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哀帝應該是一個很聰明的人,當他還是陶定王劉欣的時候,被無子而準備立嗣的漢成帝召見。“上令誦詩、通習,能說”,對答得體。成帝數稱其才,再加上劉欣的祖母賄賂趙飛燕,劉欣終被立為太子,年17歲。 哀帝19歲即位大統,“初立,躬行儉約、節減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 他親眼目睹了漢成帝時期的弊端,卻終於沒有力量加強君主權威。在即位的前三年,政績乏善可陳,只能聽任傅太后的胡鬧和指手劃腳。待招李尋就曾勸告哀帝“請陛下振奮陽剛之氣、意志堅決、不聽女人擺佈……崇陽抑陰……”等等。 李尋很清楚:母后於政亂朝,是例朝大忌。但是他不明白的是,哀帝自己也許就有著女性氣息。他幼時既被剛強暴烈、有心計愛弄權的傅太后抱養,“母捍子弱”,養成了他比較陰柔的性格。奇怪的是他很厭惡皇親國戚相互攀比歌姬舞女的時尚,剛登基就廢棄了樂府宮。《資治通鑑》中,也沒有提到他愛過哪個后妃,甚至沒有關於立後、妃的記載。(立董賢妹妹是後話) 而後三年,他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年僅19歲的董賢闖進了他22歲的生命。這是你能嘲笑它的荒謬卻不能懷疑它的純潔的年齡。他短暫的生命開始變得豐富多彩。翻《資治通鑑》,你會發現,哀帝中下篇全是“董賢”。當然基本是大臣們對“董賢現象”的一種攻擊。 看不出董賢是怎樣一個人,沒有他的言論的記載。在很多大臣的嘴裡,說他不過是一奴才,儘管他已位居高官。勸皇上必要的話可以多多賞賜,但是不要委與權利。寵愛有養小貓小狗的意識,且哀帝所在的劉氏家族有男風之好者不乏其人,文帝愛鄧通,武帝愛韓嫣,然終有帝王荒唐無恥生活之嫌。 哀帝之於董賢,卻全然是敬愛。幾處可見一般。凡是皇宮珍寶,上品皆選送董賢,皇帝自己用的是次一等的;生,則為董賢在北宮門外建宅邸,工程浩大,精美絕倫;死,則在皇帝自己的義陵旁築墓園,有生死不離之願。董賢一家封官進爵不算,還可以定時進宮見皇帝。甚至董賢或家人去街市購物,都有皇帝派的使者專門陪同;皇帝的侍衛日夜保護董賢——有可能的話,這個皇帝大概也願隨時在他的身邊的。裁撤皇家苑林賜董賢土地2000傾,“損害皇上自己的利益以奉董賢(大臣上言)”。為董賢做的器具,必須由哀帝審視批准後方可送去——這種細心程度就很令人懷疑哀帝自己的身份,在丞相王嘉的上書中透露出的一種資訊最終要了這個大臣的命。他直言哀帝:“奢侈儹越、尋歡放縱、變亂陰陽……陛下一向仁慈智慧,行事謹慎,如今卻有這些過失被人大肆嘲諷”。 其實罵董賢的大臣比比皆是,哀帝派人到武庫拿兵器送董賢,執金吾毋將隆就毫不客氣的說:“董賢不過是一弄臣,國家的武庫兵器擺在卑賤的奴僕之家,及不妥當。”還用孔子的‘雍樂怎麼會出現在三家廟堂’來誇誇其談的教育了哀帝一通,哀帝無話。諫大夫鮑宣也不止一次稱董為弄臣,並認為:“陛下真心憐惜懂賢,就該解除天下對他的恨意,罷他的官,譴回封國,才能將來保全他的性命”。王閎甚至拿蛇化美女褒姒亂周比喻董賢,斥責哀帝“所作所為是不可以流傳給後世效法的”,然哀帝皆未加罪。 那麼為什麼偏偏殺了王嘉?概因“變亂陰陽”之句。而大臣們千夫所指、不遺餘力、不惜身家性命的勸諫,大概也是因為這已經不是無妨帝業的“寵臣、弄臣”之事,而是不容於世、甚至不容於今的孽情吧? 我們的先人們對這段的記載很隱諱,在歷史上只留下曖昧的“斷袖”一說。董賢壓著哀帝的袖子熟睡著,哀帝不忍喚醒他,便叫人割斷自己的袖子。再有就是入則陪侍,出則同車,就是現在的出雙入對之意吧。但如果這不算一段愛情,那麼世上就很可能從來沒有過愛情這種東西。
漢哀帝應該是一個很聰明的人,當他還是陶定王劉欣的時候,被無子而準備立嗣的漢成帝召見。“上令誦詩、通習,能說”,對答得體。成帝數稱其才,再加上劉欣的祖母賄賂趙飛燕,劉欣終被立為太子,年17歲。 哀帝19歲即位大統,“初立,躬行儉約、節減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 他親眼目睹了漢成帝時期的弊端,卻終於沒有力量加強君主權威。在即位的前三年,政績乏善可陳,只能聽任傅太后的胡鬧和指手劃腳。待招李尋就曾勸告哀帝“請陛下振奮陽剛之氣、意志堅決、不聽女人擺佈……崇陽抑陰……”等等。 李尋很清楚:母后於政亂朝,是例朝大忌。但是他不明白的是,哀帝自己也許就有著女性氣息。他幼時既被剛強暴烈、有心計愛弄權的傅太后抱養,“母捍子弱”,養成了他比較陰柔的性格。奇怪的是他很厭惡皇親國戚相互攀比歌姬舞女的時尚,剛登基就廢棄了樂府宮。《資治通鑑》中,也沒有提到他愛過哪個后妃,甚至沒有關於立後、妃的記載。(立董賢妹妹是後話) 而後三年,他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年僅19歲的董賢闖進了他22歲的生命。這是你能嘲笑它的荒謬卻不能懷疑它的純潔的年齡。他短暫的生命開始變得豐富多彩。翻《資治通鑑》,你會發現,哀帝中下篇全是“董賢”。當然基本是大臣們對“董賢現象”的一種攻擊。 看不出董賢是怎樣一個人,沒有他的言論的記載。在很多大臣的嘴裡,說他不過是一奴才,儘管他已位居高官。勸皇上必要的話可以多多賞賜,但是不要委與權利。寵愛有養小貓小狗的意識,且哀帝所在的劉氏家族有男風之好者不乏其人,文帝愛鄧通,武帝愛韓嫣,然終有帝王荒唐無恥生活之嫌。 哀帝之於董賢,卻全然是敬愛。幾處可見一般。凡是皇宮珍寶,上品皆選送董賢,皇帝自己用的是次一等的;生,則為董賢在北宮門外建宅邸,工程浩大,精美絕倫;死,則在皇帝自己的義陵旁築墓園,有生死不離之願。董賢一家封官進爵不算,還可以定時進宮見皇帝。甚至董賢或家人去街市購物,都有皇帝派的使者專門陪同;皇帝的侍衛日夜保護董賢——有可能的話,這個皇帝大概也願隨時在他的身邊的。裁撤皇家苑林賜董賢土地2000傾,“損害皇上自己的利益以奉董賢(大臣上言)”。為董賢做的器具,必須由哀帝審視批准後方可送去——這種細心程度就很令人懷疑哀帝自己的身份,在丞相王嘉的上書中透露出的一種資訊最終要了這個大臣的命。他直言哀帝:“奢侈儹越、尋歡放縱、變亂陰陽……陛下一向仁慈智慧,行事謹慎,如今卻有這些過失被人大肆嘲諷”。 其實罵董賢的大臣比比皆是,哀帝派人到武庫拿兵器送董賢,執金吾毋將隆就毫不客氣的說:“董賢不過是一弄臣,國家的武庫兵器擺在卑賤的奴僕之家,及不妥當。”還用孔子的‘雍樂怎麼會出現在三家廟堂’來誇誇其談的教育了哀帝一通,哀帝無話。諫大夫鮑宣也不止一次稱董為弄臣,並認為:“陛下真心憐惜懂賢,就該解除天下對他的恨意,罷他的官,譴回封國,才能將來保全他的性命”。王閎甚至拿蛇化美女褒姒亂周比喻董賢,斥責哀帝“所作所為是不可以流傳給後世效法的”,然哀帝皆未加罪。 那麼為什麼偏偏殺了王嘉?概因“變亂陰陽”之句。而大臣們千夫所指、不遺餘力、不惜身家性命的勸諫,大概也是因為這已經不是無妨帝業的“寵臣、弄臣”之事,而是不容於世、甚至不容於今的孽情吧? 我們的先人們對這段的記載很隱諱,在歷史上只留下曖昧的“斷袖”一說。董賢壓著哀帝的袖子熟睡著,哀帝不忍喚醒他,便叫人割斷自己的袖子。再有就是入則陪侍,出則同車,就是現在的出雙入對之意吧。但如果這不算一段愛情,那麼世上就很可能從來沒有過愛情這種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