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慵懶國王

    秦趙兩國在長平、邯鄲的五年戰爭,最終雙方都以慘敗而告終,秦趙兩國大約都損失在五十萬。趙國元氣大傷,燕國打起了它的主意,結果被揍得兵臨都城,慘不忍睹。秦國雖然損失慘重,但還不至於到傷筋動骨,因為當時它的地盤已經足夠的大,能夠在短時間內湊出一支數十萬之師。如果這時候誰打它的主意,同樣是燕國的下場。

    而此時的楚國,春申君率領十萬楚軍援趙,與魏國春申君、趙國邯鄲守軍合力將秦國包成餃子,痛打落水狗。

    隨著楚王將國家中心移到淮河流域,楚國與中原各國交流也越來越緊密。在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都有了重大合作。可以說,這時候的楚國形勢大好,而公元前261年滅魯,徹底控制了淮河流域,有了復甦的跡象。然而,它還是不敢打秦國的主意,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秦國對楚國的威懾

    楚國在公元前281—279年,連續與秦國作戰,結果是一敗塗地。國都、陪都相繼淪落,昔日數百年的統治核心區—漢水流域盡被秦國佔領。楚頃王帶著大臣們逃到河南陳地,能夠組織的武裝也只剩下10餘萬人。之後,一度對兩湖故地發起進攻,但效果都不理想。楚軍可以說聽到秦軍,尤其是殺神白起就會聞風喪膽。在楚人的心理,秦國銳士是心裡抹不去的陰影。

    楚王和大臣也知道,之後秦國不再攻楚,主要目標放在了韓趙魏戰場上,可以說韓趙魏是替它擋刀的,它最好就是安分守己,不要引起秦國的主意。如果秦軍繼續追擊楚王到河南,那麼後果可想而知,趙國、魏國就是前車之鑑。而春申君救趙,其實楚國打心眼裡不願意,這也是趙國說客毛遂逼迫的無奈之舉。

    本來,楚考烈王和春申君就在秦國長期做質子,他們二人深知秦國的可怕。楚考烈王、春申君都是主張與秦國結盟,起碼有一個良好的蜜月期。然而,邯鄲之戰,春申君帶楚軍破秦,雙方又鬧得不愉快,所以到了公元前242年,以楚考烈王為合縱長,以春申君為策劃人,以趙國龐暖為主帥的五國聯軍攻秦,結果還是大敗而歸。

    二、楚國糟糕的政治制度

    楚國在春秋和戰國初期,一度是霸主級的大國,這與他的人才選拔制度息息相關。楚國的公子們都可以參政議事,整體上公室勢力強大,人才濟濟,能充分運轉國家戰爭機器,所以對外總體上勝多敗少。然而,到了戰國時代,公室勢力衰微。

    公元前381年,吳起變法因舊貴族的攻擊而失敗,使楚國錯過了率先崛起的先機。楚懷王時代,屈原力圖想變法革新,再度遭到舊貴族們的反對與排擠,楚國再次錯過復興的時機。同樣,這次邯鄲之戰,楚國貴族們不想過多參與,即使楚王有心,也會遭到貴族們集體的反對。

    以景、昭、屈三大家族為代表的卿家把持朝政。這三家自然以自己利益為主,國家利益為輔,造成了楚國對外不夠團結。這三大世家並沒有出現大量能治國、能打仗的人才,下層階級又無法上升通道,挖掘不了真正人才,導致當時的楚國只有春申君來充當門面。三大家族在楚地的影響力遠超王族熊氏家族,楚國滅亡後被遷往關中,可見秦漢統治者對其十分重視。

    楚國朝政有多黑暗?楚國的風氣有多差?從楚懷王時代就開始走下坡路。楚王好大喜功,重賦於百姓。群臣們相妒以功,諂諛用事,良臣疏斥,尤其還排擠外來人才。平原君去拜訪春申君時,就看見其門下奢侈浮誇之風十分濃重,楚國已經是外強中乾。地方上不事軍備,對下剝削十分嚴重。

    楚王和三大世家之間也有暗戰,互相提防。雖然同出一脈,但分家之後就是數家人,並不講究血緣關係。春秋時期,鬥氏、養氏挑戰楚莊王被滅。戰國時期,懷王扶持屈氏對抗景氏、昭氏,也就不了了之。後期的楚王,除了三大家族,手下真的沒啥人才可用。三家分晉的教訓是歷代楚王的必修課。

    三、落後的軍事制度

    楚國軍隊自公元前381年後,基本上由三大家族輪流控制。楚國有一條不成文的軍法:如果打了敗仗,主將就必須自裁謝罪,沒有人逃得過這命運。這就是楚國的貴族精神,西楚霸王烏江自刎也就能夠理解。這不是敗者為寇問題,是楚國八百年貴族精神。所以,三大家族不願對外發動戰爭,因為戰國時楚國吃地敗仗太多,三大家族和其他貴族損失慘重。楚國貴族裡的人才大多死於這一時期,造成了後面貴族人才的斷層。

    楚國軍隊有很大程度上由正規軍、貴族封地上的私卒和地方武裝縣師組成。正規軍的大小軍官們都來自於楚國宗室和貴族。而私卒的主要成員來自於三家的家族子弟。雖然楚王有調動的權力,但誰都想儲存自家實力。因為楚國的軍隊一般都是由貴族們的私軍衝鋒陷陣,然後是正規軍和縣師。對待秦國這樣強大的敵人,無疑是羊入虎口。可見,楚王能動用的兵力真的很有限。

    楚國軍隊大多又以車兵為主,楚地不產戰馬,機動性和靈活性很差。可是秦國虎狼之師,早已開始騎兵、步兵混合師,擁有天下最精銳的騎兵,包圍、分割讓楚軍毫無抵抗力,這也是楚軍不願意正面對抗秦軍的一大原因。

  • 2 # 言其故

    楚國之所以沒有乘著長平之戰的時機攻打秦國大概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沒有準備。冷兵器時代,進攻一方要集結數倍、數十倍於敵人的優勢兵力才能去攻取城池,還不一定能夠拿下來,例子如宋蒙釣魚城之戰、朱文正和陳友諒洪都之戰。此外還需要戰爭動員、準備糧草武器等,除非蓄謀很久,否則戰爭機器不是說啟動就啟動的。因此,在秦趙長平大戰的時候,楚國考烈王剛剛接過頃襄王經過鄢郢之戰爛攤子,可能國內關係還沒理順,更別提發動大規模戰爭了。

    其次是沒膽啊。公元279年鄢郢之戰,秦國大獲全勝不但獲取楚國佔西部長江以北(江漢平原西部和鄂西北地區)大片土地,設立南郡;公元前277年秦國又奪取了楚國的巫郡和黔中郡,接連三年的的戰爭打得楚國喘不過氣來,嚴重削弱了實力,也實在嚇破了膽。這種情況下在春申君(戰國四公子之一)的調解下,兩國結盟休戰。

    再次是秦國保密工作做得好。連趙軍都不知道對手已經秘密換成戰神白起,楚國對戰場形勢的判斷就更不清晰了。秦國前線投入多少兵力、傷亡如何這些情況楚國是沒辦法迅速知道並採取應對措施的,因此做好的辦法就是先觀察觀察再說。這時候秦國勝了,楚國就更不敢動了。

    最後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時候的秦國不是誰想惹就敢惹的。看看邯鄲之戰,魏國派出部隊了,但只是作壁上觀,看形勢如何發展,如果不是信陵君竊符救趙,趙國就滅國了。如果輕易開啟戰事,楚國的處境可能會更差。

  • 3 # 2加3可以不等於5沒錯

    長平之戰秦軍並未損失慘重,這有以下兩個方面決定:一,秦軍並非像趙軍那樣全部有精銳的主力構成,而是2/3由河內的民兵構成,所以既使此戰損失慘重,損失的也主要是民兵而非秦之精銳。二,正是因為白起知道自己的軍隊要麼是久疲之師要麼是缺乏臨戰經驗的民兵,所以在戰鬥過程中秦軍戰場布屬和調動以對趙軍的迫降為主攻擊為輔,這也是這場戰爭長達五十六天的主要原因,攻擊部隊為精銳的王齕部,所以秦軍在這五十六天中傷亡微乎其微,由此可見此戰難度之高世屬罕見!!其後的邯鄲之戰秦軍損失大此,也遠未達到傷筋動骨的程度,所以楚國既不敢也沒機會和能力趁火打劫。

  • 4 # 南方鵬

    秦昭襄王時期,這位被趙武靈王強行推上秦國王位的質子,以連續打擊三晉來報答主父的擁立之恩,在派出白起對南韓猛烈攻擊後,上黨郡與南韓本土聯絡被切斷,韓王命上黨降秦,上黨太守及百姓不願意投降宿敵,便投降近在咫尺的趙國,趙國接受了,秦國不甘心到嘴邊的肥肉溜走,調動大軍攻趙,相拒長平,雙方攻守一年,死傷枕籍,白骨露於野,以趙國慘敗,秦國慘勝告終。

    長平戰後秦國發生一起內鬥,就是相國範睢和武安君白起的戰與和爭論,最後以接受趙國求和結束,白起因此腹誹不已,埋下殺身之禍,此時的講和,應該就有考慮到其他各國乘機出兵的可能,先收縮再展開,防範其他國家出兵撿便宜。比如長平後拒絕白起乘勝滅亡趙國建議的昭襄王,在幾個月後,看清各國形勢並再次準備好之後,又出兵攻打趙國,從中可見一斑。這次出兵攻打趙國一直打到邯鄲,史稱邯鄲之圍,這時五國才反應過來,明白二強已折其一,不能再觀望秦國坐大。在趙國四出求援中,楚考烈王與春申君在毛遂的激將下,發兵救趙,與魏國一同解了邯鄲之圍。

  • 5 # 君山話史

    楚國被秦國打怕了,基本上每戰必輸。

    楚國的軍事能力與趙國不能相比,白起僅以數萬兵力,就蹂躪半個楚國,把郢都佔領了,楚國死數十萬人。只要聽到白起的大名,楚國就要魂飛魄散了,還敢進攻秦國?不錯,秦在與趙的長平之戰中,也是元氣大傷,但是瘦了的駱駝還是比馬大,要湊出十萬大軍打擊楚國,也是輕而易舉的。

    不過,楚國也並非什麼事也沒有做。

    楚國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救趙。公元前257年,春申君率楚國軍隊,會同信陵君的魏國軍隊,拯救趙國,解邯鄲之圍。儘管此役中信陵君是主角,春申君是配角,但是他扶危救困的精神仍然是值得欽佩的。

    第二件事,滅魯。打秦國是吃力不討好,不如從小諸侯那裡撈點好處。公元前255年,楚國出兵進攻並攻取魯國,把魯頃公放逐到莒。六年後,魯頃公被遷往卞,貶為庶人。魯國與衛國一樣,是老牌諸侯國,在西周初期便封國,由周公旦之子伯禽所建,到這年止,魯國的歷史被徹底終結。

    第三件事,主持東方合縱運動。楚國是不敢與秦國單打獨鬥的,但是如果是群毆,楚國是很願意出頭的。公元前241年,以楚國為龍頭老大,楚、趙、魏、韓、燕、衛諸國聯合進攻秦國至函谷關。楚考烈王擔任合縱長,具體事務則由春申君負責。這說明楚國作為東方領袖的地位得到了認同。可是這次合縱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最後被秦軍打敗了。

  • 6 # 優己

    這是兩個原因決定的!當時的秦軍經過緊急動員之後的戰鬥部隊大約有60萬人,長平之戰出動戰鬥部隊大約有30萬人,因此秦軍實際上還能動員大約30萬人的部隊,其中有10萬人就駐守在南郡。秦國與趙國大戰出現問題的是後勤部隊,由於長平地區距離秦國本土較遠,秦國為了供應30萬名兵將的糧草必須出動60萬人來供應。(區別於戰鬥部隊跟後勤部隊,戰鬥部隊一般是16~45歲青壯年男丁,後勤部隊則是14~16以及45歲以上男女老幼)。所以,秦趙長平大戰只是牽制了秦軍跨地區與他國作戰的能力,因為沒後勤了。但是一旦楚軍進攻秦軍本土,那麼仗是在家門口打的,並不需要很多後勤部隊,因此秦軍還是有自衛能力的。

    其次,楚國自己內部政治問題,秦國在鄢鄞之戰後,楚國鄞都被秦國奪走,楚國王室聖地夷陵被燒。楚國的王室力量嚴重被削弱,遷都陳地是另外一個世族的地盤,控疆無力,根本調動不來,楚國這時候沒有任何對外發動戰爭的內部實力。

  • 7 # 大元帥預付款

    人有時會腦梗塞,比如買房不知當時在幹啥反正就是沒買。不能對歷史過於嚴苛,犯錯是存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石林奇石的好詞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