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評估準備階段。
1 培訓需求分析。
培訓需求分析是培訓活動的第一步,它由培訓管理人員採用各種方法和技術,對組織成員的目標、知識、技能等方面進行鑑別和分析,從而確定是否需要培訓以及培訓的內容。它是確定培訓目標、設計培訓計劃的前提,也是培訓評估的基礎。另一方面,培訓評估的結果又是培訓需求分析的一個輸入,可以為培訓需求分析提供非常有價值的反饋資訊,以便對培訓的相關環節作進一步改進。
2 確定培訓評估目的。
在培訓專案實施之前,人力資源開發人員就必須把培訓評估的目的明確下來。多數情況下,培訓評估的實施有助於對培訓專案的前景做出決定,對培訓系統的某些部分進行修訂,或是對培訓專案進行整體整改, 使其更加符合企業的需要。同時,培訓評估的目的將影響資料收集的方法和所要收集資料的型別。
3 建立培訓評估資料庫。
目前,培訓效果的評估分為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因此資料的收集也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定量資料包括:生產率、產品下線PPM值、利潤、事故率、裝置完好率、員工流動率等。定性資料包括:內外部顧客滿意度、士氣、工作氛圍、工作積極性等。企業培訓效果評估中,定量資料使用得非常廣泛,而且極具說服力。
二、 評估實施階段。
1 確定評估層次。培訓評估應本著實用、效益的原則,企業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對各項培訓工作有針對性地進行評估。具體可以遵循以下辦法:一是對所有課程都可以進行第一層次評估;二是對要求員工掌握知識或某項技能的培訓,應進行第二層次培訓。例如,新聘員工崗前培訓,需要員工瞭解廠紀廠規、公司質量方針及質量目標、操作規程等,因此,對培訓的考核可以採取閉卷考試和現場實際操作並用的方法。三是對以下培訓進行第三、四層次的評估:耗時三個月以上的培訓專案;投入較大的專案;解決顧客投訴方面的培訓;培訓效果對組織很關鍵的專案;組織管理層十分關注的專案。
2 選擇評估方法。
培訓評估按時間可以採取即時評估、中期評估和長期評估。即時評估是在培訓結束後進行的評估,而中期評估和長期評估則是受訓員工返回工作一段時間後的評估。對不同層次的評估可以採取不同的方法。對第一層評估可採用問卷、評估調查表的方法;對第二層的評估可採用關鍵人物法、筆試、技能操作等;對第三層的評估可採用績效考核法,即測量受訓前後行為上的變化,也可採用比較評價法,即測量參加培訓與未參加培訓員工間的差別。對第四層的評估可採用收益評價法,計算出培訓為企業帶來的經濟收益,還可以透過考察事故率、生產率、士氣等來衡量。
3 收集、分析評估原始資料。
原始資料的收集、分析是培訓評估的重要環節。一般來說,第一層的評估收集培訓評估調查表,第二層的評估收集筆試試卷及現場操作考核結果,第三、四層次的評估收集員工滿意度、員工流動率、顧客滿意度、生產率、裝置完好率、財務利潤和產品下線PPM值等。資料收集後,調動資料庫中的資料,與原始資料進行對比,從而得出評估結論。
三、 評估總結階段。
1 確定培訓評估報告。
評估報告主要有三個組成部分:一是培訓專案概況,包括專案投入、時間、參加人員及主要內容等;二是受訓員工的培訓結果,包括合格人數,不合格人員及不合格原因分析,另外還應提出不合格者處置建議,對不合格員工應進行再培訓,如果仍不合格者,應實施轉崗或是解聘;三是培訓專案的評估結果及處置:效果好的專案可保留,沒有效果的專案應取消,對於有缺陷的專案要進行改進。
2 跟蹤反饋。
培訓報告確定後,要及時在企業內進行傳遞和溝通。一些企業往往忽略了這點而造成培訓評估與實際工作脫節。培訓評估報告應傳遞到如下人員:一是受訓員工,使他們瞭解培訓的效果,以便在工作中進一步學習和改進;二是受訓員工的直接領導;三是培訓主管,他們負責著培訓專案的管理,並擁有員工人事聘用建議權;四是組織管理層,他們可以決定培訓專案的未來。培訓評估報告傳遞後,重要的是採取相應的糾偏措施並不斷跟蹤。培訓主管可以根據培訓效果調整培訓專案,對於員工反應好、收效好的專案可以保留;對於沒有效果的專案可以撤銷;對於某些部分不夠有效的專案可以進行重新設計和調整;對於某些領域欠缺的專案可以新增。
一、評估準備階段。
1 培訓需求分析。
培訓需求分析是培訓活動的第一步,它由培訓管理人員採用各種方法和技術,對組織成員的目標、知識、技能等方面進行鑑別和分析,從而確定是否需要培訓以及培訓的內容。它是確定培訓目標、設計培訓計劃的前提,也是培訓評估的基礎。另一方面,培訓評估的結果又是培訓需求分析的一個輸入,可以為培訓需求分析提供非常有價值的反饋資訊,以便對培訓的相關環節作進一步改進。
2 確定培訓評估目的。
在培訓專案實施之前,人力資源開發人員就必須把培訓評估的目的明確下來。多數情況下,培訓評估的實施有助於對培訓專案的前景做出決定,對培訓系統的某些部分進行修訂,或是對培訓專案進行整體整改, 使其更加符合企業的需要。同時,培訓評估的目的將影響資料收集的方法和所要收集資料的型別。
3 建立培訓評估資料庫。
目前,培訓效果的評估分為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因此資料的收集也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定量資料包括:生產率、產品下線PPM值、利潤、事故率、裝置完好率、員工流動率等。定性資料包括:內外部顧客滿意度、士氣、工作氛圍、工作積極性等。企業培訓效果評估中,定量資料使用得非常廣泛,而且極具說服力。
二、 評估實施階段。
1 確定評估層次。培訓評估應本著實用、效益的原則,企業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對各項培訓工作有針對性地進行評估。具體可以遵循以下辦法:一是對所有課程都可以進行第一層次評估;二是對要求員工掌握知識或某項技能的培訓,應進行第二層次培訓。例如,新聘員工崗前培訓,需要員工瞭解廠紀廠規、公司質量方針及質量目標、操作規程等,因此,對培訓的考核可以採取閉卷考試和現場實際操作並用的方法。三是對以下培訓進行第三、四層次的評估:耗時三個月以上的培訓專案;投入較大的專案;解決顧客投訴方面的培訓;培訓效果對組織很關鍵的專案;組織管理層十分關注的專案。
2 選擇評估方法。
培訓評估按時間可以採取即時評估、中期評估和長期評估。即時評估是在培訓結束後進行的評估,而中期評估和長期評估則是受訓員工返回工作一段時間後的評估。對不同層次的評估可以採取不同的方法。對第一層評估可採用問卷、評估調查表的方法;對第二層的評估可採用關鍵人物法、筆試、技能操作等;對第三層的評估可採用績效考核法,即測量受訓前後行為上的變化,也可採用比較評價法,即測量參加培訓與未參加培訓員工間的差別。對第四層的評估可採用收益評價法,計算出培訓為企業帶來的經濟收益,還可以透過考察事故率、生產率、士氣等來衡量。
3 收集、分析評估原始資料。
原始資料的收集、分析是培訓評估的重要環節。一般來說,第一層的評估收集培訓評估調查表,第二層的評估收集筆試試卷及現場操作考核結果,第三、四層次的評估收集員工滿意度、員工流動率、顧客滿意度、生產率、裝置完好率、財務利潤和產品下線PPM值等。資料收集後,調動資料庫中的資料,與原始資料進行對比,從而得出評估結論。
三、 評估總結階段。
1 確定培訓評估報告。
評估報告主要有三個組成部分:一是培訓專案概況,包括專案投入、時間、參加人員及主要內容等;二是受訓員工的培訓結果,包括合格人數,不合格人員及不合格原因分析,另外還應提出不合格者處置建議,對不合格員工應進行再培訓,如果仍不合格者,應實施轉崗或是解聘;三是培訓專案的評估結果及處置:效果好的專案可保留,沒有效果的專案應取消,對於有缺陷的專案要進行改進。
2 跟蹤反饋。
培訓報告確定後,要及時在企業內進行傳遞和溝通。一些企業往往忽略了這點而造成培訓評估與實際工作脫節。培訓評估報告應傳遞到如下人員:一是受訓員工,使他們瞭解培訓的效果,以便在工作中進一步學習和改進;二是受訓員工的直接領導;三是培訓主管,他們負責著培訓專案的管理,並擁有員工人事聘用建議權;四是組織管理層,他們可以決定培訓專案的未來。培訓評估報告傳遞後,重要的是採取相應的糾偏措施並不斷跟蹤。培訓主管可以根據培訓效果調整培訓專案,對於員工反應好、收效好的專案可以保留;對於沒有效果的專案可以撤銷;對於某些部分不夠有效的專案可以進行重新設計和調整;對於某些領域欠缺的專案可以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