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水一方1975490

    寇可往,為亦復可往,寇可為,我亦復可為能夠熟練運用的衛青,霍去病,蘇定方,李靖,岳飛,明在藍玉,沐英率領下的江淮鐵騎都可打敗蒙古鐵騎的。必竟蒙古鐵騎論人數是少於以上幾為軍神所處年代的。當然還有戚繼光,不光戚將軍率兵打仗不拘一格,訓練的軍隊超群,還善於和岳飛一樣注重武器裝備的提升。這樣的人材很多的,主要看用人制度,能不能生當其時,比如陳慶之就很牛的,有百萬鮮卑躲白袍一說的。

  • 2 # 大秦鐵鷹劍士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鐵木真及他的蒙古鐵騎能橫行天下,耀武揚威儘管有他的優勢,但是放眼歷史長河,能擊敗鐵木真的名將還是有很多。我認為岳飛、李靖、陳慶之、冉閔、霍去病、蒙恬、李牧都可以擊敗鐵木真大汗。

    鐵木真時代四海英雄豪傑皆沒落,寂寞孤獨的鐵木真成唯一一個名將,他一生求敗不可得。郭靖跟他提起南宋名將岳飛的事蹟後,他感嘆恨不能跟岳飛同時代而生,這樣他就可以跟岳飛一決高下了。岳飛作為一代名將,能帶步兵擊敗鼎盛時期的金國鐵浮屠騎兵,自然也能打敗不可一世的蒙古鐵騎。

    唐朝名將李靖曾率領大唐鐵騎攻滅草原霸主突厥。突厥也是一個遊牧民族,戰鬥力也十分強悍,是隋唐兩朝的強勁對手。李靖領兵深入大漠,胖揍突厥,使得突厥滅國,儘管後來又復國了,但這能充分說明李靖的赫赫戰功。

    白袍將軍陳慶之有七千死士,北伐魏國,取得輝煌戰績,七千死士能擊潰數十萬魏軍的確是一個神話般的存在。冉閔則用乞活軍擊敗羯族,又力抗慕容鮮卑,是五胡亂華時期漢人的唯一血性展現,數百萬胡人死於冉閔之手。冉閔戰死前一人獨殺數百鮮卑騎兵,其戰鬥力直逼當年的西楚霸王項羽!

    霍去病千里不留行,萬里擊殺匈奴,最終封狼居胥,他的光輝歲月不用我細說。蒙恬北擊匈奴,一戰擊退匈奴七百餘里,士不敢彎弓抱怨,民不敢南下牧馬!李牧更是匈奴人的剋星,一戰斬殺十萬匈奴騎士,他守衛趙國邊境,匈奴不敢前來騷擾!

    鐵木真生不逢時,沒有遇到華夏強悍的時代,而是遇到任人宰割的南宋王朝,所以他功成名就。蒙古鐵騎興起的時代,南宋孱弱不堪,歐洲還處在黑暗中世紀,因此他沒有遇到強勁對手,成就了赫赫威名!

  • 3 # 白雲之語手工摺紙大全

    成吉思汗的蒙古軍作戰以勇猛著稱,蒙古人由於草原惡劣條件長期歷練出來的一種野性,天生好戰。到了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蒙古軍的凝聚力是空前的。在鐵木真的領導下他們個個勇猛無比,打仗視死如歸,打仗對他們來說就像赴宴這麼簡單。

    當時世界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是蒙古軍的對手,蒙古軍所向披靡一路高歌猛進,所到之處狼煙四起無不生靈塗炭。連當時認為非常強盛的花剌子模都不是成吉思汗的對手,歐洲人更是恐懼成吉思汗的名字,稱成吉思汗的軍隊為“黃禍”。

    如果真的要找出歷史上能打敗成吉思汗的名將,幾乎是沒有的,除非是火器才能戰勝成吉思汗的軍隊。衛青、霍去病等一批猛將雖然可以跟蒙古軍交手,但衛青時代的匈奴不是成吉思汗帶領下的蒙古軍,如果讓衛青與成吉思汗交手,恐怕衛青也不是成吉思汗的對手。這不是貶低我們的英雄,是根據歷史判斷所得出來的依據。

    其實我們沒必要糾結這個問題,不是同一時代的人沒法做出真實的比較,我們在這裡無非就是瞎猜想而已。

  • 4 # 青言論史

    比如明朝的徐達和于謙,一個直接在鐵木真去世百餘年後將蒙古鐵騎徹底趕回高原老家,另一個在蒙古部落重新打起精神、打算對中原重新發動進攻的時候將其死死扼住,使得大明的國祚延續了接近三百年。

    又比如西漢的衛大將軍和霍嫖姚,舅甥聯手將匈奴打的漠南無王庭。霍去病更是豪邁地說道:“匈奴不除,何以為家?”有這樣死磕的名將,即使是成吉思汗和冒頓單于再世,也得掂量掂量。

    再說南梁名將陳慶之,以七千白袍軍創造百日內連克32城、連勝47戰的軍事奇蹟。作為抗擊鮮卑人的軍事奇才,陳慶之在面對蒙古鐵騎的時候,未必就沒有法子。

    更遑論唐帝國的開國名將們——李靖、徐世績、秦瓊、程知節、尉遲恭、蘇定方、劉仁軌等人,個個都是帶著三千人就敢打幾萬突厥人的主兒,有這些不世出的名將,胡虜又能何為?!

  • 5 # 千佛山車神

    蒙古騎兵絕不是天下無敵的,在蒙古人征戰亞歐的路途上,還是有許多人擊敗過蒙古軍的

    蒙古帝國的崛起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第一是蒙古軍本身爆表的戰鬥力,蒙古軍隊擁有著極為嚴明的紀律性,這是其致勝的主要因素。

    大家不要輕視“紀律性”的重要性,這是近代化軍隊的一個重要標誌。明代晚期明軍就是因為軍紀不嚴,做不到令行禁止,才屢次在八旗的衝鋒下崩盤的。

    而與明軍處於同時代的西班牙人,卻正是憑藉著優良的軍紀,同樣是用步兵擊敗了叱吒北非的阿拉伯騎兵。

    相比於17世紀的西班牙軍隊,早在13世紀的蒙古軍隊軍紀就已是與近代化軍隊無異了。

    當時蒙古人戰鬥素養特別高,即便是面臨著全軍覆沒,只要主帥不下令撤退,蒙古騎兵就會依然冒死沖模。

    (著名的西班牙大方陣,這個方陣看似簡單,但需要參戰軍人極高的戰鬥素養和鋼鐵般地紀律)

    除此以外,蒙古人當年使用的側面包抄戰術給同時期的其他民族好好的上了一課。這個戰術現在看是平淡無奇,而在當年卻是屢試不爽,打得歐洲國家哭爹喊娘。

    除了自身強大以外,蒙古人稱霸天下的第二個原因則是由於當時的國際環境。

    非常幸運的是,在鐵木真出現的時候,亞歐大陸上幾乎沒有一個像樣的帝國。

    此時,東亞的大金國已是遲暮之年,女真貴族統治腐敗,昏君輩出,昏招迭出。如果金朝末年能出現個哪怕湊合點的君主,以金國的實力抗住蒙古也是完全沒問題。

    但不幸的是,金國很不掙氣。而更不幸的是,其他國家還不如金國爭氣!當時位於中亞、西亞的西遼、花剌子模、塞爾柱帝國、殘存的阿拉伯帝國,是一個比一個廢柴,還不如金國呢。

    而此時的東歐更是一盤散沙,斯拉夫人邦國林立,更本擰不成一股繩。

    相比之下,金國竟然是除了南宋外,蒙古所遇到的最強敵人。金人抵抗蒙古前後長達20餘年,僅次於南宋!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當時的亞歐大陸上真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蒙古人遇到的最強大的敵人就是東亞的金國、西夏、南宋。

    (巔峰時期的蒙古帝國)

    不過這並不表示蒙古人沒有吃過敗仗,刨去攻城不算,在蒙古人擅長的野戰上也不乏有人戰勝過蒙古軍。

    公元1223年9月,蒙古軍在速不臺的兒子兀良哈臺的指揮下入侵位於東歐的伏爾加保加利亞,結果卻被擊敗了,這場戰役很可能是蒙古人第一次在騎兵對戰上被擊敗。

    而蒙古軍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失敗是在1260年9月3日,蒙古人在今天巴勒斯坦的阿音扎魯特戰役敗給了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這場戰鬥5000蒙古軍全軍覆沒,直接打消了蒙古人進軍非洲的企圖。

    (與蒙古人(右)作戰的馬穆魯克騎兵(左))

    阿音扎魯特戰役失敗後,蒙古人並不甘心,在當年12月蒙古統將伯答剌重新集結6000人進攻埃及,但在歆姆斯再度被馬穆魯克擊敗,史稱“第一次歆姆斯戰役”。

    之後又過了20年,蒙古人在第二次歆姆斯戰役又敗給了埃及馬穆魯克騎兵,從此徹底丟失敘利亞。

    這幾場戰鬥都是在野外騎兵對砍的情況下戰勝蒙古人的,打破了蒙古軍野戰無敵的神話。

    除此以外,蒙古軍在對越南、日本、南宋、爪哇的戰鬥中也屢次遭遇失敗,特別是元世祖忽必烈兩次征伐日本,均以慘敗告終。

    雖然日本的勝利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和自然因素,但畢竟粉碎了蒙古人征服日本的企圖,維持了日本的獨立。

  • 6 # 歷史風暴

    就喜歡這種關公戰秦瓊的話題。

    我認為不需要歷史上的名將,只需要在今天出一位普通人,就可以吊打鐵木真時代的蒙古騎兵!

    不要忽略社會發展所帶來的軍力增加

    說起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武器裝備和戰術的變化。3000年前的周軍只要能排成整齊的方陣就可以吊打牧野的70萬商軍。2000年前的秦軍,卻能打敗精心選拔和訓練的魏武卒方陣。1000年前的唐軍雖然無敵,遇到火炮之時也肯定會作鳥獸散!近代的排槍戰術看著傻,卻不知可以硬懟一切衝上來的敵人,不管是步兵還是騎兵!

    所以,現代軍隊能夠輕易打敗所有古代軍隊,包括鐵木真時代的蒙古騎兵!

    打敗鐵木真只要普通人就行

    由於有先進的戰場指揮系統的存在,只需要普通人就可以輕易打敗鐵木真。而且打敗他就像玩遊戲一樣簡單粗暴。所需要的軍隊只不過一個師而已!

    首先,我們把戰場放在一望無際的蒙古大草原。這裡地面平坦,視野開闊,是大戰的理想戰場!

    其次,我方為一個機械化步兵師1萬多人,鐵木真方面為30萬一人多馬的騎兵!

    戰爭過程

    草原上空忽然飛過幾只似乎是老鷹的不明生物,它們在上千米的高空盤旋,將蒙古大軍的動向一覽無餘,這是我方無人機在進行戰場偵查,由於戰爭年代是南宋時期,缺少衛星的幫助,只好頻繁派出無人機進行偵查了。

    無人機走後,我方師屬6架直-9G攻擊直升機迅速出發趕往鐵木真中軍大帳。直-9G直升機由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下屬的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哈爾濱飛機制造公司研製生產,起飛重量4噸,航程664公里,裝備23-2航炮2門,炮彈480發,並帶有火箭彈50枚!

    5分鐘後,6架直-9G攻擊機開始對蒙古大軍中軍大帳進行飽和攻擊,幾分鐘之內就讓大軍亂做一團!

    隨後,趁敵軍大亂,早已標定好位置的我軍100多門火炮開始對蒙古大軍進行飽和打擊。一枚152榴彈炮彈殺傷距離差不多有1萬平方米,足以幹掉一個百人隊。榴彈炮射速大約為每分鐘6-8枚,算一算打敗這些蒙古兵需要多少炮彈!

    隨後,我方武裝直升機協同運輸直升機再次出動,對逃離戰場計程車兵進行定點狙殺,整個戰鬥最多一個上午。

    從此,草原民族變得熱情好客!

  • 7 # 關東俠客

    鐵木真創造了十三世紀世界戰爭使上一個偉大奇蹟,他和子孫們用了不到二十萬兵力打敗了四十多個國家,征服了七百二十多個民族,建立起疆域遼闊的蒙古帝國。能取得這樣成績主要是當時世界上沒有太強大的對手,世無英雄而成就其赫赫威名。另一方面,鐵木真不僅僅是個只會"彎弓射大雕的草莽英雄。他的軍事思想也非常先進,知已知彼謀定而後動,主功進攻,分進合擊,戰略迂迴打殲滅戰。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核心是講究謀略,出奇制勝。所以在謀戰派方面講究戰略戰術上中原軍事家的謀略永遠是祖師爺級別的。現可探討一下和草原民族打過仗的軍事家的戰略戰術。一,蒙恬,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派蒙恬率三十萬秦軍反擊匈奴,僅半年時間就打敗了匈奴,胡人不敢南下牧馬北卻千餘里。蒙恬打仗靠秦弩遠端大規模射殺,和義渠騎兵強大攻擊力。二,戰國時期趙國李牧,李牧示敵以弱麻痺敵人,然後出其不意攻之不備在半夜突襲匈奴大營一戰而勝敵,謀定而動。三,霍去病。漢飄騎將軍霍去病善長閃電戰,長途奔襲,千里迂迴聚而殲之飲馬翰海,封狼居胥開創大規模騎兵作戰先河。四,東漢,竇憲打敗北匈奴破使北匈奴離開世代生存的家園遷居中亞遠遁歐洲。勒石燕然,功勳可比霍去病。五,北魏武帝拓跋濤率一數十萬騎兵,十五萬量戰車,在東西數千裡戰線上分進合擊,千里躍進戰略包圍北伐柔然,柔然人遠遁大漠以北。六,唐李靖,630年李婧率兵北征東突厥頡利可汗,在陰山大敗東突厥,派蘇定方率二百精銳騎兵在清晨趁大霧出其不意攻破頡利大營。七,孟珙,南宋防禦戰大師,他活著的時候防禦體系固若金湯。八,徐達,常遇春率明軍數次北伐北元殘餘軍隊。九,蘭玉,蘭玉率十五萬明軍長途奔襲閃電戰在捕魚兒海打垮北元殘餘軍隊。十,朱棣,明成祖朱棣五次北伐蒙古打的北元無還手之力。十一,康熙皇帝在烏蘭布通和昭莫多戰役,用神威無敵大將軍炮轟擊敵營,葛爾丹軍潰逃騎兵掩殺大敗敵軍。所以,中國古代名將能戰勝鐵木真蒙古騎兵的帥才不勝列舉,鐵木真只不過是在幸運的年代,沒有碰到對手而矣,世無英雄而成其一世英名。

  • 8 # 而知而行的歷史

    鐵木真時代的蒙古騎兵,確實很強大,以至於他們滅國四十,在《元史.本紀第一》裡,是這麼描述鐵木真的赫赫武功的——“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勳偉跡甚眾,惜乎當時史官不備,或多失於紀載雲”。

    要想擊敗一個強大的敵人,必然要先找到敵人破綻,乘虛而攻之,方能有勝算,所以優秀的將軍都是不囿於一時成敗,而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鐵木真時期的蒙古軍隊之所以戰鬥值爆表,與此前被金國“減丁”時的狀態判若兩人,只因為一個原因:鐵血紀律。因為牧民還是那些牧民,科技樹在鐵木真時期也沒有多大發展,唯一的區別是在紀律的約束下,鐵木真的軍隊做到了令行禁止。古往今來,軍隊的戰鬥力強於流寇的主要區別即是陣法,而陣法的關鍵則在於紀律,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鐵木真的勢力滾雪球一樣壯大)

    能夠擊敗蒙古騎兵的中國古代名將有很多,但凡擅長騎兵作戰,並且戰必勝,攻必取的將領,都可以與之一戰。趙武靈王、李牧、衛青、霍去病、項羽、諸葛亮、李靖、岳飛、徐達、常遇春等人,都是指揮騎兵作戰的佼佼者,而且毫無例外,這些將領都是善於學習敵人長處的將軍。

    徐達和常遇春有過對蒙古騎兵交戰的經驗——在元朝末年,雖然政治腐敗,但是軍事實力已經在被朱元璋視為不世出的天才將領擴廓帖木兒(又名王保保)帶領重新恢復了蒙古帝國時期的強大的戰鬥力。紅巾軍聲勢浩大的北伐最終功虧一簣,其原因即與蒙古騎兵的強大有關。元朝貴族倒行逆施的最大本錢,也是強悍的蒙古騎兵從未在漢人手下被擊敗過。

    (元朝最後的戰神:擴廓帖木兒)

    蒙古人這次面對的明軍,是一個什麼樣的對手呢?

    《明實錄》裡記載,剛剛奪佔南京的朱元璋騎馬巡邏,突然看到一個孩子在野地裡哭,一問才知道,孩子的父親被抓進軍營當勞工,母親也被劫掠進去,只留下孩子一個人。朱元璋當場大怒,下令徹查,結果查明孩子的父母確在軍營,並在朱元璋的關照下得以一家團聚。

    然而徹查的真相令朱元璋更加心驚,原來這個孩子一家的遭遇,在朱元璋軍中比比皆是,最後查明因軍隊劫掠而導致夫妻離散的家庭,竟然有數百家之多。雖然在朱元璋的嚴令下,這些家庭得以團圓並給與優厚的撫卹,但是明軍當時的紀律狀況,卻可見一斑。即使時隔20多年後,朱元璋在回憶這事的時候也感嘆,如果明朝軍隊一直都是這種風紀,大明怎麼可能取得天下?

    (朱元璋出身寒微)

    劉伯溫在1360年被朱元璋以寶劍請出山林,往南京城謁見朱元璋。雖然劉伯溫是浙東大儒,但是朱元璋也想看看他有什麼真才實學,於是就學著劉備請諸葛亮出山時的語氣說:“我有一事不明,請先生教我:天下紛亂多年,義軍洶洶,卻屢起屢滅,始終難以成事?”

    劉伯溫向來痛恨農民軍的流寇習性,既然朱元璋問到,也就不怕斧鉞加身,秉直而言,道:“因為農民起義有九惡。”

    朱元璋說:“咱願聞其詳。”

    劉伯溫侃侃而談:“所謂的九惡,就是歷代農民起義都不曾避免的九條錯誤。一惡不敬孔孟,褻瀆聖人之道,敗壞天理人倫;二惡攻伐無度,形同流寇;三惡時降時反,相互猜疑;四惡糧餉不能自足,臨陣不知兵法;五惡掠人妻女財產,只知取之於民,而不知養於民;六惡為將者心胸狹隘;七惡為士者缺乏訓練,作戰形同群毆;八惡勝時聚集,敗時作鳥獸散;九惡此義軍與彼義軍之間,相互猜疑,互相攻伐。”

    劉伯溫學著張良對劉邦聽信酈食其之言要冊封六國貴族後,急切間陳詞勸阻時進獻的九對,對朱元璋越來越難看的神色不以為意。朱元璋此時也只是農民軍的一個大帥,劉伯溫向來輕視農民軍,因此極有可能在初次見面就被朱元璋給殺了。

    劉伯溫卻毫無懼色,正色道:“九惡不除,雖稱義軍,實則草寇流賊。”

    (隱士高人劉伯溫)

    朱元璋聽後大喜,認為劉伯溫是個人才,專設禮賢館款待之,依照劉伯溫的九惡,開始了針對性的改革。

    朱元璋設大都督府,正式確立軍規二十二條,同年在南京設刑臺,公斬二十二名犯事軍官,震懾全軍。

    這個改革最重要的效果是,之後的明軍,有了自上而下完備的軍事制度,和條令森嚴的軍規,開始稱為仁義之師、王者之師,在於陳友諒的戰爭中,逐漸佔得上風,逼得陳友諒來拼命,“首戰即決戰,一戰定乾坤”。脫胎換骨後的朱元璋軍隊,在艱難的防禦戰中,擊敗了傾國而來的陳友諒;隨後又在與張士誠的對壘中,以頑強的攻堅戰攻克了平江城。張士誠輸的不服氣,“天日照爾不照我”。

    隨後,朱元璋派遣了25萬大軍北伐,大明王朝的將星徐達和常遇春,將迎來軍功上的鼎盛時期。

    (明北伐軍恢復中華)

    元廷軍隊與開朝的大明北伐軍的最大優勢在於騎兵,雖然在專業騎兵素質上,後天練習騎馬的明軍是有差距的,但是明軍士兵也有自己的優勢——長期嚴格紀律所形成的令行禁止的作風,以及刻苦耐勞的精神。

    太原之戰、定西沈兒谷之戰,徐達和常遇春兩次以少勝多,迎戰蒙古騎兵。常遇春更是一馬當先,在兩軍隔河對峙時,連浮橋都等不及搭,騎著一匹白馬第一個衝到水裡,大聲呼喝喊殺。蒙古騎兵都傻了,還沒有見過這麼不要命的。常遇春的親兵也立刻跟上,雙方在河灘上展開一場大戰,蒙古騎兵在氣勢上、戰略上、戰術上完全失敗。

    這兩次大戰,宣告了大明鐵血軍隊的誕生,當時的元廷遠不是不堪一擊,是明軍迸發的強大的戰鬥力,使得蒙古騎兵徹底敗北。最讓蒙古人感到絕望的是,明朝以4萬騎兵對4萬騎兵,在騎兵會戰中沒有佔蒙古騎兵人數上的便宜。

    明軍透過此次北伐創造了一項奇蹟——漢唐兩個以武力著稱的王朝在初期面對外敵的侵擾,不得不採取妥協求和的方式安定局面,等到實力積累強大後再進行反擊。而明朝開國在一窮二白的爛攤子上,對強大元王朝主動發起攻擊,並且戰而勝之。在朱元璋在位的三十年裡,明軍相繼在西北,漠南,遼東地區多次重創元王朝。在捕魚兒海之戰後,蒙古草原地區,分裂成了韃靼,瓦剌,兀良哈三部,相繼都接受了明王朝的冊封。雖然與明朝時戰時和,但相互之間的冊封關係和朝貢關係卻一直延續下來,並最終被清王朝繼承。

    鐵木真時期的蒙古騎兵並不是無解的,滅掉一個小小的西夏,蒙古尚且用了22年。多次圍城戰,蒙古人都損失慘重,不得不退回漠北休整。在大昌原之戰中,完顏陳和尚帶領400忠孝軍大敗8000蒙古輕騎兵。這次戰役不只是擊潰了敵人,還給敵人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八千敵軍全部潰散,史載“是日,以四百騎破八千眾”。

    在大昌原之戰前幾年的八魯灣之戰,扎蘭丁以10萬之眾兵圍3萬蒙古兵,最終大獲全勝,蒙古兵只有幾百人逃出。而此時的扎蘭丁,由於花剌子模已滅國,失去了國家體系的支撐,難以形成持久抵抗了。

    (敢戰方可言勝的八魯灣之戰)

    可見,蒙古騎兵並不是不可戰勝,他們的側翼包抄和不需要給養的游擊戰術,在遇到同樣以訓練嚴苛、格鬥技術精湛的軍隊面前,也一樣會吃大敗仗。實際上,僅僅鐵木真去世100多年後,風行一時的蒙古戰術就已經失效了,各個汗國裡屢屢被擊敗。

    南宋的虧輸,不在於軍事上不如對方,而是蒙古人的搶掠對南宋的經濟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南宋最終已無力維持完整的防線。蒙古人對南宋的防線很無奈,一直打了半個世紀,損兵折將,毫無進展——忽必烈一度想放棄徵宋。可惜,宋朝瀘州降將力勸忽必烈伐宋,並以宋朝虛實相告,忽必烈遂決議滅宋。

    所以,蒙古騎兵的戰鬥力當然強悍,但從中國武廟72將中,找出十多個能夠剋制住蒙古騎兵戰法的將軍,不是難事。

  • 9 # 去國懷憂1

    這個話題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只能引發各種的口水戰,它不像討論NBA中的關公戰秦瓊,因為體育競技有各自的資料可以作證,而這種歷史人物,用什麼來作證?有人列舉一大堆人物可以打敗鐵木真,可是歐亞大陸難道都是不如人麼?為什麼都在蒙古鐵蹄下臣服?所以沒必要討論。

  • 10 # 為國釣魚

    謝史先生邀

    上一篇答案中我曾說過,單以兩軍對砍而言,岳飛就可以打敗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騎兵。不過,文中對蒙古騎兵的戰鬥力及其戰法論述過於簡略,有部分讀者提出了質疑,寫這篇答案權作續

    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騎兵

    ~《元史.卷九十八.志第四十六.兵一》

    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後設立了完備的軍制,換句話說整個草原諸部都統一在完備的軍制之下

    此時成吉思汗麾下有兩種軍隊,即由蒙古諸部整合而成的蒙古軍,由其它部族整合而成的探馬赤軍,這兩支軍隊通常被統稱為蒙古軍

    之後在與金軍交戰過程中招降納叛逐漸而成漢軍

    蒙古軍隊具體數目一直是個謎,草原畢竟人口基數有限,有資料顯示,張柔、史天倪、李全等人降蒙後,漢軍人數便超過了蒙古軍,“黑韃萬戶八人,人不滿萬”,當然,這已經是成吉思汗後期

    蒙古籍15~70歲男子為兵,說實在的,我不太相信乘公交車都需要讓座的老爺爺騎在馬上依然擁有強悍的戰鬥力

    成吉思汗時期史官不備,很多事語焉不詳,透過宋人著作了解蒙古是一條捷徑

    ~《黑韃事略》

    在征服西域、滅亡金國之前,蒙古資源有限,技術落後,馬鐙是木質,箭簇是骨質

    ~《黑韃事略》

    與其他遊牧民族軍隊主要靠騎射為主要作戰手段不同,蒙古軍中裝備木鐙骨箭的輕騎兵主要利用靈活、快速的特點對敵方形成干擾、包抄

    裝備長矛、彎刀,擔負衝陣任務的著甲騎兵才是蒙古騎兵的真正打擊力量,其人員規模約佔總數十分之三

    蒙古騎兵充分利用了輕騎兵機動靈活的特點,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對敵方形成包圍,而絕對不會任由敵方包圍自己,是謂“鴉兵撒星陣”

    蒙古人很注重敵情收集,“不利不戰”,專挑敵方軟肋下手。兩軍對陣時,蒙古主帥一般踞高觀察整個戰場態勢,隨時作出戰術調整

    ~《黑韃事略》

    騎在馬上的輕騎兵因戰馬顛簸且限於發力方式,射出的箭準頭極差又不及遠,前鋒真正發起衝鋒時,輕騎兵一般下馬以威力較大的複合長弓步射,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密度和起碼的殺傷力

    如果輕騎佯攻無效,敵方使用拒馬限制騎兵的靈活,長矛森列使其無法衝陣,蒙古人就耐著性子周旋,待敵疲睏,伺機發動攻擊

    一旦敵方方陣動搖,蒙古騎兵就一擁而上展開圍獵

    如果以上手段都不見效,蒙古人還有可能佯裝戰敗,將敵軍引誘到對自己有利的戰場或者是在運動中另尋戰機。這一招在征服俄羅斯的迦勒迦河之戰中曾大獲成功,打敗八萬俄羅斯聯軍,把六名基輔羅斯大公裝進了麻袋

    與其他上來就衝,不是沖垮敵人就是沖垮自己的遊牧軍隊相比,蒙古騎兵和早期女真騎兵一樣堅韌,的確非常難纏

    但是,透過以上描述,至少可以發現蒙古騎兵在作戰中漏了幾個點

    1.“鴉兵撒星陣”建立在敵方絕對一動不動的基礎上,而最先發動攻擊的蒙古輕騎兵攻擊力不足,下馬步射時又會失去機動性,如果此時有一支騎兵突出本陣與之對沖,將徹底打亂蒙古人的進攻節奏

    2.蒙古每軍一旗隨將領踞高處,直接指明瞭其指揮部所在,如果出一支精兵直撲蒙古軍旗(就如楊再興單騎衝陣欲抓金兀朮),即使不能“斬首”,蒙古軍的整個指揮系統也將受到極大干擾

    3.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軍長於弓馬,不擅攻堅,發動攻擊和師老兵疲的時間完全可以預期,如果據城(險)堅守,待其疲弱再發起反擊(就如劉錡在順昌對付金兀朮,王堅在釣魚城對付蒙哥汗),可想,蒙古騎兵也並非無敵

    ~《黑韃事略》

    徐霆認為:不是蒙古騎兵太強,實乃不自強

    正面硬剛敗於馬穆魯克之手的兩萬多蒙古精銳可以證明徐霆此言非虛

    另一個問題來了

    成吉思汗打敗的敵人中哪一位能稱得上名將呢?

    還是那句話,冷兵器時期沒有絕對的武力,如果有,那也是勇氣和紀律

    作為君王,鐵木真的優勢在於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整合力量、吸收先進技術、決定戰略方向,從而創造一個龐大的帝國,而這個優勢是所有名將都不具備的

    所以我認為,單論兩軍對壘(即只考慮軍事才能或戰役指揮能力),蒙恬、霍去病、李靖、岳飛、吳璘、劉錡、孟珙、王堅、徐達、左宗棠……不輸成吉思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先生》的最後大結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