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塔羅63346450

    分人!其實心理諮詢最大的就是傾聽,理解,支援,讓後再輔助於正確思想的引導!有段時間精神奔潰,徹夜失眠,去去精神醫院問診心理課!兩個SB醫生就跟看笑話一樣聽我訴說心結,期間各種打斷我的講話,和別人交談,喝水,給資料。可能他們覺得我那個年紀困惑的問題在他們眼裡不值一提吧!可是我是抑鬱病人,有問題才向他們求助的,他們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讓我覺得自己像個傻子!花了二百多診費卵用沒有,還給人家提供笑料。還問我治療不?治你大爺,被你們治老子遲早得輕生!拿著診斷證明自己回去研究心理學,自己調節自己心理。喜歡簡單粗暴警醒的方式激勵自己!

  • 2 # 家華達令

    很榮幸自己曾間接參與了5.12震後心理康復工作,持續5年,在那5年裡看到太多因接受心理干預、諮詢的人群走出心理陰影重返健康生活的案例。

    一、首先要弄清兩個概念,一般問起心理諮詢是否有效果很容易把兩個概念搞混,就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一個本該接受心理治療的人結果找了心理諮詢師來解決,後果可想而知。 其次,所求助的諮詢師一定是正規機構有從業資格的專業人士。最後看一下諮詢行業的發展。

    心理治療師和心理諮詢師的區別有:

    1、專業資質:簡單的概括為,心理諮詢師在心理學的背景下。心理治療師是在醫學或者精神病學背景下。

    心理諮詢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2018年,國家取消了心理諮詢師的考試),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是職業資格證書。心理治療師:由衛生部頒發的證書,有初級和中級職稱。

    2、工作物件不同。

    “心理諮詢”的物件是在生活、學習、工作、情感、人際交往、疾病康復等方面出現的心理困 惑、心理問題,然而自我控制力、自我覺察能力良好、思維邏輯清楚,工作和生活仍能正常進行的非心理疾病人群。

    “心理治療”的物件是有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來訪者,指的是符合疾病診斷標準的強迫症、恐怖症等神經症,躁鬱症、抑鬱症等心境障礙,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礙,進食障礙,軀體形式障礙等患者。

    3、工作範圍:

    心理諮詢師: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健康人群和心理亞健康人群的心理問題)

    心理治療師: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疑似神經症/神經症/人格障礙(心理諮詢和醫囑下的心理治療)

    4、工作地點:概括的說一個是心理機構,一個是醫療機構,這就是本質區別。

    心理諮詢師:社會機構,如:心理諮詢機構,個人心理諮詢室,社工機構,公益組織,政府部門。

    心理治療師:醫療機構,如:醫院精神科,精神病專科醫院,私人執業的精神科門診(診所),這個門診(診所)必須經過當地衛生局批覆同意設立才行。

    向左轉|向右轉

    5、工作環境:

    心理諮詢機構:一般都是非常溫馨,優雅的房間,相對比較安靜,沒人打擾,更注重隱私性。老師也會遵守設定,在約定的時間內出現,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互動。

    醫療背景下的心理治療的治療環境:更多是在醫院,診所之類的地方。

    6、理論背景:

    心理諮詢師:心理學

    心理治療師:醫學/心理學/臨床醫學

    7、所屬部門

    心理諮詢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心理治療師:國家衛生部

    心理諮詢行業的發展

    二、在看心理諮詢行業的發展

    1、中國政府對心理諮詢的支援一直處於“呼籲”的階段,且缺乏統一專門的心理諮詢管理機構,法律、法規、行業規範和繼續教育與督導與“年檢”等機制,諮詢行業長期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

    加上2017年取消了心理諮詢師證書考試,目前中國的心理諮詢執業認證完全缺失,心理諮詢師執業、來訪者尋求諮詢幫助均無證可依,加重了市場亂象。

    2、心理諮詢普及度不夠

    中國心理諮詢業發展只有不到 20 年時間,還曾被列入過“唯心主義”範疇,被排斥,缺少一個長期培養“重視心理健康、應用心理諮詢”的觀念的過程。

    很多人對心理諮詢依然存在偏見,覺得只有“精神病”、“變態”才會進行心理諮詢,大眾對於心理問題的病恥感,依然存在。

    目前,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和宣傳,對心理諮詢進行了科普增多,但目前唯一“出圈”的心理問題,卻僅有“抑鬱症”,並且,大眾對這些心理疾病仍存在誤解,對心理諮詢更是知之甚少。

    3、心理諮詢的確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但能對來訪者負責的專業心理諮詢師卻供不需求。

    在美國,執業臨床專業諮詢師,一般都具有社會學碩士學位,然後再接受3千個工作小時或大約2年的臨床督導,心理諮詢實務訓練。

    但是,中國心理諮詢師培訓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問題,心理諮詢師缺乏規範、系統、紮實的系統培訓。

    三、心理諮詢的效果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幫助你的人從業週期及成功實踐案例多少,被督導時間的多少。從業週期長、實踐案例豐富、個人被督導時間長,諮詢的效果相對要好的多,反之無法預知。

    總歸依據話,心理諮詢有效果,前提是你自己是健康的只是有心理困惑,找到的是專業機構有從業資格證,並且有多年實踐經驗、並且被督導時間長的諮詢師。

    以上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3 # 霍體清

    大家認為心理諮詢有作用嗎?

    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再加上獨生子女太多,溺愛比較嚴重,沒有擔當,缺少責任心的孩子很多,這些人獨立處事的能力弱,抗打擊能力弱,心智不成熟。再這樣的大環境下,有心理問題的人越來越大,據統計,全國現在有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等等患者一億多人,還有3億人有睡眠障礙。

    心病還須心藥醫,心理問題,說到底是認知思維出現問題,就是想法錯了,念頭錯了,吃藥很難改變這些人不合理的方法,很難改變一到某個環境就難受的條件反射,這些這類問題,最好的方法是心理諮詢。

    於是乎很多人參加心理諮詢師從業資格考試,也取得了證書,在幫助有心理疾病患者解決心理問題的時候,發現效果不好,能力不強,諮詢幾次沒有效果,所以很多人對心理諮詢產生了懷疑,甚至認為心理諮詢就是講道理,就是忽悠。出現這些問題最主要的是一些心理學理論沒有科學的解釋心理疾病的成因,沒有找到心理疾病的癥結,所以在諮詢的時候說不到點上。

    如果看到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焦慮,是受刺激驚嚇形成的條件反射,看到一到那個環境就焦慮、控制不住的潛意識思維程式,看到患者在焦慮的時候會有災難性思維,並提出可操作的解決方法,心理諮詢不但是有用的,而且是高效的。

    所以對於廣大的被心理問題折磨的病友來說,對於走投無路的家屬來說,尋找高效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是擺脫痛苦的關鍵一步。

  • 4 # 馨杳

    最近聽了某大學的心理諮詢公開課,那個老師有個觀點,我覺得挺有意思。他說心理諮詢的狀態大概有三種:

    第一種,就是很菜,沒感覺,不想再去第二次。

    第二種,諮詢師侃侃而談,讓你心生佩服“學心理學的就是厲害!”,然而問題並沒有解決。

    第三種,談完了,感覺就那樣,可是自己的問題也好了,同時心裡會覺得“這是我自己好的,是我自己想通了。至於那個諮詢師,一般般吧~”(所謂的潤物細無聲?哈哈。)

    我自己做過諮詢師,也做過來訪者。

    我第一次被諮詢的經歷很一般,感覺那個諮詢師沒有對我共情,而且不太認真。結束後就不想再找他第二次。不過那個諮詢師勾出了我心中的一個心結,讓我記到現在。他沒有幫我解決問題,只是幫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那,這次諮詢對我來說,是有效還是無效呢?

    目前接受過四位諮詢師的諮詢,都是低價的,最高的300元一次,最低的100元一次。最近報名了一個800塊,8次的諮詢,去了5次,確實沒什麼感覺,後面不太想去了。(這種基本都是實習諮詢師。水平良莠不齊。我遇到的這個,可能是能力不夠,也可能是和我不匹配吧。)

    除了諮詢師本身能力不夠,有很多影響心理諮詢效果的因素:諮詢師的諮詢流派+技術,諮詢師的年齡、性別、外貌……來訪者的年齡、性別、求助欲……諮詢師和來訪者的匹配度等等。

    而且,同一個諮詢師對同一個來訪者,也許每次的效果都不太一樣,可能那天諮詢師狀態不好,或者來訪者狀態不好?

    另外,就像我最開始講的,這個效果怎麼評估?諮詢師覺得有效,就是有效?來訪者覺得有效就是有效?還是第三人覺得有效?還是……?(心理諮詢中,有的問題比較好評估,比如改變不良習慣,改善親密關係等等,同時也有些不好評估的。)

    最後,我建議,即使有過沒什麼感覺的諮詢經歷,也不要輕易得出“心理諮詢無效”的結論。可以多去嘗試不同的諮詢師,或者不同的流派。

  • 5 # 此地聞蹤

    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都有它立生的根本,若是糟粕早就剔除出去了,這是物競天擇的道理,哪個不懂?

    要說有啥子用,問問度娘就曉得了;你若覺得沒用,我覺得你覺得的也對,但不全然:

    1、不得不承認的是,外國的心理體系更為完善,一批原始的大師們都產自國外,而國內的發展也是近代才跟上了步伐。這期間,亂象叢生、妖魔四起,各類培訓機構的證書漫天撒網、各類工作室接單的水平參差不齊,很少有人潛心鑽研此門,真若有也都出國深造去啦,之前的各大高校設定此專業的都很少,大多不以為謀生主業而作副業甚或只是興有此道,所以你會發現這一行那些教齡高的、懂育兒的、生活經驗豐富的、讀過幾本閒書的、倚老賣老講道理的,多得是可以作為從業者出來接單,所謂的那證書都能買來,這也是國家為何去年就取消了所有的證書考試暫未出臺新的評定標準的原因,你不能說這玩意兒沒用,它一直在變好的路上…

    2、過去人說“心裡有病”的稱謂有哪個擔待的起?現在卻有人自貼心理病的標籤來保護自己。它可愛的其實一點兒都不可怕(實則療愈自身的過程內心是很痛苦的)。身心本是一體,所謂的心身疾病是你查不出生理上的症狀卻實則由心理因素所引發,比如有的人失眠,他身體毫無大礙,可就是咋咋都睡不著…這種非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失眠就是情緒性的。當你不瞭解一樣東西卻對它全盤否定的時候,這鍋…東西可不背!

    3、“窮人有心理需求難在沒有錢,富人沒心理需求亦可作享受”,你若真想將這錢花的值得,療愈的效果其實不抽象內心看得見,建議你所找的諮詢師必須配備他自己的督導師和體驗師。

    本人就略懂一二,療效不療效的反正諮不死,一雙出租的耳朵還是有的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裡,有人常說:沉默是金。你是怎樣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