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大飛哥0820

    蠶卵平攤在紙上,溫度調整為38度,溼度為3度,三天左右就可以孵化。

    蠶卵產下後25℃保護一定時間後開始以5℃冷藏,冷藏中每日取出部分蠶卵,25℃催青,調查蠶卵發育情況,以催青40d內出現1%轉青卵率的冷藏時間作為蠶卵滯育發育時間。

    桑蠶一代雜交種生產技術操作規程

    1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桑蠶一代雜交種生產的基本要求、養蠶制種、蠶種保護、冷藏浸酸、質量檢驗等技術規範。

    本標準適用於指導桑蠶一代雜交種的生產技術操作。

    2規範性引用檔案

    下列檔案中的條款透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檔案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準。

    DB34/T056桑蠶種繁育質量

    3術語和定義

    3。1一代雜交種

    按審定的雜交組合進行繁制,供絲繭育生產蠶繭用的蠶種。

    3。2飼育批、制種批

    在相同的環境下同日收蟻的同一品種(或品系)同一批次的飼育區組成的群體,稱為飼育批;種繭調查符合該品種性狀的飼育批或飼育區組成的一個制種群體,稱為制種批。

    3。

    3越年種

    第一年生產、以滯育卵形式保護到第二年使用的蠶種,稱為越年種。

    3。4即時浸酸種

    產下後的蠶卵在24℃~25℃溫度中經15h~30h,滯育卵發育到達胚胎形成期,用鹽酸浸漬處理,促使蠶卵孵化的方法,為即時浸酸孵化法,經此方法處理的蠶種為即時浸酸種。

    3。5冷藏浸酸種

    產下後的蠶卵在24℃~25℃溫度中經44h~60h 左右,在滯育卵胚胎髮育的早期進行冷藏,經過一定時間後,出庫浸酸促使蠶卵孵化的方法,為冷藏浸酸孵化法,經此方法處理的蠶種為冷藏浸酸種。

    4技術專案及主要內容

    技術專案及主要內容見表1 。

    表1 桑蠶一代雜交種生產技術專案及主要內容

    目 基本要求 養蠶制種 蠶種保護 冷藏浸酸 質量檢驗

    品種確定、 飼育形式 生產條件、催青收蟻、 原蠶飼養、種繭保護、制種袋蛾、養蠶衛生 保護要求、保護標準、

    浴消整理 蠶種冷藏、

    蠶種浸酸 檢驗標準

    5基本要求

    5。

    1蠶品種

    正式投產的蠶品種,應是透過國家或省級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或認定,並取得合格證書。育成單位應向繁育單位提供品種性狀、主要經濟指標和飼育技術要點等有關資料。

    5。2飼育形式

    中日系品種採用原種分批分割槽蟻量育。

    專業場每批蟻量不得少於50g;原蠶區以戶為單位分批分割槽

    飼養,每區蟻蠶以每張原種的收蟻量為原則。各區經預知檢查無微粒子病後,方可同品種並區制種。

    生產一代雜交種應嚴格按審定的雜交組合進行交配製種。

    6養蠶制種

    6。

    1生產條件

    6。1。1專業場基本條件

    專業場應力求做到大氣環境潔淨、交通方便、水電充足;要求佈局合理,生產區與生活區分開;房屋結構及環境宜於藥物消毒。

    6。1。2原蠶區基本條件

    原蠶區要求桑園集中成片,原蠶生產具備一定規模, 應具備種繭育要求及防治微粒子病的基本生產裝置和條件。

    原蠶戶每戶飼養規模應大於10g蟻量,同期內不能兼養一代雜交種。

    6。1。3生產用房配備

    生產用房配備見表2 。

    表2 每100g蟻量生產用房配備 單位:m2

    一代雜交種

    房屋類別 蠶室 蔟室 貯桑室 附屬室

    100 70 50 70

    蠶種場、原蠶區不論規模大小,均應配備相應的催青室、低溫室和消毒灶等。

    蠶種保護室按生產越年種的數量以150張/m2毛種配備。

    6。1。4桑園

    蠶種生產用桑園應集中成片,具有一定規模,並建有抗旱排澇設施。

    因地制宜,選擇適應當地條件、有利於提高蠶種質量的優良桑品種和樹型養成形式;早、中、晚生桑品種合理搭配,兼顧春、秋期生產的用葉要求,並建有佔桑園總面積5%~15%稚蠶專用桑園。

    桑園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測土配方施用N、P、K化肥。

    桑樹病蟲害的防治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建立完善的預測預報制度,掌握病蟲害發生規律,制定實施有效的防治措施。

    6。

    2催青收蟻

    6。2。1催青

    6。2。1。1出庫日期

    春期蠶種出庫日期安排以本場桑品種的桑芽生長情況為主,參考當季氣象預報和本場歷年出庫日期等情況來確定。以中晚熟桑品種開放4葉~5葉為適期。

    確定出庫日期時應分批,適當照顧前後批開差。

    早秋期原種出庫日期根據農村絲繭育晚秋期的用種時間來確定,以7月上旬為宜。

    中秋期原種出庫日期以8月上中旬為適期,不能遲於8月下旬;也可依據桑園、空調裝置等情況酌情提早。

    6。2。1。2催青標準

    催青標準見表3 。

    表3 二化性品種催青標準(二段催青法)

    催青時間 第1日~4日 第5日~10日 第11日

    胚胎階段 丙2~戊2 戊3~己5 孵化

    目的溫度(℃) 春季22。

    5、秋季24 25。5~26 26

    相對溼度(%) 75~80 80 85

    光照 自然光照 戊3~己4每日感光18h,己5黑暗保護。 感光

    6。2。

    1。3催青要點

    a) 感溫均勻,控制好目的溫溼度,定時進行換氣。

    b)調節好催青起點丙2胚胎。

    c)掌握戊 3 胚子,及時進入高溫保護。

    d) 根據見點時間及時調整後期溫度。

    e) 轉青卵(己5)置於黑暗保護。

    6。2。1。4轉青卵抑制

    遇特殊情況需延遲收蟻時,可進行轉青卵的冷藏抑制。抑制溫度為5℃,抑制時間以2d~3d為限。進入抑制溫度前和抑制結束都要有3h~5h的中間溫度過渡。

    6。2。2收蟻

    6。2。2。1收蟻準備

    準備好收蟻用具;採好收蟻用葉;調節好蠶室溫溼度,標準為溫度24℃,相對溼度80%~85%。

    6。2。2。2收蟻時間

    收蟻當日早晨5時左右感光,中系品種在盛孵化(50%左右孵化)後2h~3h為收蟻適期,日系品種可適當提前。

    批收蟻全過程儘量掌握在2h內,上午11時前定座完畢。

    6。2。2。3收蟻方法

    原蠶採用蛾區蟻量育,一般採用網收法,定量分割槽,每小區4g~5g蟻量。收蟻后保留卵殼、殘蟻、殘卵作微粒子病補正檢查。

    6。

    3原蠶飼養

    6。3。1飼養標準

    飼養標準見表4 。

    6。3。2 蠶體蠶座消毒普通藥物及使用方法

    蠶體蠶座消毒普通藥物及使用方法見附錄A(資料性附錄)。

    6。3。3用葉標準

    用葉標準見表5 。

    6。3。4遲眠蠶檢查

    各齡每區均須抽取遲眠蠶進行微粒子病預知檢查,及時淘汰有微粒子病的飼育區。

    6。

    4種繭保護

    6。4。1上蔟

    表4 原蠶飼養標準

    齡別 1齡 2齡 3齡 4齡 5齡

    目的溫度(℃) 27~28 27~28 26~26。5 24。5~25 24~24。

    5

    相對溼度(%) 90 85~90 80~85 75~80 70~80

    給桑(次/d) 3 3 3 3 3

    切桑標準(cm2) 0。25~1。69 1。69~4 4~16 片葉 片葉或芽葉

    除沙次數 眠除1次 起、眠除各1次 起、中、眠除各1次 起、眠除、每日中除1次 起除、每日中除1次

    蠶體消毒次數 收蟻、將眠各1次 起蠶、將眠各1次 起蠶、將眠各1次 起蠶、盛食、將眠各1次 起蠶、見熟各1次,齡中每日1次

    4g蟻量匾數 2 4 6 10 15~16

    注1:多絲量品種1齡~3齡溫度宜適當偏高。

    注2:各眠眠中溫度降低1℃。

    表5 各齡蠶用桑葉標準

    期別 齡期 收蟻當日 1齡 2齡 3齡 4齡 5齡

    春期 葉色 黃綠色 嫩綠色 綠色 較深綠色 深綠色 深綠色

    葉位 生長芽

    最大葉

    上1葉 生長芽

    最大葉 生長芽

    最大葉

    下1-3葉 止芯芽葉或生長芽成熟片葉 止芯芽葉或

    成熟片葉 全部採摘

    含水率% 78~80 77~78 75~76 75 74~75 71~73

    秋期 葉色 黃綠色 嫩綠色 淺綠色 綠色 較深綠色 深綠色

    葉位 最大葉

    上1葉 最大葉 最大葉

    下一葉 第6-7葉 第8-12葉 除基部硬化葉外,均可。

    含水率% 78~80 77~78 75~76 75 74~75 71~73

    6。4。1。1蔟中環境

    上蔟初期溫度為25℃~25。5℃,相對溼度75%以下為宜,繭殼形成後保持溫度24℃,相對溼度75%以下。

    6。4。1。2蔟具

    蔟具以塑膠折蔟為宜,蔟下墊吸水性強的材料。上蔟結束形成繭殼後,抽去下墊材料。

    6。4。1。3上蔟時期及密度

    以飼育批為單位分批(時、段)上蔟。

    蠶兒隨熟隨上,上蔟密度以400頭/m2為宜。

    6。4。1。4促進化蛾檢查

    每批取部分早熟和遲熟蠶單獨上蔟,用30℃、80%~85%相對溼度保護,促進提前化蛾,檢查微粒子孢子並酌情決定是否並批制種。

    6。

    4。2採繭

    種繭採用早採繭平鋪方法。以上蔟後60h左右為採繭適期,採繭前應剖繭觀察,於化蛹前採繭平鋪;若已開始化蛹應改為遲採繭,待全部化蛹後採繭。

    6。4。3種繭保護

    保護溫度以23℃~25℃,相對溼度75%~80%為宜;見苗蛾後,相對溼度增至80%~85%;羽化前2d~3d光線應保持自然明暗,羽化前夜應保持黑暗。

    6。4。4選繭

    剔除不符合品種固有性狀的繭和淘汰各種不良下繭及裸蛹。並抽取部分選除的薄皮繭、爛繭進行微粒子病預知檢查,根據檢查結果酌情決定製種與否。

    6。4。5種繭調查

    按DB34/T056規定進行。

    6。4。6削繭、鑑蛹

    削繭、鑑蛹應在蛹體複眼著色後進行,在發蛾前結束。削繭要做到“一削、二倒、三輕放”,並妥善處理病死蛹。鑑蛹前先選出病死蛹、出血蛹、半脫皮蛹等不良蛹。初鑑後必須進行復鑑,及時分開攤放雌雄蛹。

    6。5制種袋蛾

    6。5。1發蛾調節

    種繭期觀察蛹體發育程度,及時做好溫溼度調節,並根據品種發蛾習性,做好“提頭、留尾、對大批”,確保對交品種雌雄蛾數量基本平衡。從上蔟至發蛾期間,在22℃~26℃範圍內,每升降1℃,可提前或延遲1d發蛾(上蔟前期調節最佳);從蛹體複眼著色至發蛾期間,每升降2℃,亦可提前或延遲1d發蛾。

    6。5。2發蛾、捉蛾、選蛾

    6。5。2。1發蛾

    發蛾當日,春期可在早晨3時左右感光;中晚秋期在4時~5時感光。

    6。5。2。2 捉蛾

    掌握在蠶蛾鱗毛充分乾燥,蛾翅展開,蛾體收縮後進行。

    上午5時~7時開始,先中系品種,後日系品種;先雌後雄,自上而下逐匾進行。捉出的蠶蛾均勻置於蠶匾中。雌蛾放置200只/m2~250只/m2。

    6。5。2。3 選蛾

    在捉蛾、投蛾、交配過程中。

    及時選除純對蛾,病態蛾、黑節蛾、鱗毛脫落蛾等不良蛾。

    6。5。3 交配、理對、拆對

    6。5。3。1 交配

    發蛾後3h~4h進行。將雄蛾均勻撒在雌蛾匾內,數量多於雌蛾5%~10%。

    新鮮雄蛾與再交雄蛾要分別使用。雄蛾交配次數中系以2次為限,日系以3次為限,交配時間3d~5d。交配室內應無風、弱光、安靜。交配室溫度為23℃~25℃,相對溼度75%~80%。

    6。5。3。2 理對

    交配15min~30 min後進行。

    捉出單隻雌、雄蛾,另行交配。交配對間隔以蛾翅不相碰為宜。

    6。5。3。3 拆對

    按交配時間先後進行,注意動作輕巧。拆對後輕輕震動雌蛾匾使之充分排尿,同時選除不良蛾及雄蛾。

    6。

    5。4 投蛾、巡蛾、產卵

    6。5。4。1 投蛾

    雌蛾充分排尿後迅速送產卵室,產卵室溫度為25℃~25。5℃、相對溼度75%,室內保持黑暗,注意換氣,切忌悶熱。

    6。

    5。4。2 巡蛾、產卵

    投蛾後應有專人巡蛾。捉出雄蛾,放正雌蛾,吸盡蛾尿。對產卵性差、殘存卵多的品種,除適當遲交、長交外,產卵室溫度可適當偏高。產附以卵產滿一層為度。

    6。5。5 雄蛾保護

    新鮮雄蛾和再交雄蛾應分別冷藏保護。

    冷藏室溫度為5℃~10℃,並保持黑暗。冷藏時間以3d為限。

    6。5。6 袋蛾、送種

    6。5。6。1 袋蛾

    投蛾產卵至袋蛾的時間,即時浸酸種在10h以內,冷藏浸酸種在12h以內,越年種在16h以內。

    不受精卵多的品種應適當縮短時間。

    袋蛾抽樣方法按DB34/T056規定進行。

    6。5。6。2 送種

    即時浸酸種在盛產卵後14h內送達指定浸酸場所;冷藏浸酸種於產卵後36h內送達指定冷庫。

    高溫時應儘量縮短送達時間。同一塊產卵連紙(布)上不得有分次產的卵,不得有2d期別卵。不同批(段)次,不同產卵時間的蠶種必須分別放置,分別填寫送種清單。送種途中防止日曬雨淋和接觸有害物質,途中溫度以21℃~27℃為安全。

    春制或秋制越年種在收種後清點數量,送蠶種保護室保護。

    6。5。7 蛾盒處理

    蛾盒須存放在通風乾燥、無蟲鼠害場所,不得堆積,袋蛾後5d可日曬或用70℃以下溫度烘乾,母蛾乾燥程度應以頭胸乾燥,腹部稍軟為宜。乾燥後要妥善保管,防止發黴、蟲蛀、鼠害和遺失,直至送檢。

    6。5。8 蠶種估產

    以制種批(段)為單位進行稱重,扣除散卵布或蠶連紙重量,即得毛卵重。再扣除後期損耗,除以該品種的盒種卵量,即為估產數。

    6。6 養蠶衛生

    6。

    6。1 清潔消毒

    6。6。1。1 養蠶前清潔

    消毒前徹底打掃、清洗生產用房及一切養蠶用具。

    6。6。1。2 蠶期中清潔

    定期除沙,保持蠶座清潔;進出蠶室、貯桑室要換鞋;生產用具要經常清潔、消毒。

    蟻蠶、各齡起蠶、熟蠶必須進行蠶體消毒;各齡眠除、中除時進行蠶座消毒;3齡開始使用石灰焦糠;養蠶環境、蠶室、貯藏室每齡消毒一次;杜絕病從口入,保持桑葉和生產用水清潔,防止汙染;嚴格淘汰遲眠蠶、病小蠶;執行衛生制度持之以恆。

    6。

    6。1。3 養蠶後清潔

    及時處理各種生產廢物;清掃環境,集中處理汙物;用藥劑對生產用房、用具先進行“毛消”,再按養蠶前的清潔步驟進行清洗。

    6。6。1。4 消毒要求

    消毒要做到全面與重點相結合。

    確保蠶期前、中、後全程和蠶體、蠶座、蠶室、環境等全方位的徹底消毒。同時,要根據歷年發病特點,有針對性地重點消毒。

    6。6。1。5 消毒方法

    消毒方法有日曬、煮沸、燻蒸和藥物等。不同的消毒物件要選擇適當的消毒方法,也可多種方法配合進行。

    各種方法都要確保劑量、溫溼度及作用時間等的準確,特別是藥物消毒要嚴格按照藥劑規定的要求進行。

    6。6。1。6 養蠶環境消毒普通藥物及使用方法

    養蠶環境消毒普通藥物及使用方法見附錄B(資料性附錄)。

    6。

    6。2 桑葉消毒

    在養蠶環境已受到微粒子病汙染的地區,為防止食下傳染,蠶種場可採取桑葉葉面消毒的方法,以提高對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桑葉葉面消毒使用含氯消毒藥劑。1齡~2齡期,使用有效氯含量為0。3%的消毒液,浸消8 min~10min,用清水漂洗除去殘留在桑葉表面的消毒液,再經脫水攤晾,即可飼養;3齡~5齡期,使用有效氯含量為0。

    3%~0。5%的消毒液,浸消10min,經清水漂洗、脫水,攤晾後備用。

    6。6。3 綜合防病

    6。6。3。1 控制病原傳播

    蠶沙、病斃蠶、蛹殼、墊料、已交配過的雄蛾以及其他養蠶汙染物應及時焚燬、埋掉或作堆肥發酵,杜絕殘留病原。

    養蠶過程中及時分批提青,淘汰弱小蠶並進行蠶體蠶座消毒。種繭期削繭、鑑蛹等工作動作要輕,防止蛹期創傷感染。

    6。6。3。2 飼養管理

    採用適熟良桑,確保桑葉新鮮、清潔、無蟲害汙染。飼養過程確保合適的蠶座環境,及時擴座、勻座,分批提青,淘汰弱小蠶,防止蠶座感染。

    7蠶種保護

    7。1 保護要求

    7。1。1 基本要求

    按標準做好溫溼度調節,防黴、蟲害工作。

    7。1。2 保護設施

    有隔溫效能良好的保護室,並配備一定數量的冷暖空調、吸溼機、電扇等溫溼度、空氣調節裝置。

    7。1。3 蠶種安置

    蠶種需用排筆逐張(塊)撣去鱗毛灰塵後,分別按品種、批次與窗面垂直懸掛在蠶種保護室內,並離地、牆1m以上;卵面間距:散卵布為6cm、蠶連紙為1cm。制種結束若將滯育卵洗落成散卵進行保護更佳。

    7。2。滯育卵洗落保護

    7。2。1 洗落適期

    以產卵後15d~20d為洗落適期。

    7。2。2 洗落水溫

    滯育卵洗落最適溫度為25℃,避免21℃以下和28℃以上的溫度。

    7。2。3 洗落技術要點

    該技術適用於化性穩定,不易發生不越年卵的品種。洗落時按常規脫粒、過篩、漂洗後用含有效氯0。2%的漂白粉藥液浸漬5min,脫藥乾燥後攤卵保護,保護標準與常規方法相同,冬季再按常規標準浴種。

    7。3 保護標準

    7。3。1 春制越年蠶種的保護標準

    春制越年蠶種的保護標準見表6 。

    表6 春制越年蠶種保護標準

    保護時期 溫度℃ 溼度(%) 注 意 事 項

    產卵後1周內 24 75~80 易產生不越年卵的蠶品種,產卵後用20℃溫度保護5d~7d。

    6月下旬至9月上旬 25 75~80 避免接觸28℃以上高溫,注意通風換氣。

    9月中旬

    至11月上旬 24~18 75~80 溫度應順序逐步下降,如室溫低於18℃,要加溫調節至18℃。

    含多化性血統品種不低於20℃,直至浴種。

    11月中旬 18~13 75~80 11月中、下旬前階段保護溫度宜偏高

    11月下旬

    至12月上旬 13~10 75~80 12月份溫度力求偏低,避免接觸13℃以上溫度。

    浴種後至入庫 7~5 75~80 避免接觸7℃以上、0℃以下溫度。

    7。3。2 秋制越年蠶種的保護標準

    秋制越年蠶種的保護標準見表7 。

    表7 秋制越年蠶種保護標準

    制種期 保護

    時期 保護時間 溫度

    (℃) 溼度

    (%) 注意事項

    秋 初期 產卵後至蠶卵固有色。

    24 75~80

    中期 15d 25 75~80 含多化性血統蠶品種須保護30d。

    後期 每2d降低1℃或每d降低0。5℃,降至與春制越年種同溫保護。 75~80

    浴種至

    入庫前 15d 5~7 75~80 避免接觸7℃以上溫度。

    早 秋 初期 產卵後5d內 24 75~80 對容易產生不越年卵的蠶品種,在產卵後用20℃溫度保溫5d~7d。

    中期 30d 25 75~80 防止乾燥、及時補溼。

    後期 每2d降低1℃,或每d降低0。

    5℃,降至與春制越年種同溫保護。 75~80

    浴種至入庫前 15d 5~7 75~80 避免接觸7℃以上溫度。

    7。4 浴消整理

    7。4。1 浴消前的準備

    蠶種浴消前,應將所有浴消用房及用具進行清洗消毒,晾種室和蠶種保護室都要有降溫、防凍設施,準備好儀器、藥品等。

    安排浴種順序,將解除滯育較慢的蠶品種先浴種處理。原則上先春制種、後秋制種,先日系品種、後中系品種,含多化性血統蠶品種最後進行。

    7。4。2 浴種適期

    以12月初為中心,平均氣溫穩定在5℃~10℃,氣溫略低於水溫時為適期。

    7。4。3 蠶種浴消

    7。4。3。1 取種

    根據計劃,在浴種前1d,核對品種、批(段)次、數量,註明標記。

    7。4。3。2 浸種、脫粒、漂漿

    蠶種在清水中浸漬40min~60min至蠶卵易脫落,刮下蠶卵,用清水脫漿、漂潔、脫水(滯育卵洗落保護種免此程式)。

    7。4。3。3 消毒、脫藥

    蠶卵漂潔後,以有效氯濃度0。33%為中心,0。30%~0。35%為範圍;液溫以13℃為中心,10℃~15℃為範圍的漂白粉液浸漬消毒,消毒時間為10min(9 min浸漬、1 min濾液)。

    消毒後用清潔流水逐級漂洗脫藥,脫藥時間40min~60min,至藥味脫淨。消毒液不可重複使用。

    7。4。3。4 比重、脫鹽

    脫藥後的蠶卵在比重為1。075~1。090的食鹽溶液中進行比選,先輕比,後重比。

    淘汰輕比浮游卵和重比下沉卵後,用清水脫鹽至鹽味脫淨。

    7。4。3。5 脫水、乾燥

    蠶卵脫鹽後,脫水,防積壓,快速乾燥,保護在晾種室。保護溫度為5℃,避免3℃以下和7℃以上溫度。

    7。

    4。3。6 整理、裝盒(箱)

    蠶卵乾燥後,按品種逐批調查卵質。合格後,按標準稱量裝盒、裝箱,及早送冷庫。

    8冷藏浸酸

    8。1 蠶種冷藏

    8。1。1 越年蠶種冷藏

    蠶種經浴消整理後,即送冷庫,經5℃、30d~40d保護,當絕大多數蠶卵發育至甲胚胎時,溫度調至2。

    5℃~0℃冷藏。冷藏標準見表8 。

    表8 蠶種複式冷藏標準

    項 目 春用種 夏用種 早秋用種

    第1次

    冷 藏 入庫時期 1月中旬 1月中旬 1月中旬

    胚胎髮育程度 甲 甲 甲

    冷藏溫度(℃) 5~2。

    5 0 0

    中 間

    感 溫 時 期 2月中下旬 4月上旬 5月上中旬

    溫度(℃) 10 10 10

    經過日數(d) 12~18 7~12 7~10

    第2次

    冷 藏 入庫時期 3月上旬 4月中旬 5月下旬

    胚胎髮育程度 丙1 丙1 丙1

    冷藏溫度(℃) 2。

    5 2。5 2。5

    注:春、夏用蠶種因需延遲使用時,需經孵化試驗合格後方可使用。

    8。1。2 浸酸種的冷藏和抑制

    8。1。2。1 冷藏浸酸種的浸酸前冷藏

    根據預定冷藏日數、蠶卵積溫並參考卵色,決定入庫適期。

    對產卵慢、卵齡開差大的蠶品種,入庫時間要適當推遲。具體入庫適期見表9 。

    表9 冷藏浸酸種的浸酸前入庫適期

    預定冷藏日數

    (d) 入庫時卵色 24℃保護下產卵後

    經過時間(h) 積 溫(℃)

    35~44

    45~70

    70以上 淺赤豆色

    赤豆色

    近固有色 40~49

    50~54

    55~60 560~689

    700~756

    770~840

    蠶種入庫時應先在外庫10℃~13℃中間溫度保護6h~12h,然後入內庫冷藏。

    40d以內冷藏溫度為5℃,40d後冷藏溫度應降至2。5℃。冷藏期限應大於40d,小於80d。

    8。1。2。2 浸酸後冷藏抑制

    蠶種浸酸後,保護在25℃中,經18h~22h,當蠶卵達到丙1胚胎時,入外庫經中間溫度10℃~13℃保護6h~8h後,入內庫用2。

    5℃冷藏,冷藏期限因品種而宜,一般不超過30d。浸酸後,保護在25℃,經36h~48h,蠶卵達到丁2胚胎時,入外庫經中間溫度10℃~13℃保護6h~8h後,入內庫用5℃冷藏,冷藏期限為7d。蠶種出庫時也須經中間溫度保護6h~8h。

    8。

    2 蠶種浸酸

    8。2。1 浸酸前的準備

    浸酸前應將浸酸設施全部進行拆洗、檢修。對浸酸場所、附屬室、用具、環境等進行全面清洗消毒。配足浸酸所需的工具及消耗材料,並做好鹽酸的生物試驗。

    8。2。2 浸酸適期

    8。2。2。1 即時浸酸種的浸酸適期

    產卵後,蠶種保護在24℃~25℃中,經過20h左右,中系品種積溫在300℃左右、日系品種積溫在310℃左右,大部分卵色呈淡黃色,少數呈黃色,為浸酸適期。

    8。2。2。2 冷藏浸酸種的浸酸適期

    按預定時期出庫蠶種,先在外庫10℃~13℃中保護2h,然後移出外庫,在自然溫度下保護2h~3h,充分散冷後為浸酸適期。

    8。2。

    3 浸酸標準

    8。2。3。1 即時浸酸種的浸酸標準

    即時浸酸種的浸酸標準見表10 。

    表10 即時浸酸種的浸酸標準

    品 種 鹽酸比重 液 溫(℃) 浸漬時間(min)

    中系品種 1。

    072 46 5。0

    日系品種 1。072 46 5。5

    8。2。3。2 冷藏浸酸種的浸酸標準

    冷藏浸酸種的浸酸標準見表11 。

    表11 冷藏浸酸種的浸酸標準

    品 種 鹽酸比重 液 溫(℃) 浸漬時間(min)

    中系品種 1。

    094 48 6。0

    日系品種 1。094 48 6。5

    8。2。4 浸酸程式和方法

    8。2。4。1 插種

    按場名、品種、批(段)次、一定數量,插種裝籠。

    8。2。4。2 浸酸

    調節液溫至基本穩定。浸酸前液溫應比標準溫度高0。5℃~1℃。浸酸時應使酸液迅速、均勻與卵面接觸。每隔2min測液溫1次,根據液溫,適當調節浸酸時間。液溫每升高或降低0。5℃,浸酸時間則相應縮短或延長10s。

    溫度偏差不得高於或低於目的溫度1℃。每浸3籠後,需測1次鹽酸比重,及時補充酸液。

    8。2。4。3 脫酸

    浸酸時間到後,應迅速提出浸酸籠,散卵濾液40s,然後即用清水逐級脫酸,散卵蠶種需脫酸20min至酸味脫盡。

    8。2。4。4 脫粒、漂漿

    在清水中浸漬後,抹下蠶卵,用清水脫漿、漂潔。

    8。2。4。5 比重、脫鹽、脫水、乾燥

    方法與7。4。3。4和7。

    4。3。5相同。

    即時浸酸種可不進行比重,脫酸後直接進行乾燥。

    冷藏浸酸種不良卵較多時,應先乾燥12h~24h後再比重、脫鹽、脫水、乾燥。

    蠶種乾燥後,以24℃~25℃保護為宜。

    8。2。4。6 整理、裝盒(箱)

    散卵經卵質調查合格後,按標準稱量裝盒。

    9 質量檢驗

    按DB34/T056中的規定執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聘用合同與勞動合同是一個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