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院是社會養老專有名詞,是指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它可以是獨立的法人機構,也可以是附屬於醫療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組織、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的一個部門或者分支機構。
服務物件
養老機構服務的主要物件是老年人,但某些養老機構(如農村敬老院)也接收轄區內的孤殘兒童或殘疾人。
服務特點
公益即“公眾利益”之意。公益性事業是指直接或間接地為社會公共經濟活動、社會活動和居民生活服務的部門、企業及其設施。公益性企業是指直接涉及社會公共利益領域服務的企業。中國絕大多數養老機構是以幫扶、救助城市“三無”、日常生活疏於照料,以及農村“五保”老人為主,且多不以贏利為主要目的,所以其公益性特徵尤為明顯。
與其他服務不同的是,養老服務是一種全人、全員、全程服務。所謂“全人”服務是指養老機構不僅要滿足老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照料需求,還要滿足老人醫療保健、疾病預防、護理與康復以及精神文化、心理與社會等需求;要滿足入住老人上述需求,需要養老機構全體工作人員共同努力,這就是所謂的“全員”服務;絕大多數入住老人是把養老機構作為其人生最後的歸宿,從老人入住那天開始,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就要做好陪伴著老人走完人生最後里程的準備,這就是所謂的“全程”服務。
入住養老機構的老人平均年齡多在75歲以上。增齡衰老,自然使老人成為意外事件、傷害、疾病突發死亡的高危人群。此外,養老服務業又是一個投資大、回報週期長、市場競爭激烈的高風險行業。如果沒有市場意識、經營意識,沒有嚴格的管理和風險防範機制,必然增加養老機構投資與經營風險。
養老機構在建設檔次上,一般應當保持非營利屬性,不得片面追求高檔、豪華;公辦養老機構尤其要杜絕檔次偏高現象,避免產生社會福利分配不公問題
在養老機構建設運營上,堅持按標準建設和實際適用相併重。為了發揮對社會養老服務發展的支撐作用,養老機構建設既要符合相關標準規範,又要立足實際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按標準建設,就是養老機構建設必須符合老年人居住建築、社會福利機構、養護院及社群日間照料中心等標準化要求,實現規範化設計、建設和管理。實際適用,就是養老機構建設必須立足實際,量力而行,不超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在建設重點上,要優先發展供養型和養護型養老機構;在建設區位上,要推行社群化,方便老年人參與社會生活,防止因選址不合理造成床位閒置;在建設規模上,不單純追求超大規模,避免養老機構大而不當、入住率低。
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要充分整合和利用現有資源,盤活存量資產,避免盲目發展、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要鼓勵透過置換或轉變用途等方式,將閒置的醫院、企業、農村集體防務及各類公辦培訓中心、活動中心、療養院、旅館、招待所等改造用於養老服務設施。
服務宗旨
宗旨是目的和意圖之意,換而言之,大的來說是理想,小的來說是目標。養老機構的服務宗旨是安排、照料、護理好老人,讓老年人滿意、子女親屬放心,為政府和社會分憂。絕不能只追求經濟利益,而不顧老人的安危、冷暖和利益,這樣的機構將會招致社會輿論的譴責和政府的制裁。中國《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範》(2001)要求各養老機構在建院之初都必須明確其服務宗旨,並嚴格按照所設定的服務宗旨開展養老服務工作。當然,養老機構服務宗旨在具體宣傳、表述方式上可以存在差別。國內較為普遍採用的描述語言有:“尊老、敬老、愛老、熱情、周到、服務”、“關愛、真誠、溝通、服務”、“ 勤懇、熱誠為入住老人服務”、“老人至上、服務第一”、“讓老人滿意,讓親屬放心”和“替兒女盡孝,為政府分憂”等。此外,亦可結合機構的名稱巧妙的制定。
養老院是社會養老專有名詞,是指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它可以是獨立的法人機構,也可以是附屬於醫療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組織、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的一個部門或者分支機構。
服務物件
養老機構服務的主要物件是老年人,但某些養老機構(如農村敬老院)也接收轄區內的孤殘兒童或殘疾人。
服務特點
公益即“公眾利益”之意。公益性事業是指直接或間接地為社會公共經濟活動、社會活動和居民生活服務的部門、企業及其設施。公益性企業是指直接涉及社會公共利益領域服務的企業。中國絕大多數養老機構是以幫扶、救助城市“三無”、日常生活疏於照料,以及農村“五保”老人為主,且多不以贏利為主要目的,所以其公益性特徵尤為明顯。
與其他服務不同的是,養老服務是一種全人、全員、全程服務。所謂“全人”服務是指養老機構不僅要滿足老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照料需求,還要滿足老人醫療保健、疾病預防、護理與康復以及精神文化、心理與社會等需求;要滿足入住老人上述需求,需要養老機構全體工作人員共同努力,這就是所謂的“全員”服務;絕大多數入住老人是把養老機構作為其人生最後的歸宿,從老人入住那天開始,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就要做好陪伴著老人走完人生最後里程的準備,這就是所謂的“全程”服務。
入住養老機構的老人平均年齡多在75歲以上。增齡衰老,自然使老人成為意外事件、傷害、疾病突發死亡的高危人群。此外,養老服務業又是一個投資大、回報週期長、市場競爭激烈的高風險行業。如果沒有市場意識、經營意識,沒有嚴格的管理和風險防範機制,必然增加養老機構投資與經營風險。
養老機構在建設檔次上,一般應當保持非營利屬性,不得片面追求高檔、豪華;公辦養老機構尤其要杜絕檔次偏高現象,避免產生社會福利分配不公問題
在養老機構建設運營上,堅持按標準建設和實際適用相併重。為了發揮對社會養老服務發展的支撐作用,養老機構建設既要符合相關標準規範,又要立足實際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按標準建設,就是養老機構建設必須符合老年人居住建築、社會福利機構、養護院及社群日間照料中心等標準化要求,實現規範化設計、建設和管理。實際適用,就是養老機構建設必須立足實際,量力而行,不超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在建設重點上,要優先發展供養型和養護型養老機構;在建設區位上,要推行社群化,方便老年人參與社會生活,防止因選址不合理造成床位閒置;在建設規模上,不單純追求超大規模,避免養老機構大而不當、入住率低。
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要充分整合和利用現有資源,盤活存量資產,避免盲目發展、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要鼓勵透過置換或轉變用途等方式,將閒置的醫院、企業、農村集體防務及各類公辦培訓中心、活動中心、療養院、旅館、招待所等改造用於養老服務設施。
服務宗旨
宗旨是目的和意圖之意,換而言之,大的來說是理想,小的來說是目標。養老機構的服務宗旨是安排、照料、護理好老人,讓老年人滿意、子女親屬放心,為政府和社會分憂。絕不能只追求經濟利益,而不顧老人的安危、冷暖和利益,這樣的機構將會招致社會輿論的譴責和政府的制裁。中國《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範》(2001)要求各養老機構在建院之初都必須明確其服務宗旨,並嚴格按照所設定的服務宗旨開展養老服務工作。當然,養老機構服務宗旨在具體宣傳、表述方式上可以存在差別。國內較為普遍採用的描述語言有:“尊老、敬老、愛老、熱情、周到、服務”、“關愛、真誠、溝通、服務”、“ 勤懇、熱誠為入住老人服務”、“老人至上、服務第一”、“讓老人滿意,讓親屬放心”和“替兒女盡孝,為政府分憂”等。此外,亦可結合機構的名稱巧妙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