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溫暖的小王子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過年?過年就是一個家庭美貌的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看著春晚,吃著小菜這是過年!你看看現在社會環境,年輕人外出打工,春運期間火車票難買,社會越來越趨於金錢主義,怎麼來的年味!

    我還記得小時候老是喜歡跟爸媽去過年,為啥?因為可以有肉吃,有糖吃,現在呢~家家戶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追求的不再是粗茶淡飯,而是精神食糧,是怎麼吃著高大上怎麼來!越來越多的小事充斥著我們的春節,當我們90後老了的時候不清楚那時候的我們能不能再過上自己喜歡的春節!

    告誡各位,多回家看看,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多陪陪自己的父母,讓自己的人生別被金錢所支配!

  • 2 # 清閒之人路過

    科技的進步,現在都是手機,電視,過年親戚家吃飯也是過場而已,以前農村人口多,娛樂少,一個村子的都聚在一起,聊天也能打發一天,現在的人能做到嗎?中國的傳統已經漸漸淡化了,不能放鞭炮,過年沒有鞭炮哪來的年味?哎,三十多歲的人感觸很大。

  • 3 # 生活閱點

    過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曾經的華人為迎接新年,那真是煞費苦心,幾乎從一入冬就開始準備過年了。

    農村生活的年味更是濃郁。從吃的到穿的,樣樣都有個計劃安排,準備充足的米,油,鹽,醬,醋,以及待客用的煙,酒,茶。光是吃的就有五花八門,零食類包括什麼炒花生,炒瓜子,熬糖果,炒米子,熟食品則有,打豆腐,燙豆折,打餈粑,磨元宵,以及後面臨近年關時的灌香腸,醃臘肉,包餃子,炸滑肉,滷牛肉等等,穿的則全家老少從鞋帽到襪子,到圍巾到棉衣棉褲一應俱全,從頭到腳,從內到外乘著年關全部換新,辭舊迎新的意味體現得淋漓盡致。當然,還少不了屋裡屋外一頓徹徹底底的大掃除,乾淨整潔的迎接新年。至於過年的喜慶用品,煙花,特別是爆竹家家戶戶過年必備,三十晚上,初三大早,每家每戶都是轟轟烈烈的鞭炮齊鳴,震耳欲聾,那真是"爆竹聲聲辭舊歲,歡歡喜喜過新年"。所有的一切,圍繞過年的大喜日子集中辦理,而平日裡的人們則是簡簡單單,忙忙碌碌的謀生度日。新年初幾,人們互相串門拜年,情真意切,態度虔誠,親戚朋友熱衷於恭喜發財,喜慶新年。這樣的過年想不刻骨銘心都難。

    反觀如今,吃的穿的我們平日應有盡有,無需等到年關來過個足癮。至於喜慶用品,煙花爆竹几乎被禁放,單就聲勢上遜色不少,過年時,人們對串門拜年也不再那樣看重,有的四海為家,難以相聚,有的平日工作緊張,想借年關長假好好休息,養足精神,開年更好賺錢。便有人借微信,電話足不出戶把年拜了。這樣看來,年味不濃實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 4 # 暗影迷蹤

    人是要成長的,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

    成長的煩惱遠遠不是你我能想象的,過年之所以沒有年味,是因為陪伴你度過買個春節的快樂小夥伴沒有了,期待的春節大餐沒有了,春節紅包,春節禮物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學習的煩惱,成家立業的煩惱,賺錢養家的煩惱,等等等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不過,我們的煩惱促使我們努力,我們付出的努力帶給我們的後代濃濃的年味。年味與童年是畫等號的,現在想想,是不是提這個問題的同時想到的也是你的童年?

    春節作為億萬華人共同的節日,當然是有滋有味,只不過時代不同,閱歷不同,年齡不同的人感受不盡相同罷了。我倒覺得自從我有了孩子我的春節反而過得越來越有年味了!

  • 5 # 淡然小生

    歲月不曾饒過誰,又到歲末,這個問題未免太過沉重了些。

    記憶中兒時的冬雪很多很大,早晨醒來若看見視窗白晃晃的便知今日必有樂事。那是雪來了。還未曾穿衣,鼻間菜香充盈,幹豆角醬油和肉混合出來的香氣如同一雙無形的手,無情的攪和著胃咕嚕作響。這時更不及穿衣赤條條的竄到灶間,父親在灶口烘烤著溼透的鞋子,灶火把臉映的赤紅。母親站在灶臺邊右手拿著鍋鏟,左手拿著碗驚詫而又溫存憐惜的看著我,面龐紅撲撲的。父親渾厚聲音響起:割了你的鳥去!我一驚,迅速從母親腋下鑽到灶臺邊迅捷無比從熱辣辣的鍋裡順了肉,邊跑邊用嘴吹邊兩隻手來回倒替著,哧溜鑽進被窩。每每這個時候大我兩歲的哥哥從不會再嫌棄我,更不會嫌棄我的口水總把最肥最香的肉吃掉嗚嗚做聲,而我常吃骨頭咂咂作響。

    那肉?是父親在雪地裡套的野兔……

  • 6 # 何秋雲2

    過去過年

    吃喝玩樂看大戲,

    耍龍看燈猜謎語。

    炮竹禮花聲聲響,

    歡歌笑語夜難眠。

  • 7 # 斯伊斯

    年味,看到這個詞就有感慨。

    什麼是年味呢?我想起小時侯,大年初一的早上,睜眼就能見到枕頭上的新衣服,新鞋子,我的喜悅就是年味;跟著長輩在村子裡挨家挨戶拜年,說吉祥話,那是年味;兜裡的瓜子,蠶豆那是年味;走好遠的路看一場高蹺啊,唱戲等民間藝術表演,花個三,五毛錢買根甘蔗肯,那個興奮勁,那叫年味。人說小孩望過年,大人望種田,一點不假,濃濃的年味在童年的記憶裡。

    現在隔三差五的換新衣,人人面對手機搶紅包,發信息,無聲無息的忙得手腳不停,想不起要吃啥東西,天天影視,特別手機知信量爆炸……是不是天天都在過年啊?所以沒有新鮮感,沒有興奮勁,都過膩了。年味自然顯得淡了。

    不是年味淡了,是生活變好了,我們的滿足感遲鈍了,感知幸福的能力反而減弱了。

    美好的童年時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營一個好的家庭,作為一個男人該怎麼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