想根深蒂固,這個是傳統,女子們一方面討厭父母輕視自己,一方面對自己的孩子也是重男輕女,封建社會兒子傳宗接代,養兒防老,女兒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人了,現在社會男女都要給父母養老,重男輕女的思想沒有以前惡劣了,但是重男輕女思想還是不會改變,好多人抱怨,嫁出去回孃家是客人,回婆家是外人,這是涼了多少女兒的心呢,我想隨著社會不斷的進步,重男輕女的思想會改變。畢竟文明社會大部分都是正常家庭。

  • 6 # 娛樂嘻哈喵

    喵姐出品,如你喜歡。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迴歸劇情,細數下明玉小時候不公平的待遇。

    第一點,蘇明成從小就欺負明玉,打完也是賠禮道歉,然後接著打,有次母親看到明成打明玉,不僅不攔著,還責罵明玉。

    第二點,吃飯時母親只給兩個兒子添菜,女兒明玉像是撿來的。

    第三點,明成開口向爸媽要兩千去旅遊,母親想都沒想就同意,明玉想要一千塊報補習班,母親不樂意。

    第四點,不經過明玉同意,賣了兩間房,一是為老大籌學費,二是給老二買新房。

    第五點,明成兩口子與明玉算賬時候,發現明玉就沒有花過家裡幾分錢,而明成卻是厚厚的一個賬本。

    以上就是根據劇情整理出來的,可以說這其中可能是因為蘇母重男輕女,但是根據劇情後續來看,也有可能是因為當時蘇母懷了明玉,而無法跟老相好去上海,從而引起蘇母的不滿。

    但既然問題是關於重男輕女方面的,那我們就假設是因為這個問題吧。

    為什麼會有重男輕女的現象?喵姐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認為男人是一家之主,可以繼承家業。

    其實,重男輕女在中國是一直存在的,比如說在以前的農村,兒媳婦兒第一胎生的女兒,一般公公婆婆都會讓在要一個的,但是隨著人們的認知水平提高,這種現象在農村也是越來越少了。

    不過在一些大戶人家裡,這種現象是依然存在的,無外乎就是男丁可以繼承家產。

    二是養兒防老的觀念深入人心。

    古人有句話,叫“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意思就是父母老了就可以由兒子來進行贍養,而女兒則有可能遠嫁。

    所以,都希望生個兒子來養老,可是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孩子都去大城市發展。

    家中的老人有的去養老院,有的叫了保姆,說好的兒子防老到最後也是一句空話。

    三是舊觀念嚴重,認為女兒都是養給別人的。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認為女兒遲早是要嫁出去的,成為了別人家的人,沒必要享受一些好的特權。

    那麼這種重男輕女的觀念會造成哪些危害呢?

    首先,他們的女兒就不受待見。

    換言之就有可能會像明玉那樣,哥哥弟弟有的,自己沒有,自己還要忍受其他不公平的待遇。這樣會給孩子心理造成一種創傷。

    明玉就是一名受害者。

    其次,會讓孩子的發展受影響。

    假如一直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心理面肯定會有負面影響的,有可能會做出一些危險的事情。

    之前就有過一則新聞,說是一個初中生女生殺死11歲的親弟弟,就是因為父母偏向弟弟。

    當然,這種觀念還會造成其他不好的影響,在這喵姐就不多說了。

    順便提一下,喵姐還有個弟弟的,雖然我們小時候經常胡鬧,但長大後我們也會相互照顧。

    父母在這點上對我們兩個也是挺公平的。

    而且,我生在農村,父母也讓我去上了大學,弟弟呢自己高中畢業就去工作了。

    所以,現在人們的觀念不在像以前那樣了,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挺好的。

  • 7 # 萍姐看世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也是一直陪伴孩子成長的老師,同樣的孩子,只是因為性別的原因被區分對待,孩子心理會有陰影,孩子雖小但知道誰對自己好誰對自己不好,父母有沒有偏心,都是自己的一清二楚的,相對於《都挺好》電視劇中,蘇媽媽對明成一直很寵溺,孩子太過寵溺就有依賴性,成長的就慢,兄弟姐妹之間吵架本來很正常,但父母拉偏架,就造成得勢的一方更是得意,覺得有人袒護可以為所欲為,反正就算做錯了也不會收到懲罰,而相對的,如果遇到明玉這樣性格的人,蘇明成確實討不到多少好處,如果不是父母護著,他早就被明玉整死多少回了,但如果明玉不是這樣的性格,是膽小懦弱的性格呢,那就只能任由蘇明成拿捏,但,兔子急了也會咬人,可能後果更是不堪設想!所以,作為父母,既然想要多個孩子就不要偏心,要一碗水端平!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權利,父母負責引導!如果做不到就要一個使勁寵!但父母終究會老去,社會上沒人會像父母寵孩子一樣寵他!父母有多少寵溺孩子,進了社會,就有多少事情等著他去歷練,所以讓孩子小的時候吃著苦,長大了少為點難!小時候吃苦有父母心疼著,旁邊分擔著引導者,長大了吃苦就只能自己受著!煎熬著!所以愛孩子就不要太慣著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您覺得夫妻之間年齡相差多少最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