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表達難於啟齒的感情或者內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想說卻又馬上停下沒有說。
出自:《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作。原文: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譯文:
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現在嚐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詞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創作時間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間。辛棄疾在帶湖居住期間,常到博山遊覽。
博山風景優美,他卻無心賞玩。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
賞析:
上片說,少年時代思想單純,沒有經歷過人世艱辛,喜歡登上高樓(層樓),賞玩景緻,本來沒有愁苦可言,但是“為賦新詞”,只好裝出一副斯文樣子,勉強寫一些“愁苦”的字眼應景。
上片生動地寫出少年時代純真幼稚的感情。“不識”寫少年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愁”,十分真切。下片筆鋒一轉,寫出歷盡滄桑,飽嘗愁苦滋味之後,思想感情的變化。
“識盡愁滋味”概括了作者半生的經歷,積極抗金,獻謀獻策,力主恢復中原,這些不僅未被朝廷重視,反而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擊。他這“愁”鬱結心頭已久。
是很想對人傾訴一番,求得別人的同情和支援的,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把持政權,說了也於事無補,就不再說了。“欲說還休”深刻地表現了作者這種痛苦矛盾的心情。
悲憤愁苦溢於言表。值得注意的是,“欲說還休”四字重複出現,用迭句的形式渲染了“有苦無處訴”的氣氛,加強了藝術效果,使讀者體會到。
作者為國事憂愁,極端痛苦,竟至不能對人訴說,這是因為“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辛棄疾:《論盜賦札子》),作者實在有難言的苦衷啊!怎麼辦呢?
只好“顧左右而言它”,“卻道天涼好個秋”句,意思就是說作者無可奈何,只得迴避不談,說些言不由衷的話聊以應景!
全詞構思新巧,平易淺近。濃愁淡寫,重語輕說。寓激情於婉約之中。含蓄蘊藉,語淺意深。別具一種耐人尋味的情韻。
意思是:表達難於啟齒的感情或者內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想說卻又馬上停下沒有說。
出自:《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作。原文: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譯文:
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現在嚐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詞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創作時間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間。辛棄疾在帶湖居住期間,常到博山遊覽。
博山風景優美,他卻無心賞玩。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
賞析:
上片說,少年時代思想單純,沒有經歷過人世艱辛,喜歡登上高樓(層樓),賞玩景緻,本來沒有愁苦可言,但是“為賦新詞”,只好裝出一副斯文樣子,勉強寫一些“愁苦”的字眼應景。
上片生動地寫出少年時代純真幼稚的感情。“不識”寫少年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愁”,十分真切。下片筆鋒一轉,寫出歷盡滄桑,飽嘗愁苦滋味之後,思想感情的變化。
“識盡愁滋味”概括了作者半生的經歷,積極抗金,獻謀獻策,力主恢復中原,這些不僅未被朝廷重視,反而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擊。他這“愁”鬱結心頭已久。
是很想對人傾訴一番,求得別人的同情和支援的,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把持政權,說了也於事無補,就不再說了。“欲說還休”深刻地表現了作者這種痛苦矛盾的心情。
悲憤愁苦溢於言表。值得注意的是,“欲說還休”四字重複出現,用迭句的形式渲染了“有苦無處訴”的氣氛,加強了藝術效果,使讀者體會到。
作者為國事憂愁,極端痛苦,竟至不能對人訴說,這是因為“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辛棄疾:《論盜賦札子》),作者實在有難言的苦衷啊!怎麼辦呢?
只好“顧左右而言它”,“卻道天涼好個秋”句,意思就是說作者無可奈何,只得迴避不談,說些言不由衷的話聊以應景!
全詞構思新巧,平易淺近。濃愁淡寫,重語輕說。寓激情於婉約之中。含蓄蘊藉,語淺意深。別具一種耐人尋味的情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