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和鑫未來

    【定義】

    機油是指專門用在內燃機中的潤滑油,除潤滑外,還有清潔、防鏽、冷卻、氣密等功能。

    現今使用的機油其基礎油是由烴類、聚-α-烯烴(PAO)及聚內烯烴(PIO)等成分所組成,均為只由碳及氫所組成的有機化合物。有些高階的機油中會包括20%以下的酯類。

    【機油的分級】

    不同種類和效能的機器需要不同黏度的機油,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依照機油黏度特性的不同,制定機油的黏度級數標準。黏度級數包括0, 5, 10, 15, 20, 25, 30, 40, 50 或 60,數字越大表示黏度越高。數字0, 5, 10, 15 及 25後面會加一個字母W (Winter) 代表冬季,表示其為冬季或是冷車低溫啟動時的黏度級數,數字20後面可能會加一個字母W,也可能不加,依其表示的是低溫或高溫下的黏度指數而定。SAE J300 檔案定義有關黏度指數分級的黏度檢測方式。

    動黏度的分級是依標準溫度下,標準量的機油需多少時間流過一標準大小的孔徑而定,若時間越長,其動黏度及SAE黏度級數也就越高。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針對齒輪、軸及手動傳動使用的油脂訂定SAE J306標準,其定義和機油的標準不同,因此編號較高的齒輪油(如75W-140)不代表其黏度較編號較低的機油要高。

    【單級機油】 單級機油指的是黏度指數約85~105的機油[4],因此各種不同黏度級數的單級機油具有非常接近的黏度--溫度變化曲線。SAE J300 標準所定義的單級機油,不能使用聚合類的黏度指數提升劑。SAE J300 標準定義了11級的黏度等級,其中六級是針對冬季使用的黏度等級(冬季級別),分級後的數字後會加上英文字母W,11級的黏度特性分別為0W, 5W, 10W, 15W, 20W, 25W, 20, 30, 40, 50, 及 60。

    非冬季級別機油的動力黏度是在溫度100 °C(212 °F)下量測,動力黏度的單位為mm²/s或是等效的非SI制單位 cSt,根據在該溫度下的動力黏度數值來決定其對應的機油級別,其數值越高,其機油級別也越高,不過 SAE 20, 30及40的機油也會要求150 °C(302 °F)及高剪下速率下的最小動態黏度(動黏滯係數),動態黏度單位為mPa·s或等效的非SI制單位釐泊(簡稱cP)。

    冬季級別機油是以動態黏度來加以分級,量測溫度也較低,SAE J300標準規範了不同級別機油的量測溫度,測試方式可分為二種, 分別是冷起動模擬(Cold Cranking Simulator,ASTM D5293)及微型旋轉黏度計(Mini-Rotary Viscometer,ASTM D4684)。機油依其可透過測試的最低溫度會分為0W, 5W, 10W, 15W, 20W 或 25W。其級別越低,表示可透過測試的溫度越低。例如一機油可透過10W及5W的測試,但無法透過0W的測試,機油需標示為SAE 5W,不能標示為0W或10W。

    對於環境溫度變化不大的應用,使用單級機油即可,例如割草機引擎、工業應用或是老爺車。

    【多級機油】

    機油也有可能應用在溫度變化很大的環境下,從寒冬車輛尚未暖車的低溫,一直到酷夏車輛高速運轉時的高溫。一般機油在低溫時黏度會上升,造成低溫時的流動性不佳,而當溫度到達引擎運轉溫度時,黏度會下降,使得高溫時的潤滑效果不佳。一般單級機油在高溫及低溫時,黏度的差異太大。為了縮小高低溫時黏度的差異,機油中會加入一些稱為黏度指數提升劑的聚合物,這類的機油就稱為多級機油,不過有些機油使用高黏度指數的基礎油,不需新增黏度指數提升劑就可以達到多級機油的規格。

    多級機油即黏度指數明顯高於100的機油,在高溫時40級的單級機油低溫時黏度約在20W~25W(亦即單級機油亦可標識成20W40,不過這沒有意義),而多級機油可製成10W40或5W40等。

    多級機油標明的二種黏度等級,前一個是在低溫可達到的黏度指數,後一個則是在在高溫可達到的黏度指數,因此這類的機油在高低溫差大的環境下較為適用。多級機油的黏度仍然會隨溫度而變化,只是變化率較小而已。此變化率會依路基礎油本身特性及所加入黏度指數提升劑的比例而不同。

    SAE對於多級機油的標示包括二種黏度等級,例如10W-30是一種常用的多級機油,低溫時黏度指數為10W,高溫時黏度指數為30,其中的二種級數定義都依照SAE J300針對單級機油的規範。因此,10W-30的機油需同時符合SAE J300針對10W及30的黏度特性要求,同時也要符合所有和黏度等級有關的要求(例如,10W-30的機油不能透過J300對5W的要求)。若一機油未新增黏度指數提升劑即可透過多級機油的要求,此機油可以標示為多級機油,或其二種個別的單級機油中的任何一種。例如利用單級機油,不加黏度指數提升劑即可製成20W-20的多級機油,此機油可以標示為20W-20、20或20W。相反的,含有黏度指數提升劑的多級機油一定要標示為多級機油,不能標示為單級機油。

    在低溫時,當機油注入曲柄軸或泵浦後,其潤滑能力就會開始下降。特定車輛使用機油的級數一般會由車輛製造商所訂定,但在考慮氣候及燃料效率等限制後,實際使用機油的規格還是會有所不同。

    【機油更換與發動機保養】

    引擎需要定期更換機油,這成為內燃機使用者的必備常識。多久更換機油,則存在巨大分歧。例如目前別克Excelle(Buick Excelle)說明書明確規定換油週期為5,000千米(3,100英里)或者三個月,但是保時捷(Porsche)的說明書則規定換油週期為20,000千米(12,000英里)或者兩年。

    目前化工方面較為嚴肅的學術著作往往推薦較為漫長的換油週期,例如《實用汽車潤滑技術手冊》推薦SM級別的機油換油週期為兩萬公里。而很多修車手冊則推薦較短的換油週期,例如Haynes系列汽車修理手冊推薦換油週期為3,000英里(4,800千米)。

    美國Edmunds網站釋出了一篇文章,他們做過一個實驗,即使13,000英里(21,000千米)更換機油,廢舊機油仍被證明可以繼續使用至少2,000英里(3,200千米)。他們認為,3000英里換機油是汽車維修業為了維持使用者而採取的營銷策略。

  • 2 # 售後服務技術總監

    汽車使用什麼樣的機油最合適這個需要看你的發動機對機油有什麼要求,不同品牌型號的發動機對機油要求差別很大,這個具體要求在車輛的保養手冊上面都有標註,你根據廠家要求來選機油最靠譜了。選擇機油有三個比較重要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機油粘度,但這個問題常常被大家忽視,不同發動機對機油粘度需求差別很大,比如都是日產發動機,小排量的普通車需要用0w-20/5w-30的機油粘度,而排量的發動機就需要使用0w-40的機油粘度。機油粘度由兩個標準組成,首先前面的5W代表的是機油低溫流動性,W前面數字越低機油低溫流動性越好,5W可以適應-30的低溫條件,0W可以適應-35度的低溫條件。這個我們根據當地最低氣溫來選擇就可以了。而後面的20/30/40指的是機油100度時的運動粘度,數字越小粘度越低。這個就是根據發動機需求來選擇的,大多數日系韓系美系車型都是使用0w-20/5w-30的機油粘度,德系車都是要求使用5w-30/5w-40/0w-40的機油粘度,如果機油粘度使用不合適就有可能會出現,發動機噪音增大,油耗增加,燒機油等問題。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機油的級別,現在我們使用的機油最低應當滿足SL級以上的要求,這是因為現在對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所以三元催化器的使用壽命直接影響尾氣排放標準,如果使用低於SL級的機油,就會造成三元催化器壽命縮短。這是因為SL級以上的機油對機油中鋅和磷的使用量做了嚴格要求,鋅和磷都是對三元催化器有害的物質,所以想延長三元催化器使用時間就需要使用等級高一點的機油。還有一個就是機油型別,不同發動機對機油型別的需求有一定差別,自吸發動機一般對機油要求不高,礦物油和合成機油都可以用,但渦輪增壓發動機只能使用合成機油。因為渦輪增壓發動機在工作時,發動機零件之間摩擦力更大,發動機溫度更高,所以需要效能更好的機油提供潤滑,所以渦輪增壓發動機一定不要用礦物油。只要掌握這三點就可以選對合適愛車的機油了,機油的品牌不是很重要,只要不是假機油就行,主流品牌的機油都是沒有問題的,你可以隨意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加拿大著名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