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筆不意馳
-
2 # 俏立浪尖
用現在的話來說,漢武帝的其他五個兒子要麼非治國之才,要麼心存武逆,要麼被年老的漢武帝猜忌,隨便翻閱歷史可略知一二。
小兒子,乃是漢武帝老年得子,自是十分喜愛,這個六子喚作劉弗陵,劉弗陵不僅十分聰明,體格也很健康,很像漢武帝小的時候。 而且他還是是鉤戈夫人懷胎十四個月生下來的,跟大堯有的一拼,所以漢武帝十分疼愛這個幼子。
漢武帝認為在這六子中只有劉弗陵才是最佳的繼承人,漢武帝臨死前,便頒佈詔書,讓霍光擔任輔政大臣,當然,還有其他幾位輔政大臣,事實證明,劉弗陵確實是個帝王之才。
-
3 # 戚建一
太子劉據被誤殺,連累衛子夫及衛氏一門被殺,而劉弗陵非親子,那有懷孕十四個月的,武帝肯定被戴綠帽了,此時已年老六十多了
-
4 # 歷叔人
漢武帝中國古代有名的皇帝,是一個不怕事的皇帝,不緊不怕事還到處招惹事。漢武帝自小就登基,早期一直都是竇太后輔佐處理朝政,竇太后西去之後漢武帝劉徹,開始接管國家把持朝政。後期母后與孃家人也想把持朝政,羽翼豐滿的漢武帝痛下心來,除去國內所有反王勢力,國內平定之後開始了漢武大業,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採擴張政策,開始與匈奴長年交戰。擊退匈奴於漠北平定天下,一生功績無數。可是在他的後期年事已高,昏庸無道晚年聽信謠言爆發巫蠱之禍,殺害太子漢武帝后期明白過來,後悔不已。為了紀念太子特別在都城建了一座思子臺,最後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葬於茂陵。
晚期漢武帝太子死後,為了王朝的延續,開始冊立新的接班人,這個人就是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開始了霍光輔政,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一般認為是子幼母壯,為了防止鉤弋夫人重演呂后稱制的局面,漢武帝死後處死了鉤弋夫人。
漢武帝的六個兒子,都在強大的夫親壓力下,活的很不自在,結果都不好,廣陵厲王劉胥,漢武帝四子,劉胥喜好遊樂力能扛鼎,空手能與熊野豬等猛獸搏鬥,但所行多不法,故在太子劉據自殺後,不被立為儲君。廣陵厲王劉胥詛咒昭帝事洩,畏罪自殺沒有好結果昌邑哀王劉髆漢武帝第五子,生母為李夫人,太子劉據自殺後,左丞相劉屈氂暗中勾結貳師將軍李廣利,準備立劉髆為帝事洩被殺。劉賀登基27天后被霍光趕下臺劉髆薨逝,在位27天荒淫無度廢黜為庶人。宣帝在位時改封劉賀為海昏侯,歷史上有名的海昏侯。劉弗陵漢武帝第六子,劉弗陵自幼體格健壯聰明伶俐,武帝以為跟他少年時期很像,極度喜愛之餘,便在臨終前冊立他為太子,安排霍光輔佐開始登基!q
-
5 # 萬馬奔騰勢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帝王,雄才大略,一生開疆拓土,掃滅匈奴,集權中央,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謂武功赫赫!但是老了之後的漢武帝也開始昏庸,喜歡聽信諂媚,重用酷吏奸臣張湯,因為巫蠱之案逼死太子劉據、皇后衛子夫,清醒之後頗受打擊。因為漢出呂后專政過去的時間不長,所以武帝對後宮和外戚之禍還是有比較清醒的認識的。六十歲之後遇到鉤弋夫人生下幼子劉弗陵,老來得子,疼愛至極,著力培養。隨著年齡增大身體衰老,老皇帝也知道時日無多,接班人必須要安排好,這時候武帝七十歲,弗陵才八歲,子幼母壯,為防呂后之事重現,武帝果斷處死了鉤弋夫人,少了點人情味,但是皇權大於親情,殺伐決斷正是一個偉大人物必備的心裡素質,值得肯定。隨後武帝下詔,立弗陵為太子,大司馬霍光效仿周公輔政,漢武帝駕崩,葬茂陵。總的來說,一切原因都是漢武帝自己造成的,逼死太子劉據,逼反李廣利,疼愛小兒子劉弗陵,必然也只能讓弗陵繼承皇位。後來看,漢武帝看人、選人還是很有眼光的,無論漢昭帝劉弗陵還是大司馬霍光都是正確的選擇,大漢平穩過渡到了有名的昭宣之治時期。
-
6 # 楊朱學派
漢武帝最後立8歲的幼子劉弗陵為太子呢?
先說太子劉據說起。
【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羅織罪名,製造冤獄。把群臣屠戮殆盡。】
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以巫蠱之禍將太子劉據、皇后、長公主等滅族。漢武帝為何要把皇族屠戮殆盡?
在法家思想裡能夠找到答案。韓非子認為:國君立太子後,太子和母親便希望國君早死,非愛非憎,利在君之死。利君死者眾,則人主危。
由於漢武帝把太子和和皇后視為死敵。才會藉助巫蠱之禍,把太子滅門。
再說漢武帝的其他幾個兒子:
次子劉閎: 封為齊王,劉閎英年早逝,年僅18歲。劉閎無子。死後封國收歸中央。
四子劉胥: 劉胥是漢武帝眾多兒子中名聲、品性最差的。欺男霸女,惡貫滿盈。天天用巫蠱之禍詛咒太子。天子、群臣、萬民皆知劉胥之惡。斷不會被立為太子。
劉胥是漢武帝兒女中,唯一信巫蠱的。卻活了下來。不信巫蠱的兒女:太子劉據、長公主、陽石公主,諸邑公主,在巫蠱之禍中被漢武帝誅殺滅門,為何?
因為依據法家思想,太子是皇帝的死敵,希望皇帝早死。劉胥則是太子的死敵,最希望太子死。劉胥最不希望皇帝死。
五子劉髆: 劉髆夭折,先於漢武帝病逝。
最後,太子之位只有一個候選人——年幼的劉弗陵。
依據漢武帝臨死前,立劉弗陵為太子。劉弗陵年幼,不諳世事。但依據法家思想,其母鉤代夫人是皇帝的死敵,希望皇帝早死。於是。漢武帝臨死前,誅殺鉤代夫人。
幸虧劉弗陵年幼。若其再年長十歲,又要被漢武帝指使法家酷吏,以巫蠱之禍滅門。
法家之邪惡、反人類可見一斑。法家無疑是民主法治的頭號死敵。
-
7 # 在下古麒
這也正是說明了漢武帝的無奈,如果真要有自己真心認同的繼承人,漢武帝又怎麼會將皇位交給年少不知事的幼童呢?
漢武帝一共有六個兒子,最大的也就是原太子劉據因為巫蠱之禍而自盡身亡,這最滿意的兒子就這樣一命嗚呼了。那麼太子之位就這樣空出來了,也許是對劉據的愧疚,亦或者是對其他兒子的不放心,所以他先將太子之位空著,等觀察之後再說。
那麼,就有兒子急了,老爸這是什麼意思呢?老三劉旦就趁著漢武帝病重,便上書要求進京宿衛,這是赤裸裸的同老爸要皇位啊,以漢武帝的性格,他怎麼能夠容許這樣一個大逆不道的逆子當皇帝,於是便直接下詔申斥於他,並削去了他三個縣的封地,徹底的不在考慮他。
然後就是劉髆,劉髆的生母是李夫人,同時他還有一個舅舅就是李廣利。李廣利也非常希望外甥能夠當上皇帝,於是就夥同丞相劉屈氂謀劃立劉髆為太子,事情敗露後李廣利便直接投降了匈奴,丞相劉屈氂則被腰斬。而劉髆也就這樣被落選了。
接著就是劉胥,劉胥與劉旦是同母所生,但是劉胥這個人喜好淫奢,私生活非常不檢點,就這樣的人還不如前兩個人選呢,所以對於這樣一個自己很反感的兒子,漢武帝果斷的把他給排除了。而劉閎去世的早,所以也沒得選。
最後一個就是正主劉弗陵了,劉弗陵是最小的一個,也是漢武帝最喜歡的一個,因為他覺得劉弗陵很像自己。並且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也是很得漢武帝的寵愛,所以漢武帝很早就有意將自己的皇位傳給劉弗陵了,只不過不知道自己能活裡面,所以一直沒有冊立劉弗陵為太子,而且因為擔心以後子弱母壯,鉤弋夫人擅權,所以將其給殺了,等到自己即將去世才將皇位傳給劉弗陵。
-
8 # 瑪西子歷史學
西漢第七位皇帝漢武帝劉徹很晚才與衛皇后得一女兒,終於打破了他不孕不育的謠言,歷史記載他一共有六個女兒以及六個兒子。他們分別是衛長公主、鄂邑長公主、諸邑公主、石邑公主、陽石公主、夷安公主以及皇子劉據、劉閎、劉旦、劉胥、劉髆、劉弗陵,這六位皇子怎麼輪到年僅八歲的劉弗陵繼承大統的,今天我們就看看這幾位皇子的命運是如何。
首先我們先看下漢武帝的嫡長子也是太子劉據,公元前128年衛皇后生下來劉據,作為嫡長子自然很受漢武帝的喜愛,於是在劉據六歲的時候就被寵溺他的父皇封為太子,待劉據成年後漢武帝有時也會把國事交給他管理。劉據也沒有辜負漢武帝的栽培和厚愛,他為政公平且仁政,很是受到老百姓的喜愛,就在群臣百官都認為未來的皇位非劉據莫屬時候,可在公元前92年漢武帝劉徹發動了巫蠱之禍,徹底改變了劉據的命運。
在這場禍亂中共殺了嬪妃、宮女、大臣等上百人,就連皇子、皇女都沒有幸免,大臣江充等人與太子劉據有恩怨,害怕劉據將來掌權後對自己不利,便在年老糊塗的漢武帝面前造謠,說是因為劉據的巫蠱才造成漢武帝常年生病。糊塗的漢武帝信任了江充等人,劉據因不能訴冤只能起兵斬了江充,漢武帝於是讓派兵鎮壓,最後太子劉據被迫自殺,劉據的皇子們也被迫害,只留皇孫劉病已即後來的漢宣帝悄悄苟活著。
再來看看漢武帝的二皇子劉閎,劉閎自出生起就很受漢武帝的喜愛,並把肥沃的齊國次給了劉閎,冊封劉閎為齊王。劉閎在齊國安心的當了八年的齊王,在公元前110年安然去世,因為劉閎去世時還是少年,身邊並沒有子嗣,固他的封國被除掉,諡號為齊懷王。
漢武帝三皇子劉旦公元前117年被封為燕王,公元前91年太子劉據自殺後,身為皇族的長子的劉旦打起了當太子的主意,於是在公元前88年漢武帝病重後,他立刻上書自薦進京宿衛,劉旦的一些列舉動不僅被疑心重的漢武帝削去了三個縣的封地,從此與皇位再無淵源。待劉弗陵繼位後不服的劉旦聯合宗室劉澤等人造謠劉弗陵並非漢武帝所生,漢昭帝念在手足情深並未追求,還不死心的劉旦聯合鄂邑長公主、上官桀打算謀反,被識破後自殺身亡。
漢武帝第四子劉胥與劉旦是同母,他與長兄劉閎、劉旦同時被冊封,劉胥被測封為廣陵王,據說劉胥這個人身高馬大,並且力氣也特別的大,能夠空手與野熊、野豬等兇猛的動物獨鬥。但是劉胥為人遊手好閒,做事情也沒有風度,即使漢武帝年老時再糊塗也不會選擇劉胥當皇帝的,後來劉胥不滿年幼的漢昭帝為帝,開始窺視皇位並使用女巫詛咒,可能看到女巫的“力量”,等到漢宣帝繼位後,劉胥有采用了相同的手段,後來事情敗露自殺。
漢武帝的第五子劉髆,劉髆的母親是孝武李皇后,公元前97年被漢武帝封為昌邑王。公元前90年,劉髆的舅舅李廣利聯合左丞相劉屈氂謀立劉髆為帝,並詛咒漢武帝,事情敗露後劉屈氂被腰斬,李家被收監,李廣利知曉後投靠了匈奴,而徹底與皇位無緣的劉髆在位十一年後於公元前88年的春天夢逝。
漢武帝的第六子也是後來的漢昭帝劉弗陵,是漢武帝與鉤弋夫人趙氏所生的孩子,自巫蠱之後,衛皇后和太子劉據被害,而其他兒子不是死就是無德無能,此時只有五六歲的劉弗陵不僅體格健壯還聰明伶俐,很受漢武帝的喜愛。漢武帝還命宮廷的畫工繪畫出周公輔成王的畫作送給霍光,暗示文武百官自己已決定立劉弗陵為太子,在公元前87年漢武帝病逝,當時年僅八歲的劉弗陵繼皇位,霍光、金日磾、上官桀為輔佐大臣。
-
9 # 有書幸運馨
漢武帝一共有六個兒子,成年兒子有劉據、劉閎、劉旦、劉胥、劉髆,幼子劉弗陵,為何最終卻選了個才八歲的小孩子劉弗陵做接班人呢?
這是因為雖然長子劉據,七歲就被立為太子,但漢武帝在晚年疑心病很重,在佞臣江充製造的“巫蠱事件”中,逼得太子劉據最後自殺身亡。而太子劉據死後,漢武帝徹查“巫蠱”之獄。卻發現沒有幾件事屬實,事實證明:太子是冤屈的,並無謀反之意,漢武帝追悔莫及,後來,還修建了“思子宮”,蓋起了“歸來望思之臺”,以寄託自己的思念之情。
喪子之痛,令漢武帝不斷地、全方位地反思自己,還下了一道“罪之詔”,承認自己在治國上有過錯,對自己進行自我批評。
這份歷史上第一份帝王“罪之詔”,史稱《輪臺罪之詔》,後來歷史證明,不僅標誌著漢武帝晚年的治國政策,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而且對中國的歷史,也產生重大的、深遠的影響。
與其同時,因為劉據的死,又讓太子之位再次成為朝堂內外關注的焦點,同樣,幾個兒子也在漢武帝的掂量之中。
長子劉據被殺,他的三子一女也都被殺害,只留下嫡長孫劉詢,不在考量之中。
次子劉閎,被封為齊王,八年後就夭折了。
五子劉髆昌邑王,他是李夫人的兒子,是史稱“漢武三大將”李廣利的外甥。
徵和三年,匈奴入侵,李廣利出兵,臨走前,拜託兒女親家丞相劉屈氂,請他幫忙做做工作,立昌邑王為太子,沒想到被人聽到,告發了。
這種大臣私下商議立太子,屬大逆不道之罪,兩家都遭滅頂之災。而無辜的昌邑王也命短,死於漢武帝病故之前。
三子燕王劉旦,頭腦簡單,無知無識。漢武帝后元元年,燕王劉旦突然上書漢武帝,要求到漢武帝身邊任侍衛,這種小計謀純屬作死的節奏,“自請入宮,是為大逆”。漢武帝大怒,辦了燕王一個私藏逃犯之罪,還削了他三個縣的封地,這就己經算大幸了,太子之位己與他無半毛錢關係了。
還有四子廣陵王劉胥,平日裡驕橫不法,根本不入漢武帝的法眼。
因此,雖然他們都己成年,但是漢武帝也深知,絕不可能將江山交給這等不屑之子。
只有才8歲的幼子劉弗陵,鉤弋夫人的兒子,他身體強壯,頭腦聰明,深得漢武帝喜愛,所以,漢武帝心中就決定立他為太子,選做自己的接班人。
而且晚年他還為年幼的太子辦了兩件實事:
第一件顧託得人
這是他晚年最英明的大手筆:讓大臣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田千秋五人,輔佐幼主劉弗陵,“雖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避免了秦亡覆轍。
第二件殺母存子
據《史記·外戚世家》記載:漢武帝確立了劉弗陵為太子後,就決定殺掉他的母親鉤弋夫人。
這是漢武帝的“殺母存子“法。他認為:歷史上國家內亂,起因往往是皇上年紀小,而他的母親正當盛年。
而年輕貌美、寡居深宮、寂寞驕奢的皇太后,又沒人管得了,淫亂之事難免發生,呂后的事就是一個“帝王噩夢”。
而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才二十來歲,太年輕了,會鬧出什麼事端來,實在難以預料。
因此,漢武帝“以史為鑑”,為了江山社稷,為了提前為霍光等大臣們輔政掃清障礙,即使鉤弋夫人不斷哀求,漢武帝仍然厲聲對她說:“你必須死”。
而且,根據此法,漢武帝在晚年,所有為他生過孩子的嬪妃,無論生男生女,全部賜死,她們都成為殘酷的權利之爭下的犧牲品。
縱觀歷史,漢武帝本有成年的兒子,最後卻選了個才八歲的小孩子劉弗陵做接班人,最終卻是被舉世所公認為有“識人之明”。
因為他雖在“巫蠱之禍”中,犯了大錯,錯殺了太子,但他也吸取了教訓,清楚的知曉幾個成年兒子的秉性,為了江山社稷,對於驕橫不法之子,絕不可立為皇太子。
選擇了8歲幼子劉弗陵,並且下詔立他為皇太子的第三天,他就溘然長辭,雖然是無奈之意,但確是英明之舉。
正如偉人毛澤東對他的客觀評價:“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績,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詔,不失為鼎盛之世。”
-
10 # 逍遙子遊
在傳統史家眼裡,漢武帝的形象遠不如現代人眼中那麼高大完美。為了權力,漢武帝差不多是自夷三族。到晚年,雖還有個把存世的成年兒子,但都不堪大任,入不了他的法眼。而幼子劉弗陵"肖我",自然就接班了。但他也為幼子接班做了許多工作,掃清了許多障礙,最著名的就是"立其子則殺其母",這是吸取漢初後宮外戚干政的教訓,延續了頂一千年,至北魏才被廢止。
-
11 # 南朝居士
孫權立孫登為太子,用次子孫慮制衡他,結果孫慮不爭氣,沒幾年就死了,孫登不明不白的就死了。
後來又立三子孫和為太子,四子魯王孫霸制衡他,結果引起了“兩宮之爭”,在搞下去就是政變了,於是孫權手起刀落,廢孫和,殺孫霸。
最後,也是臨死前,放著兩個年長的兒子不立,立小兒子孫亮為太子。
再看司馬炎,他有26個兒子,除了早夭的8個,還有18個封王了,看到後來的“八王之亂”,可以看出,大多數是強勢的,至少都是正常人,但是,他偏偏選了個傻子,為什麼呢?
石虎剛篡位,就嘲笑石勒傻,不培養太子,讓他走可乘之機,於是自己一上位,就大力培養太子石邃。
333年由於石虎立為魏王,石邃被立為魏太子,337年立為皇太子,
《晉書·卷一百五·載記第五》:赦其境內殊死已下,立季龍妻鄭氏為魏王后,子邃為魏太子,加使持節、侍中、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錄尚書事;《晉書·卷一百六·載記第六》:季龍荒遊廢政,多所營繕,使邃省可尚志書奏事,選牧守,祀郊廟;惟征伐刑斷乃親覽之。《資治通鑑·卷九十五》:趙王虎命太子邃省可尚書奏事,唯祀郊廟、選牧守、征伐、刑殺乃親之。立為太子後,讓太子主軍國大事,只有祭祀、打仗、人事權歸自己,相當於太子主政,自己主軍,
這樣必然有個問題,大臣肯定都想著投資未來的皇帝啊,而石邃呢?去給石虎彙報,他就覺得,這點小事也來煩我?不給他彙報,他又覺得,是不是想架空我?
結果呢?太子就有點想提前接班了,於是他就廢殺太子,
殺了太子,又立石宣為太子,用石韜制衡他。
339年,擔任太尉,石韜和太子石宣日省尚書奏事,專管刑賞。跟太子同任錄尚書事,用意明顯。
於是,太子石宣殺石韜,石虎殺太子全家百口。
於是,石虎放著眾多年長的兒子不立,立十歲的小兒子石世。
蕭道成篡位後,也急不可耐的立太子,結果呢?太子勢力太大了,有人跟他說,這樣下去後果不堪設想啊,你忘了石虎、劉義隆的故事了?於是蕭道成訓斥太子,
太子的屬官就跑過來說,“皇帝你昨天無故訓斥太子,太子心情不好,你去認個錯吧!”
蕭道成自然不願意,哪來皇帝給太子認錯的?於是太子屬官拉著他的衣服,把他架上車,去太子宮陪太子喝酒,
如果不是他及時死了,後果是什麼?
上之為太子也,自以年長,與太祖同創大業,朝事大小,率皆專斷,多違制度。信任左右張景真,景真驕侈,被服什物,僭擬乘輿;內外畏之,莫敢言者。司空諮議荀伯玉,素為太祖所親厚,嘆曰:“太子所為,官終不知,豈得畏死,蔽官耳目!我不啟聞,誰當啟者!”因太子拜陵,密以啟太祖。太祖怒,命檢校東宮……(《資治通鑑.齊紀一》)月餘,太祖怒不解,晝臥太陽殿,王敬則直入,叩頭啟太祖曰:“官有天下日淺,太子無事被責,人情恐懼;願官往東宮解釋之。”太祖無言。敬則因大聲宣旨,裝束往東宮,又敕太官設饌,呼左右索輿,太祖了無動意。敬則索衣被太祖,乃牽強登輿。太祖不得已至東宮,召諸王宴於玄圃。長沙王晃捉華蓋,臨川王映執雉尾扇,聞喜公子良持酒槍,南郡王長懋行酒,太子及豫章王嶷、王敬則自捧酒饌,至暮,盡醉乃還。(《資治通鑑.齊紀一》)再看曹植,很多人覺得曹植有機會染指皇位,結果呢?有人覺得是賈詡的功勞,實際上呢,曹植也不過是曹操用來牽制太子的。
楊堅立楊勇為太子,結果有一天,看到百官去朝賀太子楊勇,受百官朝賀,是皇帝才可以的,明顯僭越了,於是訓斥太子,
初,上使太子勇參決軍國政事,時有損益,上皆納之。有次經過仁壽宮(太子宮),感到毛骨悚然,如入敵國,晚上睡覺不敢脫衣服,不敢上廁所,怕太子造反,最後廢了太子。
後遇冬至,百官皆詣勇,勇張樂受賀。上知之,問朝臣曰:“近聞至日內外百官相帥朝東宮,此何禮也?”太常少卿辛亶對曰:“於東宮,乃賀也,不得言朝。”上曰:“賀者正可三數十人,隨情各去,何乃有司徵召,一時普集!太子法服設樂以待之,可乎?”因下詔曰:“禮有等差,君臣不雜。皇太子雖居上嗣,義兼臣子,而諸方岳牧正冬朝賀,任土作貢,別上東宮;事非典則,宜悉停斷!”自是恩寵始衰,漸生猜阻。李世民太子李承乾造反後,也放著眾多優秀的兒子不立,立“懦弱”的李治。
為什麼這些皇帝,都放著眾多優秀的兒子不立,立一個小兒子?
雖然他們一再表示,是自己喜歡他,或者他們“仁孝”,
但只有石虎說出了實情。
季龍曰:“吾欲以純灰三斛洗吾腹,腹穢惡,故生兇子,兒年二十餘便欲殺公。今世方十歲,比其二十,吾已老矣。”於是與張舉、李農定議,敕公卿上書請立世。《晉書.石季龍載記》回到問題。
漢武帝為什麼殺太子?因為太子勢力太大,威脅皇權了,太子軍隊可以跟皇帝的軍隊在長安大戰五天五夜,勢力多大可想而知。
如果立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這樣的人,皇帝跟太子的矛盾就不可調和了,於是只有立小兒子,這樣,等到有矛盾的時候,他也老死了。
-
12 # 日慕鄉關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雄才大略的有為之君,也是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他在位54年,打下一個大大的疆土,如果非要評選個中華民族“千古一帝”,漢武帝能否奪冠不好說,入圍沒問題。
但就這樣一位強悍又高壽的皇帝,駕崩前卻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
據史書記載,漢武帝劉徹共有六個兒子,長子太子劉據,次子齊懷王劉閎,三子燕刺王劉旦,四子廣陵王劉胥,五子昌邑王劉髆,六子劉弗陵。
選來選去,劉徹選擇把皇位傳給年僅八歲的劉弗陵。
幼主繼位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英明神武的漢武帝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實在是沒有辦法!
長子劉據是漢武帝的嫡長子,皇后衛子夫所生,本來極為受寵,元狩元年(前122年)夏,年僅六歲的劉據被冊立為皇太子,但這位爺十分不走運,徵和二年,巫蠱案發,矛頭直接指向他,無奈之下他用母親的令牌調兵誅殺了權臣江衝,最後自己也死於非命。
次子齊懷王劉閎,母親為王夫人,他在元狩六年封為齊王,但很快夭折,並且沒有留下子嗣。
三子燕刺王劉旦,是李姬所生,這位老兄誤把繼承皇位理解為排隊等計程車,大哥死了,二哥夭折,那不就輪到我上位了,於是不等父親召喚就從封地來到了首都,等著受冊封,結果被老爸摟頭一棍打回去,還拿掉了三個縣的封地。
四子廣陵王劉胥,是劉旦同父同母的弟弟,天生的舉重選手,摔跤九段,猛獸獵人,動不動在家裡舉大鼎炫耀臂力,與春秋時期舉大鼎出事故的秦武王嬴蕩有一拼,漢武帝雖然喜歡武力解決問題,但對這個四肢發達的兒子很不喜歡。
五子昌邑王劉髆,他老媽就是那位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的大美女李夫人,好事的網友可能還知道,他大舅舅是漢武帝的基友李延年,二舅舅是貳師將軍李廣利,按說憑這關係,怎麼著也輪到他繼位,但他命不夠硬,老爸還沒走,他先走了。
最後就剩下了年僅八歲,壯大多知的劉弗陵。
劉弗陵的身世也很有意思,老孃趙氏被稱作鉤弋夫人,相傳她天生手握拳不能展開,武帝從她家附近經過,有望氣的神棍告訴武帝此地有個奇女子,武帝找來一看,我擦,是個大美女,手雖然是彎曲的,但聽到金口玉言,立馬就打開了,還攥著一個玉勾。
鉤弋夫人長得漂亮,肚子也爭氣,武帝都那麼大歲數了,人家卻進宮不久就懷上了,而且一懷就是十四個月,搞的漢武帝激動萬分,把鉤弋夫人的宮門改為“堯母門”(堯就在他媽肚子裡混了14個月)。
說實話,我每次看到這段都想到張國師的著名作品--大紅燈籠高高掛,裡邊的女主為了能夠懷孕,欺騙老公說自己懷上了,她以為這樣一來,老公出於照顧就會經常來,來多了不就能真懷上了嗎?
不知道張國師在拍攝前有沒有搞清楚,古代女子懷孕後是否還會繼續同房.
如果鉤弋夫人真能懷14個月,多半就是用的這招,要不,就是請別人捉刀,給老公戴了綠帽子。
不管是不是親生的,劉弗陵這小夥還不錯,身體結實,聰明伶俐,和漢武帝小時候很像,子不類父是漢武帝最不滿戾太子劉據的地方,如今老來得子,還是一個克隆版的自己,能不高興嗎?
再加上其他幾個兒子不爭氣,想來想去,乾脆,把位子傳給小兒子得了。
當然,漢武帝也不是感情用事,為了兒子順利接班,他還是做了很多準備。
首先是幹掉了網紅老婆鉤弋夫人,作為一代聖主,漢武帝雖然迷信,但哪裡看不透那些鬼蜮伎倆,只不過男人嘛,何必與美女計較,只要女人高興,裝裝糊塗就過去了,但大事臨頭,該認真的認真,子幼母壯,將來難免上演呂后亂政,乾脆殺之以絕後患。
其次是指定幾個託孤大臣,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位輔佐幼主,他們忠誠,能幹,懂業務,又互相制約,只要盡心盡力,問題不大。
做好這一切,武帝放心的去了,8歲的劉弗陵順利上位。
客觀的說,劉弗陵還是很厲害的,他小小年紀能治國理政,還能當機立斷,誅殺桑弘羊、上官桀等人,頗有康熙前世的風度。
可惜這小夥,小時候身體結實,長大不知怎麼變虛了,20歲就撒手西歸。
皇位轉了一圈,最終回到戾太子劉據的孫子--宣帝劉病已手裡!
人算不如天算,一切早有安排!
回覆列表
嫡長子繼承,餘子分封。
首先是嫡長子,庶出的孩子是沒有資格繼承天下的,而嫡子的母親,也就是正宮皇后,往往也是朝中某位權臣的直系親屬。所以在宮鬥劇裡,廢儲,也代表著朝中大變動,還能影響到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