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生百態看世界
-
2 # ckingbaby
我也不知道自己會怎樣面對,也許會盡自己的能力滿足他的要求吧……
畢竟父母年紀大了,有些作也能理解一點
其實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好物質也好,這並沒有什麼錯。
但是前提是要追求的東西不能有偏差
想想父母的青春歲月都付出給了兒女和家庭,他們放棄了很多很多!可憐天下父母心!
年紀大了,老了,想過一過自己渴望的生活,可以理解!
畢竟電視劇是假的,很多矛盾的表現手法都比較激化誇張,為求劇情的跌宕,表現手法比較激烈!
為人兒女,正常情況下,我想大多數人都希望父母過上好的生活,晚年能幸福!因為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得到的關懷和照顧應該更多!
多陪伴他們吧,小的時候他們總是幫你,親你,溺愛你,我們長大了,他們抱不動了,不好意思親親你,甚至不好意思擁抱你,哪怕是牽牽你的手……
等到他們都不在了,你會後悔很多事情!
儘量減少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樣的遺憾吧!
-
3 # 柚子很甜y
如果我有一個“蘇父”蘇母真的挺怕的,估計我的童年會不會造成心裡陰影,程度多深,難說,因為我不是蘇明玉,成人之後的我也許沒玉做的好。
可以看得出蘇大強,但心裡懦弱,自私,如果是我父親,那也許會遺傳給我他的為人處世。
蘇母,重男輕女,我是女孩,日子也好不到哪去,在這倆位的教育環境生活下,我可能會輟學,沒有明玉好學,可能我會誤入歧途,可能我會幸運遇見我得伯樂。
做不到明玉那麼大度,我可能不會和他們有聯絡,可能我不會贍養他們,恨他們。
可是劇中,蘇父老年痴呆,還是想著明玉的,但是我覺的晚了,電視終究想圓滿收尾。但是現實中呢,我們不是明玉,這樣的父母,老年折騰我,誰受得了,沒經濟給他折騰,也沒時間,誰不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有家庭了,更是受不了蘇父的無理自私要求。
贍養他們,我還是會,畢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但我真的付不出感情。我們都是生活在現實中,現實中我要養家庭,照顧孩子,這樣的父母,也義務贍養。感情沒有。
-
4 # 地質老爸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梳理一下蘇家父母和孩子的基本情況:
蘇大強(父親):妻子去世之前,懦弱、遇事逃避。妻子去世後,如脫韁Mustang,各種“作”,給子女提出各種不合理的要求。
趙美蘭(母親):強勢,絕對的一家之主,而且重男輕女。
蘇明哲(大哥):美國名校斯坦福大學畢業,上班族(技術骨幹);傳統思想濃厚,重家庭,重孝道。
蘇明成(二哥):三流大學畢業,普通上班族;依戀父母,甚至啃老。
蘇明玉(小妹):清華的能力上了一個本地的師範學校,公司高管;對蘇家有深深的隔閡,甚至是怨恨。
回到問題本身,如果我有一個蘇大強一樣的父母,我會怎麼辦?我不敢想象,至少我覺得我很難成長為蘇家兄妹三人的樣子。我想還是分兩階段來說吧。
1.小時候:
如果我是個男孩,可能會因為父母的溺愛,成為“媽寶男”,最終可能一無事成,甚至會影響我未來的夫妻、親子關係,潦倒一生。
如果我是女孩,可能會離家出走,當然沒有蘇明玉那麼好的運氣,遇到師傅那樣的貴人相助,最大的可能會走上“學壞”之路。甚至因為家庭的原因,一輩子都會有陰影,很難找到自己的幸福。
如何破解呢?我想有兩個路徑:
(1)書籍
書籍真是最好的老師,透過閱讀看世界,看家庭之外的世界,看往古之世界,看今世旁人之世界。透過閱讀,讓我自己跳出現在繁雜擾亂的環境,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情,並始終想目標前進。蘇明哲和蘇明玉之所以成年後,在社會上還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想和他們倆愛學習也是分不開的,當然就包含閱讀了。
所以第一個破解之法就是書籍。
(2)學校與社會環境
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這毋庸置疑,但不是全部,一個人的成長也與學校與社會環境息息相關。我本人是農村出身,父母也沒有什麼文化,我們那裡大多數小孩上完初中就進城打工去了。但我為什麼能考上大學,現在回過頭想一下,這與我所經歷的學校和社會環境有一定的關係。我清楚的記得初中開始學英語,因為沒有接觸過英語,覺得英語很難,甚至有點牴觸。有一天,老師讓我上臺聽寫單詞,我全部寫出來了(那天正好全背會了),老師讓全班同學鼓掌,當時那種自豪感爆棚啊!從此以後,愛上了英語,而且一發不可收拾,英語考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另外講到社會環境,我也有切實的體會。小時候,我偶爾一次考試成績好,村子裡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都會誇我,弄得我都不敢不好好學習了,萬一哪天考試不好,別人不誇我咋辦!靠著自己內心這份小小的虛榮心一直前進,直到上大學。
所以我覺得學校與社會環境的有益補充也是一個破解之法。
2.成年後
成年之後,蘇家三子女面臨的問題主要是父親的各種“作”,我覺得有效溝通是最好的辦法。三個子女首先在自己的小家庭內達成統一,然後再大家庭商量,根據蘇大強父親的情況、三個孩子自身的情況,商量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其中最忌諱的是“打腫臉充胖子”,大家要開誠佈公的溝通,要有效溝通,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我們華人總是情大於理,但是一個家庭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像一個企業,可以學習採用企業裡的一些辦法,只是具體實施時不要冷冰冰而已。
我想透過評估、有效溝通、一致意見、實施、無障礙溝通,是可以解決大家庭的生活中的問題。
最後,祈禱天下子女不要遇到“蘇大強”一樣的父母!
-
5 # 愛電影迷小雅
這種情況下,因為是個男生,所以並不懼怕,但是如果是女生的話,還是希望女生可以多忍忍,等到外面讀書就會好很多了。
-
6 # 至秦飛豬女俠
無疑,生在這樣家庭的明玉是不幸的。如果我有這樣的父母,我真不知道自己會怎麼辦?可能會和明玉一樣,早早地逃離那個家,但結局和電視劇應該不一樣,我應該不會再有和解的機會。我不會像明玉那麼能幹有錢,頂多是躲起來過自己的生活,不再過問那個家的一切,我會把傷疤全都藏在心底,希望永遠不要被揭開,就這樣重新開始生活就好了。
-
7 # 美好生活記憶
一個人的一生有很多選擇的權利,唯獨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雖然我們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但我們有權利選擇怎樣活著。
近期由東陽正午Sunny出品的,一部家庭論理劇《都挺好》,帶火了“原生家庭”概念。劇中的蘇母強勢,家中大大小小的事一個人說了算。為了兒子的事情生盡千方百計、不遺餘力,全力以赴。在女兒需要一點點支援的時候,沒有半點理解與支援。蘇父表面上膽小怯懦,實則自私自利,看到自己的女兒受到不公平待遇時,找各種理由躲避。遇到這樣重男輕女的父母,蘇明玉不受家人待見,從小就缺乏安全感,在孤獨、扭曲中長大,家庭對於女兒來說,就是一處冰窖。
我是女生,如果我是蘇明玉,遇到這樣的父:母,也真是無可奈何。雖然我們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但我們有權利選擇怎樣的面對生活。平常人家的生活,除去表面上的光鮮亮麗,誰家的生活不是一地雞毛。我無法改變父母,只好自己奮鬥,努力活成蘇明玉的樣子。那個在原生家庭最不受待見的女孩,靠自己的自強不息活成生活中的強者。也許,我們沒有蘇明玉那般幸運,能遇到高人指點引道,但唯有奮鬥,唯有自強,才能尋找到光明,覓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東野圭吾說“悲觀也沒用,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回覆列表
這部電視劇已經結局了,說實話有點捨不得,但看他們能一家和睦還是很開心的,蘇大強最後得了老年痴呆,雖然他以前自私自利,但最後也知道關心兒女,替兒女著想,我還是不願意他生病的,就像他說的,他大半輩子被他的媳婦壓迫,好不容易可以自己做主了,我還是希望他健健康康的,多和兒女們享幾年福。也許兒女們都會這樣想吧,即使自己的父母做什麼錯事,最終還是會去原諒。
蘇大強在前幾十集各種作妖,讓人恨的牙癢癢,恨不得他自生自滅,讓所有兒女都不管他,偏偏他的女兒都那麼孝順,事事遷就他,照顧他,人心都是肉長的,他們之間的矛盾也在慢慢化解,最後終歸是一家人心結都打開了,畢竟是一家人。
如果是我,我也會選擇原諒,畢竟是自己的父親,再怎麼作都不能改變的事實,況且他也在慢慢變好,變得會關心人,最後還得了老年痴呆,誰都不會忍心看著自己的父母生病吧。所以我最後也可能會選擇原諒他,照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