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進化的歷史上,無數的野生動物不斷經歷著誕生、進化、滅絕的過程,但是同樣一些已經滅絕的原始動物,在自然狀態下又會演化出很多新的物種,以現代貓科動物為例,現如今所有的貓科動物都是源自古貓,古貓雖然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卻演化出了幾十種全新的貓科動物。然而,在人類出現以後,由於人類活動的過多參與以及影響巨大,導致很多野生動物在進化巔峰期就已經滅絕,未能進一步完成物種演化的步驟,比如旅鴿、大海牛、巴巴里獅、裡海虎、白犀牛等等,都在進化過程中戛然而止。這些物種的消失,導致了地球上野生動物種類越來越少,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以及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
如果放眼整個地球,那麼很多人難以理解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那麼,我們就以長江為例,瞭解一下野生動物面臨的困境。長江作為中國第一大河,是生物多樣性最典型最豐富的生態河流,也蘊含了中國最珍稀的水生野生動物,是很多重要的野生魚類的棲息場所,據統計,長江流域共有淡水魚類378種,包括特有魚類142種,擁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14種,很多動物都是長江特有。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長江中重要的瀕危水生野生動物。
第一、已經滅絕的重要的水生動物。
一、長江白鱘。
長江白鱘
長江白鱘是長江中最古老,生活年歲最久遠的魚類,有據可查的生存時間大約是兩億五千萬年,它們見證了恐龍時代的結束,歷經歲月的磨難最終生存到了現代,長江白鱘體型很大,自古就有“千斤臘子,萬斤象。”的說法,而這其中的“象”指的就是長江白鱘,也就是說可以長到上萬斤,雖然目前有記錄以來捕撈到的最大的白鱘是一千多斤,但是在古代長江白鱘很有可能會長到這麼巨大。白鱘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是肉食性魚類,因為在長江中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也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等,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但是,由於航運的發展、水體汙染,以及水利設施、人為捕撈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長江白鱘數量在近百年來銳減,2009年,IUCN對長江白鱘物種瀕危等級的評估結果是“極危”,而2020年有學者正式宣告長江白鱘滅絕,而其真正的滅絕時間還要早幾年。
二、白暨豚。
白暨豚
白暨豚有著水中大熊貓的稱呼,可見人們對它們的重視和喜愛,白暨豚生存的歷史大概2500萬年時間,是長江中的大型魚類,也是唯一一種僅生活在淡水中的鯨類,生活在從南昌到上海長江入海口長達1700公里的水域中,後來由於環境的影響,白暨豚的生活環境主要集中在洞庭湖等水域中。
白暨豚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但遺憾的是,2004年人工飼養的最後一隻白暨豚琪琪死亡後,白暨豚再未被發現,2006年,六國科學家進行聯合考察後,在2007年宣告白暨豚功能性滅絕,直到現在,也再未發現有白暨豚出沒的蹤跡。
三、長江鰣魚
長江鰣魚
銀魚,刀魚,鮰魚,長江鰣魚作為長江四魚,曾經是資源非常豐富的魚類,長江鰣魚主要分佈在近海的長江口,近年來數量稀少幾乎絕跡,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長江鰣魚也曾經和河豚、刀魚一起作為長江三鮮,在明朝時期甚至被明太祖朱元璋親自定為皇室貢品,由於種種原因,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長江鰣魚的數量就非常稀少了,如今更是罕見。
目前在長江中還有一種鰣魚,是來自東南亞的長尾鰣,也經常被一些人誤以為是長江鰣魚,而真正的長江鰣魚已經功能性滅絕了。
第二、目前屬於珍稀瀕危物種的水生魚類。
一.微笑天使--長江江豚
長江江豚
江豚俗稱江豬,是中國長江獨有的鯨豚類動物,在長江主幹道中曾經非常常見,如今,江豚屬於國家準一級保護動物,棲息於長江干流以及鄱陽湖、洞庭湖中。江豚喜歡追逐波浪,所以經常有江豬逐浪的描述,但是,這也對江豚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因為航運船隻在行進中會掀起波浪,引起江豚的追逐,很容易被螺旋槳傷害。和白鱀豚一樣,江豚也主要依靠聲吶回聲定位,輪船螺旋槳的聲音會誤導江豚,最終導致被螺旋槳絞死或者絞傷
統計
1991年,長江江豚數量是2700多頭。
2006年,國際聯合考察組經一個多月的調查發現,長江江豚數量已不足1800頭。
2012年,長江江豚的數量只剩下1200頭。
2018年7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的調查報告中顯示,長江江豚的數量為1012頭,為極度瀕危的水生野生動物。
二、揚子鱷
揚子鱷
揚子鱷有著2.3億年左右的歷史,也是長江中僅次於白鱘的古老生物,是地球上生活在最北邊的鱷魚,有冬眠的習慣來避開寒冷的季節。是中國長江中特有的爬行動物,因為長江也被叫做揚子江,所以被命名為揚子鱷。是世界上現存的23種鱷類中最瀕危的物種之一,也是中國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
目前國內已經建立了多個揚子鱷保護和繁育基地,人工飼養環境下的揚子鱷數量已經達到了兩萬多隻,目前已經成功野化的揚子鱷數量大約在兩百多隻,與華南虎一樣,缺乏合適的野生環境是揚子鱷野化的最大困難。
三、中國大鯢
大鯢
也叫娃娃魚,是中國特有的物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曾經廣泛分佈在長江、黃河、珠江等流域的省份,1988年,中國大鯢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95年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1998年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極危(CR)物種;2016年被《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
由於長期的捕捉,野生的娃娃魚已經很少見,大多是人工養殖的,娃娃魚主要生活在水質比較清澈的河流中,在淺灘區域捕食,以螃蟹、魚蝦為食物,是淡水中兇猛的捕食者,最大可以長到2米多,叫聲奇特,如同小孩子的哭聲。
四、胭脂魚
胭脂魚
有著亞洲美人魚之稱,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生活在長江水系中,又名黃排、血排、粉排、火燒鯿、木葉盤、紅魚、紫鯿、燕雀魚、火排、中國帆鰭吸魚等。胭脂魚生長速度很緩慢,一般可以活25年左右,最大能長到一米多,重達30公斤。在淺灘處產卵孵化,在深水處越冬。
五、長薄鰍
長薄鰍
俗名薄花鰍、紅沙鰍鑽等,生活於長江的中上游,在水流較急的河灘、溪澗中生活,以小型魚蝦為食物,是肉食性魚類。
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和《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中均被列為易危等級。
六、長江魚王--中華鱘
中華鱘
中華鱘,也叫做:鱘魚、鰉鱘、黃鱘、潭龍、 鰉魚、鱘鯊、臘子、大臘子等。是中國長江中最重要的魚類之一,被稱為長江魚王。四川漁民有“千斤臘子,萬斤象”的諺語,臘子即指中華鱘,中華鱘生長速度快,一般成熟雄魚重80市斤以上,雌魚重240市斤以上。
中華鱘捕食昆蟲幼蟲、軟體動物,寡毛類和魚類等食物,是典型的海河洄游性魚類,每年夏秋,在大海里長大成年的中華鱘齊聚長江口,耗時一年時間,逆江而上3000多公里,在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一帶產卵繁育後代。
上世紀70年代,長江流域中華鱘數量超過1萬條。上世紀80年代下降到2176條。2000年下降到363條。2010年下降到57條。
目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現在將中華鱘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七、長江鱘
長江鱘
長江鱘也叫做達氏鱘,俗稱“沙臘子”。是中國長江流域特有的一種淡水定居性魚類,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重要程度堪比水中大熊貓。長江鱘的生存年月超過1.5億年,主要分佈在金沙江下游和長江上游區域,個體比較大,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個體長一米半,重達50公斤。
曾經漁長江鱘也作為一種經濟型魚類被捕撈,但在最近幾十年產量大幅下降,目前已經瀕危。
白暨豚、長江白鱘、中華鱘、長江鱘和江豚等等,這些長江中的著名野生動物,只有我們更加了解它們,才會意識到保護它們的重要性,維護長江生態,保護水生魚類,是所有長江流域居民共同的責任。
長䐁江十大珍惜動物1長江白鱘,2白暨䐁,3長江鰣魚,4長江江豚,5揚子鱷,6中國大鯢,7胭脂魚,8長薄鰍,9中華鱘,10長江鱘。
地球進化的歷史上,無數的野生動物不斷經歷著誕生、進化、滅絕的過程,但是同樣一些已經滅絕的原始動物,在自然狀態下又會演化出很多新的物種,以現代貓科動物為例,現如今所有的貓科動物都是源自古貓,古貓雖然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卻演化出了幾十種全新的貓科動物。然而,在人類出現以後,由於人類活動的過多參與以及影響巨大,導致很多野生動物在進化巔峰期就已經滅絕,未能進一步完成物種演化的步驟,比如旅鴿、大海牛、巴巴里獅、裡海虎、白犀牛等等,都在進化過程中戛然而止。這些物種的消失,導致了地球上野生動物種類越來越少,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以及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
如果放眼整個地球,那麼很多人難以理解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那麼,我們就以長江為例,瞭解一下野生動物面臨的困境。長江作為中國第一大河,是生物多樣性最典型最豐富的生態河流,也蘊含了中國最珍稀的水生野生動物,是很多重要的野生魚類的棲息場所,據統計,長江流域共有淡水魚類378種,包括特有魚類142種,擁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14種,很多動物都是長江特有。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長江中重要的瀕危水生野生動物。
第一、已經滅絕的重要的水生動物。
一、長江白鱘。
長江白鱘
長江白鱘是長江中最古老,生活年歲最久遠的魚類,有據可查的生存時間大約是兩億五千萬年,它們見證了恐龍時代的結束,歷經歲月的磨難最終生存到了現代,長江白鱘體型很大,自古就有“千斤臘子,萬斤象。”的說法,而這其中的“象”指的就是長江白鱘,也就是說可以長到上萬斤,雖然目前有記錄以來捕撈到的最大的白鱘是一千多斤,但是在古代長江白鱘很有可能會長到這麼巨大。白鱘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是肉食性魚類,因為在長江中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也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等,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但是,由於航運的發展、水體汙染,以及水利設施、人為捕撈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長江白鱘數量在近百年來銳減,2009年,IUCN對長江白鱘物種瀕危等級的評估結果是“極危”,而2020年有學者正式宣告長江白鱘滅絕,而其真正的滅絕時間還要早幾年。
二、白暨豚。
白暨豚
白暨豚有著水中大熊貓的稱呼,可見人們對它們的重視和喜愛,白暨豚生存的歷史大概2500萬年時間,是長江中的大型魚類,也是唯一一種僅生活在淡水中的鯨類,生活在從南昌到上海長江入海口長達1700公里的水域中,後來由於環境的影響,白暨豚的生活環境主要集中在洞庭湖等水域中。
白暨豚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但遺憾的是,2004年人工飼養的最後一隻白暨豚琪琪死亡後,白暨豚再未被發現,2006年,六國科學家進行聯合考察後,在2007年宣告白暨豚功能性滅絕,直到現在,也再未發現有白暨豚出沒的蹤跡。
三、長江鰣魚
長江鰣魚
銀魚,刀魚,鮰魚,長江鰣魚作為長江四魚,曾經是資源非常豐富的魚類,長江鰣魚主要分佈在近海的長江口,近年來數量稀少幾乎絕跡,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長江鰣魚也曾經和河豚、刀魚一起作為長江三鮮,在明朝時期甚至被明太祖朱元璋親自定為皇室貢品,由於種種原因,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長江鰣魚的數量就非常稀少了,如今更是罕見。
目前在長江中還有一種鰣魚,是來自東南亞的長尾鰣,也經常被一些人誤以為是長江鰣魚,而真正的長江鰣魚已經功能性滅絕了。
第二、目前屬於珍稀瀕危物種的水生魚類。
一.微笑天使--長江江豚
長江江豚
江豚俗稱江豬,是中國長江獨有的鯨豚類動物,在長江主幹道中曾經非常常見,如今,江豚屬於國家準一級保護動物,棲息於長江干流以及鄱陽湖、洞庭湖中。江豚喜歡追逐波浪,所以經常有江豬逐浪的描述,但是,這也對江豚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因為航運船隻在行進中會掀起波浪,引起江豚的追逐,很容易被螺旋槳傷害。和白鱀豚一樣,江豚也主要依靠聲吶回聲定位,輪船螺旋槳的聲音會誤導江豚,最終導致被螺旋槳絞死或者絞傷
統計
1991年,長江江豚數量是2700多頭。
2006年,國際聯合考察組經一個多月的調查發現,長江江豚數量已不足1800頭。
2012年,長江江豚的數量只剩下1200頭。
2018年7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的調查報告中顯示,長江江豚的數量為1012頭,為極度瀕危的水生野生動物。
二、揚子鱷
揚子鱷
揚子鱷有著2.3億年左右的歷史,也是長江中僅次於白鱘的古老生物,是地球上生活在最北邊的鱷魚,有冬眠的習慣來避開寒冷的季節。是中國長江中特有的爬行動物,因為長江也被叫做揚子江,所以被命名為揚子鱷。是世界上現存的23種鱷類中最瀕危的物種之一,也是中國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
目前國內已經建立了多個揚子鱷保護和繁育基地,人工飼養環境下的揚子鱷數量已經達到了兩萬多隻,目前已經成功野化的揚子鱷數量大約在兩百多隻,與華南虎一樣,缺乏合適的野生環境是揚子鱷野化的最大困難。
三、中國大鯢
大鯢
也叫娃娃魚,是中國特有的物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曾經廣泛分佈在長江、黃河、珠江等流域的省份,1988年,中國大鯢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95年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1998年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極危(CR)物種;2016年被《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
由於長期的捕捉,野生的娃娃魚已經很少見,大多是人工養殖的,娃娃魚主要生活在水質比較清澈的河流中,在淺灘區域捕食,以螃蟹、魚蝦為食物,是淡水中兇猛的捕食者,最大可以長到2米多,叫聲奇特,如同小孩子的哭聲。
四、胭脂魚
胭脂魚
有著亞洲美人魚之稱,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生活在長江水系中,又名黃排、血排、粉排、火燒鯿、木葉盤、紅魚、紫鯿、燕雀魚、火排、中國帆鰭吸魚等。胭脂魚生長速度很緩慢,一般可以活25年左右,最大能長到一米多,重達30公斤。在淺灘處產卵孵化,在深水處越冬。
五、長薄鰍
長薄鰍
俗名薄花鰍、紅沙鰍鑽等,生活於長江的中上游,在水流較急的河灘、溪澗中生活,以小型魚蝦為食物,是肉食性魚類。
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和《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中均被列為易危等級。
六、長江魚王--中華鱘
中華鱘
中華鱘,也叫做:鱘魚、鰉鱘、黃鱘、潭龍、 鰉魚、鱘鯊、臘子、大臘子等。是中國長江中最重要的魚類之一,被稱為長江魚王。四川漁民有“千斤臘子,萬斤象”的諺語,臘子即指中華鱘,中華鱘生長速度快,一般成熟雄魚重80市斤以上,雌魚重240市斤以上。
中華鱘捕食昆蟲幼蟲、軟體動物,寡毛類和魚類等食物,是典型的海河洄游性魚類,每年夏秋,在大海里長大成年的中華鱘齊聚長江口,耗時一年時間,逆江而上3000多公里,在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一帶產卵繁育後代。
上世紀70年代,長江流域中華鱘數量超過1萬條。上世紀80年代下降到2176條。2000年下降到363條。2010年下降到57條。
目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現在將中華鱘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七、長江鱘
長江鱘
長江鱘也叫做達氏鱘,俗稱“沙臘子”。是中國長江流域特有的一種淡水定居性魚類,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重要程度堪比水中大熊貓。長江鱘的生存年月超過1.5億年,主要分佈在金沙江下游和長江上游區域,個體比較大,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個體長一米半,重達50公斤。
曾經漁長江鱘也作為一種經濟型魚類被捕撈,但在最近幾十年產量大幅下降,目前已經瀕危。
白暨豚、長江白鱘、中華鱘、長江鱘和江豚等等,這些長江中的著名野生動物,只有我們更加了解它們,才會意識到保護它們的重要性,維護長江生態,保護水生魚類,是所有長江流域居民共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