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嘟嘟大將軍啊
-
2 # 網路水軍大都督
第一,是東吳在赤壁之戰中擊敗了曹魏,才救了劉備一命。
第二,是東吳在南郡之戰中牽制了曹軍的主力,才使劉備輕而易舉平定荊南四郡。
第三,孫劉兩家就好比合作做生意,東吳出錢出力最多,結果劉備分走了絕大部分利潤。換了你,你會樂意?
-
3 # 歷史笑春風
關於荊州的歸屬,是劉備和孫權之間的一件公案。可以說,這件公案決定了三國曆史的走向。由於劉備和孫權對荊州所有權的紛爭,最終造成孫劉聯盟的破裂。孫權為了奪回荊州,不惜採取武力奪取的手段,襲殺了關羽。這使得劉備發動了夷陵之戰,孫劉兩家自相殘殺,兩敗俱傷,雙雙退出了爭奪天下的行列。那麼,荊州到底應該歸屬誰家,這一切是怎樣造成的呢?
一、 孫權和劉備佔有荊州的戰略目的。荊州位於三國的交界,是三方爭奪的焦點。在三國初期,鎮守荊州的劉表無意參與天下的爭奪,擁兵自保。荊州免受戰亂的影響,處於一片和平狀態。天下避亂的百姓紛紛湧入荊州,僅僅從關中遷到荊州的人口就達到十幾萬戶。這使得荊州人口眾多,工商繁茂,同時它也成為各路諸侯覬覦的物件。
劉備在北方失敗後,來到荊州避難。他暫借新野安身,壯大自己的實力。他招納了大批荊州的賢才,並且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輔佐自己。諸葛亮為他規劃了著名的《隆中對》,指出首先要跨有荊益,建立自己穩固的根據地。然後在時機成熟後,兵分兩路北伐。其中一路從荊州出發,北伐宛洛。這與劉備的意圖不謀而合,於是劉備厲兵秣馬,準備在合適的時機佔有荊州。
東吳的孫權也將目光投向了荊州,他在繼承孫策的基業後,便和魯肅制訂了奪取天下的戰略。魯肅建議先佔領荊州,全據長江,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後來甘寧也向孫權提出了奪取荊州的建議,這都得到了孫權的首肯。孫權將主要的兵力指向荊州,經過多次征戰後,終於打敗荊州的大將黃祖,打開了奪取荊州的大門。
但是,除了劉備和孫權,還有一個人早就把目光投向了荊州,這個人就是曹操。他在征戰北方的時候,就已經對荊州虎視眈眈。他一方面拉攏孫權,和他結為姻親。另一方面制約孫權的行動,防止荊州落入孫權之手。在孫權擊破黃祖,企圖擴張勝利的時候,曹操派兵進出淮南地區,迫使孫權撤退。
在北方剛剛平定,自己的水軍在玄武池還沒有訓練完成的情況下,曹操就迫不及待地發動了奪取荊州的戰役。由於恰逢劉表病逝,他的兒子劉琮無法掌控局勢。在部下的強烈要求下,劉琮投降了曹操。沒有準備的劉備在撤退時,於當陽長坂遭到曹操追兵的襲擊,損失慘重。在輕易奪取荊州的勝利下,曹操想一舉解決東南問題,率領大軍東下,引發了著名的赤壁之戰。
二、 孫權和劉備爭奪荊州的始末。由於曹操想要畢全功於一役,發動了對東南的進攻。這迫使孫權和劉備聯合起來,組成孫劉聯軍共抗曹軍。在赤壁之戰中,周瑜率領的東吳水軍與劉備軍以火攻擊破曹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由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在赤壁之戰後,曹操決定將軍隊主力撤回北方休整。對於南方,他命令曹仁鎮守江陵,張遼等人鎮守合肥,暫時轉入守勢。而孫劉聯軍則乘勝追擊,擴張自己的戰果。周瑜為了完成全據長江的戰略目標,專注攻取位居長江上游的南郡。他在關羽的配合下,開始了對江陵長達一年時間的爭奪。
劉備剛剛遭受長坂坡慘敗,兵微將寡,自然不能和周瑜爭奪要地。他只得將目光轉向荊州在江南的四郡。由於兵力不足,他向周瑜商量,用張飛和一千人馬和周瑜交換了兩千東吳精兵,作為自己奪取四郡的資本。在得到周瑜同意後,劉備憑藉這些兵力奪取了兵力空虛的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四郡,從此劉備才算有了自己的立足點。
曹仁在與周瑜進行了一年的爭奪後,撤退到了襄樊繼續抵抗。周瑜便將江陵作為東吳在長江上游的重要據點,親自鎮守於此。在這段時間裡,劉備也收編了大批人員,實力急劇壯大。他以四郡人口稀少,無法供養自己部下的理由,向孫權借南郡安身。由於周瑜尚在,東吳只是將南郡在江南的部分交給了劉備,但是至關重要的江陵前線則還是由東吳控制。
在周瑜去世後,接替他的魯肅進行了斡旋,使得孫權答應將南郡借給劉備。劉備在控制南郡後,便以此為跳板,發動了奪取益州的戰役。可是,在劉備奪取益州後,孫權就要求劉備歸還全部的荊州。這遭到了劉備的拒絕,他向孫權表示,自己正在準備奪取涼州,在奪取涼州後,就將全部荊州歸還孫權。
這讓孫權認為劉備沒有誠意,只是用空話哄騙自己。於是,孫權派魯肅、呂蒙出兵奪取了長沙、桂陽和零陵三郡。劉備聞訊後,從益州率軍來援,雙方一時間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只是由於此時曹操奪取了漢中,劉備怕益州有失,才與孫權講和。雙方以湘水為界,平分了荊州,孫劉聯軍重結盟好。
但是,這次衝突的解決,並不是徹底解決了雙方的爭端。孫權並沒有因此放棄奪回荊州的念頭。在魯肅去世後,接替他的呂蒙極力主張武力奪取荊州。孫權和呂蒙一拍即合,他們利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後方空虛之機。孫權派呂蒙白衣渡江,襲取了荊州。關羽也在回師途中,大軍離散,敗走麥城。不久,關羽在逃往蜀中的路上被東吳伏兵擒殺,荊州從此落入孫權的手中。
三、 劉備和孫權對荊州歸屬的分歧。
我們可以看到,劉備和孫權制訂的戰略計劃中,荊州都佔有重要的位置。劉備的《隆中對》裡,荊州既是跨有荊益的跳板,還是北伐宛洛的基地。而孫權的戰略中,荊州是他全據長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東吳的立國之本,因此雙方對於荊州都勢在必得。因此,雙方圍繞著荊州進行了激烈的爭奪,而荊州的歸屬權之爭,也成為雙方爭論的焦點。
在湘水之爭時,關羽和魯肅曾經進行過一次著名的“單刀會”。為了和平解決荊州爭端,魯肅和關羽各帶諸將,讓軍馬駐紮在百步之外,各帶單刀赴會。在這場“單刀會”上,雙方的言論,代表了雙方對荊州歸屬權的看法。在《三國志魯肅傳》中,是這樣記載的:
肅因責數羽曰:“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語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肅厲聲呵之,辭色甚切。羽操刀起謂曰:“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
我們從這段話裡,可以看出東吳上下對荊州的看法。他們認為荊州是應該屬於東吳的,劉備佔據的荊州是東吳借給的。借給劉備荊州的原因,是因為劉備是客軍,而且遭到了長坂坡的大敗,沒有安身之所。如今劉備已經得到了益州,就應該將荊州歸還。如今東吳只是要求歸還三個郡,劉備方面也不願意。
而劉備方面的看法是,荊州在誰的手中,就歸誰所有。劉備方面的理論是,土地無主,唯有德者居之。這是如今的言論,可放在這裡就完全成為了賴賬的口吻。劉備方面認為自家是漢室宗親,天下都應該是自己的,甚至東吳也應該是漢家的臣子。那麼區區荊州的土地,當然應該是歸劉備陣營所有了。
這樣的言論當然被魯肅抓到短處,遭到了魯肅的呵斥。關羽自己也感到這樣的言論過於露骨,所有才會起身打圓場,讓那個人離去。從關羽的言行可以看出,劉備集團對於荊州的歸屬心中有愧,內心還是認為魯肅的言論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如果我們從荊州歸屬的變遷,就會看出劉備從孫劉聯盟中得到了多大的好處。在赤壁之戰前,劉備在長坂坡之戰大敗後,來到劉琦的江夏駐紮。赤壁之戰後,劉備佔領了荊州南部的長沙、桂陽、零陵和武陵四郡,東吳則佔有了江夏和南郡。隨後劉備又分兩次借來了南郡。
這樣,孫劉兩家在赤壁之戰後擁有的荊州地區,孫權只佔有江夏一郡,其他五郡都歸了劉備。這樣的分配,任何人來看都是不合理的。這等於孫權的東吳出動自己的兵力,消耗自己的物資,為劉備打下了一片江山。如果說這片江山是孫權心甘情願送給劉備的,誰都不可能相信。唯一的解釋,就是劉備利用孫劉聯盟向孫權借來的。
這也是孫權向劉備索還荊州的原因,更是劉備答應在奪取涼州後,將全部荊州歸還東吳的原因。但是,從劉備集團的心理來說,荊州是實現《隆中對》戰略必須要佔有的地區,是根本不可能歸還東吳的。所以劉備才會採取各種手段,拖延歸還荊州。最終引起了孫權的憤怒,採取武力奪取荊州的行動。在湘水之爭後,劉備退出長沙、桂陽兩個郡給孫權,雙方各佔三郡,暫時平息了爭端。
可是,至關重要的南郡也因此名正言順地成為了劉備的屬地。這種結果讓孫權並不能感到滿意。最終,在呂蒙的強烈建議下,孫權還是用武力的手段襲取了荊州,完成了自己的戰略目標。
四、 產生雙方意見分歧的原因。那麼,我們看到,雙方雖然對荊州的歸屬有一定的共識,那就是說荊州是東吳借給劉備的。那麼,為何東吳索要荊州的時候,劉備集團非要賴著不給呢?而且雙方對荊州的歸屬權都是理直氣壯,不顧對方的反對呢?
這是因為,雙方對自己和對方的地位認識有著偏差。劉備集團對自己的看法是,劉備是漢室宗親,是匡扶漢室的主人。劉備雖然打著效忠漢室的旗號,其實他是以劉秀為榜樣的。他要重建的漢室江山,實際上是他自己的漢室江山。
當年劉秀效忠更始帝,但是他來到河北,逃脫了更始帝的控制後,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經過多年的征戰,劉秀終於重建了漢室江山,建立了東漢王朝。劉備以劉秀為榜樣,也是先效忠漢獻帝,但是一旦條件成熟,他也會如同劉秀一樣,建立新的漢家王朝。
因此,劉備集團從上至下,都以漢室的正統自居。他們把自居看做漢室江山的繼承者,孫權集團在他們的眼中,當然就如同臣子一般。那麼,既然東吳是臣服於漢室的,他們的一切自然也屬於漢室。荊州是漢朝的地域,自然要屬於劉備集團所有。這也就是關羽手下所說的“有德者居之”的意思。
但是,劉備集團的人小看了孫權集團。孫權集團也是有著統一天下,改朝換代理想的集團。正是因為這樣的理想,孫權才會在赤壁之戰前,決定聯合劉備,共抗曹操。在孫權的眼中,劉備和自己一樣,都是武力割據的集團,而且還是受到自己恩惠的集團。
劉備在赤壁之戰前,由於遭受慘敗,多虧了孫權的援手,才得以生存。否則的話,劉備是根本抵抗不了曹操的進攻,只能或亡或走。正是有了東吳的援助,才有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劉備才有了立足之地。而劉備在荊州的立足之地是東吳借給劉備的,一旦劉備有了新的領地,就應該歸還自己。孫權根本不承認劉備的漢室正統身份,更不會把他當成自己的主人。孫權只是把他當作和自己一樣,爭奪天下的勢力。
這就是造成雙方對荊州歸屬權意見分歧的根本原因。正是這個原因,東吳不管對劉備集團態度怎樣,也換不來關羽等人對東吳的尊重。當努力維護孫劉聯盟的魯肅去世後,孫劉聯盟就走到了盡頭。孫權撕毀盟約,襲取了荊州。
結語:由於雙方戰略目標的碰撞,劉備和孫權在荊州的歸屬上針鋒相對,互不退讓。由於雙方的矛盾無法調和,最終導致了荊州之戰的發生。這一切都源自於雙方對荊州歸屬權的意見分歧。孫權認為赤壁之戰時,劉備沒有什麼實力。荊州是自己借給劉備的,在劉備實力得到發展,有了新的根據地後,就應該歸還自己。
而劉備則認為,自己在赤壁之戰中也出了力,應該在戰利品中分一杯羹。自己佔有荊州是天經地義的,只不過是佔有比例多少的問題。因此,在湘水之爭後,雙方以湘水為界,平分了荊州,問題就應該解決了。對於東吳後來發動荊州之戰,劉備是沒有料到的。
這是因為劉備並沒有認識到,雙方對荊州歸屬權意見分歧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劉備以漢室的正統繼承人自居,自然認為天下都將屬於自己。至於孫權,未來則是自己的下屬。而孫權將自己看作與劉備平起平坐的人物,認為大家都是爭奪天下的對手。因此,孫權根本不承認劉備的看法,堅持認為荊州全部應該屬於自己。正是這一原因,造成了雙方在荊州的爭奪。
-
4 # 不明不知1
三個郡?歷史上毫無記載?所謂是鼠輩最可笑,關羽被甘寧嚇得掉頭就跑,最後反過來罵別人鼠輩,世上就是有這種人,實力不行就只能逞嘴上功夫。但身體還是很老實,最後還被人活活按著地上摩擦。
沒看過歷史去看一下歷史。劉備用三個郡換?你跟我說說那三個郡,不要最後拿東吳的郡說是劉備給的。
到底誰在理直氣壯的顛倒是非黑白,大家一目瞭然。
-
5 # waterworld
這個呀,為了需要,就能顛倒黑白。赤壁大戰,不要瞎說什麼劉備沒出力的話。赤壁大戰,東吳出兵3萬,劉備出兵2萬,劉備的兵都是百戰老兵,是精銳。所以,赤壁大戰,劉備是出了大力的。這也很正常,曹操以絕對優勢壓境,孫劉都不是傻子,都知道必須拼盡全力,不然兩家都只有毀滅。而且劉備一方的作用還不僅於此,劉備的作用還在於帶走了一部分荊州兵,以及影響到荊州兵計程車氣。曹操佔據荊州之後,收降了大部分荊州軍。劉備在荊州這些年,積累了很厚的人脈和很高的人氣與威望,荊州軍在與劉備對峙時,能有多大意願與劉備作戰?而荊州與東吳是世仇,如果沒有劉備,十多萬荊州軍肯定與東吳死拼,尤其是水軍。為什麼曹操收降了荊州軍,在水上不直接用荊州水軍進攻,還要訓練水軍(他訓練的水軍士兵有多半是從北方士兵中挑選),就是因為劉備帶走了一部分荊州水軍,還影響了其餘水軍計程車氣,多疑的曹操才要自己訓練水軍。如果沒有劉備,曹操可以直接使用荊州水軍進攻東吳,也就不需要用鐵鏈把船隻連起來,周瑜就沒有機會使用火攻燒光曹軍戰船,東吳必滅。所以,赤壁之戰,劉備出了大力。既然出了大力,憑什麼劉備就不能佔據一點地盤,孫權憑什麼說荊州是他的?孫權又拿什麼借給劉備?事實上孫權真正只借了南郡給劉備而已,但劉備也是用江夏交換了。赤壁之戰後,周瑜進攻江陵,如果沒有關羽絕北道,沒有劉備收編荊南四郡,我認為周瑜是拿不下江陵的。很簡單,關羽絕北道,讓曹仁得不到援助。劉備收編荊南四郡,讓周瑜避免了腹背受敵,否則,在周瑜進攻江陵時,荊南士族本就已經歸順曹操,加上因為與東吳世仇,必定與江陵方面夾擊周瑜,周瑜肯定無法吃下江陵。所以孫權說荊州是他借給劉備的,很無恥,只不過是藉著當時勢力更大,逼迫劉備口頭承認。其實把南郡借給劉備,孫權也是的了不少好處,比如得到江夏,還得到交州的開發權(這點不多解釋,自己去查去想),是兩方各取所需。至於單刀會時,關羽被魯肅懟的說不出話來,也不能說明東吳有理,因為關羽本就不善於言辭,更不善於詭辯,如果是諸葛亮龐統法正等人,那肯定分分中駁倒魯肅。後來,兩方湘水劃界後,孫權得到更多,更應該遵守協議,但後來還是因為目光短淺而撕毀協議。孫權也算是一個英雄人物,但與曹操劉備有差距。
-
6 # 孤浪56
赤壁之戰前劉備倉皇敗逃,兵力所剩無幾。是劉琦和東吳聯手赤壁抗擊曹操,劉備只是輔助劉琦。分半個南郡已經算不錯了。本來就不該有劉備的份
-
7 # 國風文化小棧
大家好,我是國風
雖然史公傳下一句諺語:劉備借荊州——一借不還。但要知道予其這個定論的人是陳壽。陳壽的老師叫譙周。(就是那個萬年叛賊)而且和諸葛亮有什麼仇。其歸降於司馬之後可謂奴顏卑膝到了可恥的程度。這種人修訂的歷史如果說不失偏頗實在難以令人信服!
所以從邏輯上分析,我一直認為,背
信棄義的不是劉備,而是江東的鼠輩孫權!
赤壁之戰後,南郡雖然被東吳拿下,但是北有曹操虎視眈眈。劉備佔據公安向南發展,取了荊南四郡。南郡又遠離東吳大本營,後勤運支困難。更兼南郡先為劉表所統,後為曹操所佔,民心不附。任誰看都是個燙手的山芋。在東吳手裡,丟失只是朝夕之事。
這時候劉備提出了暫借南郡。劉備為什麼要借南郡呢?主要是為其一生秉承的遠志——征討奸賊,匡扶漢室。曹操是當前漢室最大的奸賊,劉備時刻準備著征伐他!這就需要與之對敵。東吳隔在中間,劉備便失了征伐曹操的戰場。(其實劉備在這一決策上也犯了急功近利的錯誤。如果安心在後方或向南向西經營發展。逐漸集蓄兵馬糧草。先讓東吳在前面頂雷,雙方攻戰消耗。以東吳的實力很可能幾年之後就會丟失南郡,此時劉備便沒有兩川之地,南越也當收入囊中。兵強馬壯,無論是北上攻曹奪南郡,還是東出攻吳下揚州。都已經是不可勝的存在了)但是劉備還是爭取了這塊戰場,過早的與曹操形成了對峙。以至無論往哪發展都要留兵兩面防敵!
對於東吳,南郡這塊燙手的山芋,孫權是巴不得馬上送出去的。但是絕對不能送給曹操,否則赤壁之戰的戰果不但一點沒有,反而因為得罪曹操在自己的頭上懸了一柄利劍。此時劉備來借,可把孫權樂壞了!
劉備駐南郡,對於東吳有三大好處。第一雙方是聯軍,劉備不會輕易背盟攻打東吳(因為劉備的實力太過弱小)第二,南郡原屬荊襄,劉表的地盤,而劉備經營多年,民心所向,易於安定。第三,放著劉備去直接面對曹軍,對東吳來說是戰略緩衝。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劉備說是借,歸屬權還是東吳。無論劉備把這裡經營的多好,東吳都可以隨時要回去。這可比背起曹操搶走強多了!
所以說,孫吳可以說是迫不及待的就答應了劉備的請求,把南郡借給了劉備。
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曹操真的視劉備為天下第一英雄!所以劉備佔據荊州之後,曹操還真的不敢輕易南下染指。這和對待江東鼠輩的態度有很大的不同。
當劉備把這裡經管的兵強馬壯,經貿發達之後。東吳的貪婪可算體現出來了,數次著人討去。甚至不惜兵戎相見。劉備攻取西川之後,有了和東吳一戰的實力。南群又成了懸在東吳頭上的一把利劍,不過這次懸劍的是西蜀而不是曹魏了。所以東吳迫不及待地想收回南郡。
此時的劉備還是為了保留一塊北伐的橋頭堡,又犯了一個激進主義錯誤。如果此時劉備將南郡歸還東吳使關羽南征閩越。足可以把廣雲貴川連成一片。坐看曹操與孫權在南郡交兵,劉備可以放心奪取漢中,然後北上出祁山佔隴右,直下長安,曹操只能退守潼關!西涼一地歸屬劉備。則西蜀佔據大半個三國,天下之勢即此而定也!
可惜劉備又一次短視,甚至放棄了,長沙桂陽零陵三塊遠離前線的福地,東吳佔據後,迅速南向取了南越之地,擴充套件了很多地盤。而劉備這一次錯誤把關羽置於了炭上,為一塊四面受敵兵家必爭之地葬送了整個匡扶漢室的宏圖大業。實在不得不說是一番可惜!
至於歷史的定論,江東鼠輩怎麼可以黑白顛倒?這就得問陳壽了!怎麼可以無恥到因為一己之私汙穢青史?
-
8 # 大愛無恨劉成
鼠輩們為什麼都氣勢洶洶、理直氣壯地認為劉備應該把荊州讓給東吳,還不是劉備有把柄在人家手中嗎?
劉備的把柄就是他給魯肅打了一個借條,借條就是借荊州。那麼,劉備為什麼打了這個借條?經過是這樣的。
赤壁之戰,曹操被打得大敗虧輸,狼狽北逃,留下曹仁守南郡。孫權和劉備開始搶奪勝利果實。最大的果實,當然是曹操丟下的荊州地盤。
為了能夠西進和北上,周瑜就努力攻打長江上游的南郡。劉備則攻取了偏遠的零陵、武陵、桂陽、長沙四郡。
周瑜經過周密部署,終於把曹仁引出了南郡,諸葛亮帶趙雲卻乘機佔領了南郡和荊州,令周瑜憤慨不已。周瑜準備發兵攻打劉備,被魯肅諫阻。魯肅認為:此時,和劉備開戰,曹操必然會捲土重來,以報赤壁之仇。魯肅又提出,自己願意向劉備討要荊州。
於是,魯肅出使荊州,會見了劉備、諸葛亮,提出荊州應該交給孫權。理由就是:
“前者,曹操引百萬之眾,名下江南,實欲來圖皇叔。幸得東吳殺退曹兵,救了皇叔,所有荊州九郡,合當歸於東吳。今皇叔用詭計,奪佔荊襄,使江東空費錢糧軍馬,而皇叔安受其利,恐於理未順。”
這是《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諸葛亮智辭魯肅、趙子龍計取桂陽》裡的原話。
魯肅的理由可以說是真假各半:東吳在赤壁之戰居功至偉,這個不假;但是,說曹操是圖劉備,這個不實。因為,曹操也是想趁機掃平江東的。魯肅一上來就是獅子大開口,提出荊州九郡都要。這當然是外交手段,有點“漫天要價”的意思,然後等待著劉備來個“落地還錢”。
魯肅等來的不是落地還錢,而是一分錢不給。諸葛亮根本沒有和東吳分享荊州的意思,想全部佔有荊州。於是,諸葛亮和魯肅產生了激烈的辯論。張飛也插話說:“漢室江山人人有份,誰佔有了歸誰。”等等言論。最後,諸葛亮搬出劉表的兒子劉琦,說應該由劉琦克紹箕裘,繼承劉表的荊州。
仔細捋一捋,我們就可以看到三種分配荊州的方案:
第一種:按勞分配。
即魯肅提出的,東吳費了不少錢糧,應該參與荊州的分配。這就像兩個人合夥做生意一樣,是不是得按股份的多少和貢獻的大小來分配利潤?如果,小股東拿走了全部利潤,大股東反而一無所獲,這合理嗎?換做是你,你幹嗎?
魯肅,雖然提出荊州九郡都應該歸東吳,但是他既然提到了耗費人力、物力,那麼就有按勞分配的意向。應該說,如果孫劉兩家能夠按照這個原則,來劃分荊州,那麼很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只是,誰多誰少而已。魯肅的分配方案實際上才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第二、張飛的弱肉強食式的分配方案。
就是兩家不惜刀兵相見,以武力來定贏輸,誰奪取了,荊州就是誰的。
張飛的方案有點簡單粗暴,但是也不能說不對。按照當時的天下大勢來看,基本就是這樣的。軍閥之間,攻打殺伐,攻城略地,誰也沒有認為是不可以的。但是,張飛的方案對歸對,顯然不利於劉備。因為,以當時劉備區區幾千兵馬,是無法跟孫權的幾萬大軍來抗衡的。
所以,如果按照張飛的方案,劉備獲得的地盤毫無疑問會全部得而復失。
第三、子承父業論。
即諸葛亮的由公子劉琦繼承的理論。諸葛亮還令人扶出了搖搖欲墜的劉琦。提出,劉琦尚在,荊州不存在歸屬問題。
諸葛亮這其實就是強詞奪理。劉琦可以繼承劉表的事業不是問題,問題是荊州早已不是劉表的地盤了。更重要的是:劉表指定的繼承人也不是劉琦,而是劉琮。而劉琮早已投降了曹操,把荊州獻給了曹操。
毫無疑問,此時的荊州是曹操的。曹操北逃了,沒有指定誰來管理荊州,但是也不存在誰來繼承荊州的問題。曹操還好好地活著,即使是死了,也輪不到劉琦來繼承啊!
諸葛亮閹割了曹操佔有荊州的這一段史實,硬是穿越到了劉表時期。這看似聰明機智,實則是“以智代道”、“巧言飾非”。
短期來看,機智的人經常能夠取勝;但是,治理一個國家,或者說是理政一方,就不能只講智,而無視道。
甚至很多時候,講究“道”才是根本。所以大家經常說:
治國之道,治軍之道,用人之道,經營之道等等。
而自古以來,從沒人推崇什麼:
治國之智,治軍之智,用人之智,經營之智等等。
諸葛亮卻在很多方面,以智勝了,顯得鋒芒畢露、咄咄逼人、神機妙算;但是他卻輸給了大智若愚的司馬懿。
諸葛亮的子承父業理論在這裡其實就是偷換概念,以“子承父業“這一概念的正確性,來掩蓋由劉琦來繼承曹操地盤的不正當性。
也許是魯肅的腦筋不會急轉彎,也許是魯肅看到劉琦已經病入膏肓,就提出了:劉琦如果在,荊州歸劉琦;劉琦如果不在,荊州就歸孫權。
諸葛亮竟然同意了。就這樣,還說什麼智辭魯肅。這樣的智,有不如無。
我們看看魯肅的提議,高明之處在哪裡?請大家仔細看看。
劉琦如果健在,荊州歸劉琦;劉琦如果不在了,荊州歸孫權。
看到了嗎?橫豎沒有劉備的事。就是:
劉琦在與不在,荊州都沒有劉備毛事。
這就成了以後,東吳三番五次討要荊州的理論根據和法理依據。所以,從今以後,東吳可以理直氣壯地討要荊州;東吳文武萬眾一心,也步調一致地要謀取荊州。不過,這次劉備不用向東吳打借條,因為荊州暫時還不屬於東吳。
半年以後,劉琦因病去世了。魯肅立即聞訊而來了。這一次,劉備和諸葛亮無話可說,只好說自己暫時沒有棲身之所,要求向東吳借用荊州。等到攻取了西川以後,在還給東吳。這樣,魯肅拿著劉備打的借條回到了東吳。
魯肅當然沒有打算馬到成功地就要回荊州。魯肅的打算就是:想辦法確認荊州的歸屬權,下一步再擇機要回荊州。一切OK ,魯肅拿著劉備的借條,心情激動地回到了東吳。從此以後,荊州在名義上歸東吳所有。
諸葛亮在荊州問題上沒有做到高瞻遠矚,被魯肅牽著鼻子走,還自鳴得意,認為是勝了魯肅,把魯肅打發得一次次空手而歸。
其實,魯肅是採取步步為營的戰略來解決荊州的歸屬問題。第一步是排除劉備對荊州的佔有權,第二步是確立東吳對荊州的佔有權,第三步是讓劉備打借條,承認是借用荊州,第四步是擇機收回荊州。遺憾的是,魯肅沒有活到那一天;第四步的實現,竟然以遍地流血的代價決定了荊州的最後歸屬。
諸葛亮的智就是:事實上先佔有荊州,其他的以後再說。這就為以後關羽鎮守荊州埋下了巨大的危急。曹操得知荊州的實情以後,立即以朝廷的名義,加封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為荊州的名實不副火上燒油。
孫權偷襲了荊州之後,如果不殺關羽;劉備介於自己打得借條,可能也可以預設事實。這就如債主和欠債者的關係:我欠你多少錢,你來討要也好,搶走也好,你有必要殺了我嗎?欠的是錢,不是命。孫權此舉,毋容置疑加速了東吳和西蜀的滅亡。
一些列智慧的較量,權謀的運用,情感的牽制,武力的震懾,道義的擔當展現在我們面前。在荊州的歸屬問題上,諸葛亮以智使得劉備在事實上佔有荊州;魯肅卻以道,使得東吳在名義上遙領荊州。他們都試圖以“緩”來等待時機,結果證明:在此問題上,還是魯肅略高一籌。
由於劉備一直沒有在名義上,名正言順地佔有荊州,最後落得雞飛蛋打,這其實是諸葛亮的嚴重失策。在荊州問題上,諸葛亮自始至終沒有做到高屋建瓴而是苟且偷安!
回覆列表
因為吳國也氣不過啊,,,赤壁基本都是吳國出力,,周瑜打江陵又打了一年多才打下,,關羽絕北道的兩三千人跟糧草基本都是吳國給的,,劉備手裡就一萬多兵,就是得了江陵他劉備一下補充了四五萬兵力才有點實力,孫權也是有志向的人要不是曹老闆給的壓力太大估計早跟劉備翻臉了,所以說吳國背刺關羽什麼關羽太傲怎麼著那都不是主要原因,東吳一直就想要整個荊州,劉備有蜀地又有漢中我江東就這麼點再往南窮山惡水荊州這麼好的地方孫權絕對想要而且對於孫權東吳來說得了江陵才是真的三足鼎立。不然主動權都在曹老闆跟劉備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