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jhx99
-
2 # 快樂在雲端666
新版價效比高,散熱問題建議選i3最合適,反正air就是拿來辦公和看視訊比較合適,修圖和視訊編輯還是pro比較合適。
-
3 # 田帥105701926
去年買的,辦公還算可以,但是出小毛病了,不關機合蓋後再開啟,很大機率是無法喚醒的。不知道是軟體問題還是硬體問題。
-
4 # EmacserVimer
新款2019款MacBook Air是到目前為止最漂亮的MacBook Air,也是蘋果這麼多年來顏值最高的MacBook,新款的MacBook Air依然是最好的入門級MacBook產品,也是目前最好的輕薄膝上型電腦,更重要的是這兩年蘋果的更新升級真的是非常有誠意。輕辦公我當然推薦購買MacBook Air,更好的續航以及更輕薄的機身也更加適合經常出差的使用者,想要作為主力生產力工具,毫無疑問你應該選擇MacBook Pro,效能更好並且可擴充套件的硬體選擇更多。
MacBook Air吃上了視網膜屏巧奪天工的工業設計、macOS基於堅如磐石的macOS;傲視群雄的視網膜螢幕......這三個因素是MacBook Pro能夠成為筆記本領域標杆產品的重要原因。
不過產品總要有一些差異化,這也是蘋果一直以來的市場策略,比如iPad Pro的高重新整理螢幕、四揚聲器、Apple Pencil,這都是在入門級產品上看不見的,不過蘋果在2019款新款iPad Air上用上了Apple Pencil,儘管高重新整理螢幕和四揚聲器沒有上,依然可以說是誠意滿滿了。
同樣MacBook Air在效能上也跟MacBook Pro存在著差距,不過這對於很多辦公族來說不是最最重要的,那麼最為直觀的差距就是那塊視網膜螢幕。當然蘋果終於良心了,2019款MacBook Air蘋果終於把視網膜螢幕給安排上了,這是喬布斯從那個牛皮紙袋拿出MacBook Air之後,這麼多年以來最振奮人心的事情了。
新款MacBook Air在工業設計上相對於老款有了很大進步,邊框變得更窄了,機身也變得更加纖薄美觀,視網膜螢幕安排上之後,MacBook Air跟MacBook Pro的實際差距越來越小,最後的差距就是為了輕薄機身和價效比而犧牲掉的揚聲器以及核心硬體效能,可是對於大多數MacBook Air使用者,這都不算什麼,畢竟MacBook Air的顏值比MacBook Pro還要高。
就我的實際對比發現,新款MacBook Air在效能方面是比較接近13寸MacBook Pro的,當然MacBook Pro可擴充套件的硬體選擇更多,如果你需要作為一個主力生產力工具,我不建議你購買MacBook Air,畢竟它的定位就是更便攜的輕辦公產品而不是生產力工具,更好效能的MacBook Pro毫無疑問才是生產力的保證。
-
5 # 吃雞評測
總的來說,相當不錯,看完我的評測你就知道了。
MacBook Pro作為專業生產力工具,而新推出的MacBook Pro竟然是一款入門級的專業工具,這話讀起來總感覺怪怪的,所以看待這臺電腦最好的方式就是與其一同更新的MacBook Air的升級版。
畢竟與之前“真專業”MacBook Pro 13899元的起售價相比,這款MacBook Pro起售價僅為9999元,怎麼看都是當成MacBook Air的升級款更為合適,要知道新款MacBook Air的起售價也不過8899元而已。
這款機型的起售價是9999元,所取代的是2017年的MacBook Pro,所以與所取代的機型相比,升級點還是非常多的,當然你不可能和在售的MacBook Pro相比,那這樣就沒意思了。
介面
蘋果的MacBook系列過去幾年都是最具爭議的科技產品之一,首當其衝的就是放棄了USB—C外的所有介面,雖然均配備了滿速的雷電三,並且也確實是未來介面的趨勢,但是從2016年就開始採用,總覺得太早了些,讓使用者們不得不花錢購買轉接器,而蘋果官方的多功能轉接器平均500元。
這款MacBook Pro有兩個USB—C,意味著你需要多花1000元,如果是更高階的MacBook Pro,那麼恭喜你,意味著你需要多花2000元,慶幸的是好在還保留了耳機介面。小編個人認為,在2016年就推出全USB—C介面的筆記本,相比也有整體美觀好的一部分功勞吧?
兩個滿速的雷電三介面
Touch Bar
此外,之前只在高階MacBook Pro才有的Touch Bar,現在MacBook Pro全系標配了,這個功能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因為這個Touch Bar在這幾年的口碑中嚴重兩極化,所以就純看個人喜好,你能夠調整音量、調整亮度、選擇圖片,Touch ID登入等等,功能很多,但僅小編的感受來說,這個功能不好用。
Touch ID
記憶體與儲存
新款MacBook Pro起步配置為8G記憶體和128G SSD,說實話比較坑,小編強烈建議至少升級到256G SSD,如果你打算用個四五年,那麼你必須要好好考慮升級512G、1T甚至更高,因為你沒有自己升級配置的空間,蘋果全部將其焊在主機板上了。
同樣,記憶體也是焊在主機板上,得益於mac os系統的天然優勢,8G記憶體完全足夠,但如果你會使用一些專業軟體比如 PR、AE、CAD這一類,建議升級到16G記憶體。
焊死在主機板上的記憶體及SSD
處理器
這一次,蘋果將CPU升級到了四核處理器,基礎頻率為1.4GHz,睿頻可達3.9GHz,雖然基礎頻率確實非常低,好在睿頻還不錯,日常工作中並不會遇到效能不足的問題,並且你還能夠輕鬆的使用PS、LR這類軟體,得益於較低的功耗,鍵盤表面並不會非常熱。
但如果你進行視訊編輯,受限於較低的功耗,輕薄的機身,鍵盤表面會比較熱,雖然你依舊能夠正常視訊編輯,但如果你打算長期從事視訊編輯,那麼4個雷電三介面的13英寸MacBookPro或者15英寸MacBook Pro會是你更好的裝置選擇,更強大的CPU/GPU,專為這類工作服務。
之前有說道,能夠輕鬆使用PS、LR這類軟體。得益於內部僅有的一個風扇,大部分時間溫度都在50度以下,即便機身很輕薄,並且蘋果對風扇的策略是安靜優先,所以能夠很安靜的進行工作,如果視訊編輯的話,風扇直接螺旋槳起飛好吧,這個表達應該夠直接了。
輕度安靜享受,重度風扇起飛。
機身厚度比拇指薄
蝶式鍵盤
說實話,這個應該算是商用設計中最失敗的設計了吧?蝶式鍵盤推出至今,每年都進行修改,結果每年都出問題,蝶式鍵盤相比市面上所有的鍵盤來說,確實非常安靜,但是耐用性非常差,不是這壞就是那壞,甚至蘋果官方都宣佈了單獨延長所有蝶式鍵盤的保修期。
除此之外,手感也是很蜜汁感人,如果你是一個機械鍵盤忠實使用者,那麼在這個蝶式鍵盤上工作,你極大概率會感覺你在一塊磚上敲字,如果你經常在巧克力鍵盤上敲字,那麼在這個蝶式鍵盤上工作,或許會感覺比較好用。
被使用者詬病已久的蝶式鍵盤
觸控板
和往常一樣,是全世界筆記本中最好用的觸控板,熟悉後你完全不需要滑鼠來進行日常工作,防誤觸也是做得最好的,想要最好用的觸控板你只能在MacBook Pro上體驗到,那麼Windows系統上就沒有好用的觸控板了嗎?
同樣也有,就小編的感受來說,Windows系統上最好用的觸控板有三款,第一名是戴爾的XPS,第二名是微軟Surface Laptop,第三名是華為MateBook X Pro,但同樣遠比不上蘋果的觸控板,差距主要在觸感以及互動邏輯上。
世界上最好用的觸控板
揚聲器
一直以來,MacBook Pro的揚聲器都非常棒,但是這款入門級MacBook Pro上,感覺聽起來不像以前那麼飽滿,感覺有縮水的意思,但是與大多數Windows筆記本相比,還是這款入門級MacBook Pro要好些。萬元以下聽個響,就目前來看,只包括Windows筆記本,蘋果暫時還進不了。
略有縮水的揚聲器
續航
續航一直是MacBook Pro比較強的一項,蘋果公司聲稱這款最新的MacBook Pro可以保持長達10小時的電池續航時間,但是在亮度設定為50%的情況下,續航時間只有六個半小時到七個小時,並沒有支撐到8個小時,感覺續航有一些弱,當然輕度工作下續航時間還是可以的,如果一直使用電腦的話,這個續航可能會讓你難受。
續航同樣也有縮水
總結
總的來說,這款最新的入門級MacBook Pro相比2017年的MacBook Pro,屬於加量不加價的存在,這臺機器的效能更好,更安靜,也更現代。當然,這款MacBook Pro充滿了妥協,畢竟是一款入門級,對於大多數想要用MacBookPro的使用者來說,是一個正確的折衷。
從字面上理解,Pro就代表著專業,但是這款MacBook Pro就沒有那麼專業了,這款Pro只有兩個USB—C介面,效能面對專業軟體有些不足,揚聲器略有縮水,好在很重要的螢幕上依舊非常優秀。
可以說,在維持了蘋果一定利潤率的同時,極大的細分了MacBook系列的定位,要是在以往,根本不敢相信MacBook Pro你能在官網上萬元內拿下它,而現在,萬元能內你就能夠拿下。
換句話說就是,都這價格了,
要啥自行車?
僅9999元起
-
6 # 使用者101316061332
記住重點:1、購買前,一定要確認 WIFI 的實際傳輸速度 -- 360軟體啥的就可以幫忙檢查;2、沒有 USB A 口,難道接個滑鼠還要用拖油瓶?3、不是180° 轉軸,放床上不小心壓壞了,可是不保修的; 4、用拖油瓶方式接投影儀,小心哦,動動筆記本就會顯示異常哦。
-
7 # 繩墨之言
先說下背景,使用mac是從2003年開始,最早用的一臺macbook還停留在白色的塑料外殼,後面陸續換了多臺裝置,這篇帖子對比下最近使用的三臺
15年13寸Macbook Pro i7 16G 512G
17年13寸帶Bar Macbook Pro i7 16G 512G
18年15寸帶Bar Macbook Pro i7(2.6) 16G 1T
其實我想在糾結的朋友,往往不瞭解自己需要什麼,明白自己需求的朋友,選擇一目瞭然,不會糾結
個人使用mac, 主要做2件事:
1,使用生產力工具,Word, Power Point, Excel, Onenote, Mail, Adobe PDF的檢視、註釋功能
2,使用PD來執行 WIN7 WIN10, 載入一些投資軟體,如東財、期貨、期權軟體(很遺憾這些軟體在時間的長河裡並沒有發展出可以用的Mac版本,否則不會裝PD,這也導致每一次有硬體更新,總是想通過更新最新的硬體來獲得更好的體驗,而究竟是不是得償所願,請繼續往下看)
要同時執行多個軟體和視窗,所以使用中大部分時間需要外接兩臺2K的顯示器來拓展螢幕,直接結果是
15年、17年的13寸Pro在服役期間風扇常年4500轉+,cpu溫度80-90
18年15寸的Pro目前風扇基本在3800轉左右穩定,cpu溫度70左右
具體來說
15年13寸Macbook Pro i7 16G 512G
這是使用最滿意的一臺Macbook Pro
- 它兼具便攜性和續航能力(8-10小時的重度使用,同時執行Mac和PD)
- 介面豐富(HDMI介面、雷電介面和不需要轉換的USB介面,現在想來都是相當便利的,Type-C或許超前,但是有什麼比當下的方便更為重要呢?)
15年13寸Pro對比17年13寸的Pro,個人覺得後者是一臺不值得更新的裝置
17年13寸帶Bar Macbook Pro i7 16G 512G
當17年更新帶Bar換了模具的13寸Pro,因為官方稱cpu的升級和核顯的升級,帶來接近100%的顯示效能提升,期待還蠻高的,然後在使用之後,我想說這個提升對需要拓展兩臺外接2K屏來說,並沒有太大作用,風扇該轉繼續轉,cpu該發燙繼續發燙,這個鍋應該屬於PD,如果硬體資源沒有碾壓般的溢位,不會有什麼改變
- 續航能力變差了 (5-6小時的重度使用,同時執行Mac和PD),曾有拆解報告稱這一代電池並沒有在模具中做到最優化,著急釋出的過度產品)
- 介面的變化直接導致向客戶演示方案,需要外接投影儀演示的時候,一堆轉換器;另一個問題是當你需要兩個大容量行動硬碟互傳資料的時候,需要帶供電的轉換器
- cpu的提升,據說有50%,於我使用過程中並沒有明顯的感受
18年15寸帶Bar Macbook Pro i7(2.6) 16G 1T
本來對比標的,應該是18年13寸帶Bar i7的Pro,但17年13寸Pro的坑,讓我更加明白自己的需要,官方宣稱18款13寸集顯的提升,應該幫不了我,4核cpu升級帶來的雙倍效能,在使用6核cpu都僅得到目前的效果來看,如果選擇了13寸,可能是又一次的遺憾
- 比較不可思議的是續航比17年13寸帶Bar的Pro長,同樣的重度使用能達到6個小時,這是一臺標壓i7和標壓ddr4帶獨顯的裝置,有這樣的表現可以了,但是經歷17年13寸Pro的洗禮,現在出去也會帶電源
- 便攜性相對於13寸的Pro,損失很大,13寸的Pro是一臺你在床上躺著也可以使用的裝置,而15寸的Pro是一臺你不會在床上躺著使用的裝置,在糾結13,15寸的朋友,這條選擇標準送給你們
- 有些遺憾的是沒有選擇32G記憶體的版本,這是不是能改變我使用體驗的升級,希望更有經驗的朋友能告訴我,但PD無論分配給WIN多少記憶體,發熱和風扇轉速都沒有差異,所以個人覺得更大記憶體並不是為我準備的
- 關於cpu,對我的使用訴求,2.2或是2.6應該沒有太大區別,如果說15寸18款cpu比17款有40%的提升,13寸18款比17款有接近100%的提升,和15寸17款Pro的表現相當,那麼18款15Pro應該較之前使用17款13寸Pro有140%的提升,這樣的提升在使用中我並沒有感覺到,所以cpu真的那麼重要嗎?還是你在使用中的軟體有好的體驗更為重要呢?
回覆列表
相當的好 除非是重度使用 這個夠用了 文書處理 keynote 跑的飛快 上網 特別流暢 跑虛擬機器 雙系統無縫切換 太爽了 電池耐用 出門基本不用帶 充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