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馮瑋

    禪宗是依據中國思想文化,吸取並改造印度佛教思想而形成的極具特色的宗派,在中國唐代分為南北兩支,形成了“南頓北漸”的不同風格。何謂“南頓北漸”?聽我扼要闡述。

    唐代某日,禪宗五代祖弘忍將眾徒招致跟前,要求他們各寫一首詩,以便決定將袈裟傳給誰。他的徒弟神秀在夜深人靜時,提著燈在牆壁上寫了一首詩:“身如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翌日,弘忍見到這首詩後,稱讚了幾句,讓眾徒熟記,並讓神秀晚上到他禪房去,說有事囑咐。晚上,神秀遵命到了弘忍的禪房,弘忍讓神秀再作一首。但神秀未遵師命。

    過了幾天,一個小和尚念著神秀寫的詩經過碓房。正在碓房裡舂米的慧能聽到後,將他喚住探問。問明究竟後,慧能吟誦了一首詩,讓那小和尚諒他不識字之苦,幫他題寫到神秀那首詩的旁邊,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翌日凌晨,弘忍法師見到這首詩後一愣,並當即用鞋將這首詩擦去。然後,他走進碓房,將禪杖在地上敲了三下。慧能頓悟其意,在半夜三更時敲了弘忍法師禪房的門。弘忍讓他進屋後對他說:“我決定將衣缽傳給你,讓你當第六代祖。但你受此衣缽,可能遭遇不測,須儘快離開這裡”。慧能遵命,遁至南方。神秀,則去了北方,受到武則天的重視。

    如他們寫的詩所顯示,由慧能在南方發揚的禪宗,強調“頓悟”,而由神秀彰顯的,則是“漸悟”。根據《宋高僧傳》第八卷記載:“天下散傳其道,謂秀宗為北,能宗為南。南北二宗,名從此起。

  • 2 # 夢露居士

    先說結論:禪宗南北二宗的分裂,發生在慧能的弟子菏澤神會,與神秀的弟子嵩山普寂之間。

    禪宗的典籍《壇經》描寫了禪宗分為南北兩支的故事:

    有一天,禪宗五祖弘忍法師把弟子們召集來,說你們每個人做一首偈給我看,誰的偈能契合禪宗思想,我就把祖師之位傳給他。

    當時弘忍門下有一個學霸法名神秀,眾人都說,如果有人能寫出這首偈,那肯定是神秀。所以大家都不敢寫。

    神秀知道大家的意思,但是他也不敢寫,因為如果寫了,就好像自己想謀求祖師之位一樣。於是一天夜裡,他偷偷在牆上寫了一首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第二天,弘忍看到了,對大家說:這首偈子寫得很好,你們依照著去修行,可以避免轉生為畜生、惡鬼、地獄眾生。然而到了夜裡,弘忍卻把神秀找來,對他說:你的偈子還未見性,回去重新寫一首。

    當時,弘忍門下有個行者(未正式出家的修行者)叫做慧能,在後院做苦力。他聽說了此事,讓人替自己也在牆上寫了一首偈(慧能不識字):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眾人見了,驚歎地說這首偈寫得好。弘忍看了,怕有人謀害慧能,把偈子擦了,說他也未見性。到了夜裡,弘忍卻把慧能找來,給他剃度,傳他祖師之位,交給他象徵祖師之位的袈裟和缽盂,讓他逃到南方去。於是當夜慧能就離開了弘忍,逃往了廣州。

    從此禪宗分為南北二宗。北宗神秀教人坐禪觀心,身體像菩提樹一樣端坐不動,保持心像明鏡一樣清淨,防範妄心邪念的滋生。南宗慧能則反對坐禪,要在生活中時時保持無相、無念、無住。

    但是,仔細分析的話,這個故事卻是靠不住的,它更像一篇小說。

    因為這個故事完全是從上帝視角來敘述的。眾人私下的商議、神秀的心理活動、弘忍單獨對神秀說的話,完全被記錄下來,而這些內容,本是慧能不可能知道的。

    所以,有理由相信,《壇經》中的這個故事,是慧能一系的後學們,為了爭正統地位而編造出來的。

    據任繼愈先生考證,說弘忍單獨傳法給慧能或神秀,都是出於後人的附會,是弘忍的再傳門人們為了分別門戶而製造出來的,而慧能和神秀在世時,並無獨佔法統、自稱嫡系及排斥其他系統為異端的記載。

    神秀和慧能的關係其實是不錯的,他們經常互通書信,保持著互相尊重。神秀還曾經奏請武則天,請慧能赴京,只是慧能固辭,這才作罷。

    而神秀的思想,也不是像《壇經》所說的那樣,執著於坐禪,教人看心看淨。任繼愈先生指出:

    在現存的南北禪宗雙方資料看來,其修行方法、宗教理論、思維方式都比較接近。比如《壇經》的激烈破除名相、掃蕩執著的觀點,神秀也有;不廢坐禪又不拘泥於坐禪,不主張讀經卻又不廢讀經的主張,神秀、惠能都有。神秀的禪法比起早期禪宗的慧可、道信來,有明顯的突破。神秀禪法的保守形象是後來惠能後學塑造出來的,神秀的思想也相當解放。

    上世紀敦煌出土的《壇經》也可以佐證這一點。在敦煌本《壇經》中,慧能寫的偈的最初版本是:心是菩提樹,身如明鏡臺。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也就是說,慧能重複了神秀偈的前兩句(心和身可能是因為傳抄而顛倒了),並沒有完全否定神秀的思想。

    所以,禪宗分為南北兩支,並不是在慧能時代發生的。南北二宗的分裂,發生在慧能的弟子菏澤神會,與神秀的弟子嵩山普寂之間。

    神秀圓寂後,其弟子普寂以神秀為達摩所傳禪宗的正統。《壇經》批評神秀教人看心看淨,執著於坐禪,其實那是普寂的思想。

    慧能弟子神會北上傳法,為了同神秀一系爭正統地位,將普寂思想與神秀思想混為一談,將神秀一系批判為“師承是傍,法門是漸”,提出南宗頓教優於北宗漸教的說法。

    開元十二年(724)正月十五日,神會在滑臺(今河南滑縣)大雲寺設無遮大會和當時著名學者崇遠大開辯論,建立南宗宗旨,同時批評普寂並非禪宗正統。從此禪宗分為南北二宗,北宗後來逐漸衰落,只有南宗開枝散葉,遍佈全國。

  • 3 # 傅船山

    這跟南北朝南北方的思潮傳承特徵有關,北方講究的是修為,是實踐,南方注重的是義理,是思想性。所以,禪宗傳入中國之後,在唐初也形成了兩派,北派以神秀為主,南派以慧能為主,但是兩派並非如壇經所說的水火不相容,神秀的晚年還向唐高宗、武則天推薦了慧能,後來就派了一個太監來到了南禪寺,拜見慧能,邀請慧能進京,慧能沒有答應。

    所以初年是北派比較興盛,後來南派經過慧能的弟子神會不斷的鬥爭,有了一定的影響。影響的真正擴大是在馬祖道一之後,他的弟子終於辯倒了北派,由山林而進入京城,同時在安史之亂的背景下,才獲得了一尊的地位。

  • 4 # 釋衍益

    識 果

    釋迦修道時。

    困擾淨王宮。

    為找生死劫。

    離宮修苦行。

    六年頭陀修。

    未證涅槃心。

    離坐不遠處。

    安坐菩提下。

    觀察日月星。

    忽然見本性。

    本來皆清淨。

    眾病貪瞋痴。

    生老病死苦。

    皆是一念心。

    如當常觀照。

    念念當安慈。

    心常觀照淨。

    安常樂淨土。

    妙用身心足。

    清淨涅槃心。

    明瞭身心安。

    覺知在那道。

    反觀心念動。

    自己修正是。

    十二法界相。

    皆是業力成。

    一切群生類。

    量能包太虛。

    心如大海廣。

    行走法界寬。

    真實極樂地。

    悟透娑婆界。

    覺正圓通知。

    安住當下心。

    慈悲喜捨行。

    六度萬行修。

    業了歸淨土。

    安世了業緣。

    清淨如諸佛。

    吾常觀照見。

    一心念佛陀。

    心無顛倒想。

    無有恐懼過。

    歸去安樂心。

    生者養安樂。

    迴歸自淨土。

    自知早晚歸。

    方能脫離苦。

    不吃眾生肉。

    永遠不殺放。

    覺知求懺悔。

    受果自己種。

    認識病根因。

    菩薩教方便。

    只問為啥苦。

    不覺苦何因。

    眾生痴疑慢。

    回會講因果。

    釋迦三百回。

    認識是因果。

    教化疑痴者。

    演說一切法。

    諸佛常開示。

    眾生常迷茫。

    識因明果實。

    改變方是真。

    懺悔第一義。

    病根殺業重。

    除病識因果。

    戒殺心態安。

    忌口第一義。

    萬病根源同。

    萬人萬人性。

    佛度有緣人。

    從根上下手。

    講出病何來。

    覺知療養身。

    管好身口意。

    健康忌好口。

    覺知因果病。

    懺悔改正道。

    教人識病因。

    不單看病患。

    讓人自覺因。

    識得培訓人。

    人人皆醫生。

    全民皆醫覺。

    行道不行道。

    方便度一切。

  • 5 # 吉月文

    以下所有論述,都是從佛教文化史的角度出發的,與佛教界內部的說法有很多的區別。本文不談佛法,只談歷史。

    首先要界定禪宗的真正形成。按照佛教文化史的觀點來看,六祖慧能是禪宗的真正創立者。我們現在對於禪宗的所有認知,都是從慧能這裡開始的。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從達摩開始,印度的原始禪學思想就已經在中國紮根。但慧能開創的禪宗吸收了中國傳統儒家和道家的很多思想觀念。它不是一個單純的舶來品。是唐代時期三教融合的思想文化結晶。所以,從實質上看,不存在禪宗南北分派。以神秀為代表的所謂北派禪宗,只是歷史文化發展中的一個小插曲,根本就沒有能力代表禪宗。

    其次,南北之爭是慧能和神秀的弟子們為了爭權奪利而挑起的。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慧能的弟子神會。根據壇經的記載,五祖弘忍在傳法給慧能之後,讓他前往南方弘教。而神會因為受到武則天的賞識,所以北上弘法。雙方各自發展,並無直接衝突。但問題在於,弘忍死後,形成了繼承人的爭議。兩派弟子各持一詞,爭鋒相對。慧能的弟子以衣缽為證,稱慧能為六祖。神秀的弟子則以他的年資身份為依據,加上長期和政府打交道所積攢下來的政治優勢,稱呼神秀為六祖。唐代開元年間,慧能的弟子神會前往北方宣傳慧能的思想,與神秀的弟子展開論戰,南北之爭到達白熱化。爭奪正統地位,不僅僅是為了名分,也是為了爭奪皇家的供養和政治支援。從這一點上看,出家人和在家人沒有任何區別。

    再次,頓漸之爭不是兩派真正的本質差異。大部分人的刻板印象認為慧能主張頓悟而神秀主張漸悟。但實際上,頓悟本身包含漸悟的過程。因此慧能的思想其實更為寬闊一些,可以包納神秀的思想。神秀是一個長於繼承而短於發展的人。他的思想實際上比較全面的反映了慧能之前的原始禪宗思想。惠能則正好相反,他對於傳統禪宗思想做了大規模的調整和改造。不僅通俗易懂,而且直指人心。新的成熟的禪宗思想,當然超越了傳統的原始禪宗思想。自然得到了社會的熱烈反響。也就是從這個角度來說,慧能才是禪宗的真正創始人。所以兩派之爭本質上是保守派與改革派之爭。

    最後,從歷史發展來看,慧能的思想傳承相對較好,神秀的思想在唐代以後就迅速衰落,不再傳承了。慧能的禪宗在唐代時期就已經分拆出多個派系,但其中,大部分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只有少數幾個支系傳承較好,延續至今。總體來看,還是在南方更為興盛一些。有唐一代,神秀一派始終在北方佔據優勢。唐以後開始衰落,慧能一派才得以在北方發展。宋代以後,中國佛學思想開始衰落。佛教思想和中國傳統文化一樣,越發因循守舊,沒有開創性。近代,在社會變革的衝擊之下,佛教思想反而有了一點起色。禪宗思想有了一定的復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星際裡RPG地圖總有的BLOOD是什麼意思啊?