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未能與時間和解
-
2 # 趙伯文41762883
昨日,天暖。
因事外出,偶見路邊店鋪己有粽子上市,可不,再有一季端午節就到了。那就說說端午節和粽子吧。
端午節是紀念古代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一首《離騷》成為千古絕唱,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成了傳世名言。眾所周知,自不多述。
但是,我自認為有兩首古詩不錯,錄之,以示緬懷吧。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 唐·文秀。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我欲於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端午三首》宋·趙蕃。
現在的人們雖然知道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但給我的感覺好像淡化了許多。就和春節似的,沒有了以前的那麼熱衷。
粽子也成了雞肋,吃粽子也那麼二五眼了,年歲大的還像那麼回事,年紀輕的根本都不屑一顧,小孩子就更別提了。
可是,我記得我小時候的端午節那是非常熱鬧非常講究的。這就要回放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的所見所聞了。
一是買江米(我們北方管糯米或粘米叫江米)。那時所有人所有家庭的糧食都是憑糧本定量供應的。每到端午節前,糧店會從定量的糧食中調劑一些江米來供給各家端午節包粽子用。而這去糧店買江米就成了我的活兒。
二是買粽葉。那時北方大都是用寬大一些的蘆葦葉包粽子,竹子北方沒有,竹葉更是罕見。一快到端午節,許多周邊的農村人或推著車或騎著鐵驢(一種用鐵管焊接拼裝的腳踏車,特別堅固承重)到城裡賣蘆葦葉,掙上一點兒辛苦錢。
每到一地,大街小巷衚衕雜院的大娘老太太們紛紛來買,我的母親毫不例外也是其中的一員。
也有家庭特別勤儉或是特別摳門的,不辭辛勞走到很遠的開窪野地自己摘蘆葦葉去,因為他們不捨得花這點兒小錢兒或是冤枉錢。
三是包粽子。到了端午節的前一天,是家家戶戶包粽子的日子。我們家主要是母親操持的。我記得在包粽子的頭天晚上,母親把江米、粽葉、棗和紅小豆提前用水泡一晚上,棗和紅小豆都是母親在春節做棗饅頭餡兒饅頭時有計劃節省下來的。
轉天一早,是父親開始糗豆餡兒。先把泡好的紅小豆煮爛,然後用鐵勺碾碎,接著用屜布去皮澄出豆沙,再把豆沙擠去水分,放在鍋里加上糖和一丁點兒鹽炒成半乾就大功告成了。
一般各家都是在下午或是傍晚開始正式包粽子了。我們家主要是以母親為主,父親為輔,我長大點兒了有時幫幫忙。
包粽子時,把三四片蘆葦葉裹成簍狀,填上半下江米,有的放上兩三顆棗,有的放上核桃大小的澄沙餡兒,再放上江米,覆蓋好蘆葦葉,用粗鐵桿兒(天津話,憑本供應的納鞋底用的由許多細棉線合股而成的粗線)捆上就成了。一包就是百八十個。
四是煮粽子。吃完晚飯,母親開始把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大鐵鍋裡,架在煤球爐子上,加滿了水煮上一夜。記得母親還要在半夜起來一兩次,往爐子加煤球,往鍋里加水。到了端午節的早上,粽子就煮熟了。
五是送粽子。那時的端午節不但家家戶戶包粽子,互相之間送粽子也成了一種約定俗成。
我家住的大雜院共有七戶鄰居,端午節那天,母親會讓我去給每家送上幾個粽子。作為禮尚往來,鄰居也會把他們包的粽子送給我家。而我父親做的澄沙餡兒粽子口碑最好,堪稱一絕。
另外,逢年過節,鄰居之間經常互送自制的小吃,潛移默化地加深了彼此友誼,鄰里關係非常的融洽。
六是吃粽子。經過了前奏和過門兒,母親再給已經結婚的姐姐留出一些粽子,開始讓我和哥哥隨便吃了,而且可以吃飽管夠,十分的解饞。
現在回想起來,那江米的軟糯,棗餡兒的香甜,蘆葦葉的清性子味,以及端午節前夜家家的爐火通明,端午節當天戶戶的迎來送往,節日、禮儀、粽子,簡直是難以忘懷,實在是不亦樂乎。
回覆列表
眼下清明節快到了,那麼我就講講清明節的傳統和一些我的看法。在清明節這一傳統節日裡,人們有去墓地祭拜已經離世的家人們 ,在那裡帶去自己同家人對已故親人的思念,當然也會在這3天的假期裡做做其他的事情。
對於清明去祭掃已故的先祖是從古代就傳承下來的民俗,無論是皇室貴族,還是平頭的老百姓都需要在清明的時候送去對於已故先祖的祭奠儀式。這也是有史記載、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
祭祀時候需要注意的禮儀
1、準備著裝的服飾
對於這樣傳統地祭拜已故親人的儀式時,是需要著裝必須莊重、適宜。對於服飾的款式來說是需要簡單、大方,能夠體現出在世親人對於已故親人的懷念之情,並不需要過多地修飾。當然不合乎場合的裝飾物也需要佩戴。
當到了已故親人的墓碑前,也是需要把頭戴的帽子和墨鏡、口罩等一併地脫掉,這些都是對於墓地和離世的親人的尊重。所有身穿的衣物和佩戴的影片都需要是深色系的素雅的顏色,這樣的樸素風格適宜去追念自己的已故親人。
2、祭掃時注意自己的言行
祭掃已經離世的親人時,需要請長輩優先開始,由長輩依次地祭拜過後,再由接下來的晚輩以長幼有序地方式依次去拜祭離世的親人。
在拜祭時候,不要說不合時宜的話語,把很多負面和過去恩怨的事情都一併在離世的墓前道出,也會影響到同去的親人的心情不愉快。更不要在別人祭拜的時候,嘴裡唸叨著不吉利地話題。這樣的氣氛下,本來就是去看望過去很親近的親人,心裡都是蠻沉重的,加上言語不當,很容易遭來家裡的分歧、摩擦。
當然不必要非得哭喪著的面部表情,可是嬉笑謾罵就非常不妥當了。在安放離世人的墓地還是要尊重傳統禮儀和離世者。
3、準備帶去的祭祀物品
通常過去我們都是以火燒已故親人喜歡的紙做的物品,像是車、花、紙錢等。在過去到了祭祀的時候就會在路口、居民樓附近就有人開始燒些東西給已故的親人來寄託哀思。還有提供了很多可以燒祭品的大爐子。
最後說一下我對這一傳統節日的看法,我覺得清明節是一個非常好的傳統,透過這個節日去祭拜思念祖先,還有去追思英雄烈士,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傳統文化,值得我們去珍惜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