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乖寶寶86057
-
2 # 安工才
智慧是從閱歷中得來,人的智慧和勞動力和經濟頭腦是用金錢是財富的工具,沒錢寸步難行,就是怎麼簡單,錢在社會里的作用不說萬能的吧也差不多!沒有不愛錢的人一切向錢看,人只要一缺德,定會失去財富,擁有再多的金錢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人的智慧和勞動力不用就自然消失只可惜啊!勞動創造出物質財富,真正的財富是法身慧命,若是為了撈錢失掉了德性,就毀掉了根本的財富;法身慧命。不正當渠道失德行撈來的財富工具;錢,丟掉了根本財富;法身慧命,錢往何處去用,除了吃藥看病還能幹什麼?不信看看那些貪汙犯。可買到一切!一切罪惡的棲息地!市場經濟不賺錢就要病死餓死,沒第三條路可在。如果是計劃經濟我們就不用被錢所累了。
-
3 # 氣吞吳越
人民大眾與2400萬老賴的鬥爭,決非簡單的錢財債權之爭,而且最後捍衛中華民族重信守諾的傳統美德之爭,是社會道德正義之爭。
如果,政府為了和諧,丟擲老賴破產逃債大法,老賴勝利啦,民族完了。
再也借不到救難救急救命的善款啦!
包括罪大惡極的高利貸也借不到啦!
冷漠將成為社會的主旋律。
欠債不還,天經地義!
-
4 # 凡銘
關於金錢的本質,先給結論:金錢並不是物質上的現實,而只是心理上的想象。
我們來舉個例子。
A是個成功的創業者,賺了100萬,他把100萬現金存進了銀行。然後,銀行的保險櫃裡就放了100萬現金。
我呢,想開一家書店,但我沒有錢。於是,我向銀行申請貸款100萬元,銀行同意向我貸款,給我的銀行賬戶打款100萬元。
拿到了錢,我立刻從書商B那裡買了足夠多的書,價格是100萬元,所以我向他轉賬100萬元。
書商B很開心,把賺到的100萬元存進了銀行。於是,銀行的賬戶上現在有200萬元了,但它保險櫃裡那100萬現金根本就沒有動過地方!它的賬戶上卻多了100萬,哪來的?
上述過程中沒有任何違法違規的行為,但銀行真的多了100萬元,難道這是銀行的騙局嗎?
問題的關鍵在於銀行,它相信我的書店能夠盈利,我能夠連本帶利的還清貸款,所以它同意借給我100萬。當我還給銀行100萬元以後,如果創業者A想取走他的錢,書商B也想取走他的錢,那銀行就可以把保險櫃裡原有的100萬和我還的貸款100萬分別交給這兩個人。
整個運作過程的全憑一種想象的未來:銀行相信我的書店能盈利,我能還清貸款。創業者A和書商B都相信銀行會在他們取款時把錢還給他們。你要記得,這些都只是想象而已,是一種大家都相信的想象。
如果銀行不相信我,就不會把錢貸給我,我就沒有資金去啟動書店,沒有書店我就賺不了錢,書商B也賺不了我的錢。如果全社會都這樣,結果就是全世界經濟凍結。
直到人們基於對未來的信任,才創造出“信用”這種金錢概念,讓我們能夠預支未來、打造現在。
所以,金錢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一種大家都相信的共同想象。金錢,是有史以來最普遍最有效的互信系統。當信任崩塌,金錢世界就不復存在了。
回覆列表
金錢的本質是什麼?
我記得曾經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的疑問:說人花5毛錢買了一個蘋果,人吃了以後,蘋果不見了而錢還在,錢怎麼不隨蘋果的消失而消失呢?這樣豈不是錢會越來越多?
其實,這個問題正戳中了要害,錢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知道人生活在人類組成的社會當中,每一個人都在官場,市場,情場所構成的人性場中,誰也無法擺脫——只要你是活生生的人。
"場"的作用是什麼?什麼是"場"呢?我們知道有電場,磁場,原來,"場"就是能量交換的地方,是能量轉換之地。人性場也不例外,是人與人能量轉換的地方。我個人給它起了個名字叫"人性域轉化"。
官場,叫直接轉化。市場,叫間接轉化(以"錢"為介質)。情場,被動轉化。
前邊所說問題,人把蘋果吃了而錢還存在。這裡"錢"只是人與人之間人性域轉化的工具,而不必消失。人吃了蘋果,已經轉化成了人的能量,是別人透過勞動得來的,都是人性"域"的組成部分。人赤條條來,赤條條去,能夠交換的只能是"域",因此,叫"人性域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