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智慧英語迦南地

    如果龐統和法正沒死,諸葛不會入川,荊州在諸葛的統戰思想下穩若泰山。

    魏延守漢中固若金湯

    蜀國必先使離間計搞亂魏國。然後兵分兩路,一路趙雲法正從荊州出發佯攻造勢,一路由魏延為帥,龐統為軍師從漢中出發,子午谷奇謀就用上了,拿下長安,把長安和漢中連成一片。

    約定孫權攻打合肥。

    如此,蜀國的版圖可以一戰就擴大了很多。

    以後就靠厚德贏天下了,估計魏國和吳國在這方面要比蜀國差得太遠。

  • 2 # 夢傑少

    這個假設有太多的矛盾了,但是簡單說假如劉備跟歷史一樣丟了荊州,折了關趙黃馬,五虎將只剩趙雲,而且退回了蜀地,面對這樣的難境之後,劉備去世了,接著劉禪繼位,這3個人面對不同的優點想必有不同的要職,諸葛亮肯定內政丞相,龐統為軍師,法政雖然在軍事上也很有遠謀,但是他善於奇謀,對比龐統來說他的奇就稍弱了一些,他肯定從軍事參謀,有了內政和軍事首領,蜀國的發展可能恢復的快一些,但是北伐肯定會發生的,雖然結果不好預料,但是所有的謀士也好武將也好,如果沒有戰爭哪來的功勳,何況臥龍鳳雛這天下一等一的人才,必不甘於碌碌無為,必然北伐建功立業.所以那時候北伐的領導者應該換成了龐統,諸葛亮留守蜀地,結局肯定比歷史好很多

  • 3 # 一培淨土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龐統、法正是什麼樣的人。龐統,字士元,在《三國演義》和民間故事裡被描寫成相貌極其醜陋,心胸狹隘,私心特重,甚至死因是:劉備取益州攻打雒城時,龐統忌妒諸葛亮功大於己,不聽諸葛亮和劉備的再三勸告,執意自己統領魏延作先鋒,取南小路而進讓劉備領黃忠作先鋒,從山北大路而進。途經一處名為〈落鳳坡〉的地方,被早已在此設伏的劉璋部下張任亂箭所射殺。

    其實在魏書、蜀記、吳歷甚至西晉時期陳壽所著《三國志》。所有的記載,對龐統的評價是很高的。記載:龐統襄陽人,年小時確實其貌不揚,很沒人把他當回事,只有其叔龐德公很欣賞這個侄子。(龐德公,屬當時荊襄地區名士中的大哥,一個標準的隱逸之士)。龐統18歲那年,被當時素有‘知人評人’之名的隱士賢人司馬徽品評,得到-‘你果然是個天才’的評語。從此,龐統名聲遠播,連東吳很多名士都對他仰慕不已。‘鳳雛’之名是龐德公給這位侄子的綽號,意思是:‘小鳳凰,前途無量的神鳥’。

    歷史上龐統確實與周瑜關係密切。公元210年,周瑜在西征途中病逝後,是龐統護送他的遺體返回到東吳。之後,還受到東吳士大夫的熱情款待。奇怪的是他並沒有留在東吳作官,而是回到荊州,在劉備手下當個縣令。由於他這個縣令乾得很一般還被劉備罷了官。幸好(諸葛亮)和(魯肅)都比較瞭解龐統,在他們大力推薦下,劉備與龐統一番長談,劉備這才發現三十出頭的年輕人確實不凡,於是把龐統提拔為重要謀臣,軍銜--軍師中郎將。由於龐統行事果決,擅長奇謀被劉備留在身邊出謀劃策。(此時諸葛亮是:負責管理後方,排程糧草。類似蕭何一類的工作)。另外,龐統為人豁達,胸襟開闊,瀟灑大度所以也只有他能賞識和駕馭彭羕這樣的人。龐統之死是:公元211年他跟隨劉備入川,次年212年劉備的陰謀被劉璋識破,從此兩家交惡。在劉備攻打雒縣時受到劉璋之子(劉循),憑藉城池頑強的阻擊,久攻不克的情形下,龐統親自帶兵上陣,圍攻城池,不幸激戰中被冷箭射死,(此前張任已死與張任無關)年僅三十六歲。失去了龐統這樣一位,兼具戰略大局觀,又能同時當任軍事統帥與內政事務的人,確實是劉備集團的大不幸。

    法正,字孝直,在劉備集團是頗受劉備信任、仰仗,是與諸葛亮、龐統比肩的人物。法正此人,為人所稱道的是:足智多謀,出奇制勝,行為不拘一格,在當機立斷方面甚至超過諸葛亮。更難得的是,與君主交流方面--(半生滄桑,很有原則的君主劉備)運用更為機巧的諫言,往往能收到奇效。這方面也是諸葛亮所不及的。

    可以說劉備集團是按照諸葛亮的戰略規劃,龐統的策略,在法正的內應下攻取的益州。在劉備平定益州後,法正被封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公元215年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劉備依法正的奇謀,黃忠的勇猛,在定軍山一戰大破曹軍,斬殺漢中曹軍總指揮夏侯淵,取得了漢中決定性的勝利。劉備稱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由此可見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之高。然而法正為人所病垢的是:為人功利,睚眥必報,快意恩仇。(劉備奪取益州後,法正在曾一天之內擅殺了多個與他有私仇的人)。公元220年東漢滅亡,公元221年法正病逝於—‘蜀漢’。

    我想看待這個問題不能光是從軍事,戰略的角度來看,我個人認為如果龐統,法正尚在,劉備去逝。即使之前在軍事上有所收穫,但蜀漢的政局上也會發生前所未有的動亂。首先,(劉備)蜀漢的奠基人,其人格魅力,軍事能力,魄力,識人之明,都是很強的,尤其是魄力諸、龐、法三人是都不及的。諸葛亮:待人以誠,處事謹慎,但氣場嚴重不足,正史:劉備剛去逝蜀漢朝廷內“憤青”層出不窮,如來敏、廖立。朝外,建寧郡雍闓起兵造反,使得整個南中地區整動。龐統:為人豁達,瀟灑大度如此一來個人威信必然下降。法正:睚眥必報,塊意恩仇的性格,別說有魄力、威信,只怕劉備死後會跳出多少政敵、仇家也未知。其次,蜀漢朝廷裡本身就存在著--‘從原基團’典型代表趙雲,‘荊州基團’典型代表馬良,‘東州集團’典型代表吳懿,‘本土集團’典型代表黃權,四個集團,這樣的政治格局如果龐統,法正沒死也就意味著關羽、張飛、劉封、孟達、馬良、馮習、張南等將領的存在(注意各屬不同集團)那麼劉備去逝後,蜀漢政權就不會再有以後的諸葛亮政令一統的局面。

    蜀漢會不會堅持諸葛亮的徵魏?我想這要看蜀漢集團內部鬥爭的結果,因為內部鬥爭必定帶來國家的內耗,人才的叛逃。有可能‘內亂’導致亡國。也有可能經過一番政治洗牌和武力鎮壓後蜀漢政權仍然存在,主要:(諸葛亮、龐統、法正)這三個軍事統帥只要有人尚在,徵魏應是必要的。首先劉備建立的‘蜀漢’這一稱謂,是後人賦予的。歷史上,正式的稱呼還是叫‘大漢’,完全是東漢皇朝的自然延續。並非新建一國。劉備生前就是打著‘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旗號與曹魏爭奪中原。即使他去逝後只要諸葛亮,龐統,法正有人尚在,蜀漢識之士也會響應徵魏的,因為,早期諸葛亮的〈隆中對〉給劉備的戰略規劃就是跨有荊、益,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命一上將......漢室可興。也就是奪取天下之意。這樣的戰略規劃如果不是發生大的變動,是不會動搖的。其次,哪怕蜀漢(如正史一樣)只有一州之地,那麼‘徵魏’更是必要的。因為歷史教訓“偏安一隅,終會被滅”。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 4 # 尚德未央

    徵魏是蜀漢的立國之本,無論怎樣,徵魏策略是不會變的。

    再者,如果法正和龐統沒有死,那麼,荊州大機率是不會丟的。諸葛亮坐守的荊州基本上是能夠穩定的。事實上,荊州的地理位置甚至比漢中更重要,荊州不失,蜀漢就會很穩的堅持下去,甚至連吳北圖中原。

    實際上,在軍事方面,法正的作用甚至比諸葛亮更大。諸葛亮擅長的是治國,內政等,于軍事上,可能稍遜一些,而法正強就強在軍事上,圖謀漢中,斬夏侯淵都是出自法正的計謀。而且劉備也是極為重視法正的,要知道,法正是劉備時代唯一一個有諡號的大臣,當劉備伐吳大敗後,諸葛亮也說過,若法正在,就可以阻止劉備伐吳,就算不能阻止,如果一起去的話,也不至於大敗。

    而龐統,由於死的太早,嚴重的限制了能力,但是從向劉備提出三計上能夠看出,龐統也是在軍事上的天才。如果法正龐統沒有死,那麼荊州則不會丟,劉備也有可能多活幾年,蜀漢的實力也會進一步擴大,所以,法正龐統的死,可以說是敲響了蜀漢的喪鐘。

  • 5 # 木子的木子

    個人感覺龐統一定會支援諸葛亮的北伐,法正不一定。

    雖然並不能說龐統的智謀一定勝過諸葛亮,但作為和諸葛亮並列的智慧人物,肯定差不到哪裡。因為龐統是一個比諸葛亮更加激進甚至冒險的人物,龐統之志向,不亞於諸葛亮,輔佐劉備或者蜀漢平定四方是龐統的目標。龐統也是一心為蜀漢的。試想,臥龍和鳳雛都在,蜀漢實力大增,天下歸屬與誰猶未可知。

    二比一,最後還是會北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飛機延誤4小時以上應當怎樣陪旅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