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億星文化

    百年戰爭後的權利博弈

    在漫長的百年戰爭結束後,法國處在一個比較奇特的境地,實際上雖然百年戰爭持續時間很長,但因為其發生的狀態是時斷時續,對法國所造成的傷害實際上並不劇烈。更重要的是,因為之前法國境內,以勃艮第公國為代表的眾多地方貴族在英法博弈中左右搖擺,逼迫法、英兩國王室給予他們更加優厚的待遇,這直接導致了儘管英法戰爭以法國的最終勝利而告終,卻在王權力量上產生了進一步的衰退。此時的法國與神聖羅馬帝國有所相似,都是地方諸侯與正統王室間相互對立,而諸侯與諸侯間的聯合甚至可以直接挑戰王權力量,迫使其低頭接受自己條件的半獨立狀態。

    然而統治法國的瓦盧瓦王朝顯然要比神羅的霍亨斯陶芬王朝有頭腦的多,在任國王路易十一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辦法利用外交手段孤立勃艮第公國,再透過各種手段鼓動其領主大膽查理向外擴張,最終使其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而被徹底剿滅。作為法蘭西境內最具實力的封建領主,勃艮第公國的垮臺給了其他貴族一個極其危險的訊號,他們發現王室已經開始著手處理和修剪起國內諸侯的羽翼,並且試圖將其納入麾下,而他們也必須在這種情況下做出自己的選擇。

    教派間的對壘

    彼時近代民族主義思想還遠遠沒有到登上歷史舞臺的時刻,而貴族在對抗王權時所擁有的最大底盤恰恰是扶植起一個能夠被自己所操控的國王。出於這個目的,最方便拿來利用的,也只有作為意識形態存在的宗教,於是,胡格諾教派便進入了貴族們的視野。

    “胡格諾”是基督教新教中,加爾文派的法文音譯,也就是說,歸根到底胡格諾戰爭的起因,實際上跟幾十年後三十年戰爭爆發的導火索如出一轍,都來源於新教和傳統天主教的矛盾。而信奉胡格諾教派的主力人群,同樣也是新型資產階級和和中下層貴族,這些人在政治上沒有地位,經濟上備受壓迫,自然對於舊貴族和王權充滿了憤懣。很快,兩個勢力以宗教信仰成型:天主教勢力代表的吉斯家族以及新教胡格諾聯合勢力。

    在這種情況下,戰爭的爆發也只是簡單的時間問題,公元1562年,吉斯公爵在路過瓦西鎮時發現此地有新教徒的大規模宗教儀式,作為虔誠的天主教徒他自然不允許這種大規模的異端活動,於是公開發動了對平民的進攻,使新教徒死傷慘重。

    胡格諾教派開始反擊,戰爭正式開始。此後的數十年內,新教和天主教勢力相互攻伐,彼此之間各有勝負,雖然也達成過和平協議,但是都沒有維持太久,而且兩者間的根本矛盾,即對王位的爭奪始終沒有決出勝負,而演變到後期,王室也開始直接插手,希望在其中渾水摸魚,這也就引發了胡格諾戰爭後期的“三亨利之戰”。

    戰爭終結與南特敕令

    胡格諾戰爭的最後階段被稱為“三亨利之戰”,得名來源於參與這場爭奪的三個人分別是時任國王的瓦盧瓦王朝末代國君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和胡格諾勢力中波旁家族的亨利。原本佔據優勢的是吉斯公爵,因為他獲得了掌控巴黎的天主教勢力的支援,最終得以入主首都,但是非常不幸,近衛軍依然效忠於王權,在吉斯公爵亨利進入巴黎沒有多久,就被近衛軍暗殺,國王亨利三世重新回到巴黎,他滿以為自己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但是1589年他也被另一名狂熱的新教徒刺死。胡格諾所支援的波旁亨利最終白撿了王位,成為亨利四世,並且頒佈下《南特敕令》,宣佈了胡格諾戰爭的終結,也給了新教徒以充分自由發展的空間。

    相比較三十年戰爭最終促使神聖羅馬帝國徹底失去統一的希望相比,胡格諾戰爭給法國帶來的則是新生,彌合了內部最大的宗教問題,瓦盧瓦王朝及其後接任的波旁王朝所展現出的是手腕靈活的另一面。貴族們被牢固的團結在王權手下,而他們因為相互消耗和隨時的力量也不再成為法國向強權國家邁進的阻礙,此後伴隨王權的改革和內部動員力的整合,象徵著法蘭西成為Continental霸主的最大障礙,終於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翟天臨論文造假事件會影響到他的身價和財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