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緣Love相知
-
2 # 心之語xzy
說起過年的古怪習俗,在我的家鄉大年初一早上要點燃些柏樹枝,而且家家是這樣,據說可以避邪和卻除來年的一切悔氣,柏又與百諧音,預示新的一年百事順心。
-
3 # 新華正能量
華人過年,最共同的,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開開心心相聚在一起過個好年。唯有不同的是,當地的一些習俗,每個地方的習俗多少會有所不同。
大年初一這一天,要早起,早起代表勤儉持家,而且這一天要吃素,不能殺生,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清掃家裡的垃圾,即使要掃地,也只能掃到一邊角落放著,到大年初三那天一起清掉。見到長輩們要說新年好【恭喜發財】。
-
4 # 芝麻金粒
山東孔孟之鄉,大年三十晚上要早早睡覺,睡覺前要把衛生搞一下。明天大年初一,早上四五點鐘就得起床,據說起得越早過得越好,有人三點鐘就起來了。起床後不能倒水,倒垃圾,不能掃地等等,所以,小孩一起床就去餐桌上吃餃子了。吃完餃子家長得給小孩發紅包,發完紅包還得去串門。長輩會給瓜子,糖吃。
-
5 # 中國文化初學者
春節過年,全華人民一年中最大的節日,有著一些共同的習俗。
比如從小年二十三開始全國各地都有類似的歌謠,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等等,只是一些內容少有出入,但好無例外,小年開始都在為過年而準備了。春節的祭祖,給小孩壓歲錢,走親戚拜年等等,這些應該都是共同的。
廣西作為自治區一些比較特色的習俗
1.相對於北方地區各種的麵食,桂北一帶通常會準備糯米餈粑,年前幾天家族人一起男女老少在一起蒸糯米飯,衝餈粑,還有殺年豬,醃臘肉,祭祖,剪窗花,桂中南一般會有年粽,年糕,米餅等等。
2廣西少數民族多,有特色的習俗還得在少數民族生活比較多的地區,比如侗族的蘆笙表演,腰鼓,舞獅,百家宴,坡會鬥牛鬥鳥,跳竹竿舞,等。這些活動形式多樣而可參與性很強,同時廣西人民也非常熱情好客,節日氣氛比較濃
3桂西地區的舞雞舞春牛活動也比較有特色。舞春牛的牛不是真正的牛,而是用竹片編織而成,是地方的一種傳統舞蹈,也寄託了人民對新年的祝福,農耕年代,牛是非常珍貴的財產。
4有些地方還保留著初一小孩們去各家各戶拜財神的習俗,就是初一一大早,一群小孩聚一起去給各家挨個拜年,如果開門的是個老奶奶大家會祝賀老人長命百歲身體健康,如果開門的是個中年婦女就會祝她發財等等,同時各家都會準備好利市或糖果招呼大家,所以走一圈回來,個個小孩都會收穫滿滿。
-
6 # gzj6068
東北的年俗文化基本相同,而我家過大年有特殊兩點:
一,供奉《家譜》。
我們《家譜》千百年,高文舉乃古狀元。
紅字括號寫登科,《夜宿花亭》廣流傳。
大年祖孫必供奉,敬拜祖先家過年。
求祖先在天之靈,保平安人財兩旺。
二,大年演講。
年三十,祖孫三代人貼春聯、供祖先、保家仙、財神……。接著準備十八道菜――表示“十全十美”和發!發!!發!!!
上午十一時十八分燃放鞭炮後全家人圓桌入席而坐。
伴隨著優揚的歌曲,品嚐著美味佳餚和美酒芳香,大年演講開始了:
(一),中共黨員、高校優秀畢業生、中學數學高階教師、中學教研主任,長子高啟龍第一演講……長子妻鄭淑媛,大學本科學歷,中學語文高階教師接著演講……
(二),在海南島坐飛機回家過大年的次子高啟鳳演講……次子妻王景梅也隨飛機回家過大年的演講……
(三),孫子、孫女演講……
演講題材不限。一般是“形散而神不散”。神乃祝老人身體健康和全家人平安幸福人財旺。
(四)老人總結:
老人總結“龍鳳呈祥福滿堂,鶯歌燕舞人財旺”……
相機錄影錄音,手機影片。乃永久儲存!
-
7 # 老漁破船
在外地工作時倒沒有注意過,但回到膠東,每年的三十零點左右,鞭炮齊鳴,震天動地,家裡下餃子,家外燒紙(又名“發紙”)我的理解是祭奠先人或者天上神仙吧。讓人受不了的是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和瀰漫天空的火藥味。這也是老漁堅決支援禁鞭令的原因
-
8 # 詩詞娛樂
看了一些回答,大多答非所問。人家的問題是:有什麼稀奇古怪的習俗。我倒是知道幾個:
一、年,從臘八算起的話,臘八那天早晨,要去井口或河邊鑿冰。所謂“上井鑿冰,抱回金銀”。鑿得第一塊冰的人來年會有更好的運氣。鑿來的臘八冰,立在糞堆上,祈求來年五穀豐登;放在院牆上,祈求風調雨順;立在門口,祈求門庭興旺;放在柴垛上,祈求糧食滿倉;放在屋頂上,祈求幸福吉祥。
二、年三十晚上,不得掃地、不得往地上潑水,否則會破財。
三、年三十晚上上廁所,先咳嗽一聲再進去,否則會驚擾到三霄娘娘。廁所裡馬桶的主人,就是三霄娘娘。馬桶,便是三霄娘娘的兵器——混元金斗所化。
四、三十晚上,穿上新鞋在屋裡屋外走走,謂之踩小人。
五、三十晚上,期望長高或個矮的人,抓住門頂框向上拔,像做引體向上一樣,據說可以長個兒。
六、三十晚上交子時分,要燈火通明,再把倉庫、家門開啟,因為這時候,各個位置的神靈要回來。諸如燈神、灶神、水神、火神包括姜子牙的老婆掃把星也要回來。開門開燈,是給他們照明找位置的意思。唯獨財神爺,在初一才回來。
七、初三初四,這兩天一般不動刀。飯食以熟食為主。所以過去,籠屜是家家必備的。
八、正月裡,借人家的籠屜,還回來時,裡面要放個點心。
九、初五早晨太陽還未出山,要起來掃窮土。然後把掃來的垃圾和土,倒在十字路口,放炮竹。叫送窮土。
十、正月初一到初六之間,要請懂黃曆的人,計算哪一天喜神方位在東南方。算準了,全村人要在這一天迎喜神。迎喜神時,將全村的牛、馬集中到一起,往東南方向趕去。人們放爆竹、敲鑼打鼓舞蹈或歌唱。
……我說的這些,才是稀奇古怪的風俗。
-
9 # 老三屆A
各地的年俗習慣都有不同,南北有差異、南方或北方的不同地區也有差異。
我們這邊年三十晚上睡覺前,都要把該扔的垃圾扔掉。大年初一是不能扔垃圾的,說是大年初一扔掉的都是當年的財富。所以有垃圾如花生殼、瓜子殼、糖紙等等,也都要放在屋裡不能扔,得過了大年初一才能扔。但一般初二也不會扔,寧願多放幾天,免得把一年的財富扔掉了。
大年初一也不能掃地,因為掃出去的都是財氣。如果必須、不得不掃的比如地下的花生殼、瓜子殼什麼的總不能踩來踏去吧?那就由外往裡掃,把財富掃進來,裝進畚箕裡放著。
年三十晚上,大人都要叮囑小孩:大年初一,小孩都要乖乖的,不能調皮。如果大年初一捱罵捱打,那這一年都逃不了捱罵捱打的命運。所以小孩子都小心奕奕,生怕捱打捱罵。
這些也算是稀奇古怪吧。
-
10 # 杉姐講故事
就不說地方了,一個地區跟一個地區,一個縣跟一個縣,甚至一個村跟一個村,過年的習俗都不一樣,說說我家裡過年時的情況。
三十之前要蒸上三四鍋饅頭包子,過年的時候吃,一般初七初八之前就不蒸了。還要炸餜子,炸丸子,有時候也會烙餅。還要蒸肉糕,雞鴨魚的都收拾好。
大年三十這一天,早上和晚上的飯菜都不講究,有點什麼就吃什麼。中午這一頓不是吃餃子,就是吃肉菜(大鍋菜)。
大年三十下午的時候,有一項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包餃子。有的人家是晚上包,我家一般都是下午包。
面和的稍微硬一點,因為是要放到大年初一早上吃的。包好了,放在蓋裡板上,用一張燒紙蓋一下。
三四點鐘的時候,父親要會合他的兄弟和侄子們,去上墳。帶幾樣貢品,燒紙和鞭炮,去給去世的親人上墳。
傍晚的時候,母親還有一項事情要做,去找頭,就是去輩分大的人家看看,磕個頭。這個時間點都是結了婚的女性出來轉著找頭。都是媳婦們出來找著,姑娘不用,不論是未婚的還是結了婚的。
大年初一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我們那裡叫做起五更。我家一般是六點起床。起床後燒水煮餃子,桌上放一大把筷子,叫做人越來越多。蘸餃子的醋,用臘八醋,就是臘八蒜的醋。
吃完餃子,換上新衣服,男人出去找頭,就是街坊鄰居互相拜年。輩分大的,去了人家要磕一個頭。
大年初一中午,吃肉菜。晚上就吃些剩菜,或是丸子肉菜之類的。
-
11 # 童弈陽生活Vlog
我是濟寧人,我們這邊進入臘月20以後,就開始蒸饅頭,做豆腐,殺豬賣肉,打掃房子,買鞭炮,做新衣服。大年三十中午開始帖春聯,並上林請先人回家過年。到了晚上,家家點亮天燈,一個大家的男人們一般聚在一起喝酒熬夜,而婦女則會在一起包水餃,包完後一般就睡覺了。
大年初一,男人們在凌晨四點左右就把全家人喊起來,都穿上新衣服,祭老天爺爺,還有門神,放鞭炮,下水餃吃早飯。而後家中留下一中年人照顧老年人,接待拜年的人。而其他人則會出門拜年,一般先到近門近族家拜年,給長輩磕頭。然後近門近族聚在一起到別人家中拜年。抽棵煙,喝口茶,吃點瓜子,同老人聊聊天。從村西拜到村東,不管姓什麼,只要家中有老人,都拜一遍。這是初一,給本家及本村人拜年。
到了初二,外甥到姥孃家拜年。初三四到姑姑家,初五初六到老丈人家。特別初六,一般新姑爺都在初六上門。初七初八開始到姨家拜年,過了初八差不多就算過完年了,就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了
回覆列表
座標河南商丘,我們這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就是大年三十要去墓地裡上墳燒紙,過年走親戚還要給主拜節,我也不知道主是誰!反正就讓你磕頭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