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0828098489

    1、負荊請罪 【拼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釋】: 負:揹著;荊:荊條。揹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舉例造句】: 我今特來尋賢弟,負荊請罪。 【典故】: 戰國時期,趙國有兩位重臣藺相如與廉頗,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社稷,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揹負荊條向藺相如請罪。

    2、望梅止渴 【拼音】: 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釋】: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舉例造句】: 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飢,望梅止渴。 【典故】: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攻打張繡,行軍途中沒有水,帶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們渴得要命,紛紛停下乘涼,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沒發現水源,曹操急中生智,傳令下去說前邊有一梅林,時下正是產梅子的季節可以用梅子解渴,士氣大振而快速前進。

    3、破釜沉舟 【拼音】: pò fǔ chén zhōu 【解釋】: 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舉例造句】: 只要我們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就能克服學習上的各種困難。 【典故】: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4、臥薪嚐膽 【拼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釋】: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處】: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舉例造句】: 中國足球要想衝出亞洲,必須臥薪嚐膽,刻苦訓練。 【典故】: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嚐嚐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5、四面楚歌 【拼音】: sì miàn chǔ gē 【解釋】: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舉例造句】: 在這四面楚歌裡,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 【典故】: 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攻佔秦都以後,燒殺擄掠,人民怨聲載道。漢王劉邦趁機出擊想衣錦還鄉的項羽,讓大軍把項羽圍在垓下,並設下“四面楚歌”之計,項羽以為漢軍已經攻佔楚地,以為天要滅他,只好邊飲酒邊唱歌,悲壯自刎身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科生真的比理科生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