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明末清初,女真人在遼東建立後金政權後來改國號為“清”,後金政權的對外征服戰爭中,除了朝鮮和遼東明軍外,再就是漠南蒙古,滿清擊敗了最後一代黃金家族的直系蒙古大汗林丹汗,征服漠南蒙古,滿清對於漠南蒙古的統治比較溫和,滿蒙進行通婚聯姻,滿清皇帝被蒙古人尊稱為博格達汗。滿清正式入關以前多次對明朝腹地的劫掠,由於無法突破袁崇煥防守的寧錦防線,都是借道蒙古繞行到北部的雁門關進入北京腹地的。 康熙初年時的清朝疆域 但是此時滿清對於蒙古的征服僅限於漠南蒙古,滿清入關以後,清軍忙於對關內的明軍殘餘力量以及反清勢力的打擊,無暇顧及塞外,而此時的葛爾丹成為準格爾汗國的大汗,並且大力發展勢力,並且積極對東方進行侵略的沙俄的支援下,向喀爾喀蒙古發動進攻,而最終喀爾喀蒙古在沙俄與滿清的選擇之間,選擇了滿清,而葛爾丹要做的就是席捲整個蒙古草原,建立成吉思汗時期的龐大草原帝國,比已經將兵鋒直抵到關外科爾沁草原一帶。 此時的康熙皇帝御駕親征,與葛爾丹在烏蘭布通草原展開大戰,最終擊敗葛爾丹。
6
回覆列表
  • 1 # 關東俠客

    清初漠西蒙古人一支衛拉特人把土爾扈特部擠到伏爾加河流域放牧以後還剩下準噶爾部,杜爾伯特部,輝發部和和碩部四部分,盟主是和碩特首領。早在順至三年(1646年)衛拉特四部就已經投降清朝了,清政府贈給各部弓箭等物讓他門鎮守邊疆。這樣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區就成為大清帝國的領土,因此中國史籍把準噶爾發動的戰爭稱作叛亂是有一依據的。準噶爾貴族整和了衛拉特四部自巳當上老大,並在1678年的建立準噶爾汗國。準噶爾勢力非常大北達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上游地區。南到天山,東到阿爾泰山,杭愛山一線,西面包括巴爾喀什湖地區。準噶爾汗國鼎盛時期面積達到四百多萬平方公里。勢力大了人的個人野心也就隨之膨脹。噶爾丹率軍侵入哈薩克又兵進西藏。1688年噶爾丹率幾萬精銳蒙古族騎兵越過杭愛山脈想征服漠北和漠南蒙古幻想再現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的光榮。當時漠南蒙古已和清朝世代聯姻同盟。漠北喀爾喀四部已向清朝稱臣。噶爾爾丹的大軍從漠北一直漢到赤峰咐近的烏蘭布通。蒙古各部向清政府求救。康熙皇帝覺得事態嚴重親率二十萬大軍御駕親征,在烏蘭布通和昭莫多戰役中兩次打敗噶爾丹。噶爾丹用駱駝組成"駱城”似乎刀槍不入無堅不摧。但是此時己進入冷熱兵器混合作戰時期。俗話說神仙還怕一溜煙呢。清軍的紅衣重炮很輕鬆的把"駝城”給砸散花了。平定準噶爾汗國的叛亂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七十多年,直到乾隆時期(1760年)平定阿睦爾撒納叛亂以後準噶爾汗國才真正滅亡。

  • 2 # 94310417小云

    簡而言之當時準葛爾部早以在西域和中亞多地建立二個強大威猛的帝國,,疆土盡700多萬平方公里,哈薩克,塔吉克,烏滋別克,吉爾吉斯,全臣服於它,,葛爾丹有宏圖偉志,想從振黃金家族的勢力,,在沙俄邦助下,,鯨吞蒙古草原,克爾克,和土謝也深受其害,為了本部汗立益,才恩求康熙發兵平叛,,,康熙王朝中多有演義,基本屬實,,經三次打擊,葛爾丹終被剿滅與其暴劣慘害的蒙古草原上,,但沙俄別有企圖,一支不餘其力,支援其殘部為患大清,,在康雍乾,嘉慶,道光五位皇帝盡百年,的不懈打擊下,,終覆滅於一八五七年道光終一統山河,山河萬里皆歸大清,,其文治武功達到鼎點,,,為中華板圖作出了巨大貢獻,,,,

  • 3 # 夢旖江南月

    蒙古人在元朝和北元滅亡後,繼續著蒙古國,瓦剌與韃靼兩部族輪流,但到蒙古國滅亡,林丹汗死後,漠西厄魯特崛起,控制了西藏,新疆,青海中亞廣大地區,遂有爭雄天下的雄心,放眼亞洲,最好的地盤,莫過於中原,準噶爾汗國開始了逐漸以控制漠北蒙古,進而控制漠南,以壓迫清朝,最後達到消滅清朝,入主中原的目的,這是元順帝以來歷代蒙古大汗的夙願,不過此時不同往日,在準格爾崛起的時候,清朝已經達到全盛,又有內外蒙古輔助,雖然仍有沙俄作惡,三藩叛亂,鄭明為患,但大局已定,即使準格爾不去招惹清朝,清朝遲早也要平定西域的,內外蒙古和新疆的戰略意義遠比想象的重要,將來清俄爭雄,清朝只有先拿下新疆才能與沙俄的較量處於上風,也就是說,清準必有一戰,會與沙俄有關,也與滿清的政治有關,既然已經收服內外蒙古,如果不管漠西蒙古,任其坐大,將來不僅內外蒙古不保,還會危及東北,這是形勢使然,兩者必然不能安然相處!

  • 4 # 中國歷史大事記

    其實不光準格爾,察哈爾也一直跟滿清為敵,最後導致蒙古在中國的黃金家族差點絕種,畢竟蒙古曾經輝煌過,葛爾丹是個有抱負的蒙古人,他不想屈於滿清的統治之下為人臣,他想統一蒙古做蒙古人的大汗,可惜他始終沒明白為什麼忽必烈可以打敗南宋,是因為忽必烈有中國北方的大片領土,這些領土作為忽必烈的完美后勤補給,俗話說的好,得中原者得天下,這話不是沒有根據的,中原物產豐富,是完美的軍事後勤補給基地,滿清坐擁整個華夏,葛爾丹屈於西北,跟康熙打仗可能一時得意,但是打長久戰他就不是滿清的對手,首先後勤方面就跟不上,說句難聽的,葛爾丹都不如察哈爾的大汗有頭腦,察哈爾的大汗好歹還知道抓住個機會進行拼死一搏,可是葛爾丹卻等到康熙解決了種種困難之後進攻大清,很明顯有點不明智,察哈爾趁著吳三桂反清之時起義,最起碼還有成功的機會,天時地利人和佔了一個天時,可是葛爾丹呢,他反清之時,論天時,康熙解決了吳三桂,收了臺灣,跟沙俄草草簽訂了條約,準備騰出手跟葛爾丹打,論地利,康熙葛爾丹各有優勢,論人和這點葛爾丹就沒法跟康熙比了,康熙坐擁整個華夏,手下人才濟濟,而且有整個華夏作為後勤補給,長江中下游平原,華北平原都是產糧的好地方,而且還有基數龐大的漢人可以直接招來做後備軍,在看葛爾丹,首先準格爾的人就沒有大清的人多,士兵來源也沒有康熙那樣廣,最主要的就是,蒙古人之間不合,說句難聽的,當時的蒙古人各部落間,都不如漢人跟滿族人之間來的親密,各部盟之間互相猜忌,為了點草場就忘記了大家同樣都是蒙古人而互相廝殺。

  • 5 # 圍爐趣談

    大清帝國建立之初,蒙古草原劃分三個區域,即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滿清入關平定中原時,漠西蒙古一支部落準噶爾部迅速崛起,於1676年擊敗了漠西蒙古所有部落,將整個漠西草原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建立了高度集權的準噶爾汗國。

    準噶爾汗國首領噶爾丹是個極具野心的傢伙,並不甘心只做漠西蒙古的霸主,他覬覦的是整個蒙古草原。再加上沙俄在背後的煽風點火和慫恿支援,噶爾丹野心更加膨脹,在平定漠西蒙古後,隨即引大軍東征漠北蒙古。漠北蒙古各部不敵,幾十萬人潰逃到漠南蒙古,請求清政府給予保護。

    當時,漠北漠南蒙古早已歸附清朝。噶爾丹侵佔漠北等於與清朝宣戰。康熙也很清楚只有消滅噶爾丹的準噶爾汗國,才能使蒙古草原重歸和平。

    一開始,康熙皇帝先禮後兵,並不想兵戎相見,派出使者前往噶爾丹大營,曉以大義,闡述道理,讓他退兵歸還漠北蒙古。 這時候的噶爾丹兵強馬壯,氣勢正盛,又仰仗沙俄撐腰,哪裡聽得進去。不僅不退兵,反而大舉進攻漠南,氣焰十分囂張。

    公元1690年,康熙御駕親征,發兵平定噶爾丹。大清軍隊兵分兩路,左路由撫遠大將軍福全率領,出擊古北口;右路由安北大將軍常寧率領,進軍西峰口 ;康熙帝中軍督陣。 戰爭伊始,噶爾丹兵長驅直入,兵鋒甚利,一直打到了距北京僅七百多里的烏蘭布通,並擊敗了西征軍的前鋒。

    康熙帝震怒,命撫遠大將軍福全率左路軍全線反攻,用紅衣大炮轟開駝城缺口,數萬鐵騎殺入敵陣,大敗噶爾丹。噶爾丹一看不是對手,佯裝言和,帶著殘兵敗將逃到漠北去了。

    公元1694年,康熙為平息蒙古戰亂,約噶尓丹會訂立和約。誰知他不僅不來,還煽動漠南蒙古叛亂,利用沙俄對付清軍。公元1696年康熙帝再次親征,兵分三路大軍進攻。噶爾丹連連慘敗,撤退到昭英多時又遭遇重創,僅帶著身邊的幾十個人倉惶逃命。

    隨後,康熙皇帝派人前去勸噶爾丹投降,但是他負隅頑抗,死不改悔。第二年,康熙皇帝第三次親征噶爾丹,所到之處,叛軍紛紛偃旗息鼓,自動歸降,噶爾丹山窮水盡,走投無路,最後服毒自盡。自此,阿爾泰以東的廣大地區重新迴歸到清朝的控制之下。

    後來,準噶爾部死灰復燃,不斷襲擾邊界,雍正乾隆兩朝接連用兵,直到公元1757年,清軍才徹底平定準噶爾。 所以說,康熙皇帝的三次御駕親征,有力地維護了國家利益,是值得後人銘記和肯定的。

    噶爾丹妄想依仗沙俄的背後支援,稱霸整個蒙古草原,從大清帝國的版圖中分裂出去,是不得人心的,只會在歷史留下令人不齒的千古罵名!

  • 6 # 小院之觀

    說起準噶爾,現在我們最熟悉的可能是個地名:準噶爾盆地(Junggar Basin),而對這個部族知之甚少。事實上,準噶爾盆地之得名正是來自於準噶爾汗國,這塊如今位於中國西北邊陲,佔地約38萬平方公里的中國第二大的內陸盆地,當初正是曾稱雄中亞的準噶爾汗國的腹地。

    38萬平方公里有多大?作個對比可以看出,雲南省的面積是39萬平方公里,日本面積是37.7萬平方公里,歐洲強國德國如今的面積是35.7萬平方公里,而實際上,強盛時的準噶爾汗國面積遠遠不止這麼大,極盛時期它的國土面積達到700多萬平方公里,比之當時的亞洲霸主大清帝國也毫不遜色,那這麼大一個汗國,怎麼如今就銷聲匿跡了呢?

    準噶爾並非突然冒出來的部落,它擁有著悠久的歷史與傳承,實際上,瓦剌、衛拉特、厄魯特都是它在不同時期的不同稱呼。元明時期稱衛拉特或瓦剌,明朝稱瓦剌,清朝稱為厄魯特,這麼多稱呼裡,由於那場舉國震驚的土木堡之變,瓦剌可能是名氣最大的一個,沒錯,準噶爾正是瓦剌,都是出自綽羅斯姓氏,在元明時期,對西部蒙古的稱呼就是瓦剌,又稱衛拉特,瓦剌是一個廣義上的稱呼,其中包括許多部落,主要是以定居在森林中的蒙古人為主,所以也被稱為林中百姓。

    北元滅亡後,衛拉特部也擺脫了韃靼的統治,為了爭奪霸權,與韃靼互相攻殺,實力此消彼長,到了1433年,瓦剌部首領脫歡攻殺韃靼首領阿魯臺,立擁有黃金家族血統的脫脫不花為大汗,自任太師,重新統一了蒙古高原,脫歡死後,其子也先繼承太師之位,收服兀良哈三衛,掃蕩建州女真,拉攏西北諸衛,到了1448年,瓦剌實際統治下的蒙古汗國已經控制了東起女真,西達哈密及其以西的裕勒都斯河流域,北抵葉尼塞河上游,南臨長城的廣袤地區,控制的地區甚至比明朝還要大,史稱“漠北東西萬里,無敢與之抗者”。

    (也先時期的衛拉特控制地區)

    隨後,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著名的黑暗時刻“土木堡之變”,瓦剌大舉入侵明境,大明皇帝朱祁鎮被俘,明軍精銳盡喪,舉國震動,瓦剌兵鋒直抵北京城下,如果不是于謙主持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後果難以想象。

    1451年,也先襲殺了與其發生矛盾的名義上的可汗脫脫不花,並開始了大清洗,“凡故元頭目苗裔無不見殺”,幾乎將黃金家族的直系子孫斬殺殆盡。1453年,綽羅斯家族的也先自立為大汗,打破了蒙古大汗歷來只能由擁有黃金家族血統成員出任的慣例,成為蒙古歷史上第一位非“黃金家族”的可汗。

    也先稱汗後,變得昏庸殘暴,甚至失去了本部瓦剌的擁戴,沒過幾年就被其手下阿刺知院起兵殺死,從此,瓦剌開始衰弱,東蒙古韃靼部又捲土重來,衛拉特諸部只得往西遷移,再也沒能恢復也先時期的強盛,直到噶爾丹的出現。

    西遷後的衛拉特,共有五大部,分別是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輝特部和準噶爾部。明末清初之際,當時的衛拉特各部盟主固始汗率眾歸順後金,衛拉特從此成為清朝屬國,名義上臣屬於皇帝,但不受內地官員的管理。原先準噶爾只是衛拉特聯盟的部落之一,並非汗國,到了康熙年間,準噶爾在其首領巴圖爾琿臺吉的領導下開始崛起,擊敗了原來的衛拉特盟主鄂齊爾圖汗,逐步控制了衛拉特諸部,把鬆散的衛拉特聯盟變成了準噶爾汗國。

    到了清朝,為了籠絡蒙古諸部,清朝政府認可其傳統,非黃金家族擅自稱汗者不得入貢。噶爾丹出自衛拉特的綽羅斯姓,雖然他擁有大汗的實際權力,但從血統上來說,他沒有資格稱汗。噶爾丹稱汗後,上疏要求清廷確認其汗號,理藩院以衛拉特部稱汗者不得入貢的先例為辭,指責噶爾丹“擅稱汗號”,但為了籠絡噶爾丹,並沒有採取進一步的措施,而且還准許他納貢。

    事實上,無論清帝國承認或不承認,都無法阻擋噶爾丹繼續他的霸業,此後數年間,統一了衛拉特諸部的噶爾丹先後出兵降服了葉爾羌汗國,征服了吉利吉思、塔什干等地,擊破哈薩克部落。葉爾羌汗國由察合臺後裔建立,疆域包括現在天山南部、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的廣闊版圖。吉利吉思部落的領地在如今的謙河至俄羅斯鄂畢河一帶,塔什干是如今烏茲別克首都。此時,噶爾丹的勢力已遠及阿富汗等地,開始稱霸中亞。

    噶爾丹於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月領兵南下,直抵內蒙古烏珠穆沁邊界,並在此附近擊敗了一支試圖將其趕出邊境的清軍,順勢進至克什克騰旗(在現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此處離北京已不太遠,到這時,清帝國再也無法容忍,七月,康熙皇帝玄燁御駕親征,在烏蘭布通與噶爾丹交戰,大敗噶爾丹,噶爾丹僅剩數千人逃回科布多。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五月,噶爾丹領兵三萬,再次出征漠北,次年三月康熙再次親征,五月與噶爾丹在昭莫多(如今的烏蘭巴托)交戰,大敗準軍,噶爾丹僅以數騎逃走。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康熙皇帝駐蹕寧夏,命費揚古、馬哈思出擊噶爾丹殘部,清兵進抵狼居胥山,擒獲噶爾丹之子,經此失敗,噶爾丹再也無力迴天,不久自盡。

    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繼任了準噶爾大汗之位,他接收了噶爾丹的全部領土並且繼續擴張,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一月,他派手下大策零敦多布偷襲拉薩,殺死和碩特部首領拉藏汗,控制了西藏。次年十月,康熙發兵入藏,經過兩年戰爭,清軍將準噶爾軍逐出西藏。康熙皇帝撰寫平定西藏記,立御製平定西藏碑於布達拉宮前。

    策妄阿拉布坦並不甘心失敗,繼續不斷襲擾,為了消除威脅,當時正值盛世的清帝國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三月計劃出兵三路剿滅策妄阿拉布坦。這時,國際局勢發生了變化,俄羅斯帝國在逐步吞併了哈薩克汗國後,企圖招誘策妄阿拉布坦歸順俄國,為了避免策妄阿拉布坦在打擊下選擇歸俄,清廷停止了用兵,安撫策妄阿拉布坦,雙方關係暫時緩和。

    但這只是暫時的,雍正五年(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病死,其子噶爾丹策零即位。

    噶爾丹策零繼承了先祖遺志,繼續以不斷擴張為畢生事業,雍正八年(1730年)噶爾丹策零偷襲清軍的阿爾泰山大營。雍正九年六月,噶爾丹策零在和通泊之戰中大敗傅爾丹所部清軍,這次失敗清軍損失慘重,參戰的18名副都統以上將領僅4人生還,成為清軍歷史上對蒙古軍隊的最大敗仗。

    雍正十年,噶爾丹策零、小策零敦多布東征發兵喀爾喀,當年六月,清額駙策凌在光顯寺之戰中大敗準噶爾軍。噶爾丹策零、小策零敦多布率殘部突圍遁去。雍正十二年(1734年),噶爾丹策零遣使與朝廷議和。雙方大致以阿爾泰山為界劃定邊界,同時皇帝准許準噶爾入藏煎茶。從此,準噶爾與清朝之間又迎來了暫時的安寧。

    到了乾隆十年(1745年),準噶爾爆發瘟疫,噶爾丹策零病死,噶爾丹策零死後,為了爭奪汗位準噶爾爆發內亂。內戰持續了七年之久,乾隆十七年(1752年),大策零敦多布之孫達瓦齊繼承了汗位,但準噶爾的亂局早已被乾隆皇帝瞭解得一清二楚,乾隆認為“天與人歸,機不可失”,為了替父親雍正完成未競之事業,他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發兵二路出征準噶爾。

    乾隆的判斷十分正確,長期內亂早已將準噶爾的實力消耗一空,清軍長驅直入,作戰順利,五月即佔領伊犁,六月達瓦齊被手下擒獲縛送清軍,強盛一時的準噶爾汗國至此宣告滅亡。

    達瓦齊被擒後,戰爭並未馬上停止,輝特部臺吉阿睦爾撒納當年就舉兵反叛,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三月,乾隆派策楞為定西將軍,發兩路大軍征討阿睦爾撒納。

    十二月,原先歸附的噶勒藏多爾濟、巴雅爾也舉兵反叛,攻陷烏魯木齊。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軍才最終剿滅了叛軍殘部,在此一年前,逃入俄國的阿睦爾撒納也已染病而死,到這時,清軍平定準噶爾的戰爭,才取得了最終勝利。

    準噶爾之役前後歷時七十年,清帝國的皇帝從康熙到雍正直到乾隆,準噶爾汗更是經歷了從噶爾丹到策妄阿拉布到噶爾丹策零再到達瓦齊的傳承,相隔三四代人之久。

  • 7 # 阿馳2585

    首先我們要來了解準噶爾汗國的前世今生,準噶爾部是衛拉特蒙古的一支,衛拉特蒙古就是明朝時的瓦刺,後來聯名歸順清朝。1676年準噶爾部的首領噶爾丹打敗原先衛拉特蒙古盟主鄂齊爾圖汗,把原來鬆散的衛拉特蒙古整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強大中央集權汗國。後來在康熙至乾隆年間屢次與清朝發生衝突戰爭,各有勝敗,乾隆皇帝把握準噶爾內亂之機,果斷出兵滅亡了準噶爾汗國。

    準噶爾汗國為什麼屢次三番的挑釁清朝,首先準噶爾部的首領都是極具野心抱負的,驅使他們不斷利用軍事手段,進行對外擴張來增大增強自己的權利。

    其次準噶爾部的地緣位置極差,外部環境很是惡劣,北面面臨沙皇俄國的不斷擴張的巨大壓力,西面面臨以俄國做靠山的哈薩克汗國的挑戰,東方又要面對龐大清帝國的戰略擠壓,作為四戰之地的準噶爾汗國想要突破周圍戰略壓迫局勢,必須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迅速擴張,為自己贏得戰略騰轉的空間和時間。

    隨著準噶爾汗國不斷征服其它部落,尤其是在整合了以衛拉特為首的西蒙古後,原來的權利架構不斷瓦解,新的權利系統正在構建,需要不斷擴充權利的蛋糕,才能滿足新生勢力集團和原來的利益集團的胃口,只有不停的地對外軍事征服,才能轉移集權體制內的新舊勢力的矛盾和各部族的利益衝突,更好地為完善和加強準噶爾汗國的中央集權體制留下充足的時間和緩衝地帶。

    遊牧民族的生存環境不如農耕文明穩定,這就需要他們不斷對外掠奪和戰爭,以滿足族群有足夠能生存下去的資源,尤其是肥沃的草場。當準噶爾自身的資源已經滿足不了族群的生存和發展時,對外進行軍事擴張,也是遊牧民族壯大的重要手段。

    自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蒙古每個部族都思想精神上的夢想,就是繼承成吉思汗的事業,統一蒙古各部,繼而征服整個世界,再創蒙古族昔日的榮光,這幾乎是整個蒙古部族的精神核心。

    另外,宗教影響,喇嘛教對準噶爾部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噶爾丹一直想建立以喇嘛教為國教的強大帝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就開機時會進入安裝系統,要自己選擇啟動XP才正常進入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