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親子教育這個話題一直都是存在的,理解跟教育是一樣,看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眼睛,而是心態,心態積極,這個世界就是美麗的,否則這個世界就是悲劇。看孩子,最重要的也是家長的心態,
2
回覆列表
  • 1 # 皛舒

    親子教育怎樣做才有效?這是個論文題目呀?!展開寫內容多了去了。簡單的說有四個方面。

    第一,生活中要科學的觀察孩子細微的舉動。因為,從細微處才能更清楚的判斷孩子的性格和興趣愛好。如果對自己孩子的品性都沒有個大概判斷,還和談教育?!

    第二,對待親子,嬌慣是肯定的。但不能放縱,任其為所欲為。生活上嬌慣沒問題,但在做人上和學習上,必須要有約束,從小培養孩子明事理,愛學習,勤動腦的好習慣。那種“樹大自直”的觀念千萬要不得。

    第三,對待孩子所提出的問題,不要急於回答,一定要反問,“你覺著呢?”,讓孩子養成愛動腦的習慣,同時,也培養他的自尊心。

    第四,孩子的事儘量讓他自己去做,不能越俎代庖。不會可以指點他,最好不要代他做。因為,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都是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培養起來的。

  • 2 # 邵葵

    如果你只是想達到與子女關係好的目的,就無須過多的擔心了,因為只要你養了他,他就會對你好,即使你對他的態度不好,教育他的手段不高明,他也會認你是父母,在你需要時幫助你的。

    如果你是希望他大了出人頭地,這就確實要用點心思,下點功夫了。但無論怎樣,人都要懂得認命。好命的人,如果從小沒有好的引導,成年了,道路也會有曲折;而從小接受了好的引導,再加上自已天生麗質,就會一路順風。

    親子教育這個提法的出現,並不是為了使每個孩子都冒尖,也不是出於對西方教育的盲目效仿,而是出於社會的需要,人文進步的需要,為了摒除傳統社會環境,家庭生活中的漏習而產生的。親子教育從具體操作行為上來說,是非常簡單的,但,如果家長在家提倡親子教育是為了跟隨社會潮流的話,即使是最簡單的行為也是做不到的。父母撫養子女的過程是一個學習愛的過程,是學習謙遜自我的過程。親子教育不僅幫助了弱小者成長,也可以使成年的父母親性格變得謙遜而溫和。具體的做法是:從子女幼年時父母按照兒童正常生長規律幫助他,陪他一起玩他喜歡的遊戲、玩具、看他喜歡的書,不要把自認為能長大學問的東西強行灌輸給他,不要強行讓他做他不願意做或還做不好的事,比如洗自己的手絹,替大人幹家務等,這些事聽起來冠冕堂皇,但未必是好。但,當大人讓他們做了,又誇他們做得好,而子女也願意繼續做的話是可以這樣對待他們的。不過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擔當,成人有成人的擔當,成人最好不要把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推卸給子女,這樣做是不會起好的作用的。但,人的層次不同,生活境遇不同,這也不是絕對的,但確實需要子女很小就得為成人做事時,要把自己的困難老實對子女講,要用祈求的語氣,因為困難是成人造成的。在子女懂一點事時,在他們面前說話要老實,要懂得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並改正。

    無論是對成人,還是對子女來說,做真實的自已都是最重要的。

    誠實地生活,才能找到本真的自我,這對做父母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有誠樸的父母,就會有好的孩子。成年人教育子女成長的過程也是自己從盲目走向成熟的過程,這一過程,可以使自已找回真實的自我,我們和子女一起成長,當我們找回自我時,子女也踏上了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這就是親子教育最終達到的結果。

    常聽到有一些年輕人(或做了父母,以女性居多)說:“我是絕不會為孩子放棄自己的。”他們的意思是自己喜歡參加社會工作,不想為家務和子女費心思,並認為這樣使自己變得很瑣碎,失去了美少女的形象。這樣的成年人自己其實還不成熟,他們和小孩子一樣是需要社會和家庭理解和關心的,建議這樣的人先不要考慮生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生活吧。

    在社會生活中男性和女性分別承擔著不同的責任和角色,能夠找到生活本位的人才是生活的強者。或者也可以這樣說:在當今時代,誰活出真實的、正確的自我,誰就是未來社會的強者。

    無論什麼時代,哪個國家的人都是前人要為後人做鋪路石,要為後人開啟通往未來的大門。人類就是這樣不斷髮展、繁衍的。

  • 3 # 心理諮詢師孫老師

    四個字:言傳身教!

    很多家長問我們這個問題,恨不得有個靈丹妙藥,拿回去立刻管用,孩子立刻聽話!可這種靈藥世界上根本沒有!心理諮詢師也不是神,如果說什麼最有效,那就是言傳身教!

    不能你讓孩子讀書,自己在那玩兒手機,那家長的話有什麼說服力呢?那孩子就玩兒手機,“你還不是一樣玩兒,為什麼我不可以”?想有效,就家長先以身作則,做到那,讓她心服口服,模仿父母的所作所為,為什麼都說:誰家孩子像誰?就是因為孩子從小就在模仿中學習,學習身邊人的一舉一動,如果家長覺得孩子這不好,那不好,那麼你就好好觀察,一定能看到家長的影子!

  • 4 # 幸福trytry

    信心+平常心,並負責提供好土壤

    一是信任孩子,且有平常心,二是也盡力提供好的環境。

    一、承認孩子自然有向上的力量。

    孩子最初是怎樣的,基因遺傳有重要影響,如俗語所言,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曾經研究表明,監獄犯罪人群的後代通常呈現更多的暴力傾向。

    但是我們都是普通人,所以我們的孩子也就是一般孩子。這有兩重意思。

    第一,孩子們一般都是自律,向上進、向善良的,即人性本善本上。他們對於美好和發展的內心渴望就跟小苗要向光生長一樣自然。所以,我們要相信孩子本來就很美好。

    第二,孩子可否成龍成鳳,既要講天分又要講條件、機緣,所以要平常心對待。基本設定目標讓孩子成為自食其力,善良有品、考慮他人的人就是我們對社會的貢獻,不必要設立過高目的。

    二,孩子的成長需要好的環境

    我們對孩子是信任不是放任,是有平常要求不代表放任自流。

    孩子的成長就像小苗苗長大需要充足的Sunny照耀,不可以有沉重的石塊壓住。父母應該盡力給予好的環境。

    所謂好的環境,既指適度的物質條件,保證孩子受好的教育;更指溫暖的家庭,讓孩子心理和人格健康成長。還指,凡事父母希望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做老師,尤其是孩子小時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漏水形成冰溜子砸到人算誰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