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
2 # 皛川
哈哈,徐庶並沒有投降曹操。而是,曹操用徐庶的母親做人質,要挾徐庶入曹營的。
徐庶在《三國演義》中,不過是個為劉備和諸葛亮穿針引線的角色,在小說故事鏈條中無足輕重。這就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原因所在。
羅貫中非常會構築故事,用一個人物就能使劉備和諸葛亮“合併同類項”,省了很多筆墨。(^V^)
-
3 # 狼的影子716
我認為徐庶和石韜的仕途結局都是非常正常也非常能夠說明二人的才能,當時在荊州地區比較出名計程車族子弟如蒯越,韓嵩,蔡瑁,文聘等人,聲望,功業都遠在徐庶等人之上,投靠曹魏以後也都是默默無聞,做個閒職官員了此一生,諸葛亮在荊州時期跟徐庶,石韜的情況差不多,也是不受待見的社會閒雜人員,因為娶了黃承彥家的醜女才得以躋身上流社會,整日奔走於豪門權貴,名流宿儒的門下,求人批改作業,混跡於士族圈子,都屬於不得志的在野閒人,以諸葛亮跟劉表的親戚關係,都弄不到一官半職,由此可見這些閒雜人員有多不受人待見。曹操佔領荊州後,收荊州名士十五人封為侯爵,都是荊州的名士,徐庶等人投靠曹操後,都是從底層開始積累從政資歷,逐步混到中層幹部,在那個門閥士族壟斷仕途的年代,如果在“唯才是舉”的曹操手下都混不出名堂的話,估計在其他地方更混不下去了。諸葛亮也就是運氣好,投靠了劉備,如果他投靠了曹操,估計混的還不如徐庶。
歷史上真實的徐庶本是默默無聞的一個小人物,要不是諸葛亮的好友,曾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估計徐庶在歷史上都很難留名。
徐庶是潁川郡人,出身寒門,於亂世中在荊州避難,因而結識了諸葛亮,成為諸葛亮的好友,劉備駐新野時,徐庶投奔劉備,並在幾年之後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自認為才高八斗,能夠成為諸葛亮的朋友,除了志同道合外,徐庶自然是有些才能的,諸葛亮曾經評價徐庶將來做個太守之類的官是完全可以的。
徐庶如果一直跟著劉備,那麼他的將來一定會青史留名,可是徐庶作出一個看上去非常合理的選擇,在劉備處於最艱難的時刻,選擇了投降曹操。
徐庶在劉備於當陽被曹操擊敗,處於四處逃竄之時,以母親被曹操俘虜,欲與老母親團聚的理由,離開了劉備,兩漢以孝治國,徐庶的理由合情合理,無可厚非,但徐庶選擇投靠曹操的真實原因真的是因為母親被曹操俘虜嗎?
我覺得不是。
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姜維,姜維本是與母親相依為命的,雖然姜維選擇投降蜀漢是出於無奈,是上司的不信任,但姜維投降蜀漢後,有的是機會逃回魏國,與母親相伴,可是他沒有,姜維為了自已的理想留在了蜀漢,也沒有人罵姜維不孝。
作為一個出身寒門的才子,諸葛亮的好友,徐庶肯定是要做一番事業的,連諸葛亮都想做管仲、樂毅一樣的名相名將,而作為志同道合的徐庶,如果一點功名之心也沒有,實在讓人難以相信。
在赤壁之戰前後,曹操已統一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控制著大漢帝國的中央政府,相比較而言,劉備只是一個四處奔逃的小軍閥,沒有地盤,沒有實力,空有一番雄心壯志,任何一個正常人,要想從事功名,大多都會選擇曹操,機會多,有發展前途,徐庶也不例外,為了自已有所發展,以母親的名義選擇投靠曹操 ,而不是跟著劉備繼續四處流浪,而作為正人君子的徐庶,即使是離開,也是當面告知劉備。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被刻畫為劉備的首位軍師,同時也是一個大孝子,如諸葛亮一般有著神機妙算,同時是被騙到曹營,最終因為母親的自殺,而終身不為曹操提供一計一謀,圍繞著徐庶出現幾個典故,如: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身在曹營心在漢。
當然了,這些都是小說家之言,編的,真實的歷史上,徐庶除了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外,沒有記載為劉備提供什麼計謀,也不是軍師,甚至在劉備這連職務也沒有,同時徐庶也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徐庶投降曹操後,基本上沒有記錄,為什麼沒有記錄,因為徐庶在曹魏基本上就是默默無聞的存在,沒有什麼大的事件發生在徐庶身上,只知道徐庶在曹丕時代,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沒有什麼實權的官職,負責糾察文武百官上朝的儀容和外表。
徐庶之所以在魏國默默無聞,固然因為魏華人才濟濟,但也有幾個原因:
1、曹操實行“唯才是舉”的人才選拔制,但唯才是舉也是需要有名人推薦,就會更快獲得重用,像曹操喜愛的謀士郭嘉、荀攸都是荀彧推薦,能夠很快進入決策圈,徐庶又沒有人推薦他,去投靠曹操也不受重視。
2、徐庶出身寒門。曹操去世後,曹丕即位,實行九品中正制的人才選拔制度,而這個制度說白了就是以出身論英雄,徐庶沒有一個好的出身,在魏國自然也就得不到重用。
3、徐庶本身才能有限。如果徐庶真有很大的才能,曹魏還是會重用,像賈詡、張遼等人,都是從其它陣營投降過來的,因為他們個人能力突出,還是在曹魏混得非常好,諸葛亮說徐庶將來最多能做個太守,估計也誇耀的意思,正因為能力有限,只能在曹魏做個小官,不過話說回來,御史中丞也不算小了,有一千石俸祿。
許多年以後,諸葛亮在北伐時期,在審問俘虜時不意間問起過去好友的資訊,聽到徐庶和石韜的待遇後,感嘆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魏國這麼多人才嗎?怎麼不重用徐庶和石韜二人呢?
很簡單,因為諸葛亮覺得他們二人的才能,應該能做到太守之類的二千石的高官,沒有想到卻不受重用,而諸葛亮這個時候已經是蜀漢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手握生殺大權的丞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