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飛飛的小朋友

    孟子最早提出人性本善的說法《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公孫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

      孟子以性善論作為根據,在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不忍人之政”)。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

      孟子對於性善論的最用力的論證,是透過人的心理活動來證明的。孟子認為,性善可以透過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動加以驗證。既然這種心理活動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據的,是出於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稱之為“良知”、“良能”。

      孟子把道德規範概括為四種,即仁、義、禮、智。同時把人倫關係概括為五種,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以上理論的出發點就是——性善論。

    至於三字經是後人所作最早也是南宋所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七年農曆九月初八是什麼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