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洛桑雲丹杆言杆攝

    這就要看你如何理解高質量了,在攝影中,高質量和一鏡走天下本來就是矛盾的。想擁有一隻可以一鏡走天下的鏡頭,就只能以損失圖片的質量為代價。所以想得到高質量的圖片,就要根據不同的場景,運用不同的鏡頭,才能拍攝出真正高質量的圖片。

    現在很多攝影人,對攝影圖片要求不是太高,所謂的高質量,就是能在電腦上看著清晰就好,如果這樣的話,很多變焦鏡頭都可以一鏡走天下。像佳能的24一70,24一105,28---300,尼康的24一70,18----200,索尼的24---240等等很多鏡頭,其實好好使用,也可以拍出,自己想要得到的精美圖片。所謂的高質量,也是人云亦云,除非你給自己制定了一個高質量的標準。

  • 2 # 阿華NjLowa房車文旅行

    一鏡走天下就是圖個方便,廣角長焦都覆蓋,一支鏡頭拍到底,不用換來換去的,但省事的結果是畫質的下降,光學效能的下降,畢竟如果它真的十全十美,那其他的鏡頭還怎麼賣呢?而且一般一鏡走天下這種鏡頭價格本身也並不是很貴。提倡一鏡走天下的初學者或旅行者所指的一鏡往往是18-200mm這樣的大變焦鏡頭,圖的是走到哪不用換鏡頭了,焦距覆蓋範圍廣,廣角、長焦都具備,拍遠拍近都兼顧,省事。這樣的想法往往對攝影知識瞭解較為有限,對這種大變焦鏡頭的特性和限制性不甚瞭解。比如這類鏡頭光圈過小不適合暗光,大變焦會使成像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下降等等問題。不過簡單留念,旅行隨拍還是夠用的,這也是這種鏡頭存在的價值。具有較強攝影功底的攝影師有的人也喜歡一鏡走天下。這類攝影師往往對不同焦距鏡頭有著比較深刻的理解,在嘗試了不同鏡頭的意義和確定了自己拍攝主要題材、方向後,逐步追求某一焦距鏡頭的極致發揮和長期應用。比如某些街拍紀實攝影師一輩子主要使用50mm鏡頭進行創作,有些人文攝影師習慣了35mm視角後多使用35mm鏡頭進行創作。這樣的使用習慣往往是固定題材,需要便攜性與高畫質的結合。其實不必過多考慮一鏡走天下的意義,各有各的需求,各有各的習慣,只要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攝影方式,就是最佳的創作裝置。

    這個選擇不選擇一鏡走天下,還是看你對攝影的需求,如果你是買來隨便玩玩,為了旅遊能有個相機拍照這種目的,一鏡走天下那種鏡頭確實夠用了。如果你是想對攝影有高質量的要求,想從事攝影行業或者深入學習,那麼還是不要選擇這種鏡頭。所謂的“一鏡走天下”其實就是指焦段涵蓋18-200mm或18-300mm這類的大變焦非恆定光圈的鏡頭。這類鏡頭涵蓋的焦段廣,從廣角到中焦到長焦一鏡涵蓋。這就為我們日常拍攝提供了便利性。愛攝影的朋友都知道,實際拍攝中我們為了拍攝不同焦段不同效果的照片往往要頻繁更換鏡頭。這在拍攝中是十分痛苦的,更換鏡頭最大的弊端有二:一是器材容易進灰,二是更換鏡頭時容易錯過一些精彩瞬間。正因如此,“天涯鏡”才有了市場,這類鏡頭也就順理成章成了攝影初學者們追捧的物件。但是,玩攝影的人都比較遵循一句話:“一分錢一分貨”。就拿18-200mm這支鏡頭來說,各家的這支鏡頭普遍價格在兩三千元。而涵蓋這個焦段的大三元12-24mm,24-70mm,70-200mm這三支鏡頭哪一支不得上萬元才能買到?經常會有朋友反駁我的觀點,他們告訴我最新技術的18-200mm,成畫素質已經大大提升,很多焦段的成像質量已經可以媲美大三元啦。對於這種觀點,我不能完全否定,畢竟我沒有用過新一代的“天涯鏡”。但是我仍然堅持我的觀點,各大廠家生產“天涯鏡”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迎合那些不願花太多錢,且圖方便便攜的朋友而準備的。它的設計理念是在大變焦的前提下儘量減輕重量和提高畫質。所以在理論上這類鏡頭無法做到恆定光圈,廠家為提高畫質,最大的改進應該是在光學玻璃材料以及鍍膜的工藝上做突破。所以,“天涯鏡”無論怎麼折騰也無法突破天生的缺陷。話又說回來,即使廠家能做出一支恆定大光圈,成像又優異的“天涯鏡”。我相信他們也不會生產,原因很簡單,大家都不用換鏡頭了,其他的鏡頭賣誰去?

  • 3 # 小魚99434

    富士XF 18-135mm f/3.5-5.6 R LM OIS WR ,就是一款一鏡走天下的。2014年6月宣佈推出的一款XF卡口高倍率變焦鏡頭,作為首款具有近7倍光學變焦的產品,該鏡頭支援廣角端為27mm,長焦端也第一次在等效焦距上突破200mm,最大光圈為F3.5-5.6,無論是廣角的視覺衝擊還是長焦的遠攝能力都非常優秀。

    除此以外,富士龍XF 18-135mm F3.5-5.6R LM OIS WR還配備了高達5檔的光學影象穩定技術,同時該鏡頭還應用到具有20多個不同區域的全密封防塵和防滴結構,是富士X系列首次使用防塵防濺效能的鏡頭。加LM線性對焦馬達,使得鏡頭對焦操作更加迅速寧靜,可以媲美超聲波馬達。作為XF 18-135mm F2.8-4 LM OIS後又一款實用性極強的套機鏡頭,無疑是一個給力的升級。18-135mm的焦距範圍兼顧了常用的廣角與長焦端,非常適合經常輕裝出遊的使用者。

    富士龍XF 18-135mm F3.5-5.6R LM OIS WR可以使用濾鏡尺寸為ø67mm的多種外接鏡片,通用性還是不錯的,得益於鏡頭的暗角的控制使用者可以放心使用疊加濾鏡。鏡頭採用了12組16片的結構設計配合了SuperEBC鏡頭鍍膜技術,紅色的鍍膜表面十分迷人。儘管只有16枚鏡片,然而非球面鏡片與異常色散鏡片數總和就佔了6枚,可見富士在這款鏡頭上落足了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鏡頭韌體可以透過機身來進行升級以適應機身最佳化的對焦效能,這裡官網特指了X-T1和X-E2這兩款帶有相位對焦的無反相機。當然了除了鏡頭韌體本身以外,機身韌體也需安裝,不過不是寫進鏡頭晶片而已。

    @白領圈 @攝影世界 @攝之途@大明漁夫的攝影課 @影像工場

  • 4 # 陌上小麋鹿

    現有的攝影器材,尤其是鏡頭的製造水平,“一鏡走天下”還是一個遙遠的夢想。 如果說單從焦段上看,不打鳥、不攬月的話,不追求出片品質的話,基本上已經可以實現”一鏡走天下“,比如24-105mm鏡頭,再比如騰龍的18-400mm f 3.5-6.3超級變焦鏡頭。關鍵是這鏡頭你能買嗎?

    大家知道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現在的鏡頭就是這樣個道理。夢想狀態的一鏡走天下,這枚鏡頭應該是廣角夠廣、長焦夠長、光圈也足夠大,最好還是恆定的。可是根本不會考慮鏡頭結構,這也是很多人到現在都沒有弄清楚為啥那麼多人會玩定焦鏡頭。真有這麼好的一鏡可以走天下,誰還玩什麼定焦頭呢。

    對於鏡頭而言,變焦比越大,所需要的透鏡組越多,製造工藝越複雜。如果魚和熊掌全部兼顧的話,現有的技術下,還造不出這麼牛的的鏡頭;即使能造出這種高品質的大變焦鏡頭,那這個鏡頭一定會比小白大許多,長許多。先不論這個鏡頭需要多少銀子才能收入囊中,就是這又長又重的傢伙,我看你如何持它走天下。

    所以說,如果只是攝影愛好者的話,對器材和照片品質沒有那麼專業和完美的要求,那我覺得,你配上24-105mm這種變焦鏡頭的話,基本上已經可以實現一鏡走天下的情懷了。

    如果是追求品質的話,在器材和鏡頭上,暫時要放下一鏡走天下的想法。多把精力放在如何利用手中現有的高品質鏡頭,拍攝出高品質照片吧。畢竟,片拍的好不好,器材和鏡頭總是次要的,你的想法、經驗和技術才是關鍵的。

  • 5 # 非說有理

    分享我的經驗~

    1.變焦鏡頭為了滿足多題材需要而生,而不是優先考慮畫質

    這裡提到的變焦鏡頭光學變焦倍率在8倍以及以上的鏡頭,一般而言鏡片組和片數一般在10組15片以上,如果我們想象一下家中的窗戶,單層比雙層或者薄的比厚的更加透亮,對於照片畫質來說根本在於光線的多少,而晚於定焦鏡頭出現的變焦鏡頭恰恰是因為滿足題材多樣性需求而出現,而畫質次之考慮。但是變焦鏡頭也有畫質優秀的,且倍率保持在3-4倍。

    2.提高鏡頭畫質可以這樣做

    任何一支鏡頭都有最佳畫質,任何焦段都有最佳畫質的表現,記住F8,當然這個值不是最佳畫質值而是相對優秀值,比如說索尼FE2470F4ZA能夠達到FE2470F2.8GM解析力是在F11,所以每一支鏡頭每個焦段最佳畫質F值不一樣,所以不知道畫質最佳F值時,那就選擇相對F8,具體提升在哪?銳度最明顯,在一些廣角大光圈鏡頭可以去掉暗角。除此也可以考慮機身功能,而這些卻是電子化的,也就是演算法,比如說各個廠家相機中的照片風格,裡面設定中關注銳度,對比和飽和,透過手動調整,來達到更好的畫質水平,最後就是要考慮學習萬能的PS。

    總結:

    一鏡走天下鏡頭為滿足多題材拍攝需要而生,畫質次之

    3倍~4倍變焦恆定光圈畫質可以考慮

    運用F8可以提升一定的鏡頭畫質

    巧用機身照片風格功能

    學習萬能的PS

  • 6 # 攝影中級班

    在攝影器材中的所謂“一鏡走天下”的最初意思是一支鏡頭走遍天下,這一支鏡頭可能就是50mm的定焦鏡頭,是數量的意思。而現在的大家常說的一鏡走天下則衍生成了一支鏡頭的焦距要從廣角端到超長焦的大變焦概念了。

    其實題主的問題也是奔著大變焦概念去的。想法很美好,但是想要一支焦段長,質量又好的鏡頭往往很難兼顧。很多攝影愛好者都知道半幅機有18-200、18-140這樣的鏡頭。但他們也都有比較大的缺點,大焦距倍數成像質量會下降;廣角端最大光圈才f3.5。因此稍有點挑剔的攝影愛好者都不會選擇。

    即使全幅機有質量稍高的、比較大焦距的鏡頭,也很難做到一鏡走天下。比如佳能的100-400這樣的鏡頭。缺失廣角端,並且價格不菲,應該在萬元以上。

    既然做不到想象中的一鏡走天下。我們還是有最佳的方案的。就是根據自己每次出行即將拍攝的題材使用最多的焦距範圍作出預判。比如就像拍大場景的風光,那選擇16-35mm焦段,如果是拍攝比較生活化的場景選擇24-70mm,如果有大量的需要拍攝的內容需要拉到眼前,不方便跑來跑去,就選擇70-200mm。

    我想這個應該就是拍片時最最佳化的一鏡走天下的模式了。

  • 7 # 使用者6317220047

    我大約是在1997年開始使用第一代佳能EF35-350mm超級變焦鏡頭。當時的感覺非常震撼。想不到這種非常大倍率的變焦鏡頭有超越定焦鏡頭的素質。為了懷念,我特地買了現在的EF28-300mm。我非常喜歡這類鏡頭。這個鏡頭也是我使用頻率比較高的鏡頭。

    後來任職騰龍公司,恰逢公司推出第三代AF28-300mm鏡頭。當時也覺得驚訝,這麼小的業餘鏡頭,如此大範圍的變焦,成像質量居然還是很優秀的。

    後來,我又試用過奧巴PRO級別的12-100mm超級變焦鏡頭。當然,我對這類產品已經非常信賴了。

    我總結和分享一下我在大倍率變焦鏡頭方面的經驗。

    這種大倍率變焦鏡頭要拍出好看的照片不成問題,你要對光學設計有信心,不要道聽途說。我分類來介紹。

    1 騰龍適馬之類廉價的大倍率鏡頭。它們的設計更加傾向於取得宏觀的視覺效果,也就是對畫面的輪廓描寫好,對細節的描寫犧牲一些。所以拍攝的時候要儘量避免拍攝細節非常豐富的畫面。同時鏡頭的效能在各個焦距有差異,你最好翻看原廠的MTF曲線,在成像比較好的那段拍攝,避開成像較差的焦距段。

    這類鏡頭的機械結構較弱,因為大範圍變焦,所以鏡筒是要伸出很多的。這類鏡頭必須使用非常好的攝影包攜帶,避免機械效能受損。

    不要覺得我們網站是設計攝影包的,就特別強調這一點。這是我任職騰龍多年的體驗。絕大部分廉價大倍率鏡頭都有機械性損傷。引起嚴重故障問題的也有不少。所以,必須妥帖保護。尤其是避免受到震動。

    凸輪套筒太多(一般需要2-3層結構才能將鏡頭伸出),鏡筒壁很薄,滑輪組很小的緣故。

    當這類鏡頭在全新的時候,你不用擔心它們的成像質量。光學設計是沒有問題的。我可以很明確地說,這類廉價鏡頭在全開光圈的時候,你大可放心拍攝。因為鏡頭就是在全開光圈狀態下完成設計的。全世界所有鏡頭都是如此。

    這裡,你仍然需要很好地對焦,很穩定地手持才能發揮它的全部效能。

    2 佳能EF28-300mm之類的專業貨色。那成像就更加不用擔心了。它甚至好過很多定焦鏡頭。細節和輪廓的描寫力都很好。鏡筒極其堅固厚實。但是需要你鎖緊的(它們往往都有自己的鎖定裝置,一定要使用)。如果不鎖緊,一樣會有問題。所以一個好的攝影包仍然是重中之重。

    其次是防抖和對焦。35-350mm是沒有防抖的,28-300mm是帶防抖的,所以基本可以手持拍攝。但是真的要100%看到它真實的光學實力,請用三腳架。同上,對焦也需要仔細對焦,才能發揮鏡頭本身的高效能。

    手持鏡頭拍攝的極限是多少?

    很多人覺得自己用300mm拍攝沒有問題。我想說我訓練了這麼多年,135mm能不能手持穩定都不敢打保票。

    這就是老法師們覺得大倍率變焦鏡頭不好的真正原因。手持引起的模糊。你放大,問題就出來了。

    換一種拍法。上三腳架,自動對焦,對焦後切到手動對焦鎖定焦點,延時自拍,解決!

  • 8 # 無花無花

    講真,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能高質量的“一鏡走天下”,那何必還有那麼多廠商生產那麼多款各種各樣的專業級鏡頭?!

    每款鏡頭都有它適用的焦段、適用的光圈,如果超出這個範圍,自然是無法“高質量”拍攝的。同理,反過來說,如果想高質量的拍攝,你必須熟悉你所用鏡頭的特點。比如,如果想拍寬廣壯闊的場景,那得用廣角鏡頭,但廣角容易產生畸變;如果想拍細膩的人像,那最好是用大光圈定焦鏡頭,但定焦用起來不方便;如果想拍生態、體育、演唱會,那得用長焦,但長焦壓縮空間太明顯……鏡頭是光學儀器,畢竟比如人眼可調節性這麼強,每款各有所長,如果你想拍出專業的畫質,肯定得用專業的不同型號的鏡頭。

    有些廠商會推出那種高倍變焦的鏡頭,比如佳能18-150mm F3.5-6.3 STM、尼克爾50-300mm f/4.5、騰龍18-400mm F/3.5-6.3 Di II VC HLD等等,雖然用起來方便,但基本上高倍變焦都是透過犧牲畫質換來的,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題主對畫質的要求不是特別專業特別高,作為愛好用用還行,但如果用於專業的印刷、釋出,畫質肯定還是有所差別。

  • 9 # 拍客張光林

    拍片時如何高質量做到“一鏡走天下”?

    往大處講,什麼樣的相機和鏡頭都能完成拍攝,既能拍風光,也能拍人像,還能拍攝花卉甚至能“打鳥”;比如現在的手機,幾乎人人擁有、個個會拍、什麼都能拍。

    這就存在著兩句話,一句是一機拍天下,一句是一鏡走天下;一機拍天下,是說一部手機拍遍天下,說是“能拍”,一鏡走天下,是說一鏡在手拍“好”天下;事實上,無論是手機還是單反或其他,真的能拍天下沒問題,真的要拍好天下就很難說了。

    所謂“一鏡走天下”,只是一種形容和表達,意思是說用某一支鏡頭就能適應很多或者大多數場合的拍攝,免得購買很多的相機鏡頭,也省得攜帶大批武器而負重前行。

    反過來說,要是真的有某一支鏡頭能夠“一鏡走天下”,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相機、鏡頭廠商不厭其煩、樂此不疲地不斷推出各種各樣的鏡頭呢。

    第一、不同的鏡頭都能完成拍攝。這個人人明白,最有說服力的就是手機。

    第二、不同的鏡頭適應不同的需求。有人說,鏡頭製造商是有意設計和製造了那麼多的鏡頭群種,大部分都是騙人的,是想掏空我們錢袋子的。這個說法顯然不對。長焦有焦長的好,短焦有短焦的利,為適應而研究,為需要而生產,為了對付各種不同的拍攝題材、拍攝風格和個人使用習性,最好是配齊所有的鏡頭,但這是不現實的。

    第三、相對而言,比如像24—70/2.8,它的適用範圍很寬很廣。24—70/2.8鏡頭是出活兒的干將。24—70/2.8鏡頭屬於中焦段鏡頭,起於24止於70,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短”端可用於風光拍攝,“長”端可用於人像拍攝,中端可用於人文和人物活動拍攝。

    它的成像質量有口皆碑,無論是明暗對比還是色彩還原,無論是細節刻畫還是畫面質感、銳度等,都有很好的表現。

    它有著2.8的恆定光圈,在你認為需要大光圈需要虛化背景的時候,夢幻般效果十分明顯。

    它的拍攝距離要求很低,可近也可以“較遠”,現場拍攝簡單靈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媽媽的素質有多高,孩子就能飛多遠,是這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