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物流中心的關鍵指標
物流中心的兩個關鍵指標是成本(Cost)和效率(efficiency)。離開這兩個指標去談物流中心設計和最佳化,無異於捨本逐末。在大多數情況下,效率和成本是互相制約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物流系統設計與運營所追求的根本目標。
物流成本主要包括兩部分:建設成本(投資)和運營成本。其中建設成本可細分為建築成本、裝置(包括軟體系統)成本、建設期管理成本等,其中大部分可以透過折舊體現在運營成本之中,所以事實上就剩下一個運營成本。運營成本主要包括建築和裝置折舊(如果是租賃,就體現為租賃費)、電費、耗材、人員及管理成本、運輸成本、稅金等,也包括其他必須支出的成本,如損耗、財務成本等。從根本上講,物流中心設計和研究的目標就是在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的前提下,如何控制成本。而表面上則體現為各種技術的研究和合理應用。
對物流系統的要求,可以體現在6R之中,即在正確的時間,將正確的物品,按照正確的數量,以正確的狀態,沿著正確的方向,準時送到正確的客戶。這也是物流服務的關鍵評價指標。效率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單位時間的作業能力,與成本有關。如果系統和人員確定,那麼高效率就意味著成本降低;其二是服務水平的基本體現,主要是對時效的需求。這時,越高的要求往往意味著成本的上升。
困擾物流設計工程師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當我們需要更高的效率時,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比如採用更加自動化的裝備,聘請更加專業的管理團隊。透過專業的設計和培訓,使效率的提升大於成本的增加,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之一。
好的物流中心,其設計和系統選型必須是好的,這是基礎。然而,運營管理卻是更為重要的部分。這就好比一輛車,車好是基礎,駕駛員的技術和日常保養卻更為重要。很多企業不理解這一關係,因而做出了不對的判斷。
與環境有關的指標分析
大凡一個物流中心的建設,首先是從選址開始。教科書會教導我們如何選址,以及選址的原則和方法,這些都非常重要。儘管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理想的地址越來越少。所以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
方位:物流中心的選址要考慮配送成本。從當前全國發展的情況看,選址已經受到很多限制而變得不能隨心所欲,所以,考慮人口密度低、交通便利、配送距離適中的位置來建設物流中心是合適的。尤其要考慮城市未來發展,一般來說,物流中心要選擇與城市發展方向一致的方位,而不是相反。
道路:物流中心的選址對於道路考慮非常重要,首先要考慮覆蓋範圍內的道路網問題,道路等級問題(公路等級、寬度、限高、限重、橋樑等),限行問題,停車問題,有的還要考慮擾民問題。一個好的物流中心對道路的要求是暢通的。
網點:很多企業的物流中心網點是遍佈全國的,牽涉到全國的佈局問題,尤其電子商務更是如此。影響全國佈局的基本出發點主要還是成本和效率,前者要從運營成本考慮是否合算,後者則要求從服務承諾來看是否可行,所以配送量和配送半徑就成為關鍵指標。以電子商務為例,要建立一個網點的評估模型,首先要考慮訂單量和發展前景,過低的訂單量是不會產生好的經濟效益的,也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在考慮配送半徑問題時,高速公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地價:土地價格也是選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一,並直接影響未來的運營成本。一般的物流中心均選擇在城市外環(如各省會城市的繞城高速),緊鄰高速出入口,就是綜合考慮價格和交通的結果。
有些評估因素是可以量化的,如地價、配送距離、人工成本等。有些是不能量化的,如發展潛力、升值潛力等。
與建築有關的指標分析
具體到一個物流中心園區的設計,所關注的方面就要窄得多。一般應遵循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的基本原則。
大門:地塊紅線確定以後,首先要確定建築物的基本需求,如物流場所,辦公場所,宿舍等。園區的大門、道路是最先要考慮的。根據設計規範,大門不應開設在主幹線上,不應距離路口過近,這些都是應該注意的。
道路:道路要考慮物流和消防兩重需要。一般情況下單向車道不小於4.5米,雙向車道不小於7-8米。繁忙的系統可能需要更寬的道路。
建築朝向: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也是設計中的難點之一。簡單來說,在南方,關鍵要考慮夏天日曬和通風問題,在北方,要考慮冬天風沙和西北風問題。與此相關的問題就是站臺佈置。方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其次是停車位置要滿足要求。
停車場:站臺前的停車是一個主要問題。一般情況下,對於城市配送,收貨需要大車,發貨則主要是小車。對於跨省配送,則可能都需要大車。這一點要了解清楚。大車要考慮35米以上的空間。小車也要考慮不小於25米的空間。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
站臺和雨棚:站臺高度一般為1.2米,寬度4-5米為宜,雨棚高度在要求有4.5米以上的淨空,但也不要太高,雨棚寬度應儘量寬一些,尤其是多雨的地區。
建築面積:建築面積要滿足兩個條件,其一是容積率,其二是建築密度。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園區對兩個指標的要求是不同的,需要與設計院認真核對。
在基本確定建築的外圍輪廓的基礎上,影響建築設計的關鍵指標還包括柱網、樓層、層高、防火分割槽、基礎承載能力等。這是比較細的內容。
柱網:柱網是影響物流設計的關鍵引數。研究表明,不同的柱網最多可影響超過30%以上的空間利用率。對於一個大型的物流中心來說,空間利用率顯得尤為重要。一個物流中心可能採用多種儲存技術,如自動化立體庫、高架倉庫、平面庫、閣樓和隔板貨架等,不同的儲存技術和不同的裝置所要求的柱網是不一樣的,這是設計的難點之一。有時為了比較各種柱網的優勢,還需要進行不同裝置的選型分析。比如採用什麼樣的叉車進行作業?當選擇高架倉庫時,前移式叉車、平衡重叉車和窄巷道叉車對於柱網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樓層:現代物流中心不建議採用多層建築。因為多層建築的柱網很密,對裝置佈置有很到限制,建築成本高,使用成本也很高。但有時侷限於地塊的面積,不得不採用多層建築。但即使如此,過多的樓層也是影響作業成本和效率的。一般情況下,2-3層是比較合適的。歐美一般遵從這一原則,即使土地奇缺的日本,也很少見到10層以上的物流中心。
層高:單層建築,如採用自動化立體庫,建議層高為24米。這是建築防火等級的要求。但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低一些。但如果是叉車作業,則高度應在15米以下為宜。有的叉車庫建築達到20米以上,也是十分浪費的。對於多層建築,要求對層高採取特別慎重的態度。如果僅用於平面作業,一般4.5米就是比較合適的選擇。但如果要採用貨架或者閣樓,則高度應選擇6.7-7.0米比較合適。如果還要考慮叉車作業,或者採用Miniload等裝置,更高的樓層高度是有優勢的。
防火分割槽:過去關於防火分割槽的討論已經非常多了。這也是大型物流中心設計最為關鍵的約束條件。一般應按照有關規範嚴格執行。對於特殊情形,要事先與設計院和消防主管部門進行溝通。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區對於消防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上海、江蘇、浙江的要求要寬鬆很多。要保證設計的安全性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有時,物流中心因為消防報批問題,會耽誤大量時間。
基礎承載能力:如何設計建築基礎和樓面的承載能力會嚴重影響建築成本。對物流中心來說,承載能力要計算準確,以便設計院進行設計。載荷包括平均載荷和集中載荷兩個指標,前者是對建築支柱承載的要求,後者是對樓板和梁結構承載的要求。平均載荷的計算是將樓層的所有載荷相加,再除以面積得出,一般要求有不低於1.5的安全係數。集中載荷可以透過計算一個區域的最大載荷,除以該區域的面積得出,當然也要考慮一個不低於1.5安全係數。值得注意的是,還需要對基礎的變形、不均勻沉降等作出具體要求。
與裝置有關的指標分析
物流系統的設計是一項細緻工作。對於裝置的選擇,首先要考慮的是效率、自動化程度、可靠性等,當然,價效比也是應考慮的重要內容。對於一個具體的物流中心來說,應滿足庫存和吞吐能力的需求,才能使設計與需求相匹配。
庫存:庫存是一項重要指標。作為一個物流中心來說,往往描述的是配送能力而非庫存,但事實上,庫存與配送能力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絡。最簡單的關係是:配送額與配送量成正比。而庫存量與配送量成正比,與庫存週期成反比。這兩個指標非常重要。
效率:裝置的效率從理論上講要求越高越好,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應考慮效率與整個系統的協調。所謂協調,是指整個物流中心在處理貨物時,各個環節效率的一致性。理想的狀態是系統的流量在各個環節是均衡的。但實際上往往做不到這一點,也沒有必要強求。決定物流效率的因素很多,裝置的效能僅僅只是一個方面。有時,管理的好壞,會導致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有的人簡單將裝置的執行速度與效率混為一談,這是錯誤的。以自動化立體庫為例,雖然說堆垛機的速度是影響效率的關鍵因素,但決定效率的因素還有很多,如加速度、排程方法、儲存原則等。不能只看到一個方面或一點。
自動化程度:自動化是未來物流系統發展的重要方向,選擇什麼樣的自動化水平,主要還要看達到的效果。尤其是減少運營成本方面是一個關鍵引數。
準確性指標:在設計中,考慮準確性指標是必要的,這也是設計的難點。專業的設計人員會重點透過流程的設計來規避作業的誤差。比如說採用的揀選手段,動作的合理性等均影響作業的準確性。不能將準確性寄託在作業人員身上,儘管這在很多情況下是必要的。
一個具體的物流中心關於裝置的選擇是很困惑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不得要領的原因。選擇裝置要多聽專業人員的意見。一般來說,價格與品質是成正比例的。
與成本有關的指標分析
成本很重要,但業界對於成本的認識卻不完全正確,有時甚至完全錯誤。
從物流中心建設來講,成本就是建設成本。建設成本是建築成本和物流裝備成本之和。這是一項很有挑戰的工作。很多專案在建設過程中沒有處理好建築和裝置的比例問題。事實上,長期以來,中國的物流裝備非常落後,這也就導致了業主們對於建築成本的認同,但對於裝備成本的不認同。這是非常遺憾的。
很多的案例表明:採用自動化立體庫被證明是節約的,但這一點很難形成廣泛的共識。
另一個對於成本的忽視是關於空間利用率問題。普通的多樓層建築被認為是理想的倉庫。但這恰恰是最浪費的一種情形。以層高4.5米的建築來說,從高度上講,其利用率最多能達到40%,而對於一個層高24米的立體庫來說,其高度利用率可能達到約60%以上,但長期以來,大家都忽視了這一結果。
另一成本是運營成本。有些成本是固定成本,如折舊費,電費費等。有些成本是可變成本,如人工成本,包裝成本等。在評估運營成本時,重點應評估人員成本在整個成本中的佔比。因為這是與系統設計和自動化水平相關聯的部分。
要說服業主接受成本的概念是比較困難的。如果說物流裝備還能看到實實在在的物質的話,軟體和服務就更難為業主所接受。但恰恰是軟體和服務(包括設計),對物流的運作成本產生了關鍵作用,這是要特別指出的。
關於物流中心的關鍵指標
物流中心的兩個關鍵指標是成本(Cost)和效率(efficiency)。離開這兩個指標去談物流中心設計和最佳化,無異於捨本逐末。在大多數情況下,效率和成本是互相制約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物流系統設計與運營所追求的根本目標。
物流成本主要包括兩部分:建設成本(投資)和運營成本。其中建設成本可細分為建築成本、裝置(包括軟體系統)成本、建設期管理成本等,其中大部分可以透過折舊體現在運營成本之中,所以事實上就剩下一個運營成本。運營成本主要包括建築和裝置折舊(如果是租賃,就體現為租賃費)、電費、耗材、人員及管理成本、運輸成本、稅金等,也包括其他必須支出的成本,如損耗、財務成本等。從根本上講,物流中心設計和研究的目標就是在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的前提下,如何控制成本。而表面上則體現為各種技術的研究和合理應用。
對物流系統的要求,可以體現在6R之中,即在正確的時間,將正確的物品,按照正確的數量,以正確的狀態,沿著正確的方向,準時送到正確的客戶。這也是物流服務的關鍵評價指標。效率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單位時間的作業能力,與成本有關。如果系統和人員確定,那麼高效率就意味著成本降低;其二是服務水平的基本體現,主要是對時效的需求。這時,越高的要求往往意味著成本的上升。
困擾物流設計工程師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當我們需要更高的效率時,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比如採用更加自動化的裝備,聘請更加專業的管理團隊。透過專業的設計和培訓,使效率的提升大於成本的增加,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之一。
好的物流中心,其設計和系統選型必須是好的,這是基礎。然而,運營管理卻是更為重要的部分。這就好比一輛車,車好是基礎,駕駛員的技術和日常保養卻更為重要。很多企業不理解這一關係,因而做出了不對的判斷。
與環境有關的指標分析
大凡一個物流中心的建設,首先是從選址開始。教科書會教導我們如何選址,以及選址的原則和方法,這些都非常重要。儘管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理想的地址越來越少。所以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
方位:物流中心的選址要考慮配送成本。從當前全國發展的情況看,選址已經受到很多限制而變得不能隨心所欲,所以,考慮人口密度低、交通便利、配送距離適中的位置來建設物流中心是合適的。尤其要考慮城市未來發展,一般來說,物流中心要選擇與城市發展方向一致的方位,而不是相反。
道路:物流中心的選址對於道路考慮非常重要,首先要考慮覆蓋範圍內的道路網問題,道路等級問題(公路等級、寬度、限高、限重、橋樑等),限行問題,停車問題,有的還要考慮擾民問題。一個好的物流中心對道路的要求是暢通的。
網點:很多企業的物流中心網點是遍佈全國的,牽涉到全國的佈局問題,尤其電子商務更是如此。影響全國佈局的基本出發點主要還是成本和效率,前者要從運營成本考慮是否合算,後者則要求從服務承諾來看是否可行,所以配送量和配送半徑就成為關鍵指標。以電子商務為例,要建立一個網點的評估模型,首先要考慮訂單量和發展前景,過低的訂單量是不會產生好的經濟效益的,也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在考慮配送半徑問題時,高速公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地價:土地價格也是選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一,並直接影響未來的運營成本。一般的物流中心均選擇在城市外環(如各省會城市的繞城高速),緊鄰高速出入口,就是綜合考慮價格和交通的結果。
有些評估因素是可以量化的,如地價、配送距離、人工成本等。有些是不能量化的,如發展潛力、升值潛力等。
與建築有關的指標分析
具體到一個物流中心園區的設計,所關注的方面就要窄得多。一般應遵循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的基本原則。
大門:地塊紅線確定以後,首先要確定建築物的基本需求,如物流場所,辦公場所,宿舍等。園區的大門、道路是最先要考慮的。根據設計規範,大門不應開設在主幹線上,不應距離路口過近,這些都是應該注意的。
道路:道路要考慮物流和消防兩重需要。一般情況下單向車道不小於4.5米,雙向車道不小於7-8米。繁忙的系統可能需要更寬的道路。
建築朝向: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也是設計中的難點之一。簡單來說,在南方,關鍵要考慮夏天日曬和通風問題,在北方,要考慮冬天風沙和西北風問題。與此相關的問題就是站臺佈置。方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其次是停車位置要滿足要求。
停車場:站臺前的停車是一個主要問題。一般情況下,對於城市配送,收貨需要大車,發貨則主要是小車。對於跨省配送,則可能都需要大車。這一點要了解清楚。大車要考慮35米以上的空間。小車也要考慮不小於25米的空間。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
站臺和雨棚:站臺高度一般為1.2米,寬度4-5米為宜,雨棚高度在要求有4.5米以上的淨空,但也不要太高,雨棚寬度應儘量寬一些,尤其是多雨的地區。
建築面積:建築面積要滿足兩個條件,其一是容積率,其二是建築密度。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園區對兩個指標的要求是不同的,需要與設計院認真核對。
在基本確定建築的外圍輪廓的基礎上,影響建築設計的關鍵指標還包括柱網、樓層、層高、防火分割槽、基礎承載能力等。這是比較細的內容。
柱網:柱網是影響物流設計的關鍵引數。研究表明,不同的柱網最多可影響超過30%以上的空間利用率。對於一個大型的物流中心來說,空間利用率顯得尤為重要。一個物流中心可能採用多種儲存技術,如自動化立體庫、高架倉庫、平面庫、閣樓和隔板貨架等,不同的儲存技術和不同的裝置所要求的柱網是不一樣的,這是設計的難點之一。有時為了比較各種柱網的優勢,還需要進行不同裝置的選型分析。比如採用什麼樣的叉車進行作業?當選擇高架倉庫時,前移式叉車、平衡重叉車和窄巷道叉車對於柱網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樓層:現代物流中心不建議採用多層建築。因為多層建築的柱網很密,對裝置佈置有很到限制,建築成本高,使用成本也很高。但有時侷限於地塊的面積,不得不採用多層建築。但即使如此,過多的樓層也是影響作業成本和效率的。一般情況下,2-3層是比較合適的。歐美一般遵從這一原則,即使土地奇缺的日本,也很少見到10層以上的物流中心。
層高:單層建築,如採用自動化立體庫,建議層高為24米。這是建築防火等級的要求。但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低一些。但如果是叉車作業,則高度應在15米以下為宜。有的叉車庫建築達到20米以上,也是十分浪費的。對於多層建築,要求對層高採取特別慎重的態度。如果僅用於平面作業,一般4.5米就是比較合適的選擇。但如果要採用貨架或者閣樓,則高度應選擇6.7-7.0米比較合適。如果還要考慮叉車作業,或者採用Miniload等裝置,更高的樓層高度是有優勢的。
防火分割槽:過去關於防火分割槽的討論已經非常多了。這也是大型物流中心設計最為關鍵的約束條件。一般應按照有關規範嚴格執行。對於特殊情形,要事先與設計院和消防主管部門進行溝通。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區對於消防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上海、江蘇、浙江的要求要寬鬆很多。要保證設計的安全性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有時,物流中心因為消防報批問題,會耽誤大量時間。
基礎承載能力:如何設計建築基礎和樓面的承載能力會嚴重影響建築成本。對物流中心來說,承載能力要計算準確,以便設計院進行設計。載荷包括平均載荷和集中載荷兩個指標,前者是對建築支柱承載的要求,後者是對樓板和梁結構承載的要求。平均載荷的計算是將樓層的所有載荷相加,再除以面積得出,一般要求有不低於1.5的安全係數。集中載荷可以透過計算一個區域的最大載荷,除以該區域的面積得出,當然也要考慮一個不低於1.5安全係數。值得注意的是,還需要對基礎的變形、不均勻沉降等作出具體要求。
與裝置有關的指標分析
物流系統的設計是一項細緻工作。對於裝置的選擇,首先要考慮的是效率、自動化程度、可靠性等,當然,價效比也是應考慮的重要內容。對於一個具體的物流中心來說,應滿足庫存和吞吐能力的需求,才能使設計與需求相匹配。
庫存:庫存是一項重要指標。作為一個物流中心來說,往往描述的是配送能力而非庫存,但事實上,庫存與配送能力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絡。最簡單的關係是:配送額與配送量成正比。而庫存量與配送量成正比,與庫存週期成反比。這兩個指標非常重要。
效率:裝置的效率從理論上講要求越高越好,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應考慮效率與整個系統的協調。所謂協調,是指整個物流中心在處理貨物時,各個環節效率的一致性。理想的狀態是系統的流量在各個環節是均衡的。但實際上往往做不到這一點,也沒有必要強求。決定物流效率的因素很多,裝置的效能僅僅只是一個方面。有時,管理的好壞,會導致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有的人簡單將裝置的執行速度與效率混為一談,這是錯誤的。以自動化立體庫為例,雖然說堆垛機的速度是影響效率的關鍵因素,但決定效率的因素還有很多,如加速度、排程方法、儲存原則等。不能只看到一個方面或一點。
自動化程度:自動化是未來物流系統發展的重要方向,選擇什麼樣的自動化水平,主要還要看達到的效果。尤其是減少運營成本方面是一個關鍵引數。
準確性指標:在設計中,考慮準確性指標是必要的,這也是設計的難點。專業的設計人員會重點透過流程的設計來規避作業的誤差。比如說採用的揀選手段,動作的合理性等均影響作業的準確性。不能將準確性寄託在作業人員身上,儘管這在很多情況下是必要的。
一個具體的物流中心關於裝置的選擇是很困惑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不得要領的原因。選擇裝置要多聽專業人員的意見。一般來說,價格與品質是成正比例的。
與成本有關的指標分析
成本很重要,但業界對於成本的認識卻不完全正確,有時甚至完全錯誤。
從物流中心建設來講,成本就是建設成本。建設成本是建築成本和物流裝備成本之和。這是一項很有挑戰的工作。很多專案在建設過程中沒有處理好建築和裝置的比例問題。事實上,長期以來,中國的物流裝備非常落後,這也就導致了業主們對於建築成本的認同,但對於裝備成本的不認同。這是非常遺憾的。
很多的案例表明:採用自動化立體庫被證明是節約的,但這一點很難形成廣泛的共識。
另一個對於成本的忽視是關於空間利用率問題。普通的多樓層建築被認為是理想的倉庫。但這恰恰是最浪費的一種情形。以層高4.5米的建築來說,從高度上講,其利用率最多能達到40%,而對於一個層高24米的立體庫來說,其高度利用率可能達到約60%以上,但長期以來,大家都忽視了這一結果。
另一成本是運營成本。有些成本是固定成本,如折舊費,電費費等。有些成本是可變成本,如人工成本,包裝成本等。在評估運營成本時,重點應評估人員成本在整個成本中的佔比。因為這是與系統設計和自動化水平相關聯的部分。
要說服業主接受成本的概念是比較困難的。如果說物流裝備還能看到實實在在的物質的話,軟體和服務就更難為業主所接受。但恰恰是軟體和服務(包括設計),對物流的運作成本產生了關鍵作用,這是要特別指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