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639359564764

    Seven Years" War1756~1763年,英國、普魯士同盟與法國、奧地利、 俄國同盟為爭奪殖民地和歐洲霸權而進行的戰 爭。亦稱第三次西里西亞戰爭。漢諾威等少數德意志邦國參加英普同盟,瑞典、西班牙和薩克森等大多數德意志邦國加入法奧俄同盟。

    主要參戰國的戰略企圖各不相同:英國試圖打擊和削弱法國,擴大殖民地,建立海上霸權;普魯士企圖吞併薩克森,並將波蘭變為其附屬國;奧地利企圖削弱競爭對手普魯士,奪回西里西亞;法國力圖吞併英王的世襲領地漢諾威,遏制普魯士的崛起,保護海外殖民地;俄國企圖奪取東普魯士和波蘭,向西部擴張領土;瑞典則要奪取普屬波美拉尼亞。此次戰爭是法國大革命前歐洲各大國捲入的最後一次歐洲大戰,戰場遍及歐洲、北美、印度和海上。歐洲是陸戰的主戰場,主要是反普同盟各國同普魯士交戰;在北美、印度和海上,主要是英、法之間作戰。戰爭爆發時,普魯士軍隊約20萬人,訓練有素,戰鬥力強,但四面受敵,戰線太長,兵力不足,其主要盟國英國僅能對其提供財政援助;法奧俄同盟戰爭潛力雄厚,總兵力約63萬人(法軍21萬、奧軍9萬餘、俄軍33萬),但彼此戰略目標各異,步調不一,行動遲緩。針對這種情況,普王弗里德里希二世採取先發制人,各個擊破方針,決定首先打擊薩克森。

    1756年8月28日,普軍主力9.5萬人突然侵入薩克森,10月擊敗前來增援的奧軍,迫使薩克森投降。次年4月,普魯士進軍波希米亞(捷克),5月在布拉格附近擊敗奧軍,但6月在科林地區被道恩伯爵指揮的奧軍擊潰。普軍被迫放棄布拉格,撤回薩克森。與此同時,法軍10萬人在哈斯滕貝克附近擊敗漢諾威軍隊,法奧聯軍一部6.4萬餘人從西面逼近普魯士。同年5月,俄軍7萬人開始進攻東普魯士,7月先後佔領梅梅爾和蒂爾西特,8月底在大耶格斯多夫地區擊敗普軍。9月,瑞典軍隊1.6萬人在波美拉尼亞登陸。面對險惡形勢,弗里德里希二世頻頻調動軍隊,抗擊各路敵軍,並親率普軍2.1萬人,於11月5日在羅斯巴赫之戰中擊敗法奧聯軍,以損失550人的微小代價取得殲敵8000人的戰果;12月5日在洛伊滕之戰中採取斜向衝擊法,再敗奧軍,殲敵2.2萬人。1758年1月,俄軍重新發起進攻,佔領東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今加里寧格勒),並向普魯士腹地推進。弗里德里希二世率主力迎擊。8月25日,俄普兩軍在奧得河畔的措恩多夫激戰。俄軍傷亡約2.3萬人,普軍傷亡1.4萬人。年底,俄軍撤回本土過冬。1759年7月,俄奧兩軍聯合行動,會師奧得河地區,爾後向普魯士腹地進攻。8月12日,弗里德里希二世率普軍5萬人在法蘭克福附近庫訥斯多夫與俄奧聯軍9萬人會戰。普軍仍沿用斜向衝擊法,遭慘敗,損失2萬餘人。與此同時,英軍在漢諾威的明登擊敗法軍。9月,奧軍佔領德累斯頓,並於11月迫使1.2萬普軍在馬克森投降。從此,普軍元氣大傷,轉入戰略防禦。由於奧、法與俄國存有分歧和矛盾,因而未能乘勝擴張戰果,使普魯士獲得喘息之機。1760年6月,普軍在蘭茨胡特被奧軍擊敗,但8月在利格尼茨附近取勝。10月9日,俄軍一度侵佔柏林,但對戰局影響不大。11月3日,普軍在托爾高之戰中擊敗奧軍主力,戰局出現轉機。

    在海上和海外戰場,英、法兩國爭奪激烈。1756年5月,法國艦隊在地中海梅諾卡島海戰中擊敗英國艦隊。1757年,英軍攻佔孟加拉。1758年後,法國因深陷歐洲戰場,在海上和各殖民地的爭奪中連遭失敗。1759年,法國艦隊先後在拉古什和基伯龍灣被英國艦隊擊敗。1760年,英國佔領法屬加拿大、路易斯安那部分地區和西班牙殖民地佛羅里達。1761年,英國佔領法國在印度的主要據點本地治裡等地。

    至1762年初,交戰雙方已精疲力竭,普魯士幾乎瀕臨絕境。同年1月,俄國彼得三世即位,主張與普媾和,5月宣佈退出反普同盟,歸還俄軍佔領的普魯士領土。同時,瑞典也退出戰爭。普魯士方轉危為安。7月,普軍在布克斯多夫擊敗奧軍。此後,各國相繼停戰議和。1763年2月10日,英、法兩國簽訂《巴黎條約》,法國將其在北美、西印度群島、非洲和印度的大片屬地割歸英國。15日,普魯士與奧地利、薩克森簽訂《胡貝圖斯堡和約》,規定西里西亞仍歸普魯士所有。戰爭至此結束。

    此次戰爭後,英國成為海上霸主,法國進一步受到削弱,俄國加強了歐洲強國的地位,普魯士在德意志的特殊地位得到鞏固。戰爭中暴露了以平分兵力和切斷敵方交通線為主要特徵的警戒線戰略和呆板的線式戰術的弱點,顯示了野戰殲敵的優越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理解“夢想、理想、信念、信仰”相互之間的聯絡與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