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貝木子

    古話說的好:“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這就是“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春捂”,從古代傳承下來就是一種養生之道。指在春季,氣溫剛轉暖時,不要過早脫掉棉衣,使身體熱量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狀態。

    俗話說,“春天的天兒像小孩兒的臉,一日變三變”。一旦氣溫突變,各種呼吸系統的疾病以及春季傳染病就會乘虛而入,尤其是小孩的抵抗力比較低,初春時急著減少衣物,很容易著涼生病。所以春天適當的捂一捂,才能為新一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不過醫生說了,凡事都要掌握一個度,那麼春天裡究竟怎麼捂呢?

    一、“春捂”關鍵要捂好五個部位。

    1.頭部。春天風大,平時要戴帽子、圍圍巾,減少熱量散失,洗澡後及時擦乾,避免迎風直吹。

    2.背部。背部保暖可預防寒氣損傷“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機率。

    3.腹部。要少穿低腰褲和露臍裝,平時可用掌心對著肚臍雙手用力搓熱揉腹,幫助氣血執行。腹部保暖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

    4.腿部。穿衣不露腳踝,不穿短裙,防止腿部著涼,提升自身免疫力。

    5.腳部。睡前用42℃左右的熱水泡腳20分鐘,促進血液迴圈。腳下神經末梢豐富、敏感,做好足部保暖才能暖遍全身。

    二、春捂既要掌握好度,更要看溫度。

    醫生提示:“春捂”一定要掌握好度。“春捂”不是讓人穿更多的衣服,也不要捂出汗,捂出汗反而對身體不好。入春後最短要“捂”15天左右,一般情況下,氣溫小於15度,不能少穿衣,要繼續“捂”。氣溫大於15度,可以考慮減一點衣服,持續7天以上可以考慮結束“春捂”。

  • 2 # 使用者東金山

    春捂就是適當穿厚點,不要過早換衣服,以免中風受寒。按中醫論,風、寒是六淫邪氣致病因素之二,風為百病之長,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春暖乍寒,防止受風、寒而應保暖春捂。

  • 3 # 樹德漢碩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春暖要捂,秋涼要凍。這是一句養生俗諺,很有道理的。做人要懂得防患未然,會治未病,不要病來才治。人都想要健康少病長壽,那就要學會養生,懂得養生之道,明白人與自然相處的關係。

    一年四季最明顯最重要的特點是,春暖夏熱秋涼冬寒。適者生存。人要了解自然,適應自然,遵從自然之道不違背才好。春從冬來,冬冷春暖,冬多穿衣,春暖脫衣,但在初春,常常天氣反覆無常,時暖時冷,俗說,春天孩兒面,一天變幾變。所以,不可一暖就脫衣。諺說,帶食不餓,帶衣不寒。在天氣冷暖無常時,一暖就脫衣,突然反冷,就易受凍著涼而生病。所以在春天要捂,這捂就是指不要輕易隨便的脫掉一冬衣,還要捂一陳子,以防受凍而染病。到春深寒冷走遠,真正的春暖不凍了才可一步步減衣。這是教人養生防病的,應當記取不逆。

    秋從夏來,夏熱還在,秋有涼意,也不要急著多穿衣,人熱多穿衣也易致病。所以秋天以少穿衣涼一下為好。到秋深真涼無熱了,才逐步添衣防涼。這也是在講養生防病之道。這是相對的,辨證的,合理的,值得學習師承的。春捂怎麼捂,各有說法,總的說,是以不被凍著受寒染病為要,不輕易脫衣為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基金的專業術語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